黑的美:东非散记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hai-nan 于 2012-12-6 17:18 编辑

黑的美:东非散记
    子夜时分,山风呼啸,寒气砭人,一串由头灯组成的灯光成“之”字向深邃的夜空延伸,与头顶天鹅绒幕布上闪烁的星光交相辉映,这是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峰的队伍,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在登山向导的带领下,一步步缓慢地走向非洲的最高点。这是登山第五天的开始,最艰难的一天,也是最神圣的一天、最漫长的一天,这一天必将写进每一个登山人的历史,成为他人生中一次最辉煌的记忆。
   这是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非洲当地时间零点三十分,北京时间5点半,我和大锅等十二人行进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峰的路上,我的前方,头灯光照下是太阳石蹒跚艰难的脚步。
4 D1 G+ j! v0 ~1 ^; m- a1 \

   我们非洲登山一行十二人是2月9日从北京出发的,老赵大锅带领我们9人8日从大连坐火车先行到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感受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晚饭后包车赶到机场,乘上埃航的班机飞往非洲大陆。: k8 g) D7 p1 x: U' `
我们非洲之旅十二人是:老赵大锅、林夕、闲水、红梅含雪、晓月、太阳石、老杜、老树新芽、乐山、文哥、相识、强哥。行程二十天。主要内容三部分: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观赏野生动物和体验桑给巴尔岛风情。到火车站送行的有:吉普车、万局、沙夫特、豆沙、小摩托、脚前脚后、阳子和儿子、探花和点。点给我们送了一大包好吃的,二哥送了两箱青岛啤酒,到北京只剩了6瓶,在此代表喝啤酒的9人向点和二哥表示衷心的感谢。
远赴莫西镇
" i. e% k) u/ t
& y7 y2 P! S  _, P" ^& ?' h
    坦桑尼亚的莫西镇是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峰的起点,凡是上山的人都要在这里组织登山协作人员,准备登山给养。我们是2月10日晚9点40分(当地时间)到达莫西镇的。
    行程是这样:2月9日23点44分(北京时间)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10日12点24分(北京时间;当地时间上午7点24分,与中国时差5小时)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0点57分(当地时间)再次起飞,12点42分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下午14点40分乘坐中巴车前往坦桑尼亚,18点16分过境办完出境入境手续,交美金50元。20点19分到阿鲁沙换车,一个多小时后到目的地。入住酒店后再找饭店,在路边店吃了烤肉串肉饼煎蛋后回酒店已经23点40分,整整奔波24小时。
  g3 V9 u6 I. t' x
     长途旅行还是有许多故事的:在内罗毕机场转机时,我们发现一对白人夫妇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黑人女孩,头上编了很美的发辫。我们都拿出“长枪短炮”瞄准黑女孩一阵拍照,好奇心又使我们上前搭讪,当然这工作主要由太阳石同学来承担,大锅的“尼泊尔英语”在非洲很难派上用场,是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太阳石同学流利的德国口音英语马上了解到具体情况,原来这是对法国夫妇,都是教师,收养了这个黑人女孩。我们问现在欧洲经济不好,收养个女孩得花费多少钱?答:小学中学由国家拿钱,只是大学花钱多。大学学费有三部分:奖学金、打工和父母赞助。孩子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有人说,那不管父母了,白收养了…对方笑笑,孩子是社会的,长大后像小鸟一样飞到林子里,不要奢望回报了。——这就是西方人的观念。1 L6 B6 K' V( K
    在内罗毕到边境的路上有个检查站,我们的中巴车停下检查,我坐在窗边,看到路对面检查站树叶和木头搭建的亭子很有非洲风味,便用手中的卡片机拍了两张,谁知被检查站里的女警察看到了,指挥一个持枪穿黄色军装的士兵过来取走了相机,我也跟了过去,太阳石也跟去翻译。女警察戴顶蓝色帽子,白上衣,蓝裤子,腿上也横着一把卡宾枪。她用英语激烈地说着什么,我也听不懂,太阳石听完对我说在这里对着警察照相要上法庭的,她要派车来抓我走。听到这里我有些急了,到法庭不要紧,可是山就爬不了了 ,言语不通如何度日啊。紧急中我憋出句英语,“我不知道,我很抱歉”。这下女警察又来劲了,对太阳石说,你不是说他不会英语吗?看,他会说。我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黑人女子,实话说,这个女警察长得很漂亮,油亮的皮肤,端正的五官,大眼睛。我想,这么美的人能抓我到法庭吗?这时来了个穿便服的人,戴了顶贝雷帽,询问情况,是个移民官。这个人说话很和蔼,了解了情况,告诉把相机里的照片删掉就放行了,护照也不用看了。——这个事件给我们敲了警钟:未经许可,不许拍照。以后看到穿制服的人,以及当地土著马赛人,都不许外人拍照。这样也损失了不少好的画面,心疼啊。


现场直播,继续

太幽默了,哈哈哈……

这一对真是厉害啊,都生怀绝技,看来出远门组队都得要各自有专长的,安全放心。
好文好图精彩感人
很不错 !赞下
本帖最后由 hai-nan 于 2013-1-20 20:20 编辑

动物的草原与跑坏的吉普

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有2万5千多平方公里,是真正的野生动物的家园,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繁衍生存,人类要观赏动物必须待在开着顶棚的吉普车里,否则动物不接待或和你亲密接触,那是野生动物们不愿见到的。
    从第一天(18日)开始就偶遇、尾随、亲近野生动物,第四天是最幸运的一天,我们的车巧遇了围猎的狮子,近距离拍到猎豹,至于角马斑马猴子鬣狗长颈鹿等动物,我们都感到不稀奇了,感觉都迟钝了,没有了第一天看到动物的兴奋,现在只有对九只狮子围猎水牛感兴趣,对狐狼围着狮子转圈,垂涎狮子嘴边的肉感兴趣,对鬣狗在水坑里撒欢感兴趣.
老赵大锅在观察狮子的时候感触很深,有了新的发现:看,自然界里的狮子多威武,头一抬还没说话呐,其他动物顿时肃静下来,老老实实的,那像咱论坛,我大声说话,下面还有搞小动作的,不把我放在眼里,假如我也长出狮子的两颗尖牙,留出狮子一样的长发,看你们还不老实……
    我们看野生动物的队伍分为两台车,两个司机:戴维和阿提夫;两个厨师负责做饭,我和老树新芽、文哥等在第二辆车。离开马赛人的村落,吉普车奔向草原中心的宿营地。阳光很足,皮肤有种灼热感,吉普车行驶在干燥不平像搓衣板似的土路上,扬起灰尘,遮蔽了我们车子的视线。我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谈论刚才参观的马赛人,忽然车停了,停在戴维驾驶的第一辆车的前面。怎么回事?同学们下车围拢上去,原来车的悬挂有问题,不能再开了。戴维在挂电话,要求救援。结果是等待,两个小时后再来辆车,接替我们后面的行程。
    野生保护区的路很破,雨季旱季的交替把路整的坑坑洼洼,后来戴维与我们唠嗑说,政府收了钱也不修路,极大损害了他们的吉普车,导致他们的车经常出状况。
    等待,在滚热的非洲大地上,路两边是平坦的草原,马赛少年在放牧着驴羊。有马赛少年走近我们看热闹,正好我们采风拍照片,不过要付钱,也可以用食物交换。我在口袋里寻找坦桑尼亚先令,没有小面额的,有张5000元的,就它了,顺手给了少年,事情立即就OK了。车上的人都下来了,车里太热呆不住。同学们在与陆续到来的马赛少年交流。
   我拍了一阵没了感觉,坐下歇着。忽然走来两个马赛成年人,其中一个形象挺好,每一个小孩都到他眼前,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头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礼节。我感到这是个很好的模特。再掏钱吧,很幸运,找到一张2000元的纸币。我拿着纸币走向他,比划着纸币、相机和他的关系,他点点头,可以了。我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镜头里是一张冷峻的脸,犀利的眼神,又黑又亮的皮肤,华丽的首饰,特别是挂在粗大耳洞的耳坠。我的心里一阵快意。太好了,真是意外收获啊。
什么是幸福?每个时间点有不同的幸福,现在的我拍了一张满意的照片内心就有幸福。有了幸福感,天也不热了,心也不燥了,看着蓝天大地是那么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没有了干燥、燠热、饥渴、飞尘、焦虑……
下午4点半,来了一辆旧车接替了戴维的车,我们继续前行,到达宿营地已经是晚上7点18分了,营地下过雨,湿漉漉的。天早已黑下来,厨师做饭去了,我们开始扎帐篷。一个小时后,下雨了,我们刚支好帐篷。10点吃饭,在一个大棚里。半夜我被雨水凉醒,打开头灯一看,又下雨了,帐篷漏雨,雨水已经沾湿了睡袋。观察漏雨的原因是帐篷顶存水,别睡了,赶水吧,一直到下半夜3点雨停。之后心里落下心理疾病,两怕:一怕车坏;二怕夜里下雨。

最后的狩猎人:

     非洲之旅的惊喜:在21世界的今天,竟然能近距离接触生活在原始状态的丛林人,坦桑尼亚的哈乍比人,离埃塞湖15公里。
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看野生动物是5天,最后一天是狩猎。开始我以为是类似游戏的性质:每个人发只气步枪,找个林地,打个鸟什么的。等我在山洞前看到哈乍比人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22日,天黑没亮,5点半出发,6点半到达哈乍比人的营地。事先导游杰杰给我们讲了哈乍比人的状况,以及见面时打招呼的问候语。杰杰带领着队伍往前走了,我在换镜头,耽误了时间,相识在路口等我。等我和相识过去,看到我们的人正在与哈乍比人亲密接触呢。问候语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边握手边心里忐忑地说话。山洞前的哈乍比人有20多人,都很年轻,有几个还像是孩子,大部分人围坐在篝火前烤火,还有的在修理弓箭,那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武器。我们的人很兴奋,纷纷与他们合影,看着他们身上穿的兽皮,戴的兽皮圆环帽子,鬃毛往外立着,看上去很威武。
    酋长来了,看上去不大,二十多岁的样子,他有专门的住地,是一个树枝编成的笼子,地面铺着一块兽皮。他与杰杰挺熟,见面后便组织人表演钻木取火,火着起来,哈乍比人用石头烟袋抽烟,前一个还没吸上几口,下一个就着急地伸手抢。在分食了我们给的小食品后,杰杰领我们到旁边的山洞看哈乍比族的女人。白天男女是分开的,晚上夫妻才住到一起。——凡是总有类外,白天跳舞还是在一起,卖工艺品时在一起。( r7 z) I+ `) l
一个抱孩子的女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看上去好像有十七八岁,可是手臂却揽着一个二三岁的孩子。酋长的老婆和她坐在一起。大锅把一袋核桃仁、花生、葡萄干等混合的营养品给了酋长老婆,她分给了在场的女人,接着从背后掏出一个孩子,原来背上还有个男孩。老大是个女孩。% b; Z1 I% X2 y& e, p
开始狩猎了,酋长派出了四个强壮的猎手。杰杰说,昨天他们射中了三个动物,今天要去找回来。四个男人,不,四个男孩走在早晨妩媚的阳光中,走在开着粉色花朵的树林中,看上去不像打猎,倒像是去郊游,去赴女孩子们的约会。我们跟随者他们,渐渐有人跟不上了,队伍停了下来,导游杰杰招呼我们。这时,又一个哈乍比人出现了,他的肩膀上背着一只小鹿,一支箭横穿在小鹿的胸口。杰杰说,他们要吃早餐了,因为打到了猎物。- R$ t0 _% w  @
火点燃了,烟雾升腾,小鹿被随意扔在火堆上,火焰舔着小鹿美丽的皮毛,我心疼地看着这一切。一个哈乍比人用刀切下小鹿的耳朵,之后再切下小鹿的头,分给周围的猎手;剖开小鹿的肚子,把内脏扔给猎狗;把小鹿的心肝切成小块,送给我们吃,也许这是他们待客最高的礼仪。大块的鹿肉是要上交的。猎手们吃完了晚餐,打道回府了。开始了原始的原汁原味的舞蹈,哈乍比人围成一圈,唱着跳着,手里拽着前面人的兽皮尾巴。他们跳的很起劲,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后是工艺品展销,挂在一棵巨大的波巴树上,哈乍比族的所有男女围坐在一起像开会。我选了几样,问导游杰杰多少钱?导游问酋长。杰杰把钱给酋长,酋长再把钱给制作者,每个人的劳动最后得到了承认。这是他们和现代社会最紧密的联系吧。

据导游杰杰介绍,哈乍比人现存不到800人,他们的生存有三大威胁:第一,不定期迁移。他们族内有人死去后,尸体让鬣狗吃掉,他们便离开此地迁徙他处,这样造成生活的不稳定,生活质量的下降;第二,近亲结婚。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族内女子严禁与外族通婚,这样也造成遗传基因的下降;第三,疾病。他们生存有三种方式:狩猎、采摘野果和挖取植物的根茎。不卫生的环境和饮食方式难免摧残他们的身体,所以他们的寿命都不长。坦桑尼亚政府和国际组织曾给他们提供定居的房屋,或者武力强迫他们结束迁徙生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他们还是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喜欢这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sudan 的人来看看传说中的雪山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