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未恒——关于古北岳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y大牛
2013-1-3 03:23
正序浏览
9068人浏览
支持支持
回复
虎啸风吟
1月2日
真详细
回复
北岳驴
1月2日
学习了!
回复
㊣华丽落幕
1月2日
支持 支持
回复
乐在骑中.
1月2日
顶!!!
回复
莅临
1月2日
户外登山还是不错的
回复
颩过留痕
1月2日
这个应该顶起来。虽然片片不多,但份量很重。
回复
颩过留痕
1月2日
大力支持
回复
曲岩
1月2日
二、北岳庙(位于曲阳县)简介
北岳庙坐落在曲阳城西。正门为朝岳门,中轴线一路向北,相继是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遗址到最北面的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气势恢宏。殿宽9间,进深6间,高30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四周月台围以汉白玉栏板。殿内巨匾“德宁之殿”,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题写的。此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砖木结构建筑。虽经明、清两代多次维修,但大多数元代旧件得到保留。特别珍贵的是,此殿东西两壁保存着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天宫图》,两幅画各高8米,长18米。东壁画的是众天神行云布雨,西壁是众天神为民降福后凯旋回宫的宏大场面。画中雄伟健壮、像貌狰狞的“飞天神”,又被称为“曲阳鬼”。当地民间流传着“曲阳鬼、赵州水”的说法,是说“飞天神”和赵州柏林寺壁画“水”都是吴道子所画。
北岳庙另一引人注目的瑰宝,是所保存的200多块碑、碣、经幢,有南北朝、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国时代的,跨越1500多年。碑刻内容大多是历代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重修北岳庙记,及文人墨客的诗词赋等。其中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立的《大唐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碑》,记述了唐玄宗封北岳为安天王之事。北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立的《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碑,是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韩琦撰文并书写的。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立的《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部为汉文。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立的《大明诏旨》碑,为明太祖朱元璋封“五岳”、“四海”等诸神的诏书。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立的《顾亭林先生北岳辨》碑,碑文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经过多年实地考察写成,他主张北岳及北岳庙祀应在曲阳,不应改去山西省浑源县。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北岳祠始建于曲阳县,南北朝北魏宣武帝年间(公元500——512年)改建为北岳庙,以后曾多次重修。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亲临曲阳祭祀北岳,西域十余国来助祭。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晋王李克用到北岳庙祭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开国元勋徐达是受朱元璋委托到北岳庙致祭。20世纪上半叶,由于连年战乱,除德宁之殿稍好外,其余建筑或倾圮或改作他用。新中国成立之后,多次部分修缮。1982年将它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2000年冬,曲阳县开始总体修缮北岳庙,维修和重建庙内一些建筑和朝岳门;庙前两座已成为污水坑的莲花汪,重现了清水满塘、莲荷争艳的美景;庙外街道也改建成与庙相称的古文化街。
回复
曲岩
1月2日
附:(以下内容采编自网上相关文章,如无说明文中出现的“恒山”指的都是古北岳恒山)
一、古北岳自然风光及历史简介
古北岳恒山自然风光奇特,具有山下石奇,山上林奇,山巅庙奇的立体景观;古北岳又是一座道教、佛教圣地,现存有庙宇十几座;古北岳还是著名的革命战争纪念地。
古北岳有数以百计的天然景观,北沟山泉汩汩,溪水瀑布巧点其中。南端阴云雾罩的绝壁上,有一眼黄龙洞,洞中碧水常年不断,盛夏冰凉刺骨。此外,还有72眼天井隐藏在悬崖峭壁中,顶峰南侧有数百亩的开阔地,碧草如毯,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犹如仙境。每逢冬春,山顶积雪数日不化,“恒山积雪”为唐县古八景之一。
古北岳是中国道教的圣地。《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川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爷。
《中国道教》卷四载,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云笈七签·三十六洞天》称恒山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曰总玄洞天,在河北曲阳。名道士司马承祯《上清天宫府图经·三十六小洞天》谓“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西汉)真人郑子真治之。”《畿辅通志》载,北魏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名道士葛洪《枕中记》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枕中记》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所建。
《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恒州刺史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赉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陈真人,字道益,住持葛公山清虚观。大定九年(1169年)于恒山建渊静观。建于金元碑刻者,有恒山各宫观提点道士多人。如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提点的杜志寥,于宪宗二年(1252年)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建真君观。元英宗(1321——1323年)、泰定帝(1324——1328年)间,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
古恒山还是一座释家名山,东晋中国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于永和十年(354年)率500信众至太行恒山建寺塔,传教说法,各地慕名而来听道安经论,后成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即于此时来恒山学道受戒者,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由于少数民族在河北的战争,政治动乱,天灾频繁,道安师徒无法立足于河北,于东晋隆和元年(362年)率数百人的僧团至河南王屋女林山(河南济源县境)。
传古恒山有72座庙宇,现在山阳褶皱处,寺观遗迹随处可见。由于战乱,遭到破坏。该山曾有万余铜神像,其中一尊耳朵眼里能容4人打牌的铜像,均被毁。金龙洞口的圣母五龙庙,一进两殿,依山傍水。旧县志和庙中13块残碑载,该洞旧称总真观。碑载,传汉末于吉得神符与此,宋守臣薛安抚三诣洞祈雨,敕封利泽侯,复加爵明惠公。旧县志载总真观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
古恒山现有北岳庙、玉皇庙、三宵圣母庙、药王庙、眼光庙、关帝庙等10余座,唐县和涞源分别在古恒山东侧、北侧建有北岳行宫。阜平县祭北岳为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十五日,涞源为三月十八日。
抗日战争时期,古恒山是保护一方的深山,日军轻易不敢进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曾分别驻古恒山下的台峪和连地、柏崖。
回复
精选推荐
千里挺进大别山
误见池州九华山
在清迈过泰国泼水节
两天一夜重装九华山
虎跳峡与泸沽湖神秘区域
遇见勒多曼因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