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多彩贵州之黔东南-施洞 - 贵州 - 8264户外手机版

  贵州
本帖最后由 简单寻找 于 2013-5-1 14:39 编辑

       如何前往:凯里凯运司客车站有直达施洞的班车。凯里到镇远的班车也经过施洞。
       施洞镇依山畔水,气候宜人,清水江穿境而过,镇内古树葱郁,田园风光秀丽,群山雄伟壮观。施洞民族风情享誉海内外,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举世闻名,苗族飞歌蜚声艺坛。此外,建于清朝末年的两湖会馆也值得一游。施洞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和手工艺品,有蕴含苗族特色文化的手工刺绣,这里还有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有鲜嫩健胃的酸汤鱼,味美价廉的施洞肉鹅等。
       施洞的民族风情和民族工艺品以其纯朴的风格、精湛的工艺施洞的苗名叫掌响(zhangx xangx),即赶集的地方,位于贵州台江县北部,坐落在苗岭山脉余麓,地处长江流域清水江畔,距离县城38公里,距离凯里市48公里,与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四县毗邻,辖21个行政村居,96个村民小组,苗族人口比例为98%,是典型的苗族聚集区,是台江县重要的古集镇。
施洞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咸同年间清政府为开辟苗疆,清剿苗族村落,抗清英雄张秀眉带领的苗族起义军就以施洞为据点,多次有力地阻击清军的进犯;清军攻取施洞后据此为营,清将苏元春在施洞修建公馆,长期居留。清末民族学家徐家斡长期遨游中华大地,最后择居在施洞,长达十多年,写出了著名的《苗疆闻见录》。
施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张秀眉起义军高级将领九大白的故乡。贵州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张伯修,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张卓出生在施洞。苗族歌唱家阿泡、阿略都出生在施洞。
       施洞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凭借清水江,施洞水上交通下可至湖南洞庭湖,上可至州府凯里。施洞苗语叫“展响”,译为集贸市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临边几个乡镇至今没有赶集日,还完整延续着在施洞赶集的习俗,老码头和老街的民间交易的火热度不减当年。
施洞是苗族文化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业的发达,相对于其它苗族地区这里可谓丰衣足食,这里与外界交流频繁,聪明的苗族人吸收了外界的文化而进行了创新。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服饰就是最好的佐证。
       施洞镇的苗族文化厚重,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苗族刺绣”、“苗族银饰”,以及世人所熟知的“苗族飞歌”、“苗族古歌”、“舞龙嘘花”“木鼓舞”等。保留有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八大窨子屋”、“两湖会馆”、“苏元春公馆”和“一品夫人墓”等文化古迹。
施洞镇苗族的婚姻习俗通常为方圆50公里范围,亲缘关系错综复杂,举办婚嫁的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来的亲朋好友可以几天几夜唱古歌、唱酒歌,新娘子要挨家挨户到村里走礼,每户人家也备好饭菜还礼给新娘。
施洞镇苗族喜欢热闹,大节月月过,小节也不断,只要有事,不管好事坏事,总要聚一餐,几乎什么节日都不会放过,汉族的、苗族的、甚至圣诞节也过,人们聚在一起喝自酿的米酒、吃清水江的鱼,唱飞歌、唱情歌、跳踩鼓舞,施洞古镇苗族人的幸福指数很高。
这第一张图是哪点哦?我曾下乡在施洞那边呆过一年
知道了施洞。

多彩贵州,分享支持!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