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格纹鹅膏:
菌盖:直径4~10(12)cm,初期近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浅灰色、褐灰色至浅褐色,中部色较深,具辐射状隐生纤丝花纹;菌肉:白色,不变色;菌褶: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5~10 cm,直径0.6~1.5 cm ,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污白色,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呈近球状、陀螺状至梭形,直径1~2.5(3)cm。有菌环;孢子:无色,担孢子7.0~9.0×5.5~7.0μ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淀粉质。
分布:吉林、湖北、重庆等地。
可食,但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慎食。可能与松科和壳斗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84、灰褶鹅膏:菌盖:直径5~15cm,中部凸起且红褐色至褐色,光滑,边缘有长纹。菌肉:白色、污白色至米黄色。菌褶:离生,白色至米色,较密,不等长。菌柄:8~20cm×0.5~3cm,污白色至浅褐色。菌幕残片袋状。孢子:6.5~9.5μm×5.5~8.5μm,球形至近球形,无色分布:北京,吉林,河南,湖南,海南,云南,四川,西藏
有毒
85、红黄鹅膏: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5cm,初期半球形或近钟形,后扁平至平展,橘红色,边缘橘黄色,表面被一层粉状、疣状小鳞片,盖边缘有细条棱。菌肉浅黄色,较薄。菌褶白色至黄白色,离生,不等长,较密。菌柄细长,柱形,长5-11cm,粗0.3-0.6cm,表面同盖色有粉质小鳞片,基部膨大呈棒状,有明显的橘红色粉质鳞片,内部松软。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黄白色。菌托不明显或在柄之基部残留橘红色环状物。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圆球形或近球形,8.9-10.7μm×7.6-8.1μm,非糊性反应。夏秋季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散生分布: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在云南有群众反映有毒。在日本怀疑有毒。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