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每个省都有叫九顶山地名的山峦,绵阳安县永安就有一个,上个月我才去剥过鲜竹笋,记忆犹新。九是最大的数字,九与久谐音,寓意天长地久,吉祥永远,这应该是群山同名雷同的合理解释吧。
可今天的主角不在安县,而是声名鹊起的茂县九顶山。那儿海拔最高处4690米,群山逶迤,云蒸霞蔚,绿草如茵,似大山深处的金凤凰,华美旖旎,随时张开双臂,迎接着驴友们的虔诚膜拜。
六月二十日晌午刚过,绵阳几个驴友群组团近四十人,包车自驾共九辆车,个个全副武装,浩浩荡荡地向九顶山进发。其中就有周末登山群的代表,土哥、玫瑰、爱桥、文笔等九人。无意巧合,真有点小意思。在出发点聚集时,驴友们的打扮分外扎眼,吸引了众多市民好奇的目光。他们或许暗暗不解,放着疯狂的世界杯不看,偏要去野外露宿受罪,这些人真不可思议。
可谁懂驴友心?旁观者有所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渺小浅薄的。我们披星戴月,爬山涉水去亲吻蓝天白云,高原海子。因为,那儿才是真正的视觉饕餮盛宴。
而最值得一表的是,茂县九顶山刚刚进入开发的初始阶段,景色还未被大刀阔斧的破坏,似乎还是原生态,现代文明的痕迹不浓,保留着大自然的纯真。现在不去,更待何时?若等到将来打造好了,什么都变味了,也就失去了原始的风光味道。
山路十八弯,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颠簸,傍晚时分与向导汇合。见面礼就是蜿蜒的盘山公路,海拔缓慢提升至两千多米,有几位驴友已经有了轻微的高原反应。但一想到明天的美景,头晕耳鸣就忽略不记的。
当晚夜宿向导家,高原特有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车厘子的清香,但氧气似乎不太充足,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区别。第二天黎明,匆匆地吃完早餐,驱车又开了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终于来到九顶山的入口,海拔高度2600米,目光所及之处大煞风景,景区打造的进度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那些缆车索道,钢筋水泥的构造物,在群山之巅生吞活剥,显得是那么突兀,不搭调。
想象着没有破坏之前,该是多么美的青山绿水啊!更可气的是还要收七十元的门票,真是在洗刷我们众驴友。个人认为,这些景点属于全体百姓共享,不应成为某些集团和个人盈利的工具,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为老百姓免费或低价开放。带着牢骚与不满,付了买路钱后就算正式进入了九顶山的风景区。
伊始是一段近五公里的机耕道,驴友们如履平地。真正的考验继踵而至,一条呈长蛇状的泥泞小路,从山脚往顶峰蔓延,徐徐升高,有的地段相当陡峭,几乎是直角。高原气候的特点,分分钟都可能下雨,这条小路就几乎从未干过。一脚下去泥浆四溢,瞬间将鞋子吞没。负重在肩,脚底打滑,身旁又是几百米落差,若有闪失,真不敢想象。
心惊胆战中,驴友们都感觉非常吃力艰难,高原的威风渐渐发力,呼吸不畅,头晕乏力,气喘吁吁,每移几步都必须歇几分钟,但又不能坐下太久,否则有生命危险。碰巧我前面有两位当地山民,满以为他们会轻巧自如,哪知道和我们一样,屈服于高反,走走停停,心里终于有了一点安慰。
想想就是在平地高山,背上几十斤的行囊,也一定会大汗淋淋,更何况在4千左右的高厡。但驴友们没有一个放弃后退当逃兵,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登山顶誓不罢休。怕苦怕累不是驴友的追求。全神贯注地登攀,已没有精力去欣赏远处的大山巍峨,近处的山花烂漫。
临近山顶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洼地,漫山遍野全是野花和杜鹃花,在浓雾的笼罩下,独自妖娆。驴友们一扫刚才的疲惫,喜形于色,如获至宝,也算是给自已的回报。少顷,露营地尽在眼前,已有五颜六色的帐篷矗立,交谈后得知每天都有人在此露营,以周末最多。
选好位置扎营之后已近黄昏,初略一算从山脚到登顶,用了将近六个小时,其强度与难度不可小觑。这时候整个露营地都被祥云包裹,雾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偶尔天空像变戏法似的,时而晴空万里,对面峰峦叠嶂,碧蓝的天空下白云像帆船般簇拥漂移,时而小雨淅淅,冷风袭来,真有点初冬的微寒。
晚上,住在帐篷内,听着外面的雨声淅淅沥沥,别有洞天,比躺在五星酒店还惬意。陡生感叹,舟车劳顿,风雨兼程,不就是想看大自然的神奇魔力吗?心中略有不甘,期待着第二天去黑龙潭,见识高山海子的魅力。雨越下越大,来自全省各地的驴友陆续到来,口音各异,最晚的十点左右才到,估计有上千人,场面异常壮观。
凌晨五点过,就有心急的驴友迫不及待地起身,都想目睹日出的盛景,结果天公不作美,太阳像害羞似的千呼万唤不出来。但能见度很好,视野广阔,远处的山峦一览无遗,巍然屹立,云涛滚滚,像汹涌的大海,波澜壮阔。和风习习,美轮美奂,炫丽的色彩组合如科幻大片,如临仙境,恰似漫步云端,引来驴友们的齐声赞叹,欢呼不虚此行。
到黑龙潭的路就平缓多了,小路的两旁一望无尽的草甸上,盛开着紫色黄色红色的格桑花,还有山顶一簇簇白色的杜鹃花,大约有上万亩,气势非凡。虽不是它们最美的季节,但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爱美的女士们纷纷在草甸上拍照撒欢,尽情享受鲜花的妩媚,天人合一,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久负盛名的黑龙潭,就悄然镶嵌在群山之中,清澈的湖水蓝黑相间,一尘不染。这种高山海子传说为神湖,不准人们下去嬉戏,就像西藏的拉木措一样,只能敬畏朝拜。本来计划绕湖祈福纳财,时间有限,郑重地拍了数张精美照片,留为纪念。
下山虽没有强度,但湿滑难度比上山更甚,每一步都心系性命,谁敢掉以轻心?有数对情侣相互搀合,齐心协力,可谓生死相依。此另类的浪漫,在这特殊的氛围下,令人艳羡,倍感温馨。心中在想,经过此行患难与共的考验,他们的感情一定会急速升温的。
返绵途中,专程去了国家级遗产保护地址,罗卜羌寨。这儿的碉楼及构造物,据说有上千年历史,最大的特点,全由泥土夯制,却能经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令人赞叹。比起现在钢筋丛林的质量,不知要强多少倍。那些精致的土胚房,就是一部部羌民族的历史书,站在观景台上,远望岷江大峡谷,心却飞回了绵阳,因为那儿才是我们温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