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大寺院——天堂寺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清清苹果香 于 2015-3-16 05:01 编辑

天堂寺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境内西部,天堂乡以境内天堂寺得名。东连炭山岭镇,西靠
青海省门源县,南隔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县相望。面积301.1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天堂村,距县城94千米。
天堂寺,藏语称"却典堂扎西达吉琅"(汉意为宝塔滩吉祥兴旺洲),是天祝藏区第一大寺院。其前身是唐宪宗年间所建的笨教寺院,当时称阳庄(雍仲)寺。五百年后,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
西藏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第四代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吉进京路过此地,接受当地群众的请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龙",在扎西滩建镇龙塔108座,遂得名"却典堂",意为宝塔滩。明清时音译为"朝天堂"(藏语却典堂之转音)寺,后直称"天堂寺"沿用至今。
天堂寺周围群山拥绕,形成八宝形状,与《噶当宝典》中预言的观音圣地完全相符,在这殊圣的吉祥宝地,建造了许多的殿堂,也留下了许多殊圣的奇迹。
寺内主要建筑
一是宗喀巴大殿,又称见解脱大殿、千佛殿,为使宗大师智慧之光永照人间,在多识仁波切发心主持下,修建了高为35米的宗喀巴大殿,其中有堪为世界之最的高23米、宽9.52米的木雕镀金宗喀巴大佛像,此像在雕刻过程中,曾出现放光等奇迹。殿中还有4000尊铜佛及21尊木像,蔚为壮观。
二是释迦牟尼殿,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由五世东科活佛主持建造。殿中主佛释迦牟尼身高五米多,是用香泥所塑镀金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胸间藏有鸡蛋大一颗迦叶佛舍利。十九世纪中叶西康仁波切在佛祖像上加上金冠,改成报身佛,藏语称“觉”。
据《天祝县志》记载,历史上天堂寺曾出过许多高僧,如清朝乾隆时期的国师章嘉若贝多吉和土观却吉尼玛,都曾在此寺受启蒙教育。甘青地区藏传佛教的大部分寺院在历史上多次遭到战乱的破坏,但由于天堂寺的地理位置险要,加之章嘉国师和清代四朝国师东科活佛的直接保护,天堂寺是建寺三百余年唯一未遭兵劫和地震破坏的古寺之一。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09:57 编辑
14年10月3日,我们一行34名大小驴子慕名前往久负盛名的天堂寺。国庆,带上我们喜庆的国旗,让国旗永远在我们心中。身后就是释迦牟尼殿。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46 编辑
心情有点小激动,就先上一张合成全景图吧,天堂寺,真是个好地方。 天堂寺后山远观似一大象平卧,近看又像八宝中的十全法轮;前山沟壑纵横似吉祥结;左侧山似经筒,夜晚可见南海火焰光;右侧山似两个右旋白海螺,神兽常年出没;东南马耳山有大威德显身;西南有莲花朵朵;东北剑山如经伞;南北两山相对,怀抱大通河如双鱼等等。八面山形正是八宝,所以至高处俯瞰天堂寺就座落在一座八宝莲花中心。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08 编辑
我们沿着S101省道一路向北,大通河一路陪伴着我们。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09 编辑
国庆的杨树,叶子正努力的变黄中。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11 编辑
早晨的阳光洒向大地,冲淡着秋天清晨丝丝的凉意。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13 编辑
友友们也给我留下一张美好的回忆。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21 编辑
大通河畔,只留下我们匆匆的身影。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23 编辑
春天百花争艳,秋日树叶添彩。
本帖最后由 若水yd 于 2014-10-4 10:24 编辑
我们一路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