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雪山过陡坡的装备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nidaniel 于 2014-12-8 15:29 编辑

这里指的陡坡是坡度50度以上的低海拔雪山陡坡,一般的雪山路使用雪鞋足够,最多用一下小冰爪,但是徒步有难度的雪山,在很陡的雪坡上,只靠雪鞋是很容易滑倒的,我曾经在过陡坡上滑倒下滑20多米,最后是靠手拉住树枝制住了下滑,这个比较有难度,需要身体协调性和冷静的观察。当然可以使用专业冰爪来过陡坡,但携带冰爪是很重的,crampon即冰爪适合专门去技术登顶比如在高海拔使用,
雪鞋和登山
低海拔徒步登雪山遇到的陡坡一般都是有树林植被的雪山陡坡,有经验下无需绳和扣什么的来保险,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来过陡坡,一般50度以下左右的陡坡,直接使用雪鞋和登山杖也可以过,可以利用登山杖作为冰镐使用,就是将可伸缩的登山杖收缩,再将登山杖的雪篮解下,等于手持二个短金属棒插雪坡上,配合雪鞋,一步步下降,在陡坡上雪鞋可以模仿冰爪的使用方法,用脚尖使劲踢住雪坡,这样在雪坡上下降时至少有3个固定点,可以顺利下降,相信登山杖设计最初是有这个过雪坡功能的,可用在临时救急。
雪鞋和冰爪都是用在雪地防滑,但使用的场景不同,雪鞋相当于在冰爪上按了个托架,有钢骨架和整体成型二种,主要用于长时间的在雪地上行走,特别是在粉状雪的场景下,那是如鱼得水,一天走几十公里都不算难事,即越是在大雪上越好用。如果没有雪鞋只使用冰爪,在一脚下去就陷到大腿的雪山上,对鞋的防水防寒要求大大提高,要使用带保温层的高帮全皮登山鞋,这种组合,在存在粉状雪的雪山上或者大雪覆盖的原始森里是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行走的,很快体能就会耗尽,冰爪的高防滑性能适合在无树木植物的雪山上比如高海拔崎岖冰雪陡坡上使用。

小冰爪
该装备类似雪地上汽车轮胎上的雪链,等于在登山鞋底装上雪链,可以提高在雪坡和有结冰的雪地上的防滑,在雪被踩实出明显步道的场景下适合,比如有很多人去登的雪山。也可以用在3季登山需要防滑的场景比如雨中。

冰镐
冰镐的强度大大高于登山杖,在有植物生长比如有大树的的雪坡上有一把合适的冰镐,基本上除了悬崖外,坡度70度左右的都可以过,冰镐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过冰坡,都有一个尖利的头来穿透冰层或者土层,在雪坡上用,要选择另一头带鸭嘴锄的冰镐,这样才能最大的增加在雪坡上阻力。使用冰镐加雪鞋可以轻易在陡峭的雪坡下降,在有薄冰层的场景下,没有冰镐易滑下陡坡受重伤或致死亡,在这种场景下,有人会使用冰爪代替雪鞋来配合冰镐,就是穿着雪鞋,包上挂着冰爪出门,但我认为对有经验者,使用雪鞋配合冰镐足够,低海拔地区多数情况下使用冰爪是大材小用。特别是在粉状雪的情况下在陡坡上爬升,冰爪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使用雪鞋才能在陡坡上做蛇形上升动作。

背负重量
穿越雪山,从头到尾必须全程携带所有的装备背负,背包重量最好别超过20磅,重背包过陡坡等于自杀。在携带露营装备和炉具食物加全套雪山装备下,不经过轻量化要做到这个背负重量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一步步来,从3季登山开始,路线难度逐步升级,对环境变化和对应选择使用各种装备的技能逐步提高。我用做在3季的装备与上雪山的装备是完全不同的,从炉具,杯子,手套到登山仗背包睡袋等等都是不同的,这不是为了讲究,完全是为了自身安全,当登山环境完全不同,当然使用的装备也不同,不然就是在侥幸蛮干。

滑雪裤子
过雪山陡坡需要大量的爬行,这种场景需要防水保温能耐磨的裤子,很多人忽视这个细节,穿不防水的速干裤上雪山,如果遇到陡坡爬行,雪水融化浸透裤子,大腿在疲劳和低温双重刺激下抽筋是必然的,在陡坡这种场景下失去行动能力的后果堪忧,可以穿滑雪裤子,这种裤子相比可以当时髦外套穿的防水外套便宜很多,穿着宽松特别适合在雪坡上做爬行动作,特别设计的裤脚和裤腰能防止雪进入裤子。

高帮防水登山鞋
防水的高帮(中帮)登山鞋是必须的,低海拔与高海拔环境不同,使用的装备是有区别的,不需要那种带保温层沉重的高寒登山靴子,一般的防水登山鞋配合雪鞋就能解决大部分的行走登山,遇到需要攀登的陡雪坡再配合冰镐即可,使用雪鞋保证了有体力长时间的在雪山上行走,不用雪鞋在雪地上的行走那是难以为续的,人的体能有限,在几米深的大雪中艰难跋涉不管穿什么鞋,最多只能维持几小时的行走即耗尽体能,为了求证这个道理,曾经试过不穿雪鞋和防水裤子上雪山,结果差点冻死在雪山上,最后凭借offtrail经验才脱险。所以按照环境来选择使用装备是走向发烧友的必经之路。

雪套
雪鞋已经基本保证了鞋子不进雪,但行走雪山登山鞋不进雪很关键,雪套就是最后一道防线,穿上雪套会妨碍脚的透气,廉价的雪套只考虑防水,不考虑透气,穿上行走一会儿就憋出一脚汗,透气的有gore-tex面料的雪套,也有更轻防水透气面料制造的雪套比如用EVENT面料,如果对雪套的耐磨有较高要求比如要穿行很多灌木密林,使用gore-tex制造的雪套较好,如果对重量敏感,可以选择更轻的event面料的雪套。

手套
能防一定水的手套是必须的,由于不是在高寒地区,无需那种高海拔使用的登山手套,划艇使用的nippon材料即潜水衣制造的手套就可以,此种手套即能保暖也能防水,但不能100%防水,在需要时,可以在里面套一副手术用薄膜手套达到完全防水的效果。

热饮热食和露营装备
对于走一般的有步道的雪山,无所谓热食,但对于要使用到冰镐攀登的雪山,有难度是一定的,此时携带炉具甚至露营装备都成为必须,在冰天雪地的山上能快速恢复体力的只有热饮热食。这也是从失温快速恢复体温的方法。露营装备里的低温睡袋和雪地睡垫是你晚上在雪山上的保温装备,特别是万一被困暂时下不了雪山时,该睡就睡,该吃就吃,从容欣赏雪山美景。从重量和体积最小考虑,睡袋最好选择使用高质量的白鹅绒填充的睡袋和鹅绒充气睡垫。鹅绒与羽绒是完全不同的二种东西,购买前做一下功课必须的。

墨镜
在雪山上全白雪的环境下,环境光线稍大一反射,不戴墨镜基本就是瞎子了,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云雾作用下会产生幻象,我亲身在雪山上遇到过,这不是幻觉,与人本身无关,而是光线折射导致的地貌假像,不然无法解释,就是你看着你面前的地面是平的雪地,但实际上前面就是一悬崖,在幻像下你是看不出来的,就是戴墨镜也一样,但比不戴会好,但是幻像不能保持长时间的,在风等气象条件一有变化,它就会消失,所以要有耐心,遇到这种幻象不急于行动,等气象条件变化,消失了再动。有人戴雪山专用可防雾的墨镜,很贵的,我用一般的开车用的墨镜代替。

雪崩
在低海拔雪崩一样存在,但在有树的雪坡上,发生雪崩的机会大大下降,过陡雪坡是有手段的,除了合适的装备外还要观察地形地貌,怕的是向阳无植被的雪坡,这里需要理解雪崩的形成原因,在气温升高时白天向阳坡上的雪表面可能会有轻微融化,到晚上气温下降后在雪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冰,再下大雪的话,当新下的雪覆盖达到一定厚度后,这个重量产生的下滑力超过了在薄冰处的摩阻力,雪崩即发生,所以在初春相对有较大的机会发生雪崩,有人用探棒来深入雪中探测有无冰层或者干脆在雪地挖个坑,直接观察断面来判断雪崩发生的危险性,在一般的登山实践上,避免走向阳的无植物光秃秃陡雪坡,在大多数情况下即可以安全登山,

下滑自就
在有植物大树的陡雪坡上,万一发生罕见的不可控制下滑比如连冰镐都不能制动时,快速下滑路上的那些大树和植物就是你自救的工具,这就是低海拔所谓的登雪山过陡坡的终极自救秘技,说直白点,过陡坡前就观察好地形,利用地形地貌来走,这是一种技能,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达成。对大部分人来说,坚持不碰高海拔登顶这根红线就是最大的自救。

我没用过soto的炉具,jetboil只是我上雪山才用,它应该是目前最省气的炉具,100克气烧12升水,这个数据应该是打遍天下无敌手,msr也搞了相似的产品,windboil,重量还没搞下来,jetboil的缺点是抗风差,但可以用背包遮挡的方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
楼主,jetboil用起来感觉怎样呢?  在只烧水泡mountain house的情况下和soto 的1DR炉头加普通锅相比有什么优势么?       jetboil用起来是否方便?

别人不知道,反正我一天走过30公里雪山路,当然还取决于背负

来自iPhone客户端

那东西看着大,实际上很轻,金属部件不多,大部分是合成材料

来自iPhone客户端

要穿雪鞋阿,这样你的鞋不接触地面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

请教;雪鞋那么大,那么重,真能一天走几十公里吗?
噶蒙特的鞋,不冷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