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带改造自制牛尾——小红尾1代 - 攀岩|探洞|绳降 - 8264户外手机版

  攀岩|探洞|绳降
本帖最后由 小暗 于 2015-2-5 20:25 编辑

作为一个新人,我并不是很了解牛尾是不是非要动力绳做,只是在看到P的机制牛尾后,就萌生出想要自己做一个的冲动,于是就用一根成型扁带找补鞋师傅扎了一个,并为它命名为“小红尾”,现晒出来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做出更好的2代、3代······

品名:小红尾
产地:
中国贵州

生产日期:2015年2月5日
规格:长端:60CM   短端:40CM
技术参数:不详
用途:参照常规牛尾使用
垂直深渊书中第十二页有关于牛尾的说明。使用动力绳制作牛尾绳是非常重要的。动力绳能够吸收坠落时产生的能量,并且不会伤害人体或保护站,使用9 mm至10.5 mm的动力绳打一个桶结与锁扣连接是最好的。动力绳牛尾的强度足够,也足够吸收冲击力,即使你很笨到将上升器挂在保护站下方,然后爬过保护站并且发生了坠落,依然有很大的可能什么都不会断裂。
低弹力纤维如迪尼玛,光谱(Spectra:美国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或是凯夫拉(kevlar),这些材料不论是制成绳索还是扁带,用于制作牛尾绳都是非常危险的。不要使用它们!
25 mm(1英寸)管状扁带也是一样危险。测试由 Long, Lyon & Lyon, 2001年完成,25 mm的管状扁带每次都会断裂。因为它没有动力绳的能量吸收能力。双倍使用也无济于事。只会增加拉力。
同时也要避免使用Petzl的“Spelegyca”。这款牛尾并不是带有能量吸收功能的装备——但是如果你将它用于探洞,你可能会把它当成有能量吸收功能。“Spelegyca”是由低延展性的扁带缝合而成的,遭受冲击时通过撕裂缝线来吸收能量。即便如此,“Spelegyca”产生的的冲击负荷是一条动力绳的两倍多。探洞绳索的延展性并不足以制成一条好的牛尾绳,但仍然优于任何用扁带制作的牛尾绳。
无意当中翻到这个老帖子,非常支持楼主diy,也翻了一下大家的评论,我觉得生命装备相信大厂没错,大厂设计和测试肯定都是过关的,但是大厂装备也有使用期限。再说DIY,我自己也做一些扁带,绳套,牛尾什么的,都没经过测试,也不是什么名厂产品,但是别人用一根,我用两根或三根,到目前发帖为止,还没出过任何问题,当然也没在特别极限的环境使用。
这帖子还不错,认真看完了。
自制的装备没有相关的拉力测试,更谈不上相关的认证,还是不建议楼主使用。毕竟装备有价,我们的生命无价。买装备的时候认准UIAA和CE的认证,如果是动力的牛尾还是可以自己做的。但是,绳子要靠谱的品牌。
刚刚起步,学习了,尤其如此严禁的问题
我硬是看完了14页,支持楼主DIY,因为我也喜欢DIY,DIY同时就更了解了该装备
本帖最后由 dsykgb123456 于 2015-2-22 12:31 编辑

这位分析的很有道理。牛尾理论上是有一定的缓冲的,可是实际上效果不会达到。这就是很多救援队用绳子做的第一个原因。第二就是救援不像探洞基本上都是人高马大的力量型人员用PETZL的标准款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自己用绳子做适合自己的牛尾是最理想的选择了(这个问我在帖子上提过了可没一个人回答,我说的这两点对吗?)。我想再问一句探洞里什么时候会冲坠,会让牛尾吸收冲坠力量呢???很多厂商都是给特定领域设计好了用什么装备用什么绳子,探洞 救援 速降 溪降 拖拽 顶绳攀登等等类别,都不具备如此高的缓冲能力,因为这些活动不涉及到严重冲坠,所以这些活动用静力绳,所以这些装备的说明上也没有一个是有冲坠能力的。只要冲坠不超过系数1,静力绳就没问题。还有上述的那些类别也是在操作中尽量避免冲坠的,这是最基本前提(不管是书籍和说明书还有视频都不只一次的说过)。我的两条动力绳(50 BEAL)的延展性是都是30%左右的可我没有用过做牛尾。因为那么点绳长能解决多少冲坠呢??不还是吸收到保护点 绳子  安全带到人身上吗?冲坠公式不单单是计算用的。公式里还明确的表述了那几个要点。大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公式,可谁和谁和谁的作用为什么不都写 着吗。探洞 救援 速降 溪降 拖拽 顶绳攀登等等类别,不是用登山或攀岩用的公式不成。

P的牛尾在遇冲坠时会以撕裂的方式进行缓冲,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其缓冲作用不及动力绳,扁带抗缓冲能力很弱,所以还不如用动力绳制作牛尾,更安全,也实惠。

牛尾为什么用绳子,而且很多队伍都使用。知道为什么吗?最大的优点在哪知道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