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事件——雪山上的“执法权”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图文版载于《户外出行指南》9月刊<br /><br /><a href='http://www.sanfo.com/club/outdoorguide/ej_06_09/Default.asp' target='_blank'>http://www.sanfo.com/club/outdoorguide/ej_06_09/Default.asp</a><br /><br /><br />本期有关“巴塘事件”的文章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和《户外出行指南》杂志所有,传统媒体、营利性网站,未经作者许可,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非营利性
户外论坛,请在尊重全文完整性的基础上使用,并请注明出处。<br /><br />如若有传统媒体和营利性网站希望刊登本专题中的任何一篇文章,请通过《户外出行指南》的编辑人员与原作者取得联系。<br /><br /><br />卷首语<br /><br /><br />巴塘,这个茶马古道上曾经的重镇在沉寂多年之后又重新成为了焦点。<br /><br />这一切都源于“巴塘事件”——一次雪山上的执法行动。只不过这次的执法对象不是我们惯常会在新闻里看到的偷猎、盗采行为,而是以独行马为首的一次
登山考察。<br /><br />因为事先没有办理正式的登山审批手续,他们被停止了考察活动,“赶”下了雪山。<br /><br />消息传出,在全国的山友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是第一次,将原来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登山管理办法》变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意味着,这个管理办法不再是一纸虚文,至少在
四川,它变成了登山活动中不能逾越的步骤。<br /><br />这种改变对于一向以自发、松散为特点的中国民间登山来说不缔于发出了一个信号:登山,不再“随心所欲”。<br /><br />一时间,论坛上硝烟滚滚,对SMA(四川省登山协会)的批评和指责漫天飞舞,管理部门和自由攀登者之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尖锐对立。<br /><br />但是,当大家从一时的冲动中清醒过来,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理智的思考。<br /><br />困扰着管理者和登山者的,是否是同样的难题?<br /><br />“不合理”的制度,它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改变?<br /><br />在保险和救援两大体现缺失的情况下,中国民间登山面临着怎样的困境?<br /><br />通过区区一期的报道,我知道,我们找不到答案。<br /><br />但我希望这些观点和看法能像蝴蝶的翅膀,轻巧而顽强地扇动。<br /><br />也许在某一个未来,它的震颤就是
风暴的起点!
好帖,收了钱,登了记,出事就能有救援么?
看来国内登山还是需要发展
<!--QuoteBegin-蒋峻+2006年9月9号 , 09:15 PM--><div class='quotetop'>QUOTE(蒋峻 @ 2006年9月9号 , 09:15 PM)</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emo&

--><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sad.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ad.gif' /><!--endemo--> 上自己老婆,那时国家发了证书允许的,受法律保护。不能混为一谈哈。 <!--emo&

:--><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br />[right][snapback]468255[/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每次到达的高度不同 是否要颁发不同证书?
<!--QuoteBegin-flows+2006年9月8号 , 05:31 PM--><div class='quotetop'>QUOTE(flows @ 2006年9月8号 , 05:31 PM)</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错.应该说不管出事高.管了出事底.<br />[right][snapback]467240[/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你拍什么马屁?SMA一直存在,四川出事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