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大外转+茶马古道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本帖最后由 柒个小矮人 于 2016-3-26 09:27 编辑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去年暑假跟着逍遥客户外走了一趟梅里大转山,下面我先简单的介绍下梅里雪山,要耐心看哦   比较长

对于暑期驴行梅里雪山朝圣转山,在去梅里雪山之前,我们就对梅里雪山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下关于梅里雪山的相关资料: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的察隅县交界处,属横断山脉,距离昆明849公里,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地区。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梅里雪山地区的气候变幻无常,雪雨阴晴全在瞬息间。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米,意为河谷里险峻雄伟的白色雪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在藏民心里是雪山之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平均海拔在6000m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在藏文中,13是吉利数字,梅里雪山的山峰不止13座,藏文经卷里将梅里雪山的山峰统称为13座,将近6000m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在藏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对主峰发起了冲击,在受到当地藏民的百般阻拦下,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m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17名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当时这次山难震惊了世界。不远千里赶来的西藏登山队开始搜救一无所获,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搜救队员下撤后,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雪崩,一片宽300米长400米的冷杉林,树的直径都在50厘米以上,被连根拔起一棵不剩。这片树林并没有发生在雪崩的线路上,仅仅是雪崩引起的气浪就把树林摧毁了。当地的藏民更加相信这是卡瓦格博雪山对人类的一次警告。当几年后中日两国再一次准备攀登时,藏民们自发的来到澜沧江大桥上阻止他们通过,然而这次的攀登再一次以失败告终,藏民再一次认为是神山显灵了。。。

     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对于这次事件网上有纪录片可以观看,名字就是《卡瓦格博》,详细的讲述了中日登山家们2次攀登卡瓦格博的始末。对梅里雪山朝圣外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出发前看看。 我去梅里雪山外转之前看了好几遍。

通常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m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m

◆1989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m

◆199011月~9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1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 日方队员11人在5100m营地待机。13日晚2230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m19901228日)

◆19911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1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1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m C2营地。

◆19914156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m

◆1996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8日撤营。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m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

1996年国家通过法律禁止攀登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一是考虑低纬度雪山过于危险,二是卡瓦格博特殊的宗教意义,在藏民心里梅里雪山是他们的圣山,他们不希望有人登顶,不希望有人去打扰神山。所以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成为中国第一座因为文化信仰被法律禁止攀登的山峰。

探险活动:

对梅里雪山的研究与探险,起源于19世纪,甚至更早,主要有:

泽切尼仁觉,匈牙利人,1879年著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

金顿·瓦尔德(F Kingdom Ward),英国植物学家,1911年和1914年两次对明永冰川做了详细的地质和植物学调查后,1916年在英国地理杂志发表,1925年出版,记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状况,他写到: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

奥圣多夫斯基,前苏联圣彼得堡地理学教授,1920年率骆驼队,在梅里雪山探寻香巴拉王国的入口

亚力山德拉·大卫·尼尔(Alexandra David Neel)女士,法国藏学家,1923年,化装成为一名女朝圣者,历经8个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写成《一个巴黎女人拉萨历险记》。

尼古拉·雷里西,19241927,来此探险,在他的随笔集中记载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国的神奇体验

约瑟夫·洛克,美籍植物学家,19221935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记录梅里雪山的文章:是我亲眼见过的最为壮美的山峰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线》,后经好莱坞搬上银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闻名。

   “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山峰,几乎就是一座美妙无比的金字塔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梅里雪山列为世界上5最后的净土之一

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转经转山持续上千年了。每年的秋末冬初,成千上万的藏民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山一圈等于平时转十三圈,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藏族人认为神山养育并保佑着他们,转山可为今生和来世积功德,梅里雪山很有灵气,每年秋收后,各地的藏民信徒们都要赶来礼佛祈祷,这是藏族人一生的最大愿望。转山的德钦藏民都以生活在梅里雪山脚下而自豪,不管走到那里都习惯称自己为卡瓦格博人。 藏民亲切的称呼卡瓦格博雪山为阿尼卡瓦格博,阿尼藏语是爷爷的意思,一座雪山,被藏民称为爷爷,可见他们与卡瓦格博,人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次梅里雪山朝圣大转山+茶马古道徒步,是和成都逍遥客户外探险俱乐部协助完成的,喜欢驴行的朋友请联系他们:
http://www.xykhw.com
逍遥客户外探险 QQ193325508
    梅里转山可以联系小七:18896816727  QQ:782436485(活动都是他安排的)


在徒步转山梅里雪山之前我们这几个驴子成功登顶了云南的另一座雪山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721D1:在我们登顶哈巴雪山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21日早上8:00包车离开了哈巴村,路过虎跳峡,金沙江,12点左右来到了香格里拉,这一路天气非常好:



我们没打算在香格里拉停留一晚,真心觉得这里没意思:



在香格里拉,午餐后的我们开始钻进菜市场,买去梅里雪山的补给:大米,土豆,玉米,火腿,腊肉,鲜肉,胡萝卜,红薯等食品以及一些调味料,这里的菜很贵,本地不种植蔬菜,全部从大理运过来。之所以从香格里拉买补给,是因为我们要去的德钦县是个小县城,有些补给买不到。我没有去过德钦,小县城到底有多小啊我没有概念。。。反正一切听领队少超的安排就对了。




买完补给之后我们继续向着德钦的方向前进,这一路天气太给力了,一路都是看不够的蓝天白云,尤其是我和老公,来自雾霾区的天津:

包车就是有包车的好处,领队经常合作的司机师傅,在风景好的地方,会主动停车,让我们下来放松拍照:

这是香格里拉的那帕海草原:





正好就着这张合影,介绍下我们这次驴行的队员:左起:成都的李韬,天津的李哥和大美,我们是夫妻,成都的美女余荣,逍遥客的另一个领队少佳,少超在我们拍照,所以这次梅里雪山朝圣外转一共只有我们6人:



在一路蓝天白云的陪伴下我们坐车翻越了白马雪山垭口,这里有个观景台,合影留念:



在这条滇藏线上,经常可以看见在烈日下骑行的朋友们: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