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CP的完美草原!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这世界有很多种登对,互补好了,就是完整甚至完美。        呈现给你一对小小的爱侣心中的完美草原。


第一篇:
LP大人,河北人,爱摄影,爱走,浪漫主义,素食。

这,是她的草原:



第二篇:
LG大人,北京人,爱吃,爱驾驶,现实主义,肉食者。
这,是他的草原:


第三篇:感受敖包祭祀!
听说不让伟大女性参加甚至参观祭祀,LP大人不悦,主拍人换成LG大人,单反玩的跟傻瓜相机似的,此篇照片不要苛求质量,只求“记录”。但是咱有一个优点,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优点:男!



第四篇:
让我把他们穿成串,从头讲起吧!
第四篇:完美的草原故事

1.在路上:两人自驾,太仆寺旗,不太远,不太累,挺不赖。 出北京,隧道一端,已是郁郁苍苍!
过长城,便是北方!
到官厅,闷白的天,已经透亮起来了!
一致向右!张家口,张北,内蒙古!
(推荐我去的朋友,上周就是在这走错了,大同一扎,就是百十里的冤枉路,很远才有掉头的地方,苦啊哭啊)

人家连车带车,超我们还跟玩似的,就是任性!

目标在即,太仆寺旗的贡宝拉格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南明珠,清朝皇家的御用牧场!
关键看路况!——进了内蒙,那路况,爱玩车如我,撒欢了一气。这一段听朋友说没什么监控,回来查,确实没有违章。不过不敢普及啊,大伙还是自己掂量。不过这路开着太爽了!

从张北到锡林浩特的锡张高速第一出口“贡宝拉格”,右转就是古老的207国道,那就进了草原啦!

我就是奇怪怎么一进内蒙古,收费站都这么高了?难道为了让我们仰视那高天白云?递钱都费劲。。。

路线:北京,G6,张家口,张北,锡林浩特,太仆寺旗,贡宝拉格出口,207国道。全程325公里。全程高速收费110元。我们是避开高峰了,周末G6肯定堵,绕段G7吧,能好点。

2.包恩本的初夜(1)

进入207国道就是贡宝拉格草原,我们住在一个叫“包恩本嘎查”的地方,这个蒙语地名翻译过来就是“丘陵起伏的牧民小村落”,哈哈,功课做得不错吧,连蒙语都启蒙了!


草原上日长,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傍晚,天还这么亮,应该是地平线平阔的原因。如果在山地,天早就黑了。几头牛正跨过小河准备回家,河湾如练,草原宁静。
小河那边隔路相望的就是“包恩本嘎查”,一共就几户人家,都是牧民。这就是包恩本牧场的标志性雕塑“天融生态”,塑的是蒙古族古老的勒勒车轮,开始我还以为这当地人小时候也玩风车呢。。。哈哈,补功课还是必要滴~ 勒勒车,是牧民在定居之前,转牧场,游牧,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一个蒙古包一拆一敛,几件家什搁车上就搬家了。国道那边就是我们住的小客栈 原上彩虹。设施是挺简单的,还算能满足基本需要,不过后来它留给我的印象却不简单。
羊群停留在河边,河那边就是家。后来我才明白,它们是看到LP大人举着的大镜头,竟然被吓得止步不前了!统统停在那边观望,哈哈哈哈,羊的胆子真是小,估计是太久在食物链底层的缘故。也估计是太久不见生人了,好,从北京那样的地方出来的人最讨厌游人如织!
互补:她爱拍,我爱说。她用镜头说:草原太美了。我就贫嘴给翻译一遍。
2.包恩本的初夜(2)

吃吧!世界上不能都是浪漫,还必须有现实! 这叫:羊肉汤饺子面(名字有点绕哈),精致的肉馅小饺子煮在浓浓的肉汤里,还下点手擀面条,一大把葱花解腻,吃着非常舒服。我还真没吃过汤饺子。

当地的土豆确实好吃,客栈里这个土豆片做的很地道,比零食薯片还香!

LP就喜欢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叫。。。图得,是她从客栈老板的微信圈看见的,说是牧民用酸奶做的古老的传统点心。酸酸甜甜的。


互补:她吃素我吃肉,我吃饺子她喝汤。







2.包恩本的初夜(3)

饭后出去,漫步山坡,风是凉爽爽的,牧民的围栏里传来牛羊低低的叫声。上玄月在气势恢宏的彩云一侧,她在我身边。。。。。

3. 感受敖包祭祀(1)——祭祀第二天一清早就跟着客栈老板去赶乌兰淖尔附近一个嘎查的敖包祭祀了!敖包祭祀起源很远,跟蒙古族人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他们通过敖包祭祀祖先,与天地通话,祈求夏季的雨水和畜群的壮大。因为被提前告诉了女人不能参与祭祀,所以我独自拿着“傻瓜”单反相机靠近拍摄,LP大人在远远的车里观望,大家不要求画质,只看内容。


到达的时候,祭祀已经开始一会了,一些牧人正围着敖包,中间有人念念有词。 喇嘛和主祭人正在安顿重要祭品和要用的经文与法器

然后牧民围靠过去。他们都说的蒙语,我听不懂。

喇嘛吹起海螺号,这个后来客栈老板告诉我,是祈雨的程序


牧民虔诚地跪在那里,聆听,合掌,然后把他们的祭品奉献给敖包。


3.敖包祭祀(2)

当祭祀结束,一些年长的牧民女人过来坐在铺好的红毡子上,LP大人才过来。这时敖包边上的几匹马在茫茫草原上显出一种难以描述的洒脱。尤其中间那两匹相依相偎,我赶快识相地过去拉拉她的手。


互补:一男一女

4.那达慕和乌兰牧骑(1)

敖包祭祀后,客栈老板也过来了,她告诉我们敖包祭祀会继之以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这是蒙古族最典型的民俗活动,我们马上可以看到传统的古老的蒙古式摔跤,蒙古式赛马,和乌兰牧骑的蒙古歌舞

摔跤还在继续,激昂的先给草原上的英雄的舞蹈就开始了,当舞蹈演员飞跳如雄鹰,乌兰牧骑的文艺汇演开始了

5.乌兰牧骑(1)
赛马摔跤进行中,一辆大车转眼布置成了一个舞台!客栈老板告诉我,这就是太仆寺旗的乌兰牧骑的表演舞台。这些当地的蒙古族歌手,舞蹈家和马头琴手,都是一专多能,拉琴的也能跳舞,唱歌的也可以主持,舞蹈的会唱呼麦,没准一会哪一个演员又去参加赛马或摔跤了,因为他们都是牧人。这就是草原生活!他们是流动,机动的,多变的,多能的,快乐的,坚强的。对我们来说,非常有趣。听说乌兰牧骑还是周总理提议建起来的,是为游牧或定居的牧民带去欢喜的文艺队伍。客栈老板说,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骑着马唱歌,然后一溜烟又跑得不见人影了。所以叫“牧骑”!


我很喜欢这张,一个车,车上舞台车下休息,车一卸,骑着马儿去放牧!这就是牧人的艺术家,我想蒙古人是真正的艺术家!
牧民们就这么随意地围在四周。他们的生活看似就是这样自由、随性、粗放,充满了张力和弹性!

5.乌兰牧骑(2):
这是蒙古族最有名的舞蹈“顶碗舞”,她们在草地上旋转跳跃,那些瓷碗竟然在头顶纹丝不动。当我揣测那是粘上的,它们竟然一只一只被舞蹈家们从头顶取下展示。真是惊叹!


我特别喜欢马头琴的声音,有种如泣如诉的感情又带着股决不放弃的力量。估计这也是牧人在茫无涯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的写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