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关于苏州飙自行车去南昌的碎碎念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十日谈——关于飙车去南昌的一些碎碎念




其实我没有这么爱骑车。

但我许给自己一次毕业的骑行

大学四年飞般度过,好在抢在毕业前最后关头我拍了个小片子,算是把这四年一些很表面的东西匆匆装进了口袋里,然后紧紧捏住。

接着我就准备毕业骑行的事儿,想搞大新闻的心一刻也没消停过。

本人在苏州念书,许多友人包括小片参演的同伴都住在江苏山东一块。我便在脑子里筹划了一个毕业小短片后续的——“毕业后,你们在那里?”的活动。起点是苏州大学,终点在山东的济南,沿途会经过苏州很多城市。老爸老妈也是同意的,不过他们提出骑车可以,但必须得有一个骑友同行。

我脑补过好多北上后触发出的一幕幕朱毛会师一般动人的场景,但是这终究没有实现。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某角落的高温预警警报符号还是把这些念想严实盖上了。贴吧上群里各种寻寻觅觅,一个骑友都没有出现。

到了八月底,终于觅得了一个骑友,但目的地再也不是山东济南了,他是一位江西朋友,打算从上海骑车回景德镇的家。机会难得,我想没想就同意和他同行了。不管去的是哪里,我必须得骑。

正巧我快要结束在一家节水组织的搬砖工作,临走前我说,节水和骑车也是可以挂钩的,我们何不把骑车和节水宣传融为一体搞一个小活动呢?

于是我的身边多了一抹蓝色,它是我们组织的旗子,人在,旗就得在。

我掏出手机,把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我们一起走吧?

第一天的行程听上去就格外刺激,苏州到嘉兴70公里的路程,关键是,单人骑车。

由于自行车放在了学校里,我不得不先坐高铁到苏州,然后骑到嘉兴和我的骑友在那里汇合。这段路我得自己骑过去。

长途骑行已经是好久没有碰过的事了,大约在三年前我从杭州出发,一路溜达到了普陀山,也是在暑期,那一次的气温比这次更加让人觉得绝望。天天38度高温作业,不过到了海边上所有疲倦和燥热都忘个一干二净。

说实话,一次长距离的骑行,令人开心的地方并不是骑车这个动作能给人身体上带来多大的愉悦,而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投入床的怀抱、放空自己的那种释然感。那种感觉就好比饿了一整天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块面包的狂喜。因为骑行,获取愉悦的阀值降低了,幸福变成一件特容易的事情。世界哪儿好像都是美美的,

怀着这种心态,我上来就是一顿狂踩,让车轱辘转得飞快,我脑子里想的就是早点完成今天的任务,然后发朋友圈,躺下,痛食一番愉快的感觉。

不过一场雨顺利把我困在了一个没有人的治安亭里。

骑到嘉兴已经是晚上7点半,我打开QQ,骑友说他已经定了宾馆入住,称自己已经是累瘫。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嘉兴到杭州,100公里左右的路程,这里开始,双人骑行。

接下来几天,我们和G320相依为命。

其实在出发前向前一段时间从苏州骑行到长沙的学弟取过经,他们表示大热天骑行的话,最好是挑一天的两头,清晨5点洗漱出发,10点左右寻店休息,16点整装再发,然后骑到目的地。当然他们还要潇洒很多,路上还能搭个帐篷歇歇。对于他们这种骑车方案,我深以为然,出于对身体健康的保护,这种骑法还是值得推崇的,我也一度很想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

可是遗憾的是,品尝一天的愉悦,我们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的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早上起不来。

一边整理着装一边稍稍撩开窗帘窥看外头的天气,一看艳阳高照,心里便叹出一口气来。

当然,我当面不会跟骑友叹气,一方面,我本来就是活力十足,时刻做好了和太阳先生斗法的准备。另一方面,我还是比较担心骑友半路退出的,所以我脸上可不能写着“歇菜”俩字。

由于G20,快进城的时候就开始遭遇安全检查,非机动车也不能幸免。身份证掏出,一辆辆小车过了安检,抬头发现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下雨的节奏。

当然,我想快,老天不让我这么干,由北面进城还要翻一座小山,我埋头往前冲着,那时我早已忘了后头还有个骑友。翻山的时候,世界仿佛变小了很多,只有我眼前的路,小车和我,一刻的松懈就仿佛会把我打回一个我一无所知的黑洞里一般,我只顾着跑,只顾着逃,只顾着逃脱疲劳的全程搜捕。

下了山,我并没有感觉畅快,这仿佛是这两天遇到的第一座要爬的山,然而下坡很缓,我想溜下去,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踩上两脚给我上气不接下气的小车打个气,城市的光芒从高处流淌到了我们身边,这是一片温柔乡,是天堂。

我们一路急行,晃到了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据说这里是浙大最老的校区,情况也的确如此,里面古木参天,加上天上有落雨的趋势,校区看上去不仅显得古朴,更有些“阴森”了。进了教育超市逛了一逛,比苏州大学的要大,品种也齐全些。

晚上住的是风荷青年旅社,坐落在离西湖不远的地方,不远的路上在进行安检,自行车是不允许入内的,我们干脆就不进去了,找了附近一家小饭馆胡乱吃了些。骑友回寝室躺下,我来到天台,天台有俩小哥干坐在那儿,远方的晾衣杆滴滴答答滴着水,西湖的灯光被掩在大山后面隐约可见,天空有星星,好像又没有,我在他们边上坐下,他们的脸在手机灯光和昏惑的灯泡边忽隐忽现,我们随便聊着。我记得他们是从安庆台州来的。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三天,杭州到桐庐,看来《答谢中书书》要上线了?

我们还是一如既往起得很晚。

应该这么说,没有一天起的是早的。

睁开眼已经是九点,心里抱怨起房间没有窗户,无论何时都是晚上一般漆黑,害得我起床迟了,但心中并不抱怨,对晚上的睡眠环境相反很是满意。

满城好像都是警察,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警匪片的片场,心中还有点小激动。



前几天有阴雨天气助阵,还不觉非常热,早上出门一拐弯,骑进了西湖西边的山区里,丛林掩映,舒适非常,然而左转右转,从虎跑路拐出,一个大太阳就当头给了我们一棒子。

我们在钱塘江大桥前互相给对方合了影,然后匆匆离开,钱塘江水一路西流,我们就慢慢撵着它。

下午2点,抵达杭州市富阳区,这里以前是富阳市,现在并了做杭州的第九个区,经济发展形势仿佛也愈发喜人了,那里的大伯伯接待了我们,然后把我们领到了新房楼上,指点起江山来。“你看,就这,杭州的轻轨就要造到这里了。再看那里医院、大学城,应有尽有。”。。。。。。

富阳到桐庐的那段路很好走,尤其是重返G320国道,下坡不少,过了神仙谷的隧道后就有一段2公里长的下坡,然而坡度非常可观,记得这是我们骑车最欢快的半天。要是逢着诗画一般的景致能让我们心中升起一阵难以言状的感动,但不会把兴奋写在脸上,看到下坡我们总会激动得叫出来。骑行的意义,从这看来,无非是给自己一次回归原始本真的机会,享受下坡的时候,风呼呼吹,头发飘起,跟人猿泰山的架势倒是颇为相似。看来那一刻是真的变回到猩猩了。

沿着G320一路走,跨过富春江,然后继续西行即可进入桐庐县城。虽说是县城,但是里头热闹的景象倒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了,我十余年前访过一次桐庐,那是的景象全然忘却,没法来个前后对比了,不过骑友倒是替我做了评价“浙江一个县城就如此繁华,浙江还是很富庶的。”

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毕竟我没有去过浙江内陆的一些地方,(除了诸暨、奉化之类的)但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吧。

顺带说句,因为开G20,骑友想喝奶茶竟然没有中杯的,一问,原来是中杯的物流扣在杭州了,可是我们就是想喝中杯的啊啊啊~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四天,桐庐到龙游,这是一个挺陌生的地方。

龙游石窟我早就听说过,不过我不知道它就在衢州边上。

早上,还是一如既往,迟迟醒来,骑友笑道:“今天骑车的距离是这几天最久的了,你要做好准备。”

我凑过去一看手机地图119公里。

“龙游石窟这个景点看上去不错,可以去看看。”

这是我们这几天第一次定下一个目标。

然后我们一整天都在山区中艰难行进。小村庄关了门的铺子门前的大树成了我们的庇护所,我们骑了会,然后到树荫底下口念咒语,期待哪里飘来朵云来。

中间路过建德,这个城市临着新安江建着,我突然发觉这G320过了杭州以后便是沿着钱塘江一路同行,杭州还叫钱塘江,到了桐庐叫富春江,到了建德叫新安江,其实在桐庐富春江还有桐江一称,反正名称繁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不过有趣之处在于这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觉得我们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就是几天里骑了三条大江的长度,这无疑给我们打了气。值得一提的是,中午我就吃了碗素面疙瘩,然后又雄赳赳昂昂上路了,精神的胜利已然充满了身上每一个细胞。

暮霭沉沉楚天阔,一番万物即要入定的时候,两辆自行车缓缓上了进县城的大桥,桥下是衢江,更加有趣的是,衢江是钱塘江的主要支流,也就是说三天时间里我们骑过了四条江,成就感自然不必说。

龙游人民的生活似乎很安逸,岸边有专门的绿道,甚是广阔,能看到很多人在上头散步。

龙游石窟自然是关了,骑友连走走衢江的力气也没了,房间里叫了一份炸鸡外卖,我不愿吃炸鸡,外出觅食,不料一路走去,尽是服装店小卖部,迟迟没有寻到中意的店,最后饥饿难耐,不得已进了一家肯德基,简直是闹了一个大笑话。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五天,龙游到常山,不好意思,赵子龙并不在这儿。

“明天就能出浙江了,马上要进江西咯。”

当然,我们是目标的缔造者,也是亲自毁灭他们的破坏者。我们实在无力和太阳先生做英勇的抗争,因为我们知道热昏了躺地上可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明智点的话还是躺在树荫下躲着比较合适。

今天上午,我们干脆在树荫下躲着了,我看了看去江西玉山的距离,若是坐小轿车不消半个时辰就到了,而踏个脚踏车,天断黑已是不够了,非得骑到后半夜去。

江西的土地,何时我能见到你?

也许在一座足够高的山上就可以看到你的背影吧。我这么想着,我知道她离我不远,只不过我们要好好准备一下,打理打理下自己再见她罢了。

五毛钱的赤豆棒冰是最棒的降温食品,我吞了两根。然后进了路边的饮食店用中饭,是的,用中饭,我们细嚼慢咽,边吃边看外头的太阳,太阳照在路边轿车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线,它好像也想进来用点什么,我连忙把门口的窗帘掩了掩,强硬把它挡在了门外面。

下午四时许,小分队抵达衢州市区,遗憾的是南孔景区和衢州博物馆都没见着,迟了半个小时。


我的理想,往往与现实相违背。理想的骑行,是走一段,来到一个景点,看一看,尝试去理解一下这座城市试图传递给我的信息,然后再开启下一段旅程。但我不能,我为了按时完成我的目标,不得不去想着启程去下一个地方,这应该叫随波逐流,不叫浪迹天涯,也称不上是一次完美的骑旅。

但好像也没有如此糟糕,我毕竟每天都在和太阳做斗争,看到太阳快落了,我心里念着不行,太阳落了就看不见,看不见就骑不了了,我就会奋不顾身往前冲,企图在太阳落山前提前拔起终点的旗子,大声宣告自己的胜利。

那一刻的豪放宣言,简直是摆出了一幅与天下为敌的架势。

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开心。

后来我这么安慰自己,纯粹想去旅游,那就坐火车,坐巴士;想和世界来场惊天地泣鬼神、顺带着感动一下自己的比赛,请骑自行车!

分清了目的,我也没那么郁闷了,毕竟这次,我主要是来放松身心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嘛。

顺带也感动一下自己。

常山离衢州只有30公里,但我们一直骑到天快断黑才进了城,郊区的景色还是吸引我们从国道上拐下来特地咔擦咔擦拍了好几张照片作为留念。

有趣的是,进县城前又是要跨河,这条河叫常山港,是钱塘江最长的支流。

三天五江,值得我们去骄傲,值得我们在笔记本里大书特书!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六天,常山到上饶,这天,我记得很热。

有那么几天的热我记得是特别清楚,主要原因是,那几天路过的国道树都比较小,树荫不怎么够遮,骑得也是够呛,所以那几天情形算是牢牢刻脑海里了。

骑了约摸20公里,出了浙江,进入江西境内,但我们却没有欢呼。

“照完赶紧冲吧,骑到前面哪个地方找个树荫躲一躲。”

反正到了这个时间段里,一路上我们都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在物色哪棵树的树冠大,好乘凉了。

国道到了江西段就突然收窄了,我个人倒很喜欢窄的路,从物理角度来看,在窄的路上骑车能在同等速度下感觉比在宽的路上骑得快,从心理角度来说,窄的路让我感觉我终于摆脱了都市的束缚,来到了田野乡间,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骑者。

玉山仿佛是空城,也没见有宣传三清山的大幅海报,这倒是出乎我们意外。然后一路下来发现这县城的路高低起伏不断,我猜这可能是宣传本土山水的最高境界了,将山峦起伏融于道路规划建设的理念之中,让路过之人不去三清山也能感受到三清山的山势奇骏。

玉山点了两个炒菜,两碗饭,然后边上便利店买了水,继续西行。

骑到临近上饶的地方,火车就擦着国道嗖嗖过去了,土方车来回穿行,卷起沙暴来,一阵紧似一阵,为了安慰自己,我就把这沙暴想象成仙境的云雾,幻想着拨开云雾后数不胜数的仙女转出来对着我笑,然后挥挥手叫我跟上,跟上。

拨开云雾后,仙女倒是没有出现,高楼慢慢显现出来,我知道我们快到目的地了。这可能比仙女和花香更加美丽,更加令人感动。每天骑着骑着,走遍田间地头,夕阳西下,高楼如仙女般影影绰绰的身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总能让人觉得心安。这大概是城市人共有的一种“思乡病”吧。

又想要自由,又想有个港湾去躲藏。所以我猜想可能今后也不会去骑行高原,不会去骑行荒漠。当然有些人喜欢行走高原,享受孤独,但人和人不同嘛,人类发展不仅仅需要开拓,也需要走一会儿,然后安定下来。(这怎么扯到社会学高度了,思绪飞远了。。。)

“上饶。”我念念有词“我在江西了,我从来没有骑自行车来过这,我好像做了件很疯狂的事。”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七天,上饶到鹰潭,看起来很近的两个地方,中间竟隔着三个县一个市。

这天最让人头疼的事便是骑友的退出。

打开手机,嗯?38度?

骑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一天骑130公里回到乐平老家,去南昌的任务就交给我了。

上饶的香港粥铺是我们各道珍重的地方,他往北走G320,然后择省道直奔景德镇方向去了,我则是往南,直奔铅山方向。

路线完全相反。

这其实是偏离了正常的骑行轨迹,走铅山是绕路了,不过我还是决定往那走走,因为我听说那里有地道的铅山烫粉。对,就是这个理由而已。

中间我看了鹅湖书院,那是我第一个正儿八经去看的景点,要收门票钱的,卖门票小哥问我从哪儿骑来的,我说苏州,小哥赞叹不已。然后我掏出了我的学生证,其实我毕业2个月了,但我还是心存侥幸想试试看能不能再行使一下半价“权利”。

非常开心的是,小哥毫不犹豫就给了半价,15块钱,鹅湖书院游起。

我记得朱熹和陆九渊一众人在鹅湖辩过,不想辛弃疾和陈亮也在这儿论过天下大事,可以说这里算是群星荟萃了。

出了鹅湖书院,直奔铅山,进了县城后一头钻进一家奶茶店跟店老板一打听铅山烫粉的事。

“烫粉应该是早上吃的,现在已经下午2点了,烫粉没有了,不过4点过后会有炒粉的。”

看了这番又是无缘。



我吃了碗芋圆,定了定神,规划着今晚的落脚点。铅山过去有横峰县、弋阳县、贵溪市和鹰潭市。城镇密集,给我挑选的余地倒还是不少。

这次,骑友已经不在身边了,一切都得我自己定夺。

我选了个最远的鹰潭,因为这个城市的名字很好听。这座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倒有着一个听上去很有意境的名字。这总会让我联想到神话故事,一个神仙下凡化作鹰保护着这座城市什么的。

为了这个地方,我过横峰、弋阳而不入,这是我第一次在日落时分看到了高楼的影子而选择不进城休息。少了一个骑友,我成了一名独裁者,为了满足内心的征服欲,我一个劲往前冲。

这一冲就冲到了晚上6点,漆黑的、双向仅两车道的320国道上,不一会儿就有辆大卡车刺破黑夜,呼一下贴耳擦过,眺望远方,不见城市的影子,不是还有10公里吗?城市又在哪里呢?

远处突然灯光闪烁,走进一看,是一个加油站,我进了去,加油站便利店的几个店员埋头在吃晚饭,边上挂着江西的地图。

我挑了一个手电还有透明胶,一位店员女士问:“打哪儿来?”

“苏州骑来的。”

“这很远啊,爸妈担心吗?”

“没事,我每天都和爸妈通报每日进程咧。”

我看了看江西的地图:“这里离鹰潭远不?”这是我最喜欢问的问题,有时候我知道有多远,但我就喜欢问,那些被问路的当地人往往听到了这个问题后都是热情作答,而这个简单的对话总能让旅行中疲惫的人感觉到温暖。

“啊,去鹰潭还有30公里,前面10公里过了就是贵溪,你今天就在贵溪落脚吧,不要往前走了吧,这么黑太危险。”

“嗯,好咧!”我瞟了眼地图,应着。

我出了店,借着灯光用透明胶把手电固定在车龙头上。她又走出来说

“不要勉强,到了贵溪就停了吧,路上小心。”

“哈哈,好咧。”

我是那个晚上最开心的司机,哦不,骑车的人。


最后,我还是没有听她的话,飞也似得擦过贵溪,然后往鹰潭飙去。靠9点的时候,远远的,我终于看见了鹰潭市区楼房的灯光。

第八天,鹰潭溜达到余干。

这天其实挺干瘪,我一天都顶着一阵邪风在奋勇前行。

信江,出了浙江以后,我就和这条江相依为伴,不同于浙江境内一条江的百变,它就是那么一个名字,不疾不徐,屡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从上饶开始、铅山、弋阳、横溪、鹰潭,一路经过的桥,桥下都是她在等我。

江如其名,是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呀。

路上倒是遇到了一个骑友,他从德兴来,奔鹰潭亲戚家,我们聊了个把钟头。直到最后无话可说,我指着远处一个池塘说:“我想去那个湖看看,好漂亮。”

“那个哪是湖,就一个水坑呀。”

对,那是个水坑,但是我就说它是一个湖。

骑到了第八天,我刻意放慢了我的速度,或者说我不得不放慢了我的速度,因为真的,有点累了。我不断给我放假,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就停了车,去听风的声音。

有些时候,那个地方真的没有声音。我就听那车来车往的声音,这简直就是人间的仙乐了,听惯了踩车发出的卡兹卡兹声,还真没有细细去品味那车轮磨过地面的声音。如果说自行车声是古典乐,那车轮声就是西洋乐了,动听得很。

余干县城里有个湖叫市湖,又叫琵琶湖,我查了资料,当地人称它叫小西湖,我看它的风貌,倒和四年前印象里南昌的东湖有几分相近。居民们晚上集结在湖畔载歌载舞,出乎了我的意料。上饶的一个县城,竟然有如此繁华景象。

顺带提一下,余干中学出了一个有名的校友,叫吴官正。

我掏出手机,把一天图片传到了票圈,然后刷了刷。

第九天就是南昌了,还是重新挖个坑写吧。

--------------------------------------------------分割线-----------------------------------------------------

骑车是件能上瘾的事儿。

我不是大神,没法一天200+,也不是骑车小能手,一天100+还能谈笑风生,但我还是想每天一个脚印往前走下去,虽然速度不咋地。

骑完车已经有七天了还是会想骑车,想着如果从南昌出发了我接下来会往哪儿去,北面是去过了,南面路途又太过艰险遥远,大概会往西走到长沙吧。

昨天还做梦梦到骑车,一开始梦着和一个女子一块骑车旅行,后来她生了什么很严重的病,好像是治不好的病,梦里听说是人没了。然后骑着骑着遇到了两个同一方向的男骑友,翻山越岭,到了一家面馆,边上人问我们:“你们骑了多久了啊?”

500公里啦”骑友笑道。

“不,是800公里。”

--------------------------------------------------分割线-----------------------------------------------------

骑车的最后一天,我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了大把大把的力气。

还是和平常一样,晚晚出了门,左拐右拐来到了一家路边店,20块炒了一个菜,就着饭吃了,权作是早中饭合着吃了。

骑友跟我说过,江西的菜都带着辣味。我是拒绝辛辣的食物的,每每点菜就叮嘱店家不要放辣椒不要放辣椒,店家果然听我的话,一丁点辣都吃不出,我想这可能是这次骑车的又一遗憾了。

这天,我感觉整条路上都沾染着春天的气息,车轮就像磁石一般,迫不及待往前扑着。

车心一片磁针石,不指西方誓不休。

路边牛的身影多了起来,还有许多小飞鸟在牛身边走动着,或是挂在牛角上咬耳朵。

鄱阳湖!生机勃勃的背后,望不到边际的湖面飘进眼帘里,连绵的大桥和北侧的高速公路的高架桥相互映衬,时近时远,就像仙女在岸一侧抛出的彩带似的,我走,它就跟着飘扬在湖面上,焕发着春的味道。

马上要到军山湖了,我脑后突然一阵风过去,定睛一看,是一个和我装扮差不多的少年骑着车就过去了。

这是我这九天里第一次遇到和我走一个方向的骑友!

我倒是没有断喝一声:“兄弟,你莫要走!”我只是紧紧在后面不远不近赶着,上军山湖大桥,我飞也似的,没带一点儿喘,白云划到脑后,飞入了我的行囊里,把我轻轻拎到了大桥上,我不经意一撇,远西边,飘着几幢高楼,那里就是南昌了,一座英雄的城市。

我后来没有赶上那个少年。



南昌还是很让我惊喜的,虽然四年前我来过一次南昌,但是那一次是从昌北机场过来的,方向完全不同,当时我以为南昌也就是盖着英雄城的披风、城建方面规划很粗犷、不拘小节的一个城市。但是这次我似乎感觉到了它的另一面。

昌万公路的最西边是瑶湖大桥,过了这座大气尽显的大桥,左手奥体中心,右手江西师范大学,一阵青春活力的气息载着湖风扑面而来,这是最棒的洪城东大门呐。

瑶湖西,南昌轨道交通一号线的第一站,竖立的站牌提醒我接下来要随身准备迎接这座城市无出其右的绚丽换装秀了。

接下来跨的是艾溪湖大桥,又是一片大湖。瑶湖和艾溪湖将这座城市的右岸划分成数道彩带,蜿蜒曲折,柔情尽显。

骑着骑着,城市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北京路两边的学府里不断涌出骑车的人来,有像模像样带着面罩一往无前的骑手姑娘,也有斜挎着包不紧不慢顺着车流的节奏有一脚没一脚踏的。红灯亮起,脚踏车一字排开,倒很有一场旷古绝今的比赛前聚众誓师的意味在里面。

我跨了南昌大桥,往南昌大学的前湖那走,南昌大桥是赣江上第一座自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的大桥,四个轮的在上头过去,下面三个轮的两个轮的边骑边看赣江的风景。

我听骑友说过赣江的水有点黄了,不过从桥上看来,似乎水质尚可,我甚至看到沙洲边上有些小朋友在水里游泳,但愿下次他们能注意一下水深不能游泳的告示。

昌大校区大得很,我从容入内,闷头骑了一阵,发现一条街横在前头,各种生活用品、瓜果蔬菜的店铺应有尽有,便困惑自己是不是骑出了校区了。后来友人主动过来帮忙引导方才解了我的困惑,原来这还是在学校里,稍微往里走走,还有条更繁华的“商业街”摆在那里,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我掏出手机,今天没有什么照片,就写个一句话吧。

晚上住在绳金塔,南昌人似乎给了它一个戏称,想必大家猜猜也就知道是什么了。

我充电头丢在余干,苦于没有地方充电,在绳金塔附近转悠,走进一家超市,询问有没有充电的头子,店家竟以为我要充电,便爽快答应,让我把手机和线拿来搁在店里充,然后告诉我这段时间可以附近去转转,店开到凌晨3点。

我在店里两进两出,买了牙膏、水还有一包棉花糖。

大晚上倒是有些飙车党来回冲突,主车手打头阵,后头小弟掠阵,架势十足。我倒是觉得这种行为有点可爱起来,因为这和这个城市的气质倒有几分合,一股侠气。

第二天坐了崭新的南昌地铁去瑶湖的师大,我看到南昌地铁的吉祥物叫鹭鹭,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中国地铁里为数不多的雌性吉祥物。

师大因为手机恰好没电所以没拍照片,不过友人的一句话倒挺让我上心。

“瑶湖校区这里的学校没有建墙哦,我们有像护城河一样的河流圈着我们,它就是墙了。”

啊,南昌真真切切是座水城!它的身上汇聚了许多女性化的元素,在这短短两天里全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铁汉柔情,我感觉这是这座城市给我传递的信息。这要比一个张口说话像骂人,做事直来直去、不修边幅的人的性格要可爱许多!

后记:

“其实南昌好玩的地方真的不多。”快出校门,友人用略带遗憾的口吻说道。

“哪有哪有,我觉得一切都挺好。”

作为结尾,我坐回了秋水广场,想去坐下红谷滩的南昌之星,它很像苏州金鸡湖边的摩天轮,晚上灯光熠熠,美得很,不过时间不允许,再次失去了一次俯瞰南昌城的机会。我们擦肩而过。

南昌西回上海是整4个小时,我看着前些天4天骑的路仅仅1个多钟头就呼啸而过,不禁有些郁闷。

不是,我这骑的车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啊?

对啊,我和我的车这一路过来不还沾着一路过来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镇的气息嘛,让我眼睛闭闭,好好回味一下。

2252分,抵达上海。

我掏出手机,然后放回裤兜里。

南昌之行真是趟愉快的旅行。


愉快的旅行在路上
感谢楼主分享精彩骑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