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贪世念,心净出轮回。一蒿赴江湖,天下皆通途。-----罗索依达探秘纪实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我不想死,但为了让我的人生拥有最美的注脚,我情愿放手一搏。                                                                                
                                                                    ——Dean Potter
      我和大漠曾经多次聊起过关于黑竹沟未来发展的事情。黑竹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畅、可进入性差、管理体制不顺畅、政府、林场、景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之间的管理关系没有厘清、景区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不匹配等。



      为加快开发黑竹沟景区旅游,近年来峨边县政府多次组织、推广各类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黑竹沟进行实地考察,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黑竹沟旅游开发建设,同时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申报和创建工作。景区着力打造探秘科考体验、地磁温泉养生、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景区带动、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那么,黑竹沟又该如何围绕习总书记十九大中的报告精神、来实施、推进已确立的“三位一体”总体规划呢?


       黑竹沟景区目前着力打造的主要是三个方面:探秘科考体验、地磁温泉养生、观光休闲度假。后两者属于景区旅游的传统产品项目,若能做大作强自然能给景区带来人气、创造收益,在这里我就毋需赘言,但黑竹沟景区和整个四川的一些著名景区相比,哪怕只是和周边的峨眉山、乐山大佛相比,只能算是一般的4A景区,想靠地磁温泉和休闲度假这些传统项目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已被自身存在的硬伤所制约,严重影响了自身旅游市场的开发。下面我想从户外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到之处敬请谅解,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为黑竹沟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直以来,黑竹沟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的百慕大、世界五大死亡谷之一,至今仍藏有六大未解之谜,包括人畜神秘失踪之迷、稀有动植物之谜、彝族祖籍之谜、野人之谜、幽谷奇雾之谜、死亡纬度线之谜等,使黑竹沟神奇莫测,让人望而生畏,充满神奇色彩,吸引着为数不少的科考队及户外探险者们舍命前来揭秘。针对黑竹沟所特有的新、奇、险和神秘地磁、诡秘传说,要想发展、完善符合黑竹沟特质的生态旅游,我个人认为,应该多学习借鉴美国黄石公园的管理模式。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地处熔岩高原上,公园内的森林占全国总面积的90%左右,园内有黄石湖、黄石河、峡谷、瀑布、温泉、间歇喷泉等景观,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石公园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保护、适度开发”,采取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总体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本地植物保护、地质资源保护等,无论是在管理方法、生态旅游模式,还是资金运作上,都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而公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专家、雇员、志愿者、合作伙伴)都是公园的守护者,共同参与对公园的维护和监管。




       根据活动组织者的不同。黄石公园的旅游活动分为:具有官方性质的活动、由公园守护者组织的活动、由特许经营者组织的活动、自助旅行等;根据地质特征和生态景观的不同,分为:温泉旅游、峡谷瀑布旅游区、黄石湖区旅游、间歇喷泉区旅游等;根据旅游活动的内容不同,分为:参观景点、讲解和讨论、观赏野生动物、参与带有学术性质的科考活动、探险、野营和篝火、垂钓、摄影展示等。




      而黄石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有初级守护者、野生动物教育探险、徒步探险、科考体验等。




      借鉴黄石公园的成功案例和管理模式,我个人认为,黑竹沟当务之急亟需发展的,是自身所拥有的特有性、唯一性的专属产品,即户外探秘探险和科考体验。黑竹沟的知名度就在于神秘、凶险、恐怖、地磁等方面,景区当前着力发展的核心目标客户,理应是国内外广大的探险旅游爱好者和科考者,围绕这些探险旅游爱好者、科考者,通过有序、规范、引导、保护等管理措施,逐步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把黑竹沟打造成国内最著名的探秘科考圣地。




       这些年我在户外活动中走过的一些无人区,大多已被禁止穿越,或是管制,或是实行报批准入。越是荒蛮之地、越是未知的领域、越是危险困难、难以穿越攀爬的地方,对于众多的骨灰级驴友来说,就越想去征服。经过连续两次探秘黑竹沟,我个人觉得,从户外难度、强度及其他因素综合来看,黑竹沟线路丝毫不弱于任何一条国内十大自虐徒步线路,甚至于更多几分凶险。拿我们这次穿越的罗索依达而言,我和队友们一致认为,这是我们参加户外活动以来最艰难、最危险、最苦逼的一次,就连近几年一直以其高死亡率而吸引无数驴友们趋之若鹜、追捧向往的户外圣地——鳌太,也无法和罗索依达相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休闲度假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探险旅游因其新奇、刺激、挑战性备受驴友们的青睐,成为大众日益喜爱的旅游项目。所谓探险旅游,是指出于对新颖未尝试过的经历的探索,寻找刺激感受,从经历中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动机,进行的有别于常规大众旅游的风险较高的新兴旅游活动。




      探险旅游分为硬探险旅游和软探险旅游,硬探险旅游强度大、难度大、危险性大,需要借助一定的器材或设备才能进行,高山攀登、沙漠探险、洞穴探险等都属于硬探险旅游。软探险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危险性较小、设备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徒步穿越、山地自行车、暴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硬探险更侧重于运动,软探险则更侧重于旅行。无论是何种探险,目前国内旅游者的参与度都很高,参与人数呈井喷式增长,都属于深度旅游的范畴。




      正因为探险旅游的风险、挑战,具有广泛参与性,探险旅游已逐渐成为都市人群所热衷的时尚运动。而探险旅游对旅游资源有较高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资源要有探险价值、独特性、原始神秘性、不可替代性。禁止对原生态的景观实施大规模的人工改建,尽量保持景观原始、自然的本来面貌。而黑竹沟,正符合打造成国内探险、科考最佳目的地的一切要素。黑竹沟在开发国内探险旅游市场方面,具备以下一些优势:


      1、黑竹沟自身具备山陡、水幽、林茂、谷长、峡深、瀑高、雾浓、地广等特征,“雄、险、奇、秀”,具有较高的探险旅游开发价值。


      2、黑竹沟资源丰富。植被完整古老,60%是天然原始森林,25%是灌木丛林,15%属高山草甸。动物种类繁多,有陆生脊椎动物350余种,鸟类30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30余种。开发相对落后,大多区域处于原生态状态,这就为探险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3、黑竹沟环境质量极优,植被、水土保护好,有多条优质水源自成水系,负氧厘子含量很高,形成了绝佳的有机生态环境。


      4、黑竹沟属第四纪高山冰川沉降带,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特征明显,奇峰、峭壁、深谷、洞穴、温泉、玛瑙、水晶、化石随处可见,是研究地质沉积和地层构造的理想场所。由于黑竹沟山高谷深、原始森林茂密、阻隔了大气的交流速度,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雨水多、云雾多、日照少、温差小,常有一山观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景观出现,是研读气象学的活教材。景区生态保护完好,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箭竹生长面积很大,是典型的大熊猫栖息模式地,珙桐、杜鹃成林成片,是研究生物区系与物种多样性、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好地方。也是理想的地质学、生物学教学实习和青少年科学普及基地。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摘录吴天昊的《黑竹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


       5、黑竹沟因神奇莫测被国内外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它以其独特的诡异怒视着人类,随时准备吞噬进入领地的一切生灵。屡屡“吃人”的石门关,究竟有怎样的魔力?除了研究发现这里有一条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外,六大未解之谜神秘依然。  


      6、黑竹沟景区核心面积575平方公里,海拔在1580—4288米之间,由沟口、三岔河、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涡罗挖曲、罗索伊达和杜鹃池七大景区组成。既符合高山攀爬、洞穴探险、峡谷穿越等硬探险旅游项目的开发条件,也符合景区原始森林穿越、溯溪等软探险旅游项目的开发条件。
      尽管黑竹沟在构建探险旅游目的地框架方面具备一些优势,但就目前国内探险旅游发展现状而言,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事故频发
      据中国登山协会的统计,2014年探险旅游事故总人数为689人,其中受伤人数为42人、死亡人数为63人、7人失踪(包括2名外国人)。2015年探险旅游事故总人数为845 人,其中受伤人数为63 人、死亡人数为44 人。2016年探险旅游事故总人数为1268人,其中受伤人数为146人、死亡人数为64人。数字表明,随着探险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安全事故频发,户外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探险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探险旅游的组织形式不规范
      目前国内探险旅游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和户外俱乐部两种。个人一般是指通过户外论坛、户外网站自行组团参加的驴友,费用AA制,相互之间不存在利益、依附关系。而户外俱乐部的准入门槛较低,一些人建个QQ群就开始组织户外活动。据我们对一些户外俱乐部的不完全调查,部分户外俱乐部从事的业务范围和活动性质很模糊,组织户外探险活动时“打擦边球”,往往是无责任主体、无专业水平、无安全保障、无管理约束。


      3、有关探险旅游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在探险旅游方面的立法处于空白,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探险旅游活动进行规范,对户外俱乐部和景区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调整。
      同时,国内在探险旅游的服务监管方面严重缺失,没有监管主体,监管不到位,行政措施缺位,准入制度不完善。使得行政管理与探险旅游市场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导致诸多负面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在探险旅游目的地准入方面,包括探险资源目的地必须具备的探险价值、独特性、原始神秘性、不可替代性、原始自然性,以及资源条件、生态条件等方面,尚无明确标准规定。


      4、探险旅游者缺乏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
      由于户外引导和管理缺失、组织单位管理不规范、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致使不少探险旅游者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探险必须具备的户外知识掌握匮乏,自身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

      正当我准备继续写如何借鉴黄石公园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包括四大无人区在内的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驴友探险旅游活动的管理现状、结合黑竹沟自身发展的特点、分别从如何建立报备、准入制度、如何引导景区开发、科学合理规划硬探险软探险线路、如何建立专家领队或专人领队制度、如何引进导航监控系统全程跟踪、如何落实黑竹沟各项资源保护制度、如何厘清政府、林场、景区、自然保护管理局的管理、实行分区保护、如何整合管理人员、专家、志愿者、当地彝族山民、运营商之间的协同管理关系、如何建立有偿救援机制等八个方面展开时,有朋友问我,你这是在写游记呢?还是在展开研究报告呢?

      朋友的提醒一语中的,原本我只是想把本次穿越罗索依达的经历写下来,最后却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起题外话了,不当之处请见谅。
金秋十月,黑竹沟层林尽染,一片秋意盎然。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