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爱在深秋七里峪 - 山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西

一次来七里峪,虽然七里峪来过有几十次了,可还是感觉七里峪 自己没去过的地方太多了,所以从来不敢说自己了解七里峪,比如这次要去的元宝谷,我以前就一次也没有来过,这次算是主要目的地吧,然后穿越到土匪窝,这算是本次的主要行程。




一行十人出发,我的活动一直就人气不旺,好多朋友说,你也哟喝一下,组织活动也不见你天天在群里发,哪怎么会有人了,不行也跟贴报名,你哪些报名方式太麻烦了,大家都不会用。我也只能笑笑。




一来,可是和我个个人的个性有关吧,二来我天生就不太会忽悠,三来,也有姜太公吊鱼,愿者上钩的意思,组织活动,我虽然赚向导费。但说实话,我本不是爱财之人。所以也就不惦记赚多赚少,反正不赔钱就行,四,还是因为担心一些意外,虽然最近走的旅游线路较多,但心里却总觉得害怕,五,也算是给驴友一个小小的门坎吧,户外没有哪么简单,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联最简单的报名都嫌麻烦,都不会,我真担心你出去还能做什么?


  还有很多驴友会说,呀我不会报,你替我报吧,户外第一点,就是自立,很多女驴友喜欢让别人帮忙。一来可能显得自己有魅力,二来可能自己省心,用灵石话说可能就是想虚一下,所以我活动的时候,很少帮别人的忙,不是我懒,也不是我不愿意帮,是我真的想让大家养成自立的习惯。



    当然了,我的这些话都太主观了,不一定就是对的,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继续说本次活动,用的还是一卡通,够门票,以前一直走石膏山绕路,一来不愿意都麻烦人家,二来哪边的路不太好走,我的车也不愿意挑战哪边的路线,所以自从有一卡通之后,我是每次走大门进去,更方便些。


        元宝谷就是这道沟第一个入口,以前有不少驴友发图问我,这是哪,我虽然没有来过,但我却可以告诉他们,是金沟漫顶。所以这次也是,从元宝谷一路上来,就是金沟漫顶。

        景点没啥,到半山腰就是落叶松林,现在算是最好季节了吧,全程都有台阶,所以也算是旅游路线了,11点左右,徒步漫顶。有两个平台,风景不错,类似灵石白槐崖,如果天气好的话,应该可以看到霍州会境吧。往南面。全部是悬崖绝壁,和跑马坪,五龙壑,白灰岩,有相同之处。




  在大平台午餐,虽然时间有点早,但考虑到这个地方是真不错,然后飞机飞起来拍照,悬崖边还是有点气流的,甚至有时候会有三四级风大小的感觉,我飞行经验少,所以还是比较担心,但还有,御比想象中的强大。网络上这么说的,飞了80多米高,表现比较出然,只是自己不敢让他乱跑,高速俯拍几张,赶紧收回来呗。





午餐后,开始继续前进,返回小平台,大家继续拍照,这里风景还是相当不错的,本想再飞起来空中看一下,但有里气流要大的多,所以只能作罢,拍照后继续前行。


        一路基本都有台阶,甚至还有公路,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如果这台阶要修在悬崖边,哪就漂亮多了,如果要我设计的话,肯定是哪样的,一样的投资,效果差别极大。我本想带大家走悬崖边看风景,但看在这次还有几名新人,只能放弃冒险的想法,还是规矩些吧,责任在身,不敢瞎胡折腾。


    继续徒步一小时左右,到了土匪窝的沟口。下撤。其实还有路的,应该可以一直到三跟窑。可是如果走台阶或路的话,又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如果走悬崖边的话,应该会好些,但只能以后再挑战吧。





合个影,下撤七里峪最广为人知的景点。今天人员搭配真好,五男五女,全部七零后。


        数年前来这里的时候,还住着一个老头呢,后来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有人说他下山了,有人说他去世了,唉。

    对于这些常规路线,我实在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有时候真凭服哪些搞文学的,真的是笔下生花,真的假的,有的没的,反正能把你吸引住,我这里随找了几句作业。

        我们沿着陡峭弯曲的栈道,且走且停。立于栈道之上,眺望远方,让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我们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山间鸟鸣,野鸡欢叫,风吹草动,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大家情不自禁地对着山谷大喊,把心中所有的烦恼都挥洒到天地间。远方的山谷也热情地回应,欢声笑语,高呼尖叫,飘荡在空旷的山谷里。

网上刚找了一些老人的事情,原来真的是回家了,



        长治县74岁老人李树苗独居海拔2500米高的临汾霍山修仙崖40余年,过着“野人”般的原始生活。如今,古稀之年的他想回老家。经过本报报道后,引起长治县乡、村干部的高度重视,9月9日 (农历八月十二),在中秋节前夕,老人家乡长治县南宋乡太义掌村的村干部,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霍山,将老人接回村里与乡亲们团聚。

    9月9日晚上8点左右,车辆在太义掌村委大院停了下来。老人在下车的瞬间,高声地说道“我回家了。”老人的住处在该村学校后新修的庙内,李树苗表示,他将看好古庙

内的文物,并发挥自己能画善画和木工的特长,无偿地服务于乡亲父老,作为对村里人的回报。
    见到村干部老人激动地说:“我要回家了!”




老人个头不高,满脸慈祥,穿着一身蓝布衣服,黄绿色胶底球鞋,说话声音洪亮,耳聪目明,记者紧跟着老人进入了他的石屋,立刻被屋里冒着的滚滚白烟熏得咳嗽起来。屋子里两块石头架起熏得发黑的铝锅,下面燃烧着干树枝,锅里正煮着什么,记者揭开锅盖一看,原来里面煮着山蘑菇。
    老人所谓的家只有不到6平方米,东墙为崖壁,剩下的两堵半墙为石头和土坯砌成,树枝搭的屋顶破了两个洞,其中的一个洞已被老人用塑料布简单地堵上。屋内没有一件家具,4根木棍并在一起就是老人的床,硬纸片为被褥,守林人为他留下的一件军大衣当做被子。在一个墙角,零乱地堆放着两个瓷碗、一个瓷盆和一个油壶。李树苗告诉记者,那都是他向游人讨要的钱买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