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八坊十三巷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甘肃
本帖最后由 银河之星 于 2017-12-12 08:56 编辑

临夏八坊十三巷

晚饭后,听说八坊十三巷非常典型,于是我与李大师、老张三人夜晚游玩八坊十三巷。

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元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

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番坊之意。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关清真大寺。到清初,在南关内外,先后建立了八个清真寺,便有了八坊(者麻提)之说,清朝后期虽然清真寺增多至十几座,但是习惯上人们将这片地方还以八坊相称,八坊这一名称的确有了几百年历史。最早的八坊具体地点在临夏市南门广场红水河以南,三道桥以北,东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东的这片回民聚居区。以后的八坊扩大到小西关一带,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等。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临夏八坊的古建筑是回族前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这一特有的地方优势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承前继后,扬长避短,不但可以挖掘其价值和潜力还能更好地弘扬特色文化。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特征。这种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据主人家的经济实力而定,而且大都讲究中国传统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上房、正房),两侧各修有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实际上是一明两暗,中为阳,两旁为阴,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讲究对称、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的,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在人们眼中渐次展开,置身其中,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清雅韵致。

本帖最后由 银河之星 于 2017-12-12 09:13 编辑

我们住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银河之星 于 2017-12-12 09:14 编辑

老张的背影。
本帖最后由 银河之星 于 2017-12-12 09:12 编辑

新西路是集伊斯兰特色展示、民族特色产品经营、民族风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老华寺、新华寺、铁家寺、前河沿寺都坐落于这条路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