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扫街之11、17.9.7游史家胡同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2 编辑


  北京有这么一条胡同,它曾是大清帝国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英国威廉王子专程前来拜访,长700米的胡同基本是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这里不但有说不完的故事,也有无数名人出入其中。这条胡同堪称北京名氯最大的胡同,它就是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附近。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北邻内务部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其历史悠久,从明代历经大清、民国直到今天没有更改过名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建国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合称史家胡同。史家胡同建筑整齐,房屋多为大宅院,至今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完整有规模的约30座。著名景点有着史可法祠堂。

  关于史家胡同名称的来历,一般的说法是因胡同内有史可法家的祠堂(其地址现为史家胡同小学)故名史家胡同。但这一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众所周知,史可法是明末的抗清英雄,但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由此可知在那以前就有史家胡同了,也就是说,史家胡同的合名并不是因胡同内有史家祠堂。而是因为在明朝时这条胡同风就有姓人家居住,至于那户姓史的人家究竟是史可法的先人,还是另外的史姓人家,那就不得而知了。

  史家胡同堪称大富大贵的胡同。老北京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大意是东城做大买卖的商户人家多,西城王府贝勒等官宦人家多,北城多是做小买卖的平民百姓,杂耍卖艺和妓院为生的下层人家则多住南城。但史家胡同不但住有权倾朝野的权贵人家,也有富可敌国的商贾大户。除了前边说过的史可法,历史上在这儿住过的还有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等。解放后,在这儿居住过的名人就更多了,这个问题将在后边说,这里先一笔带过。



史家胡同——藏在深闺中的大家闺秀。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07:56 编辑

  史家胡同24号院的修复工程受益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的慷慨资助。查尔斯王储热心于资助环保、节能减排、老建筑保护和旧城复兴,希望在中国做类似的公益项目。2010年凌叔华去世后,她的女儿陈小滢国家返还给她的凌叔华旧居捐了出来,言明只能用于公益,于是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一笔资金,有关部门用这笔善款做了博物馆的启动资金。

  史家胡同的建立促进了市民们的保护意识,博物馆成立一年后,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正式注册成立。

  小游一圈后,我走出了24号院。别了,史家胡同。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07:54 编辑

  前院的倒座房现在是博物馆的多功能展厅,展厅窗户上贴有北京四合院大门建筑类型介绍,就是从这儿,我大概明白了什么是蛮子门,如意门,什么是广亮门、金柱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