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简史-中国睡袋发展史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smalldi 于 2018-1-22 15:00 编辑

来源: gearlab.cn


睡袋的概念:


睡袋是由不同填充材料制造出来的为人体大部分体表提供防风御寒的袋子。

历史简介:

睡袋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0多年,是我们御寒的被子在特定环境下的衍生物,现代睡袋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和马克沁机枪出现的时间差不多,由北欧人Fuglesang从BREIen手中购买的工厂制造,工厂在Breien的时代主要生产床上用品。(这家古老的公司99年将产线转移到天津,千禧年后被著名的户外“广告”公司Mammut收购)当时的南极探险家南森就使用这样的睡袋,也是最早的用于极限运动的睡袋。早期睡袋的填充物除了羽和绒还有各种动物的毛发,比如驯鹿的毛,而现代意义上的户外羽绒睡袋则要几十年后才出现。

最早的睡袋已经很难找到图片,贴一张维基上的照片:

中国的羽绒睡袋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兴事物,起源于欧美户外装备第二波产业转移,第一条羽绒睡袋诞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州,其产品主要是出口国际市场,也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OEM。

这种OEM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江浙和广东, 这几个地方也是后来中国户外睡袋生产和品牌诞生的发源地。

中国的睡袋发展有着浓厚的外贸特色,因为本身是建立在对外贸易的基础上,没有内生性的基因,这就导致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即使到了今天,中国的各种睡袋依然是上个世纪的陈旧甚至古老的款式和设计。在睡袋的开放式设计,色彩搭配,多层立衬结构,甚至胸领和脚部空间的考量方面,我们的睡袋距离欧美还有一些距离。

这种特点的好处是,比较容易梳理中国睡袋的发展,因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相对单一的代表性睡袋可以参考和梳理,不像北美上个世纪70~90年代各种眼花缭乱的睡袋品牌和稀奇古怪的产品。

为了方便阅读,中国的睡袋产业发展可以简单分成:

石器时期
青铜时期
白银时期
黄金时期

由于中国的睡袋产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后面的论述里既有国产原创或者山寨的睡袋,也有OEM的睡袋,也有欧美品牌的睡袋,这几种来源的睡袋构成了中国睡袋产品的主体。

石器时期

2000年之前是中国羽绒睡袋行业的石器时期,这段时期中国的户外运动刚刚开始,睡袋作为户外基础装备虽然重要但是由于市面上极度匮乏而导致这个时期睡袋的来源主要是海外和私人制作。

大名鼎鼎的三夫是97年开的第一家户外店,当时还是旅游用品店:
户外运动是道地的舶来品,2000年前除了能出国购买欧美睡袋的极少数人群,本土户外爱好者大都只能靠自己想办法或者DIY或者找亲戚朋友从当时神秘的代工厂里偷偷搞一条出来再或者从街边小店淘换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睡袋。

和中国这种几乎一片空白的睡袋市场相比,欧美的睡袋无论是工艺,设计,材料还是多样化程度在2000年前已经达到了目前(18年1月9号)已知的巅峰状态,无论是重型的防水透气的gore系列还是MHW的无影脚系列亦或者精良的氢氦锂系列,以及Bigwall的象腿系列还有以雪狮,呼噜,EB为代表的各种早期轻量化的羽绒睡袋很早都已问世,各种新型材料,复杂立衬,人机工程设计都被实现。而今天还能进步的只剩下材料这一块。

青铜时期

2000年到2005年这5年可以算是中国羽绒睡袋产业的青铜时代,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国产睡袋”终于出现,千禧年前的积累终于在年后结出了果实。

青铜时代在市面上容易见到的品牌有这些:

The North Face
MARMOT
MOUNTAIN HARDWARE
ozark
CAMP
SANFO
JACKWOLFSKIN
PURELAND
极星
天石
探路者
Camper

实际上除了市面上这些品牌之外,由于代工厂的宽松和市场的繁荣,一些人可以在一些普通的商店买到专业的户外羽绒睡袋,而且大都品质还算不错,甚至有欧美的优质产品。这段时期是很多爱好者十分怀念的时代。这是一个能不在户外店就能买到专业户外装备的神奇年代。

青铜时期和白银时期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设计”高度ME化,ME是Mountain Equipment的缩写,是一家 知名的装备品牌,旗下的睡袋很早就在国内代工,但是ME或者类ME品牌在中国代工的睡袋大多都是较为古老的睡袋版式,这就导致后期我们的睡袋版式一直停滞在这个坑里,这种睡袋十分容易识别,只要看风帽两侧的拼接就知道,如果是直缝收口,那必然是ME化的结果。

几个有代表性的品牌:

比如OZARK这个混血品牌,奥索卡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早,1996年8月就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户外店。他的羽绒睡袋在当时的山友里名气极大,尤其是高海拔高填充量的羽绒睡袋,比如哪款填充1500克鹅绒的珠峰睡袋,名气大的原因之一是有藏队的加持。02年我去藏队新开的酒吧游玩顺带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小户外店,银灰色的珠峰睡袋极为庞大的体积在视觉上就相当震撼。

MARMOT的睡袋自然不用多说,论坛上各种大佬从国外回来必然会提到这个世界上最出名的睡袋品牌,除了少数原产美国土拨鼠,这个时期其实主要是极星在代工. 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某个犄角旮旯里淘换到一条marmot的dryloft睡袋也无需吃惊。

SHEHE的睡袋,也是山友比较熟悉的睡袋,本质上早期SHEHE睡袋是MARMOT睡袋的同父异母的兄弟,SHEHE是极星代工厂自己加工的睡袋,SHEHE睡袋的身上有太深的MARMOT烙印。但是对于囊中羞涩的山友而言,shehe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和土拨鼠相比,MHW的羽绒睡袋更多见以工厂货,甚至是假货,原因是工厂管理的问题。这个牌子也是国内最早被大规模山寨的品牌,直到几年前火车站还有其“专柜”,每次路过我都要仔细参观。

三夫这个时期也有自己的羽绒睡袋,比如SUPER系列,但是三夫做品牌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像闹着玩一样,这种睡袋产品无疑来自某代工厂。而早期论坛里团购的几百块一条的1500克睡袋其实也是找代工厂加工而来。

北方的山友里,purelander和狼爪的羽绒睡袋比较多见。但是让purelander真正出名的是他的棉睡袋系列, purelander 250, purelander 300, purelander 350 是当时卖的最好的棉睡袋 , 虽然厚重无比但是价格便宜. 整个青铜时期棉睡袋占据的比例要大于羽绒睡袋,  

一. 是购买力的原因
二. 是这个时期的棉睡袋在多孔纤维工艺上有所进步,比如Thinsulate, POLARGUARD HV 这种发展都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压榨出棉睡袋的潜力,(多孔纤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用在睡袋上面)而同期欧美睡袋中棉睡袋也有一波小高峰, 正好叠加在中国的这个刚刚兴起的波峰上.
三. 为普尔兰德睡袋助攻的防潮垫十分出名

血统最为纯正的睡袋是意大利的CAMP, 这个意大利品牌除了生产奢侈羽绒制品外,其睡袋产品当年也是大热门,从低端的cube到高端的ARCTIC PLUS 1300,产品线完整,质量也稳定。国内睡袋中CAMP的工艺 和 结构即使到 今天也是 最好的,像方块立衬本身就是睡袋发展到中后期才采用的优秀结构。最知名的那个“小蚂蚁”就是当时国内几乎唯一的轻量化睡袋之选。

填充250克的CAMP FORMICA小蚂蚁睡袋
探路者的睡袋是2000年上市,但是探路者对生产加工的重心很快就转移到了门店扩张上,其羽绒睡袋的普及度在山友 中不高。

青铜时期的睡袋主要特点是:大而重!

白银时期

05年到10年, 这个时期的国产睡袋已经从"大"转到"小",从"重"转到"轻". 轻量化在国内开始广为人知, 无论是8264这种全国性论坛的诞生还是装备者这种小众论坛的热火朝天都在普及着轻量化带来的美妙图景.

消失的小蓝虫

青铜时期有"小蚂蚁", 白银时期有"小蓝虫" . 小蓝虫是加尔公司推出的"龙鸟"品牌旗下的轻量化羽绒睡袋, 青铜时期体积小重量轻的三季羽绒睡袋就是一个市场空白, 龙鸟推出的这款睡袋直接击中了这个软肋. 相比小蚂蚁过于凄惨的数据,我们这些老山友对小蓝虫寄托了更多的期望, sinteryx龙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双睡袋系统,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品牌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偃旗息鼓,甚至连加尔公司都不复存在.

SINTERYX龙鸟 Blue Worm 350 II 小蓝虫羽绒睡袋
进取的HIGHROCK

小蓝虫的出现实际上是中国的户外运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的结果。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才有了天石的独创设计: 上绒下棉和无缝工艺

简单说明一下上绒下棉和无缝工艺两种“创新”,上绒下棉其实就是被子是羽绒被,褥子是棉花褥子。无缝工艺并不是真的没有缝线,而是把传统的缝线收入到面料内部,整个睡袋表面看起来很整洁。

站在发展的角度而言,天石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而站在产品角度而言这两种创新反应的是中国的代工厂普遍的问题:工艺水准相当高,但是缺乏能理解产品的设计人员。这里不对这两种创新做细节探讨,有机会另开文章分析。

“小”牌的萌芽

白银时期诞生了对日后影响巨大的个人睡袋品牌, 06年爱水电的红虫黑虫超轻睡袋让很多人惊讶不已,这种优质羽绒和超密超细纤维的面料组合而成的轻量化睡袋很快就树立了一个轻量化标杆:  皮重!   

ASI睡袋的出现更像是中国的户外装备产业开始回归欧美的装备发展轨迹. 代工厂的产品出现完全是市场溢出的结果, 但是睡袋和其他户外装备一样在欧美漫长的过程里是沿着“荒野”到“城市”,“Cottage”到“Corporation”的发展路径前行.  

ASI 红虫睡袋
主打高端的红虫睡袋肩负不了睡袋的普及之路,接下来的华巍利用代工厂生产了HW轻量化睡袋,算是把睡袋的普及推向了更远的地方. 和红虫睡袋不同,HW睡袋更接近商品化的"标准化"睡袋.  这种"标准化"睡袋 对于睡袋的普及功不可没。

保定军团的崛起

在开文就说到,中国的睡袋产地中保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定有代工的历史和羽绒产区,07年后淘宝的快速发展使得保定众多加工羽绒制品的工厂可以在失去欧美订单之后直接把产品打入内地市场。“便宜,特别便宜”是 保定军团的特点。而低价羽绒睡袋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意义,正面意义当然是当地可以消化以千吨计的羽绒原料和产品带来的创收,对于户外市场而言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羽绒制品的优势。负面意义在于大量而快速的低价产品会削弱创新,尤其是Cottage品牌的创新。

羽绒睡袋也好,羽绒服也罢在欧美发展史上都是相对昂贵的装备,黄金登山时代美国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都买不起一条MARMOT的羽绒睡袋。

BLACKICE is coming

"定制"是前期这些个人品牌的一个特色,但是这些个人品牌背后都有工厂的身影, 当时的市场不可能允许他们完全走定制路线, 再加上定制终究是过于小众的方式, 当时的我一直以为中国会沿着欧美的轨迹一样诞生更多的类似ASI这样的小众品牌,因为从前面看似乎我们在重走欧美的轨迹,但是我忽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白银时期中国的户外运动已经是井喷式发展,对于睡袋这种基础性装备的需求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按照欧美的发展方式即使再多10个小众品牌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09年Blackice的出现则是白银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以低廉的价格,  极简化的品类, 标准工艺横扫睡袋市场.  这种策略和运作符合市场和户外发展的需求,能够成就今天知名的睡袋品牌并非偶然.  黑冰经过8年的抗战终于发布了最新的Z系列产品. B和G系列能用同样的版型在中国市场坚持8年之久而不用更新也是户外装备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黑冰Z系列
青铜时期里的大牌睡袋依然存活在市场上但是完全比不上黑冰的人气爆棚, 这十分耐人寻味. 青铜时期的老牌大厂要资金有资金 要技术有技术 要工厂有工厂,那他们到底缺什么呢???

白银时期的睡袋特点是:小而轻!

黄金时期

2010年之后, 中国的睡袋已经不仅仅 是中国的睡袋,在欧美日渐衰落的睡袋产业面前,中国的睡袋已经在某些领域迅速崛起,在青铜白银时期我们的眼界也许只是marmot这样的品牌,最多带上Mhw,TNF和欧洲的LAFUMA,后者更是鲜有人提起。而今天无论是德国妹纸手做的YETI,还是浪漫法国的VAL,英伦风的rab, 亦或者北美三小厂的睡袋早已烂熟在山友口中。无论是盐湖城展还是ispo, 我们不再对他们的睡袋顶礼膜拜。

因为~我们不太怕冷了 !

除了各种欧美大牌睡袋之外,国产睡袋进入到了更细化的个人品牌时期, 白银时期的个人品牌虽然也提供定制但是他们的背后依然是代工厂,而真正的Cottage品牌的出现似乎更像是再次回归欧美的户外发展轨迹。

睡袋本身而言,这个时期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突破了传统代工设计的模式。无论是借鉴或者山寨,至少我们的睡袋开始走向“设计”驱动发展的道路,而不是之前用产品或者产能来驱动发展的道路。 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的睡袋会碰撞出一个“巅峰”状态,能和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美睡袋华山论剑。

无论是冰焰还是田野睡袋都是这个时代的呼唤! 阿迪已老,这个时期的睡袋应该由你们来写了...

楼主原创的帖子,把照片不上加精

已加 , 嘿嘿................咯!

这位大侠,你就行行好吧

“黑冰经过8年的抗战终于发布了最新的Z系列产品……”
最近在看睡袋,真诚求问,黑冰Z系列睡袋有多好?

8264里 难得的好贴     肥迪厉害      学习

丁丁,你先坐下,让陈独秀同学先发言

实在抱歉哈,我现在不做具体产品评价
爱水电、田野、黑冰都关注过,最后我选择了冰焰。。。。。前年买了小被子,去年添了中开!

最后还是选了MHW - Phantom Torch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