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南方的冬——残雪七尖简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8-2-1 14:46 编辑

距元旦节前一周从七尖回来已有一个月,元旦的华东K2游记已是早早写完,即使是节后第二次从那回来,游记也一直未曾开始。况且说是我拖延癌吧,雪地七尖并不是无事可写,只是这些日子我的兴趣都被别的事情吸引了去,一时无法“冷静”下来。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驴子,自从离家到魔都后几乎就再也没见过堆积起来的雪,还记得儿时的寒假总会回到深山里的老家过年,大雪总是毫不吝啬地铺得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地压弯了所有林子的树,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头灯,只记得我总喜欢蹲坐在噼啪作响的火堆边,盯着柴火上扭动的光亮,听大人们说起冬夜里雪地上的兔子鬼,还有那令人半信半疑的他们亲身经历的深山怪诞往事。

所谓“七尖”便是户外界的一种俗称,它是指浙江临安区内自西向东(或者相反)穿越天目山的一条徒步线路,其间需要经过七座海拔超过1200米的主要山峰,总爬升数在华东众多线路中位列其首,线路距离次于千八穿越,被驴友们称为“华东第二虐”。

入坑户外已有很久,之所以留着七尖一直没走本身就是奔着雪去的,不下雪不七尖,没想江浙的雪来得那么早。一夜之间身处独竖尖、清凉峰、七尖等各地的山友们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于是便不能再淡定,遂跟伙伴们说:“七尖下雪了,我们走吧”。

虽然已经是一周后的残雪,但这隐秘于连绵山脉之中的一片片洁白依然满足着造访者们的所求,这就是南方的冬。

第一晚住山下农家,第二天一早乘车去往徒步起点的仙人顶山脚环山公路,虽然是跟团走而且住山下,脑抽筋的我还是带上了重装的行头(老年人说这是年轻人的傲娇,总是想证明点什么)。

传闻七尖的山下农家住宿条件不错,而且菜色可口,可口暂时还没感受到,不过住宿环境确实是超出预期很多。(对比着三尖漏风的破房子加大通铺,这里已经称得上是五星级了)

精致的装修,wifi、热水、电视、电热毯俱全,这次带了刚入坑的新伙伴,希望他别被这样的开头迷惑了双眼。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8-2-1 14:52 编辑

清晨5:30出发,40分钟后抵达山脚公路,本来还担心过了一周,山里还能剩下多少雪。直到看到这样的公路,一切都变得释然了。


六点刚过,天色还是一片漆黑,顶着头灯迈步在积雪的环山公路上(为什么要走公路?因为迷糊的老干部北堂带错了路,爬了个坡之后上不去了,才发现走错了路)。

重回正确登山口天色已经开始发白,可能是因为正对阳面,这段爬坡路积雪较少,走得热了停下来脱件衣服,顺便感受下身后金色的晨曦。

又爬了一段依然没看见太阳升起,日出已经是没有希望了。

积雪变多,开始穿一个小树林子,林子的尽头就是山顶。


正常50分钟左右便能抵达仙人顶的碑刻和破砖房,里面有人在卖饮料(那位问有没有热水的哥们,你真的想太多了),这是今天唯一的补给点。

爬上平台放眼眺望,无尽群山在眼前铺开,宛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水墨画。静心深吸,仿佛能把天地间的灵气统统吸进肺里。

合影一张,中间这位头戴希望帽的小伙就是被我带入坑来的阿泽。

从房子一侧的小路下去,路面结冰变得很滑,穿上冰爪后便如履平地,很快便进入到第一段山脊路,此段道路平缓,非常好走。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往雪里扑。

白色雪地的尽头是一个陡坡,陡坡下去后进入小树林,下到底之后便是去往第二尖龙王山的爬坡路。

给后面的人留个标记,免得他们走错路(好吧,我其实就是情不自禁地想在这趴一会儿……)。

马上就要抵达山顶了,除了雪化之后的路面有些泥泞外,一切都还好走。(从山腰平地开始卸包轻装走,因为去第三尖的路和去山顶的路并不重合,还需要原路返回,所以体力不好的人也可以在平地处休息,直接绕过山尖)

山顶的石碑,风很大,停留了一会就觉得有些凉。

远处的山脊仿佛是大地的经脉,黑与白的深沉色调给人以威严雄壮的感觉,而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去往三尖、四尖的路。

回首远望我们来时的地方,竟然有那么高那么远。

第三尖药王峰近在眼前,一口气怼到顶,有些地方用手借力才能爬上去,正好给徒步于平淡无奇风景中的我们增添一点小小的乐趣。。

马上就到第四尖了,阿哲似乎有些小兴奋啊,造型凹得不错,不知道走完后俩腿还能否健在。

前面的韩国妹纸步伐稳健,汉语说得很溜,长住中国,之前在三尖和武功山回来的火车站都见过,路上吐槽说韩国的肉也贵蔬菜也贵,全都靠进口。(这么说咱大天朝也就切糕和茶叶蛋贵了)。

第四尖和第三尖不仅离得近,连样子都有神似,一个光秃秃的小石山。

打卡完毕,原路返回,从上山路的山腰平地左侧下去。开始进入今天的下山路段。

这里本来是去第五尖的路,不过因为该区域是濒危野生动物小鲵的栖息地,从去年开始就被保护了起来,现在只能绕道了。

前面的俩英国妹纸没带登山杖也没带冰爪,现在已经摔成了泥屁股(没错,这次我们是国际团)。

艰难地下到山脚,看到了砖房人烟,走在平整的乡间路上,你以为这就算完了?不不不,所有你下过的高度,分分钟之后就得再还回来,过了小河咱们山顶上见。

整个上坡我都没有拍照,因为我的肚子一路上嘀咕着“不准拍照,不准拍照”,吵得我看东西都快重影了。一口气爬到接近山顶,并贿赂了它一包零食,这才总算是住嘴。

这次是真的只剩下坡了,道路畅通,一路顺滑,速度就要起飞。

天色渐晚,一路下到水泥路,坐在路边等后面的队友,天很快就黑了,徒步回农家,热水限量,先到先得,走得慢的小伙伴小心别着凉啊。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赤道和阿泽都说鸡不好吃,可我觉得挺香,难道是我太没追求了?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8-2-1 14:57 编辑

第二天依然是5:30出发,但是有两个队友掉了队,只是慢了几分钟就找不到了路,等着等着天就亮了。因为去第六尖需要绕远路,跟着大队伍走可能无法及时赶回上海,所以又跳一尖,七尖已成五尖。

从这条小路上山,山路崎岖,需要特别小心。

我说得没错吧,崎岖,接近180°的小道折回着向上延伸(恐高胆小的已经自觉手扶地面)。

低头不见五趾的高度(你敢不敢把鞋脱了……)。

加油,你是最胖的,还差几十步就能(看)到顶了。

上完第一个坡后就开始钻林子,一小段平路之后又开始爬坡,坡度很陡,不少地方也是需要手脚并用的,地上虽有积雪和碎冰,好在不是很滑,所以没有用上冰爪。

上到顶之后很快又开始下坡,不断爬升就是七尖的特色,如果是夏秋,这样的矮竹丛里,蚂蟥可能也是特色。

仙人台小憩,俩小伙伴盘腿而坐。(话说修炼那个什么心经不是得面对面么?而且在垃圾堆旁边深呼吸真的不会岔气?)

仙人台往后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缓坡,直通最后一尖:大仙顶。落叶林里都是积冰,有些地方很滑,沿途遇到不少越野跑的人从这里下去,不知道屁股还好么。

越接近山顶,风变得越大,但是不知为何,看到这样的画面总会觉得内心于一片宁静。

爬到山顶,灰暗的枯木化作一片金黄,风吹草荡漾。

大仙顶的测绘标志和玛尼堆,风很大,好几次连包带人给吹歪了。

站在大仙顶上瞭望,昭明禅寺就在山下的某处,信佛的阿泽同学去哪里吃过斋听过经,如果是我,用不着三两天就会疯掉。

山顶风大不宜久留,沿着山顶的主路从玛尼堆另一侧下山,这里经常有人走错路,从靠近上来的路的方向下去了(那里也有一个玛尼堆,不过明显“地位”比较低)。

玛尼堆下去需要注意右侧的丝带标志,走得快的话,大概几分钟后就能看到,因为回农家的路并不是沿着这条防火带一直往下走到底的。

有点像三尖吃的野山楂,要不要尝一颗呢(第二次走的时候就光顾着拍这个了,结果忘了路边的标记走过了头)。

下大约一个多小时的坡后,当你看到这几个茅草土房,说明你已经离公路只剩下不到一小时的路程了。

喝口水的功夫,阿泽同学就已经跑去搭讪三位歪果仁妹纸了。

最后的碎石坡小道,告别身后的山峦,公路就在眼前。

两周后我再次回到这里,这一次没了雪只剩下未化的冰,好在天气晴朗,除去阴霾的我又看到了另一个七尖。

破晓的黎明。

昏黄的群山。

头顶的天空。

山下的村落。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第三次回到这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循着曾经的足迹,我和我的回忆一直在这里。这可能是今年(农历)我的最后一篇游记,但是我的脚步还会继续。

写的真棒,好想去。。。。
再补几张大雪的照片。



最后几张是最美的。。。
下雪的时候最美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