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是早上9点,山里的天气似乎变得不如昨天那么的晴朗。
昨晚我在这个山谷里其实睡得特别的踏实,反正盖个羽绒睡袋温度刚刚好,想着昨天答应过老丁今天早上要吃他做的早餐,于是我也没再继续挺尸下去,麻溜儿的穿衣掀开了睡袋。
临时转场过夜的牧民早就走了
老丁穿了一件黑色的皮衣站在门口盯梢着过路游客,见我穿好衣服从车里钻了出来,于是走过来夸我,说你这个小伙子挺能睡的,他站在门口都听到我在车里打鼾的声音:跟锯木头一样!
我谦虚了一下:嗨,我睡觉从来都不打鼾,安静得很......嗯.....声音很大吗?
老丁笑了笑说还好,但是看到之前有几个游客站在大白胖的窗边在跟我合影来着。
那天早上我用老丁烧的热水了个头,感到神清气爽,刚在车里晾好毛巾,老丁便从门框伸了个脑袋出来,扯着嗓门儿喊:早饭好了!快快快!
桌子上简简单单摆了俩菜:一盘炒蛋,一盘炒白菜,还有一锅老丁引以为傲的红薯粥。
关于这锅红薯粥老丁是颇为满意的,虽然外表看上去没啥特别之处,但是他说他往里面加了天山黑蜂蜜。
喏,这蜂蜜还是我自己去跟山里蜂农批发过来的哩......老丁拎着把勺子,往锅里轻轻搅了搅,顿时香气四溢,屋子里满是红薯花香的香甜味:我平时自己做粥都往里加一点,对身体好嘞!
我凑近闻了一下,嗯.....香甜!然后端起相机就想拍,但是被老丁赶紧阻止了:你现在拍啥哩?等我把它盛到碗里你再拍。
我一时还没明白他啥意思,是不是有啥奇怪的爱好,结果老丁一边盛饭一边说:盛好了,放桌上,拍下来才好看哩!
我脑门儿一拍:讲究!低头喝上一口:巴适!
老丁其实心里清楚我是要写游记发网上的人,毕竟天天就在这独库公路旁边儿,见过聊过的驴友多了去了,这纯玩和边玩边拍的人吧,他基本扫一眼就明白了三分。
所以喝粥吃菜的时候他一个劲儿给我添饭,表示让我帮他的小便利店多多宣传宣传,我捉摸着其实他不说我也会记录下来不是?
我说:老丁,你还挺懂网络宣传的,连这照片要怎么拍才能把你这锅粥拍的好看你都门儿清,以后肯定发大财。
老丁一听,撩了撩头发,笑了:哈哈,发啥大财,发个小财就行咯!你说就这盘白菜,喀纳斯那里头最少38块!是不是?(老丁之前告诉我他有个亲戚在喀纳斯发大财)
我虽然没去过喀纳斯,但我还是嗯了一声。
再看这盘儿鸡蛋,里面随随便便28,是不是?光着两个菜就是60多,在咱们这儿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实惠不实惠?(老丁只收我15块)
老丁显得有点激动,我在一边连忙点头,表示楼主你要坚持下去啊,老丁听我说完,接着往下说:
我这来来去去的人不少,你说这人都是感情动物,我好好招待他们,跟他们交朋友,能不帮我宣传啊?你说是不是?
老丁端着碗光侃不吃饭,说起他的经营哲学来,那是如数家珍津津乐道,但到了后面话锋又突然一转,说做这些事,进这座山,那也都是乐趣使然:比待在家里看电视等着入土,那好多了,至少这里空气还好!我还能做做事!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刚答应完,尼玛这话又给转过来了:所以小弟,我看你拍了不少照片,可得帮我在网上多多宣传!
我愣了一下,想着老丁这个“所以”对应的究竟是哪个段落,越想越觉得老丁这人有点儿意思,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本本分分做事,但却只做不说的人,他心里清楚着呢,这早就不是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
吃完早餐,老丁特意让我去拍他这个小站住宿的地方,我刚端起相机,他又不放心地上前这里拉拉床单,那里整整被子,生怕看上去不够整洁,我站在门口想:客观来说,这比路上其他家的旅社确实是要干净得多,特别是西藏......主要还是老丁这人又讲究又有时间,愿意去折腾。
临走时老丁还是不放心,怕我给忘了他和他的小站,回屋拿了一张他的名片往我手里塞,给我详细的介绍他的服务项目,用餐的收费标准,待人接客的真诚,然后祝我一路顺风,目送我慢慢离开。
我望着后视镜里的老丁渐渐的在变小,然后消失在视野里的场景,心里始终是觉得有点发懵:你说老丁的小站偏不偏?偏!平心而论老丁这人好不好?我觉得是真好!东西卖的贵不贵?绝对是童叟无欺良心价!
但......为啥感觉他这么拼呢?这从巴音布鲁克一路走来,山谷里的小站又只此一家,即便老丁的服务站做得再好,那奎屯的人也不大可能专门跑到这么偏的地方吃个饭呀;那也就是说.....老丁也只能做做路人的生意,就算不宣传,那该停的总会停下来;那不愿停的也不会因为老丁这人不赖,而放弃掉住酒店专门停下来住板儿房呀,毕竟这里离奎屯也就两小时的车程了......
直到,两分钟后,我在路边看到了一排具有哈萨克特色的驿站和规模较大的饭庄,这心中的疑问才被彻底打消:原来老丁是遇到了生意上的对手,而他也确实是在担心大家把他和他的小站给忘掉.....
好吧,看来不管在哪儿,想安稳做个小买卖都是不简单,但不管怎样,我心里其实还是力挺老丁的,希望他的服务小站,永远那么“小”而美好。
写老丁的时候我有电话联系过他,关于他的便民超市,他说那里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使用板房来经营了,必须要拆除,但是他会在明年的那个地方按规定修筑新的砖房,来继续发展他的小站......至于餐馆,那是必须要手到擒来的!
我记得老丁在电话语速飞快:哈哈,下次你要是再来,我一定好好招待你!
我说谢谢你老丁,下次我要是再来,你就整一大锅红薯蜂蜜粥,再配上几道小菜,我俩就在门口吹一晚上的牛就够了。
哦对了!还必须得有你的烤羊肉串儿!
哎呀.....好好好!
离开老丁的便民超市继续往北行驶,我和大白胖就已经处在了独库公路的尾声路段。
在剩下的这段几十公里的下坡路里,独库公路一直带着我在蜿蜒,贫瘠,陡峭的峡谷里穿行,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公路越来越低,崖壁越来越高,光线也变得越来越暗。
又碰到早上离开那个转场的队伍
又被羊屁股催眠了好久
终于看到了一个妹纸!
哎...可惜镜头焦距不够长呀,我猜不透她多大年纪...
这股湛蓝的清流和我一路同行,它来自我身后哈希勒根达坂上的冰川融水,所以不用去想就知道肯定是冰冷刺骨的。
老虎口路段前后
最后这段峡谷落石地带很像G318川藏南线上的昌都八宿路段,看似危险,实际上却很安全,有些容易产生碎石剥落的崖壁上也都做了加固处理,并且这路感也都是属于切黄油级别的平整:欧哦哦哦哦~~~~开起来如丝般顺滑~~~
中午12点,我和大白胖冲出了峡谷,开始沿着道路向东行驶,往山下的独山子驶去。
至此,我总算是翻越了天山,从南疆到达北疆;也走过了独库公路,从南面的塔里木盆地到达了北面的准葛尔盆地。
我降下车窗,在这里停了一停,嗅嗅干燥的空气,看看下面一望无际的戈壁,叹了一句:哎~新疆真的是太大了!
回头再看了一眼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我故意留着在下山路上吃的半个庆功馕,确定了一下自己确实是在北疆,嘴唇开始微微颤抖:这离家实在是太远啦,远地似乎永远也回不去啦。
大白胖说走吧走吧,远方的路还长着呢!
独库公路到了这里,视线重新开阔了起来,我站在山腰惦记着重庆和上海,眼神却始终凝视着北方......渐渐地,慢慢的,我好像看到了天山下的奎屯河。
走!大白胖,音乐甩起来!我们下山!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
在离开老丁,走出天山,到达北疆的当天,我一共去了两条大峡谷,这两条大峡谷风景各异:一条看形,一条看色。
如果是自驾从乌鲁木齐往北去阿勒泰,我倒是觉得可以先往西到奎屯,然后看看这两条峡谷之后再往北,因为如果再不抓紧,马上又要被圈起来开发收费了......
奎屯河大峡谷 VS 独山子大峡谷
这独库公路上最后一个值得一去的景点嘛......这名字我可不敢乱写,因为这里面既有故事也有文章,有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和奎屯市之间的旅游开发利益纷争,甚至也还有些许乌苏市的影响。
作为一个初到北疆的外地游客而言【奎屯河大峡谷】,【独山子大峡谷】这两个名字也算是把我搞得有点头晕,加上网络媒体上有很多文不对题的图片,甚至把安集海大峡谷(红山大峡谷)的照片当成【奎屯河大峡谷】来介绍(央视也出过错)——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实在是让我摸不透这条因奎屯河发育而来的峡谷究竟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
中间就是处在三地(乌苏市,奎屯市,克拉玛依独山子区)交界的的奎屯河以及它形成的峡谷
但是当我抽丝剥茧,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才发现:嗯......这里面的故事有点多,这有些内因吧,也不是我这个外地人应该多说的,所以表面上看,只是叫法的不同,实际上这两个名字的背后却是各方多年在网上和线下来回博弈切磋的结果。(喜欢深挖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
观景台还插着【独山子大峡谷】的牌子
所以呢,根据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第72号文件里,对克拉玛依市民政局的批复,我还是应该叫这条充满万千沟壑的峡谷为【奎屯河大峡谷】。
奎屯河大峡谷
当我还在上海的时候,这条宽阔且布满黑色火焰的大峡谷就已经在我的拜访名单上了,所以当我沿着笔直的G217独库公路冲出天山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并不是继续向前去往独山子,而是想找个路口向我旁边平行的峡谷方向驶去。
反正又不收门票,不去白不去。
沿着土路,大白胖扬起阵阵尘土,绕过村庄和营房,一路撒欢儿地朝着条柏油马路飞驰而去。
不过其实也没敢太招摇,因为当天还有部队在这片戈壁里练兵,我一过去,战士们齐刷刷地看着我,我想了想,觉得惹不起,就没有乱拍照了,怕被突突突,不要到时候除了去汽修店补胎,还得去医院补身体。

柏油路的尽头是个观景平台,平台那里有几个卖玉石纪念品的小摊儿,此时正是下午一点,观景台稀稀落落地停了几台车,看不到一个游客,摊贩们也有气无力的瘫在躺椅上,翘着二郎腿,用帽子盖住脸,挡着阳光打瞌睡;旁边小摊儿正在打瞌睡的大妈很敷衍的朝我招了招手:过来看看哦~~哼哼了两下,又睡了。
我下车一看:嗯.....这商业氛围很诡异嘛!
观景平台下面还有一片宽阔的台地,台地有条弯道与上面的观景台相连,但是被一个疑似保安的维吾尔族大爷用栏杆给挡了,我捉摸着想把车开下去,离峡谷更近一点,一问,大爷不肯,说是领导打了招呼,车不让进,我正准备走吧,又被他给叫住了,大爷看了看大白胖,又看了看我,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问我从哪里来的。
我这人老实,就回答道:我内什么....开车从上海过来的。
大爷一听,双眼发光,估计是认为上海人都蛮有钱,值得开发,于是驼着背环顾了一下四周,磨磨唧唧的说:人下去不收钱,车想下去可能得花点钱。
我说,行啊,那您给说个价呗。
你上海来的.....这样......大爷伸手比了一个“V”:200!想下去给200块,一个小时!
我一听,这下面停车还得按籍贯收费啊,马上表示我上海来的,但我是重庆人啊!
重庆人?重庆....重庆也是200!
重庆乡下呢?
.......
最后我当然没答应:一个小时停车收200块.....呵呵,可以买66.66个馕了。
下午两点,我把车开到了峡谷边缘,小老婆无人机一掏:起飞!

奎屯河大峡谷有个很醒目的特点,就是两岸的崖壁上都是成叶脉垂直分布的沟壑,这些沟壑都是千万年大自然日积月累的杰作,所以平心而论,站在峡谷的高处往对面山崖看去,确实心中还是有点震撼的。
由于天山山脉的抬升隆起,加上气温的极度寒冷,所以在千万年前的这个地方曾是一片冰川。
冰川运动加上之后的融化退缩,给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带去大量冰碛物和泥沙的同时,也让北疆成为一片汪洋大海和远古森林。
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海水慢慢消退,这里露出了厚厚的黑灰色沉积层,并不断被奎屯河水冲刷下切,形成宽阔渊深的峡谷。
至于峡谷两侧的石林崖壁,则是收到雨水的侵蚀切割而漫漫雕琢而成的,这跟之前我在阿里扎达看的土林是一样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里的土质都是松散的砂石,所以暴雨可以冲刷出更为清晰的枝状纹理。
对于喜好摄影的朋友,确实值得一来。
不过我在的时候时间不巧,正是中午,光线太直太强,所以拍出来并不是很满意,但是亲身涉足在这里的时候,还是让我感到神奇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