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式初探:宁金抗沙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宁金抗沙,拉轨岗日山主峰,海拔7206米。

与国内另一座七千级雪山慕士塔格的热闹相比,宁金抗沙登者寥寥,可谓冷清。一来因为西藏的山不开放,而藏队也不组织宁金抗沙的商业攀登;二来宁峰的攀爬难度要比慕峰大很多,对于把七千级山作为八千雪山敲门砖的人们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样一座山作为过渡。

所以,偷登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这是西藏登山垄断制度造成的必然后果。我认为,山是属于国家的,也是属于人民的,我并不以为耻。

感谢宁金抗沙,给了我们一周的好天气。

为什么是宁金抗沙

首先,我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有绝对把握的事上,比如商业慕峰、珠峰、洛子、马纳斯鲁,等等。没意义,我不需要证明什么。我知道我可以,就一定可以。而那种军团包围式登山,除了所谓生死体验,对我来说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没钱在商业之路上再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什么长脸的事,对我这个年纪来说,登不起山比登不动山更丢人。如果我想继续攀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能力——赚钱能力或是登山能力。有钱,可以继续商业登山,有能力,就探索自主之路。

再次,登山对现阶段的我来说只是学习,哪座并不重要,有意思就好,我只是不想去那种走走就能上去的雪包包。

最后,感谢老司机金属带路,否则我哪座山也不可能自己去。

宁金抗沙符合我对下一座山的一切幻想。

无兄弟不登山

在还没确定哪座山之前,人员就早已定了下来,因为无法忍耐商业登山曾遇到的队友之龟速,我对伙伴的要求是以我为底线,体能好,没高反。自认为符合第二条的人实在太少了,无适应七千米直上对高海拔适应还是要求很高的,所以不了解的都婉拒了。
金属:多年户外协作经验,多次登顶玉珠峰、慕士塔格、年保玉则雀儿山骆驼峰、日果冷觉、卡鲁雄、姜桑拉姆、宁金抗沙、桑丹康桑等,单飞后一直在探索更自由的攀登模式。体能和攀登技能都很棒,我常在背地里叫他靠谱青年金属,因为知道他不会蛮干,所以对他的决定我都支持。我一直认为自主和商业最大的区并不是体能和技术,而是头脑,金属便是我们这支队伍的脑子。(除了和朋友玩之外,金属还带队半自助登山,如玉珠北坡、骆驼峰、半脊峰,等等,金属的带队的方式特别适合有一定攀登基础,想继续提升的山友,想要金属联系方式的可后台给我信息。) Air:在一帮叽叽歪歪都是娘们的商业登山群里认识他,我没想到在这群里能捡到一个强驴,并且竟然还颇为投缘。知道他高原适应性强,但没想到比我还强,知道他体能好,但我没想到丫到了七千还是好。除了不会技术操作,胆没我肥,其他都比我强很多。

没有一步是轻松的

和以往登的山不同,宁金抗沙没有任何一段路让我觉得轻松,这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我只登过四座山,其中格拉丹东是最难的,那次从登顶到下撤我都不曾觉得累,但宁金抗沙从起步开始就悲剧。

这一部分会是对每天路面的大概阐述,有朋友批评我这次写的游记流水帐,可我不能老没事无病呻吟吧。

▼  永远逃不脱公路的阴影

由于是偷登,一下车,包都还没好好上身,提着的保温瓶还没来得及装包,就作贼一样的往山上逃。

前一刻还在车里打瞌睡,下车就立马进入了逃难模式,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一下子都有点承受不了。 不知道是金属记性不好,还是激励策略,他从一开始就说加油快走个一两百米,转个弯就看不到公路了,可我们不知道屁滚尿流的逃了多少个一两百米,公路还是近在眼前。金属看着我们喘得象狗一样的,还挺乐的,他说,很累吧,我也累,咱们走得太快了。

这个速度,重装,我觉得正常人一大半会高反吧,起步海拔大概是4700米+。

金属早就问过我是否能重装,我发了下面这张格拉丹东的照片给他看,他立马就表示满意。可格拉丹东那最多十几公斤的包,跟这回比起来算什么。 装包后,Air估摸自己80L包有20公斤,我说我60+5L的GG如果没外挂,里面不装铁疙瘩,塞满后是20-22公斤,这次有路绳,有外挂,至少22-24公斤,他们俩的包比我的还重太多。第一天在帐篷里休息时,我们都有被包压傻了,发了好了阵子呆,感慨重装真他妈太累了,人生从来没背过这么重的包,还要背着登七千。 在去山顶的途中,乃至山顶,依然还是看到公路象魔鬼一样在远方蜿蜒,无法摆脱,只是登得越高越不担心被抓。 (后来几天的途中,左边山脚下便是公路)

海拔:4800米至5200米,从下午三点多走到六点
地形:碎石坡缓上,个别路段坡较陡
行走方式:分散前进
扎营地:5200米处自己刨出一个小平台,能躲避山下公路的窥视 ▼   以后谁也别再拿碎石坡吓唬我了

攀登前,我一直认为宁金抗沙的难点只有三角岩,其他的都不在话下。而我骂娘骂得最多的其实是第二天的无穷无尽的碎石坡。 报了四姑娘山越野跑60公里之后,有人知道我短板,就老拿碎石坡来吓唬我。而这一次,流动的碎石坡说来就来,我咬牙在碎石坡上不停的滑的时候,心里还在念叨,四姑娘山算什么呀,鄙人现在重装爬碎石坡,三步一滑算什么,我两步一滑。 快接近营地的时候,我被碎石坡气得不想走了,帐篷就在头上10米的位置,我走一步滑一步,走了十几步还是没什么进展。那两只却只顾忙自己的,一只最多只看过我一眼,另一只冲我招招手,而我依然象只在转盘上跑圈的老鼠,如何努力抬腿都在原地。

当我的头好不容易和金属的脚齐平时,我嚷到:金属,你把我包接上去。然后我立马就飘了起来,瞬移到了帐篷边上。 回程时,我一反以往下坡的怂样,特别溜,这时候我脑子竟然还是在想四姑娘山60公里,觉得自己克服下坡障碍简直就是完美了,本来只有一成的完赛信心忽然提高到了七成,一路美滋滋的往下滑,卡住的时候还特别不舒服。 海拔:5200米至5860米,大概从中午十二点多走到五六点。
地形:碎石坡,坡度40-50度。
行走方式:分散前进  。如果风大的话,我认为这段路应该戴头盔,幸好我们天气很好。
扎营地:雪线处扎营
▼   从一步一滑到一步一陷

第3天终于上了期待已久的雪线,穿上冰爪,技术装备上身,忘了路绳挪到了谁身上(另一根路绳用作结组了),包比初时至少轻了1/3 ,至于高山靴,为了减负,早在前一天就换上了。一起暂存在下面营地的还有一堆零食和漱口水、口香糖、面膜。。。。 初时阳光还不强烈,雪况不错,我甚至可以在陡坡上用混合脚法。但雪很快就松软了,金属在最前面雪上飘的时候,Air跟在后面狼狈得步步沦陷,我在最后跟着被Air踩实的巨大的脚印做高抬腿。这样松软的雪况只有前脚掌或全脚掌全齿落地。 这是Air最崩溃的一天,当天他大呼脚拔不出来的时候,我和金属都只是看着他,没人去帮他一把。自主攀登,每一步都要靠自己。所以到后来,我走得再慢,金属也不会拖我走,他们两个只是在前面默默等我。

但是这一天,有Air垫底,我很悠哉。

这一天的目的是翻过三角岩,但因为雪况大大影响了行进速度,确定今天不可能翻过三角岩,找了片空地就停下休息了。

我远远的看到金属选的扎营地,跟Air说,这样的地形似乎是很容易雪崩,Air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金属反问:你有更好的选择吗?

在翻过三角岩之前,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主峰。
海拔:5860米至6085米,大概从中午十二点多走到五点。
地形:雪坡,有缓有陡
行走方式:结组
扎营地:三角岩下方 ▼   三角岩:宁峰的魅力

三角岩是宁峰的难点,上下都花了很多时间,恰恰因为如此,登山才变得更有意思。 原本以为会是亮冰的三角岩依然是软雪,这给建保护站带来了困难,准备好的冰锥一个也没用上,有岩石的地方用岩钉固定或辅绳套在岩石上,大部分时候只是用雪锥直插入雪地作保护。在这几乎没有办法把自己A住的路面,结组保护并不靠谱,听金属说他有一次就几个人一起滑坠,最后靠坡度的缓冲止住了,才没再下滑。 金属上行时,我给他作保护,而两个点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缓冲,如果发生滑坠,他就是滑到我下方50米位置。他同时再带一根路绳上去,是连在Air身上的。建好保护站之后,先是Air上,然后是我。没有用上升器,路绳基本就是保护作用,并不借什么力,上行难度不大,只是速度问题。 整个三角岩好象是七段绳距,约250-300米左右,由于我们的上行方式太为稳妥,速度也相对慢,每个绳距差不多都要用一个小时出头。 我在山上基本不会有什么多余想法,Air问我有没有想过如果最后一段路绳之后天黑了,我们还是没有翻过三角岩该怎么办。我觉得答案很简单,继续翻呗,又不能下撤。我觉得忧虑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登山前要勤思考,进行时只有不折不扣把它执行完毕。
翻过三角岩的时候,暮色刚刚降临,夕阳从还没来得及拉拢的帷幕中偷偷露出一点光,印红了这边的卡鲁雄,不远处亦有一只金色的巨兽企图逃向人间。 上行时,我问金属,这样简单的保护站,ATC下降时怎么办,能承重吗?金属也是一副苦恼状。事实证明确定下撤时的确更危险,我和Air没有倒攀的技术,只有靠ATC下降。Air下降时,一度岩钉脱落,不过这厮倒是很淡定,一声没吭,硬汉〜我被往下带了一大步,金属也是很淡定的说,你踩我腿上了,我去,我还穿着冰爪呢,我的两个神队友啊。
上行七个多小时的三角岩,下撤用了五六个小时。我觉得如果没有三角岩的话,宁金抗沙的攀登过程会有些无聊,最难的往往也是最有趣的。 海拔:6085米至6444米,上行七八个小时,下行五六个小时。
地形:软雪,陡坡,坡度在50度至75度不等
行走方式:金属开路,两根路绳分别保护我和Air
扎营地:三角岩上方 ▼   坦途中登顶

三角岩之后到登顶用了两天,我们上行一共建了五个营地,计划是三个,天气很好,路况却一般。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几个天天睡到自然醒。在赖床比赛中,Air总是输,我虽然睡眠质量一般,却琢磨着怎么着也得拿个第一,赖床绝不能输给金属。如此这般,磨蹭、吃饭、打包,每天都是午后才出发,最后路餐多了一大堆。

某天我躺帐篷里跟伙伴们自嘲,咱们这算阿式吗?有咱们速度这么慢的阿式吗? 翻过三角岩之后,我只祈祷一件事——好天气,尽管天气预报一直很乐观,但连续一周的好天气也大大出乎我意料。
(偶遇大雾)

三角岩之后的坡度和玉珠峰接近,或横切,没有太陡的路面,但由于海拔上升了,速度也快不起来。
冲顶那天我们很勤快,凌晨四点半出发,起步连续横切两个多小时,6600米以上的海拔竟然没有休息,我心中里不断的暗骂前面两个人是禽兽。 天还没亮的时候过裂缝区,Air劝金属天亮后再过,金属说:我们还有那闲功夫等天亮?!金属的性子平时看着温和,登山时特别果断,不拖沓,甚和我意。覆盖裂缝的雪桥非常稳定,稳定到我根本没发现哪里有裂缝。。。。

Air喜欢猛走几步再休息,说是借鉴了间歇跑的心率恢复。我一如既往的慢,但不停歇,开始都能跟上他们,但后来从一息一步,到两息一步,直到四息一步。与Air之间结组的路绳越拉越直,有时候他自顾自继续往前走,我只能踉跄着跟上。 距离顶峰十几米的时候,他们忽然停下来问我要不要登顶,我一脸茫然不明白为什么不登,Air说:你慢得我都要睡着了。

在接近海拔7200米的地方,我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我知道那段时间我很慢,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慢慢凝固,空气、时间、心跳、呼吸、步伐、思维,但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我虽然慢,但要慢得有节奏。。。

在我英明神武的决定下,中午12:35,全队登顶成功。 宁金抗沙的顶部是个大平台,宽敞得足够几十个人手拉手转圈跳舞,可惜那两个早就说了不跳舞、不唱歌,没人陪我丢人是其次,我的确唱不动也跳不动,连想好有一堆废话要录视频都没执行,

(远处就是喜马拉雅

下撤的路上,想到有人登慕峰下撤时是裹在防潮垫里被拖下来的,那一瞬间竟然不再鄙视,心里只想着那样多省事多舒服。

冲顶当天回到帐篷里,我什么东西也没吃,倒头便睡。
(边上的裂缝)

当两天的海拔:6444米至6622米(四五个小时);6622米至7206米(八个小时)。
地形:横切+缓坡,陡坡很少
行走方式:结组
扎营地:高C2,海拔6444

(未完待续)

*本文照片由金属、Air和我拍摄。Airdrop一顿猛传,早就分不清是谁拍的了。
重新认识海拔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我早就想好要写的,并不是因为孙校长以及其他大神的批评,现在显得有些被动,但依然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写。
所谓没有高反只是口语化的表达,我没想到大家会较真,确切应该说是高海拔适应能力比较强。以往多次实践证明,我的高海拔适应能力比很多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藏人都要好,甚至有朋友说应该把我解剖了分析一下构造。
这是一种天生的体质。我想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个体之间的高海拔适应能力差距是相当大的,当然,这种差异也是可以通过科学适应减小的。
我不为自己的天赋而骄傲,但想利用自己的天赋,仅此而已。我很清楚的知道高海拔适应的规律,本公众号还转载过一篇我朋友翻译整理的,一篇相当科学、全面的关于高山症的文章(值得所有户外爱好者收藏的关于高反的牛逼好文),我只是以为自己可以打破这个规律。
如果,你不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又怎么会爱上登山? 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无适应直上七千,这次虽然做到了,反而更认清了自己的渺小。
如孙校长所说,是人都会有高反。譬如高海拔越野跑,我在四千多地方的速度自然是要比在平原慢很多的。这次在没有适应的情况下,我在七千以上的海拔体能大幅度下降,这在上篇就有所提及。接近登顶时的速度已经慢到了同伴难以忍受的地步,他们甚至在离顶部十几米的地方问我要不要冲顶。这就是高反,对此我并不回避,这也是我原本就想在(二)中直面的问题。
此外,高海拔适应能力也不是绝对的,必然的,我觉得这是有偶然性的,偶尔好或不好。这次攀登,即使在七千以下的海拔,我也没有以前那么神气活现,扎营后很少参与劳作。如果俗称的高反指“高山症”,我和伙伴们这次都没有,如果是指高海拔活动能力下降,人人都有,不过他们两个在七千以上的体能下降情况比我好很多。
有一点我非常赞同那些反对的声音,无适应攀登七千是不应该被效仿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你认为实力平平的人登顶了某座山,你不会觉得这人好牛逼,而是会觉得这座山不过如此。我登顶宁峰后,微信好友中有一些人也跃跃欲试,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这的确是一种误导。
我是一个实力平平的人,但宁金抗沙不该是一座实力平平的人去尝试的山。这一次攀登对于我们三人团队来说,是阿式自主的尝试,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只是一次实践学习的机会。
还有一点,我们的天气非常非常好,这是最大的运气,登山不能靠运气,但没有运气也是不行的。宁金抗沙的小气候变化多端,是攀登成败的关键,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坏天气之前,不该尝试做这样的攀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思想准备,也有几种应急和下撤方案,很幸运都没有用到,但有一定的自信可以应对。
不管孙校长看不看得到,我都要在此感谢他的指正。
攀登是热血的,更应该是理性的,感谢不吝赐教留言的各位,也感谢阿尔曼与我分享他的攀登经验与体会。 商业与阿式
undefined

有朋友在看完前一篇文章立马就私信我,让我不要贬低商业登山,我想也许是我表述的问题,真心没这意思。

我从不认为只有阿式攀登才是真正的攀登,所有的登山都应该被尊重。在我看来,阿式是更有意思的攀登,对能力要求也更强。而商业登山把登山这项户外活动带给更多的人体验和普及,即享受攀登的过程,也更安全。各取所需,受众不同。 宁峰下来,Air忽然把八千级雪山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依然还是保留我的观点:经过近2个月的科学适应,商业化的珠峰、洛子峰等就是体能尚可的普通人可以登顶的。同样商业登山,象罗静这样五天登顶珠峰的又能有几人?这是无法被效仿的。

对山的看法没有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却更为清醒。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有无氧八千的能力,但一下宁峰,我立马认怂举白旗。在敲键盘时,我却又不想认输了,如果经过科学适应,未必不可尝试,只是不再信心满满。但八千并非我梦想,所以永远没有尝试或证明的可能。 曾经关注过格聂这座山,看到有个商业登山计划(最后未成行),我问俱乐部老大,探线未成功,能组织商业?他说:商业就一定会成功。

所以,用“围攻”两个字来形容大部分商业登山再恰当不过,如果能在围攻中有所长进,自然会想去换一种方式接触雪山。

坊间对商业登山者有诸多贬低,大部分是“夏虫”们的胡言乱语,也有来自于圈内自主攀登者的冷眼相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实应该看到,大部分商业登山者得到的名气与赞赏与其能力并不相匹配。和登个珠峰就能封神的浮夸相比,多少国内的顶尖攀登高手正默默无闻的探索自主之路。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与媒体的引导也不无关系。

宁峰之后,我并没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膨胀,如我前文所说,就我个人而言,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阿式。

尽管我有时候有点小嚣张,但贵有自知之明。梅里一百完赛后,我认识到自己并没有驾驭百公里的能力,就继续回到五六十公里的越野跑赛道。不是完成的事,就代表自己具备这个能力,过程也很重要。至于登山,我只是偶尔做了个引体向上,向七千看了一眼,向阿式看了一眼。能触摸一座非自己能力所及的山峰,是上天的眷顾,而爬回到五六千的山继续学习,才是正轨。 摸索中成长

不入流的菜鸟妄谈阿式,即会被真正的阿式高手轻视,也会得罪某些商业利益。

但从来没有人从开始就是正确的,谁不是在摸索中成长,我们也绝非某些人认为的有胆无脑,下山后一直在总结反思此次攀登的成败。

▲   天气

好天气固然是老天爷的眷顾,我们也是一直在查天气预报,趁老天爷心情好的空档才亲密接触了一下宁峰。有好几个天气预报的网站,最后锁定的是这个网站:www.mountain-forecast.com,提前两三天的预报特别准。我们在山上的时候,有小伙伴每隔一天就把天气预报截图发给金属,感谢〜(山上电信的信号还不错)

▲    线路

出发前,我们查阅了大量宁金抗沙的登山资料,选定的是接近性最好,相对最简单的西南转西南山脊线路,这是严冬冬和李兰的攀登线路,沉三水斩晖free solo选的也是这条线路。由于我们只在冲顶那天记录了轨迹,下图是沉三水斩晖的攀登线路图,我们选择的营地不同,线路一致。而关于三角岩的难度,我也是再三评估过自己,觉得无论是亮冰还是软雪,有保护都没问题。
(by 沉三水斩晖)

▲    出发时间

每天睡懒觉,磨蹭到午后的出发实不可取,这时候雪况软化,路面难走,也有雪崩危险。(谢谢罗静指正) ▲  保护站
有一个朋友问我,翻三角岩时,如果金属滑坠,作为保护员的我是否确定已经安全A在了保护站上,能否承受金属的冲坠力,对于这个答案,我是犹豫的。由于是金属做的保护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他表示对此很有信心,雪锥保护没有问题,偶尔利用岩壁也采取了岩钉和辅绳双重保护。ok,既然保护站没有问题,那么我确信我的保护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下行的保护站就相对不够完美,同样位置的保护点,下行时困难大很多。因为下降时岩石突出的角度问题,要时刻关注绳子受力方向,以防脱落。在这样的坡度和角度,更适合用主绳作辅助,尽量靠自己的双脚下降的方式,这样可以把对主绳的拖拽力降到最低,这点我和Air做得很不够。

另外,由于事先看到一些资料,认为那时的三角岩应该是亮冰,所以我们带了很多冰锥,却只带了一根雪锥,如果多带一根雪锥,金属和我或Air各拿一根,先下降的人用雪锥做保护点,同时给金属做辅保,循环下降,即高效,又安全。

发生一次岩钉脱落事件,金属冰镐的锤头坏了,岩钉进入岩石不够深,此后我跟Air也会反复确认岩钉的牢固程度。

▲    技术操作

宁峰对技术操作要求并不是很高,其技术攀爬难度只是比同为七千级的慕峰大很多,与大牛们那些真正的技术型山峰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不过毕竟海拔高,也不容轻视。 (未完待续)

继续感谢赞助商——智云稳定器、山之厨。

智云稳定器操作是否方便?效果如何?山之厨到底好吃吗?请听下回分解。

看上去阿式登山与商业登山的争执很无解

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不妨看看徐霞客怎么登山

1)你看没人给徐霞客带路,徐霞客得自己找路上去 ----> 商业登山的问题出在这里
2)你看人家徐霞客没用绳子、没有保护、没有任何现代登山装备 ---> 阿式登山的问题出在这里

所以真正的登山就是象徐霞客一样,对山做到绝对公平,这样的人山神也会护佑
大片,拍的好,写的好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支持好友精彩户外活动
支持好友精彩户外活动
支持精彩活动!
厉害 ,我一直想去,可惜能力不足
看着就知道得长时间慢慢爬了,够辛苦的路线。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