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十月,游走在摩洛哥的前世今生(攻略+游记)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向往摩洛哥,我再走非洲

摩洛哥
一个位于非洲大陆北面的神秘国度,
一个 拥有撒哈拉沙漠的地方,
一个大西洋边上有着连绵海岸线的国家,
一个拥有众多古老麦地那的文明古国,
一个美到词穷的国度。

游走摩洛哥
身心一直在不同时空中来回转换。

城市与荒漠的穿越,
戈壁与峡谷的穿越,
绿洲与沙漠的穿越,
时尚与古老的穿越,
欧洲非洲的穿越,
现代与传统的穿越,

离开撒哈拉沙漠,在满眼黄沙中昏昏入睡,1小时后醒来车窗之外已是草林茂密;
从遍布高档别墅、国际品牌连锁的新城往前驱车十分钟,已身处历千年不变的古老麦地那;
经过荒野中败落的村庄,拐个弯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充满欧洲风情的小镇 ;
从凝聚千年时光的古老麦地那血拼出来,走进对面的肯德鸡啃一份鸡翅;
从时尚的城市驱车出来,眼前又是无尽的戈壁;

这是摩洛哥,一个神秘的国度,一段穿越的旅程 !
行走在这个大西洋彼岸的神秘国度,探访摩洛哥的前世今生。

远眺舍夫沙万(PHOTO BY TINO)

关于明明
环球旅行摄影
自由撰稿人
百度阅读认证作者
百度问咖认证大咖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作者
东方IC图库签约摄影师
五洲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FOTOE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
全景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我在8264的游记http://u.8264.com/home-space-uid-34652144-do-thread-view-me-from-space.html



建筑好像童话世界。又有人间烟火气~太美好了

DAY12。10-11


——再见,摩洛哥

      在摩洛哥这个曾经是世界最难签证的国家旅行了11天后,我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归程。在超过30小时的飞行里,脑海里不时翻滚着在摩洛哥的奇闻趣事。  
     摩洛哥,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国家,爱它充满异域内情的历史与人文风情、爱撒哈拉沙漠的璀璨星空、爱它各种美丽的日落,也恨某些城市的本地人的无赖,可能这正是摩洛哥吸引我的地方。在飞机上一边敲下这篇游记的开头,一边在回味着在摩洛哥的日与夜:马拉喀什的不眠夜、撒哈拉的星空、菲斯老城的迷失、舍夫沙万爱上蓝、艾西拉的文艺气质,卡萨布兰卡的告别。。。。。。。

当飞机在晨曦中冲上北非的云霄,我在摩洛哥的旅行也正式结束!还是那句: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期待明年二月的北欧行。

小黄鸭子陪我看世界,这一站摩洛哥:它陪我来到了非洲西北角,陪我走进了撒哈拉,陪我看了摩洛哥一路的美景。。。下一站,小黄鸭将陪我到北欧,一起去看欧若拉的裙摆。

小黄鸭在非洲西北

小黄鸭在撒哈拉沙漠

小黄鸭在阿伊特本哈特村

小黄鸭在代斯峡谷

DAY11。10-10

——哈桑二世清真寺,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清真寺

        为了多点时间留在卡萨布兰卡,我们买了这天早上6点10分的火车离开艾西拉。因为旅馆的老板告诉我们,这么早在艾西拉约的士送去10分钟不到车程的火车站,司机有80%是会放飞机的,让我们自己早点去附近的士站坐的士更保障一些。于是我们这天5点就起床,在旅馆简单吃过早餐后,在暮色中出门去往火车站方向走。当我们从小巷转开到空无一人的大路时,忽然从我们身后来了一辆的士,马上拦下来问好价钱上车去火车站。本来已经做好没有车就徒步去火车站打算的我们,感觉幸福来得太忽然了。

      火车准点发车,我们在早上10点重新回到卡萨布兰卡,也是我们摩洛哥行程的最后一站,明天就要离开摩洛哥回国。
       步出火车站,一群的士拉客的把我们包围了起来,询问到酒店的价钱,统一口径都是100迪拉姆,我们果断走出火车外面的马路拦的士,打表的话不到20迪拉姆,砍价是20迪拉姆。

     到酒店安顿好后,开始了这天在卡萨布兰卡的暴走。秋天的卡萨布兰卡市区开了这很多这种蓝色的不知名的小花,因为舍夫沙万而爱上蓝的我,把卡萨布兰卡的蓝也拍了一下来。

路过著名的RICK CAFE,这个咖啡馆因为电影《北非谍影》而为世人所认识,虽然那部电影一个镜头都没在这里拍摄,但无损游客来这里寻找电影场景的兴致。

卡萨布兰卡最大型的SHOPING MALL,在这个几层的MALL里,可以看IMAX电影,可以吃饭,可以购物。。。。。。格价和国内接近,但如果买了够了退税的金额,退税后就划算了。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海边的城市,走在海边的长堤上经常会看到相伴而行的情侣。

还有一起看海的闺蜜。

蓝天白云下的灯塔,雪白雪白的。

卡萨布兰卡最著名建筑,一定是摩洛哥最大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位于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于1987年8月动工兴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历时6年才完工对入开放。这坐有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的清真寺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和麦地那的清真寺之后),可容纳10万人同时祈祷。
  
     摩洛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的国王,摩洛哥在他的带领下国泰民安,因此哈桑二世深受摩洛哥民众爱戴。哈桑二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真主的指引,因此他决定要在摩洛哥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以感谢真主。据说在筹建清真寺的期间国王做了一个梦,梦里国王获得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了实现国王的梦想,摩洛哥举国捐赠,共筹集资金5亿多美元,其中3/5来自国内外的捐款,剩余的2/5由政府出资。1987年8月正式动工。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移沙填海,日夜奋战,用掉了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和6.5万吨大理石。
      1993年8月30日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启用,国王的愿望现实了,从此成为卡萨布兰卡有了一座世界性的地标。这座耗资巨大的哈桑清真寺,毫无疑问是摩洛哥当代艺术的杰出典范。

哈桑二世清真寺露天广场和主体大殿两大部分,我来到的时候,还没到参观时间,于是在露天广场上游荡拍摄。哈桑二世清真寺的露天广场非常的大,大到可以同时容纳8万名穆斯林做祈祷,在摩洛哥中午时分下走在这个无遮无挡的露天广场,太阳好象要我拷干一样。拍了几张相片后,赶紧走到长廊下躲了起来。

超喜欢哈桑二世清真寺里面这些充满伊斯兰风情的长廊。

这些巨型的雕花外墙,每一面都做精细的杰作

这些精致的几何图案把伊斯兰建筑里喜欢的蓝、绿、黄、红、金等颜色使用到了极致。

永远的对称,永远的完美。

连长廊上的天花都这么的精细。

终于等到可以进清真寺主体大殿参观的时间啦,从入口处下阶梯进入售票大厅,在这里买好门票后,选着不同的讲解语言的队伍排队等候进场。讲解的语言有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希望很快有一天,这里就会有中文讲解。
  
    主体大殿的正门重35吨,平时开闭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控制。如果没有密码,这门就是撬也撬不开的。主体大殿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屋顶是由25扇钛合金铸造的自动门构成,可以遥控开启闭合。钛合金铸造的自动门,还可以抵抗海水的腐蚀。
      跟着参观队伍进入主体大殿,虽然里面的灯光并不明亮,甚至有点昏暗,但无损清真寺内部的精致与奢华,每个进入主殿的游客都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抬起头来慢慢欣赏。

穹顶一般都是是清真寺内饰里做文章最多的部分,里面的每一个穹顶都是这样细致地紧密排列。

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这些建筑上的细节就可以突显哈桑二世清真寺在摩洛哥至高无上的地位。

光从外面透进主体大殿,让大殿的门成为美丽的剪影。

而这个剪影成为每个来哈桑二世清真寺心拍的留影点。

哈哈哈,我也来一张。

因为我们拍摄的原因,和我们一起起来参观的人都已经走下了下面一层参观了,不想落队太远的我们正打算离开主体大殿的时候,大殿内忽然灯火通明,原来有贵宾来参观,工作人员把大殿内的灯都打开了。开灯后的大殿金碧辉煌,把我们几个看傻眼了,于是重换上超广镜头,又拍了起来。

亮灯后的主体大殿把它的奢华气质完完全全地展示给我们,让我们随心所欲地拍摄

清真寺里必不可少的吊灯

我们一直在大殿里呆到来参观的贵宾离开,大殿内的灯光再次关闭,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出到门外,我走到清真寺旁边海岸的岩石上,这个角度看哈桑二世清真寺,更是大气。
  
    海滩上岩石间积集的海水倒影着哈桑二世清真寺,换个视角看合桑二世清真寺,又是另一种味道。

----------------------------------------

夜幕降临,在大西洋畔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前,我在这里看我在摩洛哥的最后一次日落。夕阳下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又是另种风情。

光线越来越暗,相机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慢速度下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海水凝结成绸缎般的细腻,把哈桑二世清真寺衬托得温柔妩媚。

天已经完全暗了下去,拍完这张相片后,我和枫同学离开了哈桑二世清真寺,结束我在摩洛的所有行程。明天,我们将踏上归程。

——艾西拉,大西洋畔的文艺小镇

       离开赫尔克里溶洞,司机把我们送到大西洋边上的文艺小镇艾西拉,我将在这里逗留半天。
  
       建城于15世纪的大西洋边上的小城艾西拉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也不是摩洛哥的古皇城,但因为老城内遍布的精美壁画与涂雅而让它名声大振。1978年,两位本地的知名艺术家倡导,与11位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艺术家一起,在小城中各处墙壁上画满了彩绘,这些作品色彩明艳,艺术水平极高。在老城内画壁画与涂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传统延续至今,老城内的壁画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清理一次,让下一批艺术家重新绘画,艾西拉也因此被誉为大西洋边的“艺术之城”,而从那时候开始艾西拉就一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艾西拉小镇是一个民风纯朴,充满艺术气质的小城。在摩洛哥其它城市里,拍摄当地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在这个小城里,我竟然多次受到当地人的邀请一起合照,在麦地那古老的城墙上,还被一群年轻人围着要求合照,以大西洋为背景与他们拍了无数的合照后,用我那有限的英语单词与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他们的热情让在摩洛哥旅行了十天的我有点意外,摩洛哥的年轻人已经很世俗化,一点也不像在穆斯林国家成长的人们。
       在老城内闲逛时,遇到一班拿着非洲鼓的年轻人,一边敲打着非洲鼓一边又跳又唱,游客也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加入他们的队伍里随歌起舞。在老城内还遇到一位小朋友主动和我说:“PHOTO FOR ME。”我就毫不客气地帮他拍了几张相片,然后用随身的打印机把相片找印出来送给他,他拿着相片开心地与我们道别。
       艾西拉,一座艺术之城,一个热情之城,一座宁静之城。艾西拉,给了我不一样的摩洛哥印象。

蓝白为主色调的艾西拉老城,遍布着各式涂雅。

鲜艳的涂雅下,与两位拥有健康肤色的帅哥打过招呼后,把他们与涂雅一起拍了下来。

这位走过的老人是否在研究墙上的涂雅的画的内容呢?

色彩饱和的涂雅并未能留住这匆匆而过的途人

老城内各种主题的涂雅可能只出现这段时间来艾西拉的游人的相片里,过一段时间清理掉这些涂雅后,再画上去的将会是新的内容。艾西拉,是一个可以一直给到新鲜感游客的小城。

摩洛哥别的城市的老城内都是喧闹繁花,而艾西拉的老城却是出奇的安静,走在老城的小巷子里,他问我:“PHOTO ROF ME”,然后我就拍下他缅恬的笑容。

老城内的猫咪都比摩洛哥其它城市里看到猫咪更机灵,这里的艺术氛围让猫咪也染上了不一样的艺术气质。

艾西拉老城的城墙外是湛蓝的大西洋。

本地的孩子们在赶海

逆光下的大西洋波光流动,把在海边追逐的孩子们映成了剪影。

海边防波堤是艾西拉居民悠闲的好去处,他们有的一个人在这里钓鱼,有的与爱人在这里日落,也有一家人来这里散步。

海浪拍打着防波堤,激起了雪白的浪花

在海边一直呆到太阳西下,在艾西拉看大西洋的海上日落真的好棒好棒,火红的夕阳把大西洋染红后慢慢沉到海平线下面,天空则从浅蓝色被染成红色,再变回深蓝。
  
     在艾西拉小小的老城里呆了半天,从色彩明快的涂雅到大西洋绝美的日落,所有的一切都丰富精彩。在摩洛哥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复制。

阳西沉后,月亮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爬了出来。我要回旅馆收拾行李,明天早上要坐6点的火车票回到卡萨布兰卡,也是我摩洛哥行程的最后一站,后天就要结束行程,踏上归程。

——左边大西洋,右边地中海,我在非洲西北角看海

      我在舍夫沙万呆了一天半后,离开了这座浪漫小城。这天的行程前往位于摩洛哥北部的的丹吉尔-得土安大区的斯帕特尔角和非洲之洞。在摩洛哥游走8天后终于转向海边,我这天的目的地是位于大西洋边上的艾西拉小镇。
  
     离开舍夫沙万,汽车从山区小路慢慢走上了宽敞的公路,2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丹吉尔。最早认识这个城市是在《时间的针脚》这本书上,书中的女主角希拉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前,从素未谋面的父亲那里得到了一笔巨额的财产后,跟着她的未婚夫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丹吉尔,在这里她的未婚夫卷走她所有的财物后消失了,身无分文的她一个人来到了得土安开始了新的生活。书中讲述她因一身无分文为了生计开了一家时装定制店后,从而让生活悄然发生了质在改变,从一个裁缝师变成女间谍的神奇经历。
       当汽车开进丹吉尔后,我就努力寻找书中希拉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努力寻找她未被未婚夫抛弃前每天所过灯红酒绿生活时出入的酒吧与饭店。在城里转了一圈也找到书中所描写的场景,时代在改变、在进步,丹吉尔也变得让我找不到《时间的针脚》里的那些场景了。

在丹吉尔穿城而过,再往西走很快就来到非洲的最西北角——斯帕特尔角,这里离丹吉尔12公里,是直布罗陀海峡的入口处。
  
    站在这里,左边是大西洋,右边是地中海,屹立海边的白色灯塔在蓝碧海之中分外夺目。 站在这里的感觉有点像去年在南非站在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那里是非洲最端左边是印度洋,或边是大西洋。去年站在大西洋的那一头,今年站在大西洋的这一头。
      来之里之前有人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到得对面的西班牙,当我来过这里后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斯帕特尔角就算天气好,也是看不到对面的西班牙的。

摩洛哥人对国家的热爱表现在任何地方,在非洲西北角的海岸上,也能看得到国旗。真心佩服画这国旗上去的艺术家啊!

从天空到大西洋是过渡完美的渐变蓝。

斯帕特尔角有一些小摊位摆卖一些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这排可爱的皮制骆驼让我耐不住买了两只回来。

来到非洲西北角这样地标的地方,我的小黄鸭当然也要出来露露脸啦!

离开斯帕特尔角,我们来到旁边几公里处的赫尔克里溶洞,也称为非洲之洞,这里的赫尔克里溶洞内有一处洞壁被海水侵蚀成一张非洲地图的模样,所以被昵称为非洲之洞。
  
    进赫尔克里溶洞前会经过一个大平台,在这里看大西洋的视角更宽阔。

很多游人走下平台,走到海边的岩石上看海浪。

走进赫尔克里溶洞,迎面而来的是阴冷潮湿,拍下了非洲之洞后,来了一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我们离开了赫尔克里溶洞。

赫尔克里溶洞里光线太暗,只能拍一张剪影,能看出是我吗?

离开赫尔克里溶洞,我们前往涂雅小镇艾西拉

DAY9。10-08

——舍夫沙万,我愿为你在这里虚耗时光

      舍夫沙万这座蓝色的山城于我就像是无边的海洋,自诩是自由的鱼的我走在这座浪漫的山城里,仿如游趟在海洋般舒心自在。这一个美到词穷的地方,让我心甘情愿浪费一整天的时间在这里游荡、发呆、然后在一个个惊喜中增加对舍夫沙万的爱,最后在坐在山顶的西班牙清真寺看着绝美的火烧云把太阳送下山的那一边。在舍夫沙万的一天,是蓝色的一天,是浪漫的一天,是充满诗意的一天。
     走在舍夫沙万那些蓝色的小巷子里,我内心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出着太阳的天空却一直灰蒙蒙的呢?”边走边拍的时候忽然反应过来,是这座山城太蓝了,把清澈的蓝天也比了下去,蓝色的天空在舍夫沙万面前无力显示实力,只能以灰暗示人。

     舍夫沙万有一条著名的阶梯,在这里,天是蓝的,地是蓝的,房子是蓝的,而墙上装饰的彩色花盆让这条阶梯分外吸引眼球,让它稳坐舍夫沙万最上镜地点排名的第一。这条名扬世界的通往天堂的阶梯,是每个来这座山城的游客都会留影的地方,我们也不免俗套地来到这里。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这些留影,纪念自己旅行在浪漫舍夫沙万

时尚大师YSL说过:除了“克莱因蓝”,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经典的蓝色叫“摩洛哥蓝”。不知道舍夫沙万蓝是否他心目中的摩洛哥蓝,我从看见到舍夫沙万第一眼起,我就被认定了它是我心目中的摩洛哥蓝,并为之倾心,为之深爱。

走在舍夫沙万弯弯曲曲的小巷里,每一个转角都可能会有惊喜涌现,可能是一只可爱的猫咪,可能是一个淘气的孩童,可能是一房漂亮的铁门。每次的惊喜都让我更感觉值得在这座山城里浪费一天,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三座蓝色的城市,而这是蓝得最纯粹的一座,也是舍夫沙万让我彻底爱上了蓝。
  
     遇见舍夫沙万,遇见蓝,遇见我的爱。

乱走乱逛中闯进了一座刚刚粉刷了新蓝的小庭院,身体马上被幽幽蓝调包围着,仿佛走进了蓝色精灵的小城堡,浅蓝色的墙壁上装点着几盆花,让庭院增添生气,粉刷成深蓝色的阶梯是否指引我走进城堡呢?白色小花点缀的铁门内又是什么风景呢?因为庭院是新粉刷,还没有人居住,我只能怀着好奇心,带着一堆的问题离开这里,继续我在舍夫沙万的游荡。

大爱这个蓝色的小庭院,离开之前拍了张相片纪念

摩洛哥经常在不同的地方见到他们的国旗,连浪漫的舍夫沙万也一样,而这次的国旗是镶嵌在外墙上。看到摩洛哥人民用各种方式展示他们的国旗,让我深信他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不同深浅的蓝,装扮着舍夫沙万

一支青绿的葡萄滕蔓,在舍夫沙万的蓝面前,竟然显得娇嫩。

舍夫沙万有一家民宿的老板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他自学了很多中文,然后写在他房子的外面。我被这些写得并不算好的中文吸引了,停下来认真拍摄,民宿的老板透过窗户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当然知道我们来自中国的,他兴奋地向我们展示更多他所写的中文,然后向我们请教这些字的正确发音。如果不是已经订好了住宿,一定会到他这里住一个晚上,好好教教他中文。

在拍这座建筑的时候,遇了两个在玩双节棍的孩子,他们问我们知道不知道李小龙?会不会玩双节棍,认不认识成龙?能不能给他们表演一下中国功夫。。。。。。好吧,我当然李小龙,也认识成龙,但我肯定成龙不认识我。。。。。。好想告诉他们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中国功夫的,起码我们几个都不会;至于双节棍吧,如果我下次再去摩洛哥,我会提前练习练习,然后再表演吧。

舍夫沙万还是一个买买买的好地方,这里可以买各种滕纺织的包包,还可以买特色的手工皂和固体香熏。

包装特别的手工皂有不同味道的选择,选用天然成分制作而成,是居家旅行、赠送良友的好选择啊!SO,我没有买回来,大家不要问我要手信啦!

这些看上去是不是很像糖果?但其实是固体香熏哦!

我没有买手工皂与固体香熏,而我买了舍夫沙万蓝回来,就是把这座城市粉刷成蓝色的、用天然矿物质制造的蓝色染料,没有别的东西比这些蓝色染料更能代表舍夫沙万。我把这些舍夫沙万蓝带回来后,用小玻璃瓶子装起来放在家里的柜子里。
  
     它,是我在舍夫沙万最珍贵的记忆。

黄昏之前,我们爬到了舍夫沙万的其中一个制高点:西班牙清真寺,这里是看舍夫沙万全景与日落的好地方。

阳光付与舍夫沙万蓝更饱和的色彩,让脚下这片深浅不一的蓝更是浪漫。

夕阳下的舍夫沙万,除了浪漫还渗着淡淡的忧郁,但在我心中都一样的美。

黄昏时分的西班牙清真寺前的平台上,聚集了很多来看日落的游人。和心爱的人在浪漫的夕阳下看这座浪漫的蓝色山城,虐死单身狗啊!

在这么美的日落之下,在这样浪漫的山城前发呆,一个人也可以很浪漫。

一个人,也可以带一本书上来,一边看书一边等待日落。

这天我们爬上西班牙清真寺的时候,天气一直阴霾阴霾的,同伴都担心会没有理想的景致。我一直鼓励他们说:“爬到山上就会有惊喜啦!”当坐在西班牙清真寺前,看着天空中出现漫天的绝美红霞,把大地狠狠地包裹起来,染红了天,染红了人,染红了舍夫沙万时,我告诉自己,凡事努力过才有机会有回报,不努力又怎么能看到这些的美景呢?
  
    此时的舍夫沙万,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心里。

太阳下山后,西班牙清真寺前的平台上游人渐渐散去,我和TINO打算一直拍到城市亮灯后再下山。亮灯后的舍夫沙万象是脱去了清纯的外衣,换上一身华丽的晚礼服,向我们展示它夜里迷人的一面。

亮灯后的舍夫沙万,让坐在这里的我不舍得下山,但肚子一直在响,提醒我是时候吃晚饭了。这么美的夜景,谁能抗拒?谁不动心?

下山前再来撒一把狗粮。

DAY8。10-07

——舍夫沙万,你的名字叫蓝

       离开老城菲斯,我结束了在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穿越,前往摩洛哥最浪漫的城市——舍夫沙万舍夫沙万又名肖安,位于摩洛哥西北部海拔564米的里夫山(rif)山谷之中,舍夫沙万Chefchaouen在阿拉伯语里是“瞭望群峰之巅”的意思。

     舍夫沙万建城于1471年,16世纪的舍夫沙万曾经短暂辉煌过,它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了接近100年,后来被摩洛哥打败,被吞并进北部的版图。那时候的舍夫沙万并不是现在所见的深浅不一的蓝色,直到1930年后,这里来了很多逃难至此的犹太人,他们忍受不了这里夏天的闷热高温,就把房子外墙刷成蓝色用来降温。但当地民间的说法则是为了驱蚊,才把整个城市刷志蓝色。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城市变成了蓝色已经不再重要,现在舍夫沙万早已经成为一座浪漫之城,一座来摩洛哥旅行都不可能错过的城市。
      汽车来到舍夫沙万老城外的旅行前,很NICE的司机帮我们联系旅馆的人出来接我们后,与我们挥手告别。从汽车下来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无尽的蓝包围着,这里浪漫迷人的气息,让我还没进老城就爱上这座蓝色的小城,不爱一个地方可以有千万种理由,爱上一个地方只需要一眼,如我对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你的名字叫蓝,让我彻底爱上的蓝。

走进这座蓝得不真实的老城,走在宁静的小巷子里,老城内奔跑的孩子、散步的老人,都让我羡慕。他们多么的幸福啊,可以每天生活在这座浪漫的小城里。

小城里不但浪漫满泻,这窗户旁的海绵宝宝又让这里多了一份淘气。

阳光下淡定的猫咪,告诉游人这里是一个悠闲的城市。

躲在墙角的猫咪,一脸的正经。

这身黄袍衬托在舍夫沙万的蓝里,都显得活泼可爱。

行走在阳光下,她更显娇健。

不经意的一个转角,一份独属于舍夫沙万的风情

深深的巷子,走过在沉思的路人。

窗外红衣的帅哥在等着谁呢?

——菲斯皮革,始于中世纪的传承

       离开布伊纳尼亚神学院,我们跟着导游继续在菲斯老城转悠,这时候菲斯老城内的手工艺人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在石块上刻古兰经,不知道这是否神圣的工作?

跟着导游走到老城内的维德河边,导游告诉我们:在他小时候这河里的水清可见底,现在因为各种污染,河水已经混淆并伴有异味,经济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在很多国家重复上演着。
  
        走在维德河边,导游跟我们介绍菲斯最著名的手工艺:传统皮革。菲斯的皮革业从中世纪开始一直传承至今,时至今天菲斯的皮革坊还使用传统的制皮工艺。因为皮革业需要大量用水,所以老城内的皮革坊都集中在维德河两岸。
         还没走近皮革坊,就已经闻到阵阵恶臭,由于皮革坊一直沿用古代的鸽子粪退毛和融解脂肪与蛋白质的技术,整个区域恶臭无比!!!走进皮革店,店员已经给来参观的游客准备好了薄荷叶,我们自己提前准备了口罩,我把薄荷叶塞进了口罩里面,瞬间薄荷叶的味道夹杂着恶臭传遍我的身体。上到皮革店顶楼的平台,站在这里可以观看底下传统皮革制作的染缸,这些染缸从中世纪启用至今已经有几百年。染缸都排列有序、色彩各异,从高位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板。

几百年来染坊的染匠们每天在过百只的染缸上来回走动,跳进这些用天然植物提炼的染料里,要不一层层放进整张的皮料,要不把已经完成一个工序的皮革拎出来再放进下一个工序的染缸内,要不就在给染缸内加水,场面非常壮观 。
        佩服他们为了制作出质量上承的坡革,每天要在恶臭刺鼻的气味中工作,也因为他们的工匠精神,令菲斯的皮革扬名海外,也因为他们用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皮革,才令菲斯保留了这些独一无二的大染缸。这些独特的大染缸坊,估计给菲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了不少的分。   

都说菲斯是一本活着的一千零度一夜,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走在菲斯老城内不时涌现穿越千年的感觉。这些在精美的手工马赛克拼画,让我这个马赛克控看得我心花怒放。

彩色的雕花壁画加上马赛克,满满的伊斯兰风格。

阳光透过铁门上的通花在一座古老音乐表演厅的门口落下了好看的阴影,让门口的镶嵌画更显丰富。

老城内街头做工精细的供水亭,美到让我不舍得离开菲斯。。。。。。不过,我还是要继续旅程,因为我最爱的静谧蓝城——舍夫沙万,还在后面等着我呢?

——菲斯最古老的布伊纳尼亚神学院

          菲斯是摩洛哥四大白皇城中最古老的一个,曾经作为伊德里斯、梅里尼德等多个朝代的首都,影响力覆盖整个阿拉伯区域。不管从历史、文化与宗教意义上而言,菲斯都是摩洛哥最为重要的古城,与大马士革巴格达突尼斯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一起被誉为穆斯林世界的精神文化中心。
  
      在伊斯兰国家里,每个城市里最精美的建筑不是清真寺就是神学院,在菲斯最精美的建筑就是布伊纳尼亚神学院Madrasa Bou Inania,它还是菲斯唯一一座设有开放给公开朝拜清真寺的神学院。布伊纳尼亚神学院由Abu Inan Faris创建于1350年至1357年,是梅里尼德Marinid 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作,非常精美。梅里尼德Madrasa是穆斯林学校的意思,布伊纳尼亚神学院既是教学场所,又宣传伊斯兰教义,因此获得了大清真寺Grand Mosque的地位。

       对于第一次来到菲斯老城的游人,基本上在里面都会迷路,为了省事我们请了一个导游带着我们逛老城。原来计划请半天4个小时,但导游带着我们逛各种无聊的店,最后把时间拖到了6个小时,这样就要算是一天的导游费。好吧,我也相信要在菲斯被骗一次,才算是真正来过古城斯菲。
  
      清晨的布伊纳尼亚神学院里游人不多,阳光缓慢地照进神学院空旷的院子,让严肃的学院变成容易亲近。

当地的穆斯林到了4岁,都需要来到这里学习古兰经,7岁后再到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如果是柏柏尔人,还得学习柏柏尔语。高中后才会接触英语,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所以在菲斯还有很多人不会说英语。

整座建筑的装饰非常精致细腻,屋檐上、墙壁上的石刻雕花和木头雕刻相互映衬,繁复而美丽。

这些精美的石雕花,让每个进来的游人都为它们抬起了头。

神学院内穹顶上的澡井木雕,严谨的对称装饰

伊斯兰建筑里面,这种对称雕刻无所不在

布伊纳尼亚神学院的院落中间有一个净手池,刚好倒影着神学院的大门。

在神学院的门口与这只猫猫道别后,继续游览菲斯老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