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过后,巴尔干不一样的风景—自驾塞尔维亚、波黑、黑山16天(攻略+游记)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dg自由的鱼 于 2019-1-26 16:31 编辑

——前言

去年底在网上查机票时,因为一个错误的操作,我无意中出了2018年3月31日至4月14日往返广州贝尔格莱德的机票(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的操作哪里出了问题)。这次的巴尔干之行是一个意外的行程,是一次上天注定的美好旅行

这个春天,我与同伴自驾车驰骋在巴尔干气势磅礴的群山之中,拍下了前南斯拉夫造型特别的宏伟纪念碑;在塞尔维亚一座座的古老修道院里聆听音韵悠扬的圣歌;感受到战殇之城萨拉热窝今天的活力无限;还有我在科托尔古城拍下它最美夜景后的兴奋。

一个16天的行程,三个国家的跨度,近2000公里的山路自驾。从冬天出发,历春天美景,在夏天之初结束行程。这是一次美好的旅程,一路上惊喜不断:转角处的绚丽春色;冲上高坡后那湛蓝无边的亚得里亚海;盘旋无数个急弯后遇见的冬日雪景;汽车爆胎得到帮助后的感恩,巴尔干半岛用它姿态万千的春色让我一次次惊呼,一次次迷倒在它的美艳之下,一次次按下快门。巴尔干半岛人们的热情与人情味让我每次想起都倍感温暖与无比怀念。

巴尔干半岛是曾经的世界火药桶,这里从古至今经历了无数的战争。硝烟平静后的巴尔干半岛,这里的春天是美丽的、绚丽多彩的、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赞一个,图文并茂,喜欢冷门旅游目的地的游记。

——贝尔格莱德印象

极少在一篇游记快收尾的时候才写对第一个到达城市的初印象,贝尔格莱德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这里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是塞尔维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当年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总首都。
贝尔格莱德做为曾经富强的南斯拉夫首都,这座城市拥有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这些有特色的建筑也是这座城市能我的第一印像。

我住的旅馆离北约空袭遗迹Kneza Milo ša很近,步行去特斯拉博物馆的时候经过这个战争遗址,就停下来拍拍相片。

塞尔维亚的国会大厦,是贝尔格莱德最气势宏伟的建筑物,提前预约的话,工作日可以免费参观。

贝尔格莱德城内有不少特色雕像。

米哈伊诺大公街Kneza Mihaila,是贝尔格莱德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这里从早到晚都人来人往,有各种街头艺术表演。

他们的表演很动听,引来很多路人围观。我每次在欧洲看到这些水平不低的街头艺术表演,内心都无比感慨,这样好的水平在欧洲也只能在街头表演。

步行街摆卖画作的摊主

步行街上的路牌

贝尔格莱德有不少街头涂鸦,这幅是我自己最喜欢的

欧洲人很喜欢在家里摆上一把鲜花,让生活更显得美好。在贝尔格莱德街头,有一些卖书报的小摊也兼卖鲜花,这个老板见到我拍他,微笑着摆好POSE给我拍摄。

清幽的水仙花一直是我所钟情的。塞尔维亚的春天,是水仙花盛开的季节,街头处处都能看到手捧着大束束水仙花走过的人们。

好喜欢此时的百花争艳

去年春天去外高加索的时候,第一次到一树盛放的丁香花,这种惹人喜爱的紫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在巴尔干自驾,我与这种紫色再次不期而遇。

马蹄莲,一种我印象中气质高贵的花

我住在圣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教堂的旁边,每次晚上出门去DM买买买的时候都会经过它门前,这晚刚好带着相机出门,拍下夜幕下的圣马可教堂。教堂的内部装饰精致大气,塞尔维亚近代的奥布雷诺维奇家族的大部分成员都埋葬在这里,里面还有尼曼雅王朝时期著名的君主斯特凡·杜尚(Stefan Dušan)大帝的石棺,是一座很值得参观的教堂,如果经过的话一定不能错过哦。

——再见,巴尔干半岛

这篇关于我在巴尔干半岛的游记写到今天终于完结了,这个16天、三个国家的自驾旅程,在回来后的这2个月里,每当我翻看这次行程中的相片,都会被相片里的风景带回去在巴尔干半岛16天的日与夜。初到贝尔格莱德的那个雨夜好象还是刚刚发生,原来已经匆匆走了15天,从小雪到春暖花开,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初夏。欧洲的春天很美,十步一景。前一天光秃秃的树枝在一夜春风吹拂后,第二天可以绽放一树繁花。

这里是曾经的欧洲火药桶,两次世界战以及波黑战争等等世界上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这片地区,硝烟过后,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在努力向世人展示它的所有美好。
是的,春天的巴尔干半岛是美丽的,在这里旅程是美好的。结束是了为了下次更好的远行,期待再次邂逅巴尔干。。。。。。端午节假期将开启我的下一个旅程:你好!韩国

塞尔维亚

波黑

黑山

塞尔维亚的前南斯拉夫二战纪念碑

——神一样存在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神存在的话,那么一定是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出生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裔,他的父母都是塞尔维亚人。虽然特斯拉一生几乎没有在塞尔维亚学习和工作过,但塞尔维亚人都以他为荣,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机场以他的名字命名,流通货币印有他的头像。特斯拉被称为“发明了20世纪的人”,他是交流电、无线电、无线遥控、火花塞、X光乃至水电的重要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公认的电力商业化的鼻祖。

一生无儿无女的特斯拉离世后,他的侄子萨瓦·科萨诺维奇Sava Kosanovi ċ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他的骨灰和一些私人物品运回塞尔维亚,保存在位于Beograd, Krunska 51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Muzej Nikola Tesla内。

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Muzej Nikola Tesla建于1952年,1957年特斯拉的骨灰和大量私人物品运回塞尔维亚,收藏保存在这座博物馆内。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内收藏了大约160,000件原始文献和约5,700件与特斯拉各项发明有关其它物品。2003年,由于特斯拉对世界的电气化和未来的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这座博物馆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听说美国的FBI从成立的第一天,特斯拉的肖像就张挂在机密大楼,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说法的真假我无法识别,但特斯拉被喻为“发明了20世纪的人”是世人的共同认识。

     1856年7月10日,特斯拉出生在今天克罗地亚的戈斯皮奇市一座教堂旁边的家里,他的父亲米卢廷·特斯拉Rev. Milutin Tesla,是一位在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教区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里的神父。

在博物馆进门的右边,有特斯拉家庭的介绍,上面有他出生点的图片和他的亲属的相片,与及他的生平。特斯拉有一个哥哥(Dane,在尼古拉五岁时死于骑马意外)和三个姊妹(Milka, Angelina和Marica)。

    特斯拉这位被后世称为最接近神的男人,他年轻时过得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曾多次被学校劝退,多次转学的他最后并未拿到学士学位证书。但特斯拉热衷于阅读各种书籍,他能像照相机般记下一整本书的内容。特斯拉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一些灵感经历的细节,在早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病痛折磨,承受着奇怪的痛苦,在这种痛苦中那些眩目的闪光时常会出现在他眼前,并伴随着幻觉。很多时候特斯拉能从这些有关于一个词的幻像或者一个即将闪现的念头,想像这个物体的具体细节,然后他就能够详细地试验并制造这些曾经在他脑中闪过的灵感。

     这种能力如今被称为视觉思维的技巧,这种在他的孩童时代已经出现了,也是这种能力让特斯拉可以经常快速地回忆起发生在他早年生活的事。

    1884年,一无所有的特斯拉带着他前雇主查尔斯·巴奇勒的推荐信来到美国纽约爱迪生,查尔斯·巴奇勒在这封推荐信里写道:“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了。”

    爱迪生雇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特斯拉开始为爱迪生进行简单的电器设计,他进步很快,不久就能解决公司一些非常难的问题,然后特斯拉就完全负责了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

1919年,特斯拉写过当年爱迪生曾经他许下的承诺:“如果特斯拉完成马达和发电机的改进工作,爱迪生将提供给他惊人的5万美元(如计入通货膨胀,相当于2006年的一百万美元)的报酬”。特斯拉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将整个发电机重新设计了出来,使得爱迪生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新的专利所有权。但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当初承诺的5万美元酬劳时,爱迪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回答他:“特斯拉,你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特斯拉当时每周18美元的薪水,这笔奖金的金额相当他需要工作53年才能赚到,特斯拉要求加薪至每周25美元遭到拒绝,他发现自己在爱迪生的公司仅仅是出卖体力,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离开爱迪生后的特斯拉开始了交流电系统的发明与设计,他一系列的发明让让发电效率高,传输损耗少,设施投资低,因此电价就大幅度降低。这些发明直接影响了推广直流电的爱迪生的经济利益,爱迪生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污蔑使用交流电不安全,被在记者面前做电死猫狗的实验去说明使用交流电的危险。爱迪生的这些所做所为,在当时的确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在这场地“电流大战”中,特斯拉和他的拍档威斯汀豪斯几近破产。但随时间的推移,交流电系统这个跨越世纪的发明被广泛应该用,将人类带入了第二次工业时代,并点亮了世界。

在博物馆进门的左手边,有大量关于特斯各种语言的书籍出售。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外国人的门票是500当地货币,每天会有几场英语的讲解,我去的时候下午4点、6点、7点有三场(早上的时间忘记了,讲解的场次与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我当时是从大门上贴的纸条上看来),我听了下午4点的那场。

3点40分,我来到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买好门票去后,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特斯拉的粉丝,趁讲解还没开始,我先参观了博物馆内展览的特斯拉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手稿和实验使用的食仪器。

     这张油画里的特斯拉已经有一定的年龄的,他那种凡事淡然处之的气质从油画里渗透出来,直逼每个站在他面前的粉丝。

这张织锦,好象是特斯拉妈妈新手织造而成(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特斯拉的手稿

特斯拉生前使用过的笔与眼镜

特斯拉的书信

----------------------------------------
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wing2277  
我的微信:wing2277
我的旅行公众号:dg-mingtang
编辑  删除  引用  收藏   
沉思中的特斯拉

英语的讲解准时在4点开始,先会观看一段关于特斯拉的生平的视频,然后讲解员会带着我们到一些仪器前做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特斯拉的发明。

这幅图总结了特斯拉在这几个领域的伟大发明。

讲解员带领着游客做各种电流的实验

特斯拉在金融寡头摩根的资助下,利用他的9项专利发明建起了尼亚瓜拉水电站。这座电水站每日生产的电力照亮了美国纽约加拿大安大略省总需求的四分之一。这座超过100年的电力建设,至今还在正常动作,百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出无穷尽的天然能源。

     在这座博物馆内有很多特斯拉的发明模型与实验用的仪器,对于我这个学渣这些都太高深了,但无损失我对特斯拉的敬意。

下面的的仪器的具体能功我都是不知道的,所以不要问我啦。如果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要告诉我哦。

特斯拉一生独立开发关取得专利700多项,合作开发1000种以上。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X光射线照片;发明了第一台无线控机器;发明的霓虹灯晚照亮了城市的夜空。晚年更是完成了人类历史伟大的著作《引力的动态理理论》,其中关于空间传送系统及空间引力门系统的设计,包含反引力以及人造动力的装置设计,被美国的首席科学家看过后,直接列为绝对机密,禁止对外发表,甚至派出特工跟踪监视特斯拉的一举一动,直到1943年特斯拉逝世。

     特斯拉一生的的发明发现太过震惊,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在他死后,美国政府派遣FBI没收了他的作品与相关手稿,列入美国政府的最高机密,交由政府指定的秘密军事部门进行研究。因为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的行为,特斯拉从美国科研文献中被抹去。特斯拉一生发明所带来的专利费利润可观,就交流电一项的专利费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超过世界首富。为了利益,美国英国政府对特斯拉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性销毁,并对特斯拉进行了颠倒摸黑的宣传,乃至交流电的发明人差点成了爱迪生。直到1990年7月,特斯拉逝世近半世纪后美国国会的十几个议员首次为特斯拉公开平反,把他誉为比爱迪生更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关于特斯拉的发明贡献才逐渐在世界上流传。

     因为交流电利益,特斯拉被抹黑封锁了近半世纪,但其实在特斯拉生前就已经撒毁了交流电专利,让它成为免费资源而造福全人类。特斯拉的伟大与美国政府的小器在很多事情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Muzej Nikola Tesla一个偏僻、不起眼的位置上安放着特斯拉的骨灰。这个低调的铜制器皿里安放着特斯拉这位神一样存在的伟人,生前醉心科学发明研究的他终身未娶,逝世后魂回祖国,这对他是最好的归宿。随着他生前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以后会有更多的粉丝来这里膜拜他,希望孤独终老的特斯拉在这里不会再寂寞。

     向神一样存在的特斯拉致敬,向发明了20世纪的特斯拉膜拜。

——圣萨瓦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Sava,东正教最大的教堂

贝尔格莱德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圣萨瓦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Sava,也是贝尔格莱德最著名的地标。国力并不十分强大的塞尔维亚为什么会兴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呢?原因很简单,为了纪念塞尔维亚的圣人:圣萨瓦

萨瓦塞尔维亚最强盛王朝——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聪慧的圣萨瓦深得父亲喜爱,然而他无心权力,专研神学,并投身于宗教之中,成为了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第一任大主教,为塞尔维亚中世纪的文学、神学等各方面奠基,被追封为圣人,无论从宗教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都拥有崇高的地位。

在尼曼雅王朝衰落后,塞尔维亚在奥斯曼帝国的攻打下沦陷,塞尔维亚落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奥斯曼帝国强迫塞尔维亚人改变宗教信仰,但的塞尔维亚人们不断顽强抗争。1595年,奥斯曼统治者为震慑塞尔维亚人,把圣萨瓦的遗骸从南部掘出,带往贝尔格莱德一出山丘焚烧示众,然而这个行动彻底激怒了虔诚的塞尔维亚人,招致了更猛烈的反抗。

塞尔维亚独立后的1895年,塞尔维亚教会成立了专项小组,开始规划和筹建圣萨瓦教堂,教会的目标是动用举国之力去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以纪念圣萨瓦

圣瓦特教堂始建于1935年,因为二战爆发而中断修建。尚未完工的教堂被用做了苏联红军及南斯拉夫军的停车场和物资存放点。停工几十年的教堂被不少当地人都遗忘,甚至试过被某贝尔格莱德政府官员以为这里是某古堡的废墟。
1984年重新启动修建,完成巨大的穹顶后不久,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后修建再次被中断。2000年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求得国外援助让教堂再次动工修建,2003年12月教堂外部建筑修建完工,但教堂内部的修建和装饰因经费原因,一直在缓慢进行着。

萨瓦大教堂旁边的小圣萨瓦教堂,里面有精美的壁画。

萨瓦大教堂最高点有70米高,中间巨大的穹顶重达4000吨,当年兴建的时候同时动用了16台特大型起重机,每天移动约2米,花了20多天才把穹顶安装上去。那时多家欧洲电视台每天同步转播这一世纪工程。

步进圣萨瓦大教堂,里面可以用一个大工地来形容。除了穹顶壁画已经完成外,其余部分的工程还在缓慢进行着。

虽然教堂还在施工,但还是有不少信徒前来祈祷。

虽然圣萨瓦大教堂内部建筑还在进行着,但它的华丽的地宫已经完全修好。可能很多游客不知道有地宫,所以来到这里的游人并不多。

地宫的墙壁上画满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壁画。

步出圣萨瓦大教堂,沿着教堂的外墙走了一圈,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座伟大的建筑。在教堂旁边荫凉处的喷水池边上坐着一排小萝莉在吃雪糕,她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参观,我刚好在她们小休的时间遇见这群小可爱。
面带微笑的我着向她们举了一下手里的相机,她们秒懂啊,马上摆出各种表情,各种POSE给我拍摄。她们的高度配合打消了我内心的隔阂,于是尽情记录这一刻可爱的她们。

莫名地喜欢这个小女生面上那天真烂漫的笑容。

——南斯拉夫的航空博物馆Aeronautical Museum

      贝尔格莱德做为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在这座城市里拥有非常多与前南斯拉夫息息相关的建筑,其中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Aeronautical Museum就是其中最瞩目的一座。
      因为要到特斯拉机场还车,就预留出了时间到机场旁边的这座博特馆参观。还没到机场就能看到一座具有现代感和太空感设计、椭圆形的玻璃外墙建筑,没错,这就是南斯拉夫的航空博物馆Aeronautical Museum。

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建于1957年,博物馆内一共收藏了200多架飞机,包括滑翔机、直升机、喷气式战斗机和第一代南斯拉夫民航客机等等。其中有不少珍贵机型,比如独此一家的菲亚特G.50战斗机。博物馆内还收藏着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时被击落的美军F-117A隐形战机。

    博物馆门口摆放着一架战斗力,但查了好久都不太确认它的型号。

博物馆主体建筑外摆放着很多体形比较大的飞机。有不同型号的喷气式飞机,也有不同攻能的直升飞机,还有南斯拉夫的第一代民航客机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架是德国二战时期的容克52运输机

博物馆内有介绍南斯拉夫航空业的发展,但没有英语说明。售票处的帅哥英语很好,买门票的时候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座博物馆,回来我再查了相关资料,把我查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发上来。
南斯拉夫航空工业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为了扶持新生的南斯拉夫军用航空成立了2家飞机制造企业,分别是位于诺维萨德的“伊卡鲁斯股份公司”和位于贝尔格莱德的“罗戈扎斯基股份公司”。通过购买许可证生产德法等国的战斗机,也小规模生产本国设计的教练机和各型勤务机。
1935年南斯拉夫研制的第一种战斗机IK01试飞成功,1937年南斯拉夫空军正式向伊卡鲁斯公司订购了12架IK战斗机。其后又发展出IK2/IK3战斗机,其中IK3战斗机参加了二战并取得了一定战果。二战结束后新生的南斯拉夫在IK3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S-49战斗机,作为主力战斗机一直服役到1961年。
1957年南斯拉夫航空技术研究院开始研究喷气式飞机。这是一款轻型喷气式教练机,命名为G-2“海鸥”。之后还在G2的基础上发展出了J-1"隼"轻型攻击机,并且凭借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出口利比亚120架。“海鸥”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南斯拉夫成功跨入先进航空国家的行列。之后南斯拉夫又与罗马尼亚合作开发了一款攻击机J-22“雕”,罗马尼亚装备的编号为IAR-93。1976年11月在贝尔格莱德首飞,是一款双发亚音速、近距支援和战术侦察飞机。
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最大航空企业索科公司开始研发“海鸥”教练机的后续替代机型,。新机型着眼于国际市场,计划研制一种可以替代L-29和T-33教练机的新机型。这就是日后的G-4“超级海鸥”教练机,"超海鸥"在研制过程中就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1978年7月17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0年12月开始小批量生产。南斯拉夫空军装备了136架“超级海鸥”,南斯拉夫“飞星”特技表演队也选用"超级海鸥"作为表演机。
在博物馆外面的空地上摆着几排自己设计生产的机型,图片中间双座教练机是G-2海鸥。单座的战斗机是与罗马尼亚共同研制的J22攻击机。

这架是南斯拉夫第一代民航客机。

走进航空博物馆,一楼中心展区主要是介绍南斯拉夫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空军在一战二战期间的战绩。下面图中的这台滑翔机的螺旋桨是木质的,估计是比较早期的飞机吧。

忘记了这张中不是一战时间空战地图

一楼的展厅内还展览了一战二战时空军的文件和一些空军飞行员相关的资料。

这些是南斯拉夫空军飞行员所作的画。

这些应该是飞机使用的武器吧

这几枚是否功勋章呢?

这个应该是军帽上的帽徽。

这本是不是空军飞行员的证书?

博物馆二楼收藏着大量在南斯拉夫航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机型。如果这些曾出现在一战、二战空战中的南斯拉夫不同型号的轻型飞机、战斗机感兴趣的话,这里很值得来看看。

我在写这部分游记的时候,对着图片里的这些飞机头都大了,不是军迷的我对飞机的认识只停留在民航客机的型号上。在好朋友畅销书作家、军迷白继开的帮助下,我查到了一部分南斯拉夫战机的型号,我把查到的型号标注一下。
IK3,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自产战斗机

不知道为什么这飞机上会有纳粹的标志呢?有知道的麻烦告诉我一下。

这里面有200多个藏品,我能查到的型号极少,所以还是有大部分是不知道的,下面的这几个型号我就没有查到。

下面图片中的是F86D,后期改进型战机

这台滑翔机从外型结构上看,估计是比较早期的产物。

这是一种救援直升机

这台战斗机放在二楼展厅的中央位置上,对比了很多机型的相片都不太敢确定它是Novi Avion。如果是Novi Avion的话,它值得摆放在整个展厅最重要的位置上。
上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计划研发一种新型单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新战斗机项目命名为“Novi Avion”,塞尔维亚语“新机”之意。设想中“Novi Avion”兼顾制空作战和对地攻击,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计划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
“Novi Avion”项目计划安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身和翼下共有11个外挂点,可挂载2枚“马特拉”超530和2枚“米卡”中距空/空导弹。最大飞行时速为 1.85 马赫,航程 3,765 千米,实用升限 15,000米,爬升率 15,000 米/分钟,可执行制空、截击、侦察、对地攻击甚至反舰等任务。1992年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历经3年多的内战,南斯拉夫正式解体。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新的国家即无力也无意继续支持新机的研制工作。失去了政府资金支持和外部技术合作的“Novi Avion”项目最终只能黯然下马。曾经欣欣向荣的前南斯拉夫航空工业也在国家多次分裂后归于落寞。

博物馆中庭的采光设计非常好,在整个白天开放时间内博物馆二楼不需要任何副助照明。

不知道这些转型的飞机是否侦察机呢?

这架是IK3,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自产战斗机

这台是菲亚特G.50还是G.59-4B战斗机呢?

查了一天的资料还有太多没搞清楚型号的机型,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到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看吧。

从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走出来,太阳已经开始下山了,我要到机场还车,明天将是我在塞尔维亚暴走的一天,也是我整个行程的最后一天。

——漫步在诺维萨德

诺维萨德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与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巴奇卡地区的行政中心。黄昏时分来到这座建城于1694年的繁华城市,这里拥有众多古典主义建筑,是我行程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

诺维萨德塞尔维亚语中的意思是新农场,在1694年建城时,这里的居民主要是由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战略要地彼得罗瓦拉丁要塞穿越多瑙河来塞尔维亚经商的商人组成。到18世纪到-19世纪诺维萨德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经历了1848年欧洲大革命动荡后的诺维萨德,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并成为了塞尔维亚文化的中心,当时有“塞尔维亚雅典”的美称。

历史上的诺维萨德一直是多民族混居和多种文化并存的城市,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是城市的主要族群。直至今天,诺维萨德依然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对了,每年夏天在诺维萨德会举办欧洲最大规模的音乐节——“出口”音乐节。如果夏天到塞尔维亚旅行,可以留意一下音乐节举行的具体时间。

诺维萨德的晚上与白天一样热闹,毕竟这里中一个因商业而繁荣的城市,晚上在诺维萨德的圣母玛利亚教堂附近的Zmaj Jovina街和紧接着的Dunavska街有很多餐厅、咖啡馆与酒吧,是当地要与游客晚上娱乐的主要区域。

诺维萨德拥有数量众多的古典主义建筑,漫步走在这些建筑之中,惊喜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
骑着单车闯进我镜头的人们和那些匆匆走过的人们,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动感与灵气

一辆在我身前等红绿灯的巴士上,她直直地盯着我的镜头。嗯,那就拍下来吧。

市中心自由广场上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是罗马天主教会教堂,一座哥特式建筑。它是诺维萨德最大的教堂,也是包奇卡地区最高的教堂。
玛利亚教堂最原始的教堂建于1719年,与今天的教堂位于同一地点。1742年被毁,新的教堂在同一个地点重建。1848年,这座重建的教堂在匈牙利革命的轰炸中遭到严重破坏,钟楼被毁,后来进行了部分重建。
1891年,市议会决定拆除这座二次重建的旧教堂,并在同一地点建造新教堂。匈牙利建筑师György Molnár于1892年免费设计了这座新教堂。1892年拆毁旧教堂,开始建造新教堂。教堂的主要建筑于1893年11月完工,带金十字架的72米高的钟楼于1894年10月竣工。 我们今天现在看到的玛利亚教堂是第三次建造的,但也已经120多年了。

圣母玛利亚教堂外墙上的装饰

走进圣母玛利亚教堂,里面空无一人。这座教堂虽然并不算十分的华丽,但窗户上那些特色的彩色玻璃是我这个行程里看到最精美大气的。
没有看到有禁止拍摄的告示,于是我兴起相机,慢慢拍摄难得可以拍摄的教堂内部。神坛、彩色玻璃、水晶吊灯,这些都是天主教堂的标配。

墙上的彩色玻璃讲述的是圣经里的经典故事,如果有时间可以慢慢看。

教堂正门里面的上方有一架风琴,如果周末做礼拜时,这些风琴将会奏起优美的旋律,伴随动听的诗歌一起在教堂传扬。

教堂门口就是自由广场了,对面就是诺维萨德的市政厅。

市政厅门口的一座雕像。

在自由广场上拍到一个当地传统音器。当时它的主人不在,所以到现在我连这件乐器叫什么都不知道。

自由广场上有不少卖旅行纪念品的摊位,其中卖冰箱贴是最多的。

这些耳环都是店主自己设计制作,每对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手工肥皂,卖相虽然一般,但气味自然清香。

还有造型可爱的耳环。

——泽蒙Zemun,一个没有理由就喜欢上的小镇

泽蒙zemun,一个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的欧洲小镇,泽蒙在1943年并入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成为一个区。从贝尔格莱德市区来这里只要20分钟,有公共汽车直达,人多的话打可以直接打车,费用和坐公共汽车差不多。

开车离开贝尔格莱德上高速,在GPS的引领下,我很快就来到了泽蒙。GPS设置的终点是泽蒙小镇里的际高点:戛尔朵什塔Gardoš Tower,当GPS提醒我目的地已经到达的时候,看着小镇里空空荡荡的街区,我脸茫然。是我来得太早,小镇里的居民还没起床吗?还是这个小镇本来住的人口就这么少?

戛尔朵什塔Gardoš Tower是泽蒙的际高点,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泽蒙全景,登塔的费用是200第纳尔。这天的天气不好,灰蒙蒙的看不清远方的风景,所以我没有选择登在塔,然后绕过戛尔朵什塔来到前南的平台上拍摄小镇的全景。

红色的房顶,蓝色的多瑙河(虽然此时看到的并不蓝,但我之前在奥地利看到的多瑙河真的是蓝色的),教堂的钟塔,构成了美丽的泽蒙小镇。

此时太阳出来了,眼前景色的饱和度高了很多,让这个小镇更惹人喜爱。

从戛尔朵什塔沿着阶梯往多瑙河方向走去,穿过小镇,经过镇中心的教堂。直到来到这片区域,镇上的居民才多了起来。

透过树丛看戛尔朵什塔

泽蒙的多瑙河真的没有让我有想拍摄的冲动,倒是停在岸边的这只鸽子让我按下了快门。

小镇中心街区里岁月感十足的古老建筑。

多瑙河河畔有很多餐厅,这里也是泽蒙最热闹的地方。这天又不是周末,不是午饭时间的每家餐厅里都坐满客人,为什么这个小镇的居民不用上班的呢?

走在泽蒙小镇的感觉很舒服,偶然看到的一幅涂鸦,虽然不算精彩,但它给这坐古老的小镇增添了活力。

在泽蒙一个门口号都可以这么精致。

一家服装小店橱窗上的装饰

小镇上的一些民居外墙装饰壁画很有意思

窗前的一只慵懒的小猫咪,毛茸茸的,窝着像一个圆球

泽蒙是一个很舒服的小镇,它没有太多让我惊艳的地方,但我就是愿意漫无目的地走在里面,为一只小猫、一只鸽子、一丛小花去按下快门。 嗯,有时候喜欢不一定需要特别的理由,喜欢就是我内心一瞬间闪过的感觉。

——前南斯拉夫的红星二战纪念碑

结束修道院的行程后,我来到了这次行程里第三座前南斯拉夫二战纪念碑——红星Monument to the Fallen Soldiers of the Kosmaj Partisan Detachment。

这座建于Kosmaj山顶的纪念碑为纪念二战期间Kosmaj地区军队的反法西斯抗争,这座五角星形纪念碑的复合体由五个独立的40m高混凝土飞翅组成,形成一个星状。这颗星(特别是红星)在南斯拉夫是一个普遍和必要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抵抗与反对法西斯主义和纳粹占领。红星的五个点又通常被喻为工人的五个手指。
这座纪念碑从远处看,似乎是一座连接在一起的雕塑,但走到它下面的时候会发现每个“手指”其实是独立和自由的。
汽车在山上攀爬了一段时间后,来到红星纪念碑前的停车场。刚下车就看到一位帅哥正带着它的爱狗头牛梗在散步,憨憨的狗狗见到我们几个中国人兴奋地跑到我们脚下各种卖萌,我为它那憨憨的表情按下了不少快门。

造型特别、前卫的红星纪念碑在立成之初很受欢迎,那怕在前南斯拉夫解体后依旧受到好评,但不知道因为国力不足,还是其它历史原因,现在的红星纪念碑正慢慢被忽视和失修。

地点:Kosmaj Mountain Park, Serbia
建造时间:1970
设计师:Vojin Stojić & Gradimir Medaković
尺寸:40米高
材质:水泥,钢筋

在这座纪念碑虽然在山上,但在这里遇到的游人比其它的两座都要多。有的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有的是几个朋友坐在这里喝着啤酒聊天,有的则是情侣在这里谈情。我们几个中国人的到来让他们都觉得意外,向我们送来友好的笑容。

想从空中看看这座红星纪念碑的样子,我用无人机拍摄了上帝视角的红星纪念碑。从空中能清晰看到五个星角都是独立、自由的。这是否能解读为:南斯拉夫的战斗人员作为一个统一不间断的单位共同运作,而每个单位又都是由独特的个体所组成?

走到红星纪念碑的后面,从这个角度拍摄纪念碑逆光下的刚强气质,长长的星芒在红星纪念碑中形成了另一颗星星。

这个角度看这些星角,好像一双双向往自由、伸向天空的手。

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去拍摄这座独特的二战纪念碑,我想全方位记录此时红星纪念的光与影。

红星纪念碑离贝尔格莱德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因为不想太晚回贝尔德莱德,所以在太阳下山前我结束了拍摄,在入夜前回到贝尔格莱德。从明天开始,行程转到贝尔格莱德周边,行程也变得更轻松悠闲。

离开拉瓦尼察修道院,我来到了这天探访的最后一座修道院:马纳西亚修道院Manasija Monastery。马纳西亚修道院Manasija Monastery是拉扎列维奇王朝的第三位统治者,拉扎尔大公和米莉察大公妃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

马纳西亚修道院也许是塞尔维亚中世纪众多修道院中规模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它由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1406年建造,中心教堂是圣三一教堂,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典型莫拉瓦风格修道院。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成年后加冕,塞尔维亚已经十分脆弱,他在位期间为了维持莫拉瓦塞尔维亚和平,忍辱负重被征召到奥斯曼帝国作为侍从,换来了奥斯曼帝国不侵略莫拉瓦塞尔维亚的的承诺。并与匈牙利交好,保证了在位期间塞尔维亚地区的和平和发展。1427年,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死后教会因为他为国家的贡献而追封为圣人,后世尊称他为“高尚的斯特凡(Stefan the Tall)” 。他就是埋葬并供奉在这里马纳西亚修道院。

通过这道门走进了马纳西亚修道院

里面是马纳西亚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圣三一教堂

借用Tino的一张航拍相片可以看出马纳西亚修道院完整的防御体系,可以比得上一座大型的军事堡垒。所以斯特凡·拉扎列维奇通过政治手段维系塞尔维亚的安宁的同时,把塞尔维亚最顶尖的学者都安排在这里,在十一座塔楼的保护下安心研究学术。在修道院建成后、奥斯曼帝国入侵前的接近一百年间,这里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学术中心。

从这条铁长长的楼梯可以知道这些防御体系有多高了。

马纳西亚修道院内保留着不少防御体系的遗址。

圣三一教堂内保留着一些珍贵的中世纪的湿壁画,但不也是不能拍摄。

看到这里,从Tino那里所了解到的塞尔维亚的中世纪修道院基本上走完了,谢谢Tino详细的攻略,让我可以了解到这些藏在深山中的宗教瑰宝。离开马纳西亚修道院,我再次往贝尔格莱德方向走,我要去拍一座前南期拉夫纪念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