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由之巅 于 2019-1-30 14:20 编辑
神山眷顾 : “彩虹之路” 阿尼玛卿登顶记
----行行行行
2018年8月20日8点30分,“自由之巅”二组队员五人与协作四人登顶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岗日。当晚,这条新线路线被命名为“彩虹之路”。
图:清晨6点38分,距离登顶还有2小时的路程
摄影/史伟
从大本营去往C1的路上 摄影/茉茉
C1通往C2的路上
战神之山
阿尼玛卿山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与青藏高原之隆起而形,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境内,距自治州州府大武镇大约80公里,距西宁521公里。
在中国藏民心中有四座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6656米)、梅里雪山(6740米)、尕朵觉沃(5470米)和阿尼玛卿(6282米),其中只有阿尼玛卿是被允许攀登的神山。
阿尼玛卿,藏文名:ཨ་མྱེས་རྨ་ཆེན།的音译。“阿尼”意为祖先,也有幸福、博大的意思;“玛卿”意为雄伟壮阔、黄河源头最大的山。 相传阿尼玛卿山神是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是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格萨尔王传》记载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之王”,格萨尔王是阿尼玛卿山神与龙女果萨拉姆梦合而生。每逢藏历“羊年”,朝拜的人们都会顶风冒雪、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话费7-8天的时间绕山朝拜一周,以尽了虔诚膜拜之心意,希望消除罪孽、灵魂升天。
通常攀登阿尼玛卿都是先到达西宁,然后从西宁转机到大武(果洛)集合,虽然也可以直接从西宁坐大巴或者包车去大武,但旅途劳顿,而机票通常很便宜——大约200-300元。
阿尼玛卿的位置
“稀有”攀登
我们这次的队长,登顶过
幺妹峰的李宗利觉得,“阿尼玛卿山体非常庞大,有无限的攀登可能,也有很多的攀登乐趣,是一座非常值得尝试的雪山”。的确。阿尼玛卿位于
甘肃、
青海的交界处,长350公里,宽50~60公里,如此巨大的山体,哪怕在全球
登山界都显有匹敌。
阿里玛卿神山接近性一般,外界了解不多,因此攀登的人数也并不算多。主峰玛卿岗日直到1981年才由
日本登山队首登成功。一直到2017年才试探性的开始有商业登山活动组织,每年队员数不超过50人(约3-4个队伍,每队队员6-8人)。到目前为止,登顶阿尼玛卿的人数远达不到登顶
珠峰人数的零头,所以只要登顶,甚至只要开始攀登,就是”稀有“的。国内6000米级
山峰可选的很少,而阿里玛卿则是这两年开始逐渐闪亮的明星,通常来攀登的人都攀登过
雀儿山等6000米级山峰,其中也不乏攀登过7000米,甚至8000米的爱好者慕名而来。
目前国内主要组织攀登阿尼玛卿的商业队伍有“自由之巅”和“岩羊户外”两家,我们这次跟的是前者。这两家没有好坏,只是风格不同。
神山脾气
曾经有位法国登山家说过,高海拔山的攀登难度至少有70%与天气相关。无论被称为野蛮巨峰的K2 ,被誉为14座8000米山峰中最危险的安娜普尔纳,还是”蜀山之王“贡嘎,或者至今登顶人数近7000的珠峰,几乎99%的山难都是天气造成。阿尼玛卿虽然山势没有前面所述的山峰那么陡峭,但这里的天气特点就是变化多端,阴晴切换迅速,甚至几乎没有连续两天的好天气。如果山神能赐予1天半的连续好天,就可以顺利登顶。如同老师李宗利所说:阿尼玛卿不是谁都可以登的,看看山神是不是能接纳你。
这次攀登相隔一周有两支队伍,我们到达果洛的时候,第一只队伍刚刚”出山“回到果洛,据说他们在5800米的C2遇到的巨大的暴风雪,等待了1天半时间,因为无法预计后续天气情况,且考虑到粮食补给和队员状态,只能无奈下撤。也听说2017年的一只队伍也因为天气情况终止攀登,在我们心里就一个念头——登顶率很低,如果我们能登顶,完全是运气太好,人品将消耗殆尽。如果没登顶,太自然不过。
事实上,我们几乎是非常顺利的成功登顶,但下撤就没那么得意了......
多变线路
雀儿山、慕士塔格、马纳斯鲁,甚至珠峰(南坡或北玻)在商业登山领域中只有唯一的登顶路线,一条路绳修到顶,各队共享,而阿尼玛卿则完全不同。
因为山体过于庞大,顶峰面积几乎等同于一个主球场,顶峰周围也相对平缓,所以导致看似通往顶峰的缓坡很多,这样就为不同的登山者提供了更多攀登路线的可能性。2018年之前大部分队伍采用的都是“传统线路”,这条路线最大的特点是C2要比C1低,整个线路特别漫长而疲惫。从此之后的商业队伍便开始开辟全新的线路,而且这两年几乎每次攀登的线路都会进行调整,每次都更加趋于合理,更加利于登顶且减少风险。
我们这次攀登的路线就是一次全新路,准确的说是一条改良线路,因为之前李宗利老师和小海同学有过几乎类似路线的探路攀登。

这条攀登线路特点就是“简洁”,简洁的概念是“暴露感”极强,站在大本营几乎就可以看见整个线路的70%,一路几乎没有任何遮拦,甚至几乎没有明显的转弯,只要一路向前….就到了。线路“简洁”,却并不简单,其最难点在C1-C2的巨大冰壁攀登,角度在45~70度之间,中间几乎没有可以长时间稳定休息的位置,加上阿尼玛卿地区的天气忽冷忽热变化多端,所有部路绳的冰锥,几乎只能用一次,第二次经过(比如下撤),就必须全部重新加固。在暴露感极强,上百公里一览无余,即使有体力也无法快速移动的冰坡上,沉浸在暴风雪中是什么滋味,可以脑补一下。
[color=rgba(255, 0, 171, 0.82)]行 前 贴 士
通常攀登阿尼玛卿的同学都至少登过雀儿山,或其他6000米级山峰,装备基本相同,如果已经有了,一般需要特别准备。需要说明几点:
1、鞋子尽量自己买,建议全卡式,大量冰面雪坡的连续攀登牢固稳定是第一位。提前做适应训练,租的鞋子未必适合你。
2、配备至少两个可靠多的主锁。普通锁就行,不用自动锁。
3、背负舒服的背包,能舒适承重15公斤即可,不用太大。
4、一对优质的登山杖,必须是一对。
5、提前做好体能训练,主要就是爬楼和长距离慢跑(配速7左右即可),做好自己背负除帐篷外所有装备的准备。
6、做好心理建设,能不能不登顶,你都很牛逼!适用于所有登山。
Day 1
大武一瞥
西宁到果洛飞行时间1小时20分左右,每天只有两班飞机,相距时间仅2个多小时。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后面从容一些10点40的那一班,加之一般都是赶在前一天到,所以通常队友们在机场就提前会见面了。机场离大武镇中心区大约10公里左右,这里没有正规出租车,机场门口包车就行。
从飞机上遥望阿尼玛卿,记得坐飞机的右边靠窗
果洛机场停机坪,只会有一架飞机
五人小分队机场首影,张大哥已经提前两日在大武镇适应海拔了大武镇海拔3750米,环境上大概属于国内5、6线城市的水平,视觉上很“荒”,路上人很少,吃东西的地方也不多,除了个别的四川人开的餐厅外,当地人的餐厅都要到晚上5点甚至更晚才开业,如果想要吃烤肉们,就只能耐心等待了。
镇上的大超市有个2-3家,里面的东西完全和外面的“荒”截然相反,甚至有很多的进口食品,各类水果,而且价格很贴心,需要购买补给的朋友可以下手了。不过大武并不像加都或甘孜有那么多户外用品,这里几乎是没有的,所以任何攀登用的装备都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大武镇空旷的有点瘆人的街道
无比新鲜的核桃
好酸奶要推荐:果洛牦牛酸奶,品牌奥斯慕,好像淘宝有卖的在大武镇正北角有个喇日寺,这是格鲁派藏传佛教寺院。寺庙建在山坡上,距离我们入住的”阿尼玛卿“酒店不远,可以望见整个大武镇,坡度不大,是个适应海拔的好地方。大约1小时左右就可以看完。
摄影/小青虫8月的大武天气黑的很晚,晚上7点多太阳还高挂当空。李宗利老师上午送别第一组的队员,自己作为收尾刚刚从大本营撤回到酒店,虽然风尘仆仆,有些劳累,不过说话声音还是很”激昂“。
报名阿尼玛卿攀登之前,看了两个组织方,一是自己曾经参加过雀儿山攀登的“岩羊户外”,二是李老师所带领的“自由之巅”,不可否认,从履历上看岩羊的商业带队经验似乎更多,但“自由之巅”李老师的个人经历更让人激动且心向往之,是稳妥的跟着曾经跟随过的成熟的商业队伍,还是跟着牛人感受一把真正的登山,我还是“冒险”的选择了后者,后来得知其他伙伴的想法也同我如此。

由于两组队伍之间几乎没有修整间隙,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李老师还会不会亲自带我们登顶,特别是刚开始李老师说“我尽量上去”更让大家有些失望,不过随着老师给大家介绍完大致的登山路线、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并和大家都彼此认识了之后,李宗利老师明确表态“那我们就一起干上去!” 李老师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这句话更是给大家的安心剂。
Day 2
初识老师与“自由之巅”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近10点才装车出发,80多公里的路况并不好,几乎都是石子路,非常颠簸,但窗外的风景早已把大家”迷惑“,我不时游移在左右窗户边拍摄拍摄,似乎忘记了随路程的推进,海拔也在不断爬升,没过多久我的胃里早就开始翻江倒海,大本营下车三连吐后,直接倒进帐篷。在被催促近20分钟后,才回到餐帐里,尽量振作精神逼着自己吃午饭。似乎有点初入马纳斯鲁大本营的高反噩梦。
按惯例开始挨个房间检查大家的装备,以及确定需要租用装备的种类的数量
二组全员和老师合影
车上除了我们的拓包装备之外,就是满满当当的各种蔬菜水果,甚至包括6个大西瓜!
路上遇见最美的阿尼玛卿。不要在地图上找湖了,这就这是路边的一个小水塘。
大本营海拔4450米,四周非常开阔,正面的远山巍峨独特,似乎有点帕塔哥尼亚托雷峰的鬼魅气质,远处羊群成群结队,而近处稀疏的草地上布满了是地洞,这是鼠兔们的家——可惜小东西太过谨慎,很难看见。之前听说传统的线路的大本营需要重装
徒步4~5小时才能到达,而我们这次新线路的大本营,竟然开车直接到达——很难想像车就紧挨停在帐篷外。
“接近性”最好的大本营
简单整理完帐篷,换上营地鞋就开始躺着发呆
之前看过报道李老师的文章,说他“嚣张”,“张扬”。一个下午感受来看,准确的说应该是“持续的张扬”和”偶尔的嚣张“。似乎在李老师眼中,无论生活、登山、公司的日常运营都是打满鸡血的应对。他虽然经常说话语句颠倒,词语频繁重复,但所要传达给你的精神却集中而透彻。
一个下午大部分时间在谈论自己的登山体验、登山故事和对于登山精神的感知和向往,并逐一介绍把他的团队成员介绍给我们。我开始庆幸我的“冒险”选择是对的,李宗利是一个完全区别于我现有经历的领队,他更像是一个老师(下文称“老师”)。
自由之巅的团队也是个全新风格的队伍,他们对攀登的热爱更纯粹,做事更简单,同时商业意识薄弱。与其说领队或老大带着协作队伍,更不如说是老师带着学生或是自己兄弟,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一般。
老张和老师在讨论....
当大家询问我们可否付费来让协作帮队员背负东西的问题,李老师竟然不知可否,表情流露出了一丝不屑大概意思:自己的的东西都背不动,还来登什么山啊。他坚持让大家尝试自己背负,重要的东西留在身边,这样才能每个人更好的对自己负责。
我们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客户,倒不如说是一群慕名追随而来的攀登者。他不希望自己的团队提供保姆式的登山协作,他希望我们来登山是如同他们一样,首先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登山,并有着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登山者“,一个Climber——而在他眼中,他自己离“Climber”这个词还差距很远,他觉得自己只是有点经验的登山爱好者。虽然他曾登幺妹峰和
博格达,虽然他是中国少数职业科班出身的登山者,虽然他有着10多年的职业登山经历,虽然他的表达方式如此“嚣张”,但是你却明明能看到他眼中的“童真”,这种“童真”使得他的“嚣张”并不带任何的傲慢的姿态。
登山大本营的夜晚总是如此的雷同,总是有话说话,无话找话,但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可能今天是第一夜。新鲜夜。
这里的饭菜是我经历过最好的大本营伙食,这要感谢曾与幺妹峰近在咫尺的登山小能手兼高山好厨子,亚果同学
晚上精神好多了,出来拍星星!
Day 3
“负重”拉练和关门时间
对于很多自主攀登的爱好者来说,从自己负重从大本营到不同营地往返多次运送物资,到负重攀登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于大多数我们这样习惯了保姆式商业攀登的同学来说,完全自己负重攀登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
这里说的自己负重,仅指自己的纯私人装备和食物,不包括帐篷、炉具、绳索等公共物资。今天的任务是把自己除了雪线以上睡袋防潮垫之外的装备运送到C1,然后返回,也是作为海拔适应性拉练。
整个路段大概分为三个地形,先是一段黑色煤渣般的碎石路,不断高低起伏,大部分可走的路很窄,并不算好走。这段路海拔几乎没有爬升;第二段是异常开阔的草甸,开阔到你只要知道大致方向就可以,不过也得随时注意前面领队的位置,否则可能虽然大方向没错,一不小心就埋头走到另一个坡去了,这部分海拔大约爬升了近200米;最后一段是碎石坡,脚下松动的小碎石,虽不至于滑坠,但会经常打滑,脚感体验不友好。曾经看过传统路线的攀登照片,去往C1的路也碎石坡——比现在这个更大更陡。在碎石坡的顶部是阿尼玛卿5100米的雪线位置,也是巨大冰坡开始的位置。
好像煤渣一般的黑色碎石路
五人小分队机场首影,张大哥已经提前两日在大武镇适应海拔了
最舒服的草甸缓坡,小青虫所指的远方便是C1-C2的冰坡
无穷无尽的闹心碎石路,由此一直通往C1
远远的往了一眼雪线边的C1,就不想动了
好不容易挪到C1,和大家一起瘫着休息,不着急回去一路上老师,协作和大家都三三两两如同散步一般,边走边聊。650米的爬升,早上8点多出发,下午近2点才到达,老师曾经2个多小时的腿程,我竟然走了近6小时(尴尬小蜂)。老师、协作和其它队友都看出来我的状态不好,高反有些明显,我虽一路拍照,但都显得勉强与迟钝,表情不畅。
今天的大本营遇到了最美的夕阳
晚上老师介于今天大家表现,询问了各自的适应情况,并一再强调C1-C2这段最艰难的冰坡攀登对体力要求很高,为此他设置的了关门时间——如果下午3点前不能攀登上冰壁顶端,必须下撤。因为如此体能消耗过度,对于后续的登顶及下撤非常危险。
我和老师坦然自己海拔适应比别人慢,同样我也表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告诉自己时间足够适应,以顺利完成攀登。

虽然一路状态不好,照片还是拍了一些。好镜头远没有好空气重要。
Day 4
训练日,天降彩虹
前几天第一组由于暴风雪而被迫放弃登顶的事情一直都萦绕在队员的话题间,而这几天的天气更加重了大家的担心,几乎每天下午或者傍晚的乌云密布和随后的大雨,几乎持续到日出才能云散。
今天是技术训练日,算是休息日,清晨醒来又是阴天。
早饭后老师重重的把自己沧桑的背包丢在地上。详细的讲解了背包的装载方法,所有装备最合理的放置位置,以及备份装备的重要性,不断强调对每一个细节考虑和检查的严谨态度。每次登山后,甚至每天都需要对装备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做检查,优化不同的装备调节,甚至优化背包上一根挂绳的长度,而这些平时看似普通的细节在最危急时候或许能决定生死。
“安全带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下,即使在上厕所的时候“,老师讲了自己曾经的惊险经历,并且”慷慨“的演示了穿着安全带如何脱裤子。我记得在马纳斯鲁的时候,我真的想安全带,无奈脱也脱不下来,当时一度想把自己给剪了。
具体的操作训练是协作同学们带着我们进行的,挨个训练做保护、上升器、下降器和过节点等基本动作。上午在帐篷里拉绳讲解和纠正动作细节和熟练操作习惯,下午在户外山坡上实操训练。
老师在解释他包上的绳子长度的意义
老师在演示如何不脱安全带的情况下脱裤子!
摄影/史伟
摄影/小树林

感谢灰色衣服的小树林同学,谢谢他扮演的石头,我们把绳子挂在他身上,进行上下练习。
下午天空中云渐渐多了起来,远处一辆丰田朝我们方向开来,停在我们帐篷不远处,更靠近山的位置,这是阿尼玛卿地区的当地活佛。据老师说第二天是个非常好日子,活佛会在这里做煨桑仪式,而第二天正是我们的出发日(色色)。傍晚时分,天空云逐渐散开,天边忽现巨大的彩虹,随着天色渐暗,竟然彩虹变的越发鲜明。

老师在帮活佛这边一行用牛粪生火,恩,这才是老师的真实表情。
愿阿尼玛卿神山保佑,愿阿尼玛卿活佛保佑。
明天要正式出发了,借着帐篷的灯光,再拍一次夜空,阿尼玛卿的夜空。
未完,接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