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飘散:从南迦巴瓦到墨脱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9-5-5 15:13 编辑


星垂平野阔

云涌大江流

茫茫去不还

鸡犬总相闻

行程概述
D1:林芝(八一镇)-派镇-索松村,观南迦巴瓦日落
D2:观南迦巴瓦日出,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岸,索松村-达林村往返
D3: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索松村-吞白村-派镇-大渡卡-江洛村,返回八一镇
D4:访喇嘛岭寺,转比日神山
D5:八一镇-巴松措往返
D6:八一镇-波密-墨脱
D7:墨脱,徒步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D8:墨脱,徒步仁青崩寺,
D9:墨脱-波密-八一镇,嘎隆拉隧道及嘎隆寺
D10:苯日神山,拜访苯教古寺
【待续】
补两张: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9-5-5 15:11 编辑
《一、神山火焰》
我是剑,我是火焰
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
战斗开始时,
我奋勇当先
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经常去西藏的都知道,当地说的林芝,指的其实是老林芝,即现在的林芝镇,而真正的林芝也就是政府驻地,西藏人则称之为八一镇。虽然2015年,林芝地区被撤销,换了新马甲改叫林芝 市,八一镇也随之改名更高大上的巴宜区,但人们仍习惯将林芝市中心叫做八一镇,简称八一。而除了林芝市和林芝镇,现在这里还有林芝村,总之名称很乱就是了。
春节前的八一镇冷冷清清,街上行人寥寥,大部分店铺都已歇业。也许有朋友会问,不对啊,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同一天,难道当地不过年了?其实,林芝地区的藏族大多还真不过藏历新年,他们过的是当地传统的工布新年,也叫工布节,这个节日在藏历十月一,比西藏其他地方的新年要早三个月,他们早就过完年了。
(正在逛年货市场的当地藏族,坎肩似的工布服极具特色。除了占人口多数的工布藏族,林芝还生活着康巴等其他藏族分支,以及门巴、珞巴等藏化的少数民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过藏历新年的。)
冷清更因为市内相当大比例人口都是外来的汉人,大伙儿现在基本都回家了——仔细想想就知道,既然起了八一这个名字,这儿肯定没多少年历史,事实上它果然是解放军在60年代建立的,直到2005年才成为政府驻地,并且得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对口援建,现在已发展成西藏最现代化的城市,时髦程度甚至超过省会拉萨,尽管无论在人口还是面积上都远远不如。
(林芝新城区整洁的街道和住宅小区。除了西藏最普遍的中远途班车和乡村小巴,八一还有共五路公交车,对这样一个小城市颇为难得。)
从八一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入口的派镇有八九十公里,行车将近三个小时,山路蜿蜒,加之当地交管限速,开快了没用,最后还得按进度慢慢磨蹭,或者干脆停车等待deadline。汽车前半程沿尼洋河谷由北至南行进,后半程则左转向东,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翻山越岭。
现在正值枯水期,裸露的江岸上遍布砂石,每到下午就会乘风而上,河谷里到处灰尘弥漫,肆虐着飞沙走石。这里的沙石之盛甚至形成了景点,比如著名的丹娘佛掌沙丘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强风口地带。
抵达派镇时,时间已是傍晚,不过与内地相比,西藏的太阳升得晚降得也晚,要七点半左右才日落,按光线划分,现在也只是下午而已。与人们想象的不同,虽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唯一官方门户,但从派镇其实只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一点儿脑袋,而这里与大峡谷最动人的部分也相距甚远,因此很少有谁在此逗留,多是因为交通上的必然性而不得不到此一游。
(从派镇远眺南迦巴瓦,其大部分身躯都隐藏在群山之后。)
派镇矗立着大峡谷景区目前唯一的大桥。景区本来有三座桥,但在2018年10月,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生大滑坡,江水断流形成堰塞湖,两座桥彻底毁坏,政府动用西藏消防总队才将被困群众撤离转移,新闻在国内曾轰动一时。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过几个月,景区里又突然发生大火,当地人说烧了好多房子,从那以后,连接几个景点的摆渡大巴就都撤出了景区,何时恢复尚不知道,进出大峡谷便只能找当地村民开车接送了。
(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派镇雅鲁藏布江大桥是连接大江两岸的仅存通道。)
大峡谷景区内分布着数个藏族村落,其中的两个这些年名声鹊起,各种旅行攻略中频频露面。它们分踞大江两岸,江东岸的直白村距派镇约二十公里,是景区大巴车原来的终点站,更是跟团游的必到之处,网上常见的所谓“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其实都在直白附近的观景台拍摄,严格来说应该叫直白大拐弯,因为大峡谷里比它壮观的大拐弯还有很多。江西岸的索松村距派镇约十公里,这里以前也不通景区大巴,到达那里要么徒步两三个小时,要么搭车或叫人来接。
从摄影方面说,直白村就在南迦巴瓦脚下,从那里拍摄神山,角度是仰视,离的虽近但透视变形较大,而为了纳入更多山体需要用广角镜头;索松村位于南迦巴瓦对面的山腰上,拍摄角度则为平视,没有什么变形不过需要一定焦距才能拉近,更适合标准镜头或中长焦。尽管旅游团基本都会到直白下车,但在驴友和影友的评价里,索松村却更有吸引力。
到索松安顿好,太阳终于要下山了,前方的南迦巴瓦如火如荼,游人不由自主地聚集起来。许多客栈都建有山景房,峡谷边的大片农田更是天然观景台,但别广顾着看,千万注意安全,脚下与江面落差起码几十米,一旦跌落恐万劫不复。
(罩着火焰面纱的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是《中国国家地理》选出的中国最美山峰,关于它的描述连篇累牍,这里不多赘述。都说它是西藏的神山,但您可知道,南迦巴瓦是什么级别的神山吗,是否像冈仁波齐或梅里雪山那样,受到西藏万民景仰呢?
可令人扫兴的是,在藏族的万神殿中,这座最美神山的地位,似乎不值一提。
前面说过,林芝本地居民叫工布藏族,这是因为此地古代被称为工布,在古时藏人看来,工布是彻头彻尾的蛮荒之地,除了土著居民少有人烟,外来的只有犯人和逃亡者。风景如画的大峡谷以及峡谷深处的南迦巴瓦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状态,因此,尽管歌颂西藏神山的高僧活佛数不胜数,佛教典籍更是浩如烟海,但其中提到南迦巴瓦的却凤毛麟角,只有人口稀少的工布藏族奉之为神,认为山顶有天宫可直通神界。
(这座神秘的山峰,正悄悄揭开自己的面纱)
在极其有限的某些充斥着神话与传说的记载里,南迦巴瓦被认为是佛教护法神噶瓦纳布的两位伴神(即手下或部属)的居所。噶瓦纳布是西藏铁匠的保护神,其形象便是右手高举打铁的锤子,左手抓着给熔炉吹气的皮囊,手下这哥俩主要工作也和老板一样,因此,他们的工作室南迦巴瓦经常电闪雷鸣红霞炽焰。每当人们听到雷电交加中叮叮当当不绝于耳,就知道神仙们正在加班呢——说实话,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指环王》里魔王索伦的住宅小区......
(‘羞女峰’终于呈现,脸比关二爷还红)
关于这座神山,网上有许多谣传。据说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是七千米高度段的老大南迦巴瓦,但有好事者检索后发现,其实比它高的七千米级别山峰起码有十几座之多;还据说它是格萨尔王手中长矛所化,又有好事者遍查格萨尔王传,却根本没这段,仅有部将向格萨尔描述说此峰形状像矛头而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南迦巴瓦大多数时间都隐藏在云雾中,露面的机会少之又少确是真的,因此能见到它的人都颇有运气。入夜,神山星光璀璨,似乎也预示着明天的好兆头。

TIPS:
1、经过多年建设,两个村子都有完善的食宿设施,高中低档客栈遍布,吃住不会有什么问题,相对而言,直白由于经常接待旅游团,消费稍高一些。
2、索松村里公认条件最好的住处是索松客栈,设施与卫生在当地都是一流,竟然还有数个装备了地热的房间。当然价格也是最高,即使这样淡季中的淡季,最便宜的普通标间也在一百五左右。它旁边的吉美客栈设施与卫生都差了些,但价格也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几十元一个床位的低档客栈也有,不过卫生一般,而且冬天房间里寒冷刺骨,仅凭电热毯很难低档。许多客栈提供餐饮,价格可以想象,一盘素菜如西红柿炒鸡蛋三十多元,肉菜自然更贵。
3、林芝机场在米林县境内,距离市中心八一有五十多公里,可以乘机场大巴(每人25元)、客运中巴(每人30元)或私人越野车(每人50元)。大峡谷景区正好在二者之间,因此如果到八一换车其实是走了回头路,机场直达大峡谷大概每辆越野车四五百元,但淡季很难找到一起拼车的人。
4、机场大巴不到市中心,终点在新城区的青年公寓对面,下车后可以换乘2路公交车抵达客运站。八一去大峡谷的班车每人25元,一天两班(上午9:20及下午2:30),注意它不在客运站内停车场,而是站门口的小广场发车。
5、林芝市内冬季白天一般不到零上十度,夜晚会降到零度以下,大峡谷还要更冷些,请注意保暖。由于气候相对湿润,这里虽然雨雪无常,却没有西藏其他地方dao般凛冽的寒风,比拉萨要舒适很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