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寨~城子岭长城穿越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19-2-19 14:16 编辑

    时间:大年初四,继续接龙迁西长城。

    队员:19

    本次行程线路为迁西长城大岭寨~城子岭穿越,线路总体两上两下,中间下山的地方叫头道岭,最后下山的地方谷歌地图上最近的村庄是杏树岭,但西边有更大的村子叫城子岭,也多为穿越轨迹的称呼,所以本次穿越也可称为“大岭寨~头道岭~城子岭长城穿越”。

    本次线路在【明长城考实】中的描述如下:过瞭望山至杏树岭,城墙残破严重。杏树岭西南的长城,因山势险峻,用碎石码砌,十分低矮。青河从杏树岭关东向西流过。长城过杏树岭,砖石墙均已坍塌。长城在杏树岭北海拔四百九十米的山上分为两支,北侧城墙为石砌,大多坍成石堆;主体城墙至大岭寨关为砖石结构相参,圮存各半。
  大岭寨东的石砌城墙,几乎已坍平,有一座较好的敌楼,南、北各有门居一箭窗西,东、西各三箭窗。楼内墙上用水泥镶着一块石碑,对面墙上,写着“此碑不许破坏,大岭寨村重立”。由于爱护长城的人们尽心保护,碑文清晰,镌刻“名垂千古”四个大篆字,为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丁亥春立。

    本次穿越轨迹线路图,其实这个轨迹最后沿青河的一段因为手机没电没有记录下来。总里程应该在8.2公里以上,但也就多个几百米的事。



    这个是完整轨迹的最后一段,我用黄线手工补上示意,大体上也是城墙的走向,落地山间小水泥公路后,迎面一道大山挡住了视线,从哪再接续上山一下子还没看清,不过小河上倒是有一道水泥桥,不过那已经是下次穿越的行程了。
    终点城子岭先放车,不知道为什么和榆木岭村一样也是立了两块同样的碑。需要交代的是亏了这次是自驾前来,如果包车活动就废了,来的路上铧尖村有限宽这个已经知道,但没想到去往终点城子岭的路上还有两道限宽,并且乡道路窄车多十分的不好走,原计划四十分钟往返放车竟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以至于起点的小伙伴们等的都有点着急了。
    放完车抓紧回到起点大岭寨长城起点,部分队员已经上了山,话不多说立即开拔,这是大岭寨关口山崖下的长城碑。
    越过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从长城山崖的东侧开始上山,回望大岭寨关口北楼,立于危崖之上。这也是上次榆木岭穿越而来的最后一楼。
    沿茂密植被中的一条流水沟上山,根据沟内的残石判断,这恰恰是关口附近城墙的走向。
    大岭寨关口南楼出现在眼前,本次行程第一楼。

    俯瞰大岭寨关口北面,据【明长城考实】描述:“大岭寨关,东侧一山峭峻挺拔,与北侧山峰相连,长城由北侧山顶斜插东山之脊,关门设在两山间,有青河经关下向南流,汇入滦河。关口外山径崎岖,仅可通单骑。据《永平府志》载:大岭寨,关城为石筑,高一丈五尺,城周一百六十三丈一尺,东、西各有一门。”

    不过,除了关口楼,关城已毁毫无踪迹。“长城由北侧山顶斜插东山之脊”倒是十分贴切形象。
    按照惯例,我悄无声息只身往回走,先补上通往崖下的这一小段城墙,这一小段石墙止于山崖乱石前,再往下就很陡了。

返身回来,爬上第一楼,开始正式的前进之旅,第一拨上城的小伙伴已经看不见影子了。城墙东侧的山坡低缓处有挡马墙,这和白羊峪长城的风格一致。


    回看第一楼,内有石梯蹬道。


    第二楼,前进方向看外形还行。
    回看第二楼,东侧圮残。
    第三楼,北墙已坍塌,视觉效果兼具内外。
    三号楼蹬道已塌。
    三号楼内部部分结构。
    回看第三楼。
    第四楼,圮残的有点“行为艺术”,也是驴友们比较喜欢摆拍的地方。

    第四楼的“内部”结构,露天状。

楼主微信多少哇  愿意做承德版版主不
    四号楼过后是一个砖砌小马面,也是本次行程唯一的一个马面。

    第五楼,没人走门,窗户被挖成人形倒成了进出的通道。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