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氏宗祠,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保存完好。匾额大都毁于“文革”,仅剩“尚书第”匾、“乡进士”匾、“德行可风”匾,这些都是清朝遗物,宗祠中另外几块“荡寇宁民”匾、“御史第”匾、“进士”匾、“杜门书院”匾都是1992年重修杜门书院时仿制的。

傅姓源出有5个:①、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傅氏家谱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②、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③、出自祁姓,帝尧子丹朱之后,《傅氏家谱》记载:(周代丹朱之神显灵时)。④、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傅氏家谱》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⑤、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⑥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

当你走进杜门书院,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书院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三进五开间,单檐硬山墙砖木结构。三级马头墙,宛如天马行空,前仰后合,二二进间穿廊相通,布局精巧,风格清雅。书院内,挂着众多匾额,“尚书第”匾、“乡进士”匾、“德行可风”匾,是清朝道光年间留下来的东西,“荡寇宁民”匾、“御史第”匾、“进士”匾、“杜门书院”匾等则是1992年重修杜门书院时仿制的。

门口有一些关于杜门家规的历史记录,可以参看一下。

“杜门”,意为闭门不出,谢绝见客。据说傅藻在创立书院后,特意在书院门口贴上“杜门”两个字,就是表示自己“一心杜门谢客,专心于学”。

到目前为止,这里还是有一些人居住的,留守这座老房子。

老房子上面东阳木雕风格的雕刻花纹,给整个杜门村增加了浓重的历史文化的氛围。

在这里还能够看得到最为纯正的农业居家生活,这细细的芝麻能够令人会味十足哦。

当地的土豆制作而成的粉丝,味道肯定很棒。因为我们小时候也会经常吃的呢所以现在很有回味感了。

这里的农村的小狗看我们来了都如此的热情,躺在地上这样表示是一种欢迎。为什么我知道这是一种欢迎的方式呢。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养田园犬的,所以对它们实在是太了解了。

都是说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的,果不其然的呀。这样的看似普通的河流,其实风水不凡的哦。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在这里显得比较突出了。

非但是这里的风水不错,连生态保护做的也是很还的了。

解放初期年间杜门村遗留下来的水电站,依旧保存着呢。

杜门村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到义乌市区的,所以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的公共交通在这个村子做的很不错的了。

而且公交车不止一班车也不止一个车次呢,各路365路以及393路等多路公交车均可看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