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约:月圆之时我们逐鹿中原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中原,一个不在我的list里的地方,却因为朋友发起的聚会成为这个中秋我们团圆之地。
我们自五湖四海来汇聚于此,聊着天南地北的事,耳旁是有趣的 河南 话,“中,中,中”,眼前是正在崛起的城市风景,嘴边是胡辣汤烩面大馍馍,手中端起了酒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一群心心相通的旅行爱好者,汇聚在一起,不难想到,我们爱拍,爱吃,爱演,爱酒,也爱身边的每一个小伙伴,每一次出行,我们都会想着拍出属于我们的时光胶囊,想象中的剧本都是美好而温润的,然而,后来的故事发展完全偏离预期,跌宕、逗比、疯狂,放肆近乎疯狂,但一切总归是温暖的。
这就是我们这群人,磕磕绊绊的向前,步履不停。
东拼西凑,剪了一个vlog。背景音乐是我们中秋之夜在酒店,一位青年吉他艺术家现场弹奏的,分享给大家。
后记
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小北帅360度无死角的服务,到机场一一接到我们,然后我们又一起去接下一波,手拿着提字器的我们总是站错出口,被接的人总是从后面给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我又想起一句话,什么叫“缘分”,就是大家走错了路口,依然会撞在一起。

旅行应该怎么去记录呢?这种分享到底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我最近一直在思考。
hey,我好怕我这脑子越来越不好使,忘掉我们一起“作”过的日子。每个人在路途上感受到的都不会一样,如果一个人他在路途上感受不到任何东西,他就不会出现在路途之上。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都不能战胜我们,我不喜欢独行,我喜欢有一群性格各异,但就是臭味相投的人一起,缺乏安全感?不,是我的骚需要你们的见证,你们的浪,我也想一次不差的记录下来。

分别前一个傍晚,我们坐在车上,大家都觉得这绝美的黄昏七分神似在
欧洲 ,除了少了一些大草堆子。“看什么风景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这句话固然有些老套了,看着太阳一步一步奔向地平线,才觉得时间匆匆,短聚总会分别,大家都透过彼此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的样子,直到完全黑暗的那一天......
不能啃的大玉米
郑州 的CBD,是的,这里的名字就简洁明快的告诉大家这里是咱们的中央商务区!这个典型的建筑被
郑州 人民成为“大玉米”,白天他是钢筋外包围的灰色,像是被叶子包裹着,到了晚上他是被光明工程照亮的金黄,终于露出了累累果实的黄玉米。但是小北说,他们
郑州 人都不叫它大玉米,至于叫什么,自己揣测吧。

地标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很多人生活的记忆。大玉米作为
郑州 最新的代言,驱使着我们一行人在这里创作。

岛主好拍延时,于是我们就在这里从白
天等 到了晚上,等到玉米从青变黄,等来一轮圆月当头。
No.12
最恶毒之首,不是不好吃,又是因为跳进了一群人的坑。一共点了3笼这个,最后大家都已经11分饱的时候,还剩下两笼,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又用游戏来肃清这些饺子。然后,就是吃一个想吐一个的既视感,涨完了它们,看谁没有扶墙而出。

下图是一开始还很和谐的我们。


↓方
中山 胡辣汤
大家早餐的首选,没想到还挺辣,心狠手辣的我,舔了一下自己的手指,被辣哭了。
领导骑着电瓶车吃早餐羡煞旁人,不过这表情,有点“居”(
四川 方言,扎的意思)屁股哇?

岛主说:“这么多包子,粑粑塞进去,我得上个香,要不消化不了。”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二合一,一口辣汤,一口豆花,一口火,一口冰,自给自足。

↓阿五
黄河 大鲤鱼

这是母亲的味道
让我想起她双手的温暖
这是故乡的味道
让我看到家门口的袅袅炊烟
这是爱人的味道
是等我回家的那一脸期盼
这是
中国 的味道
有和谐包容的辉煌诗篇
鱼头上刻字,让我相信每一条鱼都有自己不凡的故事,最终还是落入客人的嘴里。鱼肉很嫩,酱料不辣,但又让味蕾忍不住欢呼。

↓李四辈“饣它”汤
老板非常细心,在“饣它”字后面加了拼音,不然我回
四川 一定给朋友说,去
河南 ,记得喝ta汤或者tuo汤。

“饣它”汤是历史悠久的产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先不收货口味如何,就这份历史的厚重与传承都得竖起大拇指。喝以来,咦,总有种说不出的口感,我寻思半天,那种感觉就叫“老字号吧”。
舌尖中原
河南 美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中原传统文化底蕴。
鄢陵 建业大食堂就把
河南 18地的美食汇聚在此。
开封 齐氏大刀面、老式油条、
濮阳 壮馍、
郏县 饸饹面、
禹州 杂炣、
洛阳 豆腐汤、油炸铁勺子、
周口 陈山牛肉、罗山大肠汤、
许昌 老式豆腐、豫东高炉烧饼、义兴张道口烧鸡、庞记桶子鸡、
鲁山 揽锅菜、
鹤壁 石子馍......“食堂”二字是带着烟火气息的地方,也自带家的温情。




以下排名要分先后,就是个人对
河南 小食的打分,虽然我已经全忘了吃的什么,那就看图说话吧。
↓No.1
此菜就是内脏乱炖,
河南 好像很喜欢这样的做法,但是味
道真 的很巴适,也没有什么腥味,关键是黑趴(软的意思),符合我这种中老年川派的口感。

↓No.2
这个串,材质本身并不惊艳,糊辣椒加芝麻酱的混合瞬间让它口感爆炸,游走在老
北京 涮羊肉和
贵州菜系的口感中,不能自拔。

↓No.3
丑,但是好吃,就这么简单。

↓No.4
就是鸭子汤,不咸不淡,口味适中,被一桌子闷肉闷菜打晕的时候,这个来调和一下,完美。

↓No.5
这个卷起来,居然吃出了高级感。在之前,只有烤鸭和卷蒜泥白肉可以征服我,从此以后多了一个它。

↓No.6
灌汤包,还不错,很
南京 的相比,略有逊色。

↓No.7
哈哈,真正染我觉得好吃的居然是上面的小蘑菇,最后走的时候桌子上剩了一碗面就是我的杰作。

↓No.8
刀法不错,就是牛肉少了点香味。

↓No.9
不“趴”,不是我的菜。

↓No.10
不仅不“趴”,还很硬。

↓No.11
膜啊,馕啊,因个人偏见,所以不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