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花好长时间来写游记,长到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动机。写得累了就会有半途而废的念头。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其实写游记同时也是个整理回忆、总结经验的过程,为每次旅行留下点什么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我参考的攻略也都是其他QYER辛苦总结写出来的,既然享受了那也要给别人的旅行尽一点力。
欢迎拍砖和鼓励,期待点赞、收藏、留爪,欢迎围观敌敌畏小姐的其他心血之作:
尼泊尔(EBC): 山啊让我走向你 也看见我自己(玮·夏尔巴二刷尼泊尔,徒步EBC的经验和故事)
国内川西:川西自驾奇遇 一路小确幸(私藏徒步四姑娘山大峰、至美秘境措普沟、信仰可贵亚青寺、稻城亚丁等光来)
新西兰:心属于你了 何时再相见——4单狗新西兰南岛自驾经济游(食住行买,就怕你错过,还有特别的做饭、徒步、省钱、玩乐特辑)
马来西亚(东马):化身为鱼拥抱你(仙本那OW+AOW+诗巴丹FUNDIVE全记录)尼泊尔:没有预设,不找幸福,却猝不及防我和这个奇葩国度的恩怨情仇(攻略干货+旅行故事+国庆ABC徒步特辑)
台湾:一人行,二人游,台湾,迟到3年,相见恨晚(行程TIPS+旅行故事,直面台风、夜宿海生馆、龙坑、船潜浮潜、绿岛)
日本:玮仔和姐姐的关西逛吃10日行(攻略+游记见闻+花费,图文详尽)
这次想做个新的尝试,就是把攻略和游记分开,这样可能内容更清楚,风格也统一。
此篇是攻略tips篇,重干货,给打算去大马的,想带爸妈去大马的作参考。一切都是我亲身体验或者自己做功课或者听来的经验,个人评价肯定也比较主观,我也是心虚的。所以有不对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请多指教和包涵啦。
要读游记的请戳游记篇(loading...)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写好
穷游的锦囊比较宏观、全面,而我的个人体验攻略比较多细节和主观感受,准确来说应该叫TIPS吧。在参考这篇前,当然请先通读穷游锦囊啦,不然看我这篇就会觉得没啥背景铺垫。整个攻略篇结构是这样的,先是行程设计,因为带父母游,我也会详细说下父母的体验反馈;再是常规的吃住行玩几个大类,有些我在旅行中验证的都会提上来;比较具体的比如关于城市和景点的会在下面按照行程来补充,这部分如果前面大类已经提及的就不再赘述了。另外,也会提及一些最后没有成行的但却觉得做了攻略辛苦不能白费的地方,或者实际行程中和原计划有出入的可说之处。
关于带父母出游
这是第二次带爸妈出国游了。2015年11月底第一次去泰国清迈和曼谷,我用瘦了至少3斤的体重变化证明带父母出去玩有多累多操心,暗想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要去也跟团去。无奈我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本人。
自从大三出国交换在欧洲玩了一小圈以后,看世界就成为我生活的动力。这两年基本保持每年2个境外国家或地区的频率,做攻略也顺手,经验积攒了一些。自己热衷于往外跑,觉得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趁身体状况还不错,就带他们出国看看。珍惜现在上天给予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国玩的时光吧,我知道,其实屈指可数。
总结一下带爸妈出去的动力和困难:
动力:带父母看世界,享受天伦之乐。行程中衣服有人洗、东西有人背、被父母照顾。
困难:行程设计要考虑父母喜好、体力、作息、口味,不能按自己意思来,自己基本玩得不尽兴;父母就像小时候的我们,有十万个为什么,要做好向父母解释各种东西的准备,而且不止一遍;和父母同住的作息冲突;忍受父母节俭朴素,各种舍不得花钱;被父母管束,包括生活、消费各方面……
上张全家福镇楼

吉隆坡
行程设计西马or东马or都去?
西马和东马,西马有人文也有风景,有都市也有小镇和海岛,东马以海岛游为主。除非在大马待12天及以上,否则如果都去的话,太折腾,而且东、西都玩不尽兴,会有跟团一直赶路的感觉。第一次去大马,1人带二老,9天时间,本着1少赶路2旅行内容丰富多体验多景点的考虑,选择只去西马。
西马去哪些点?
很怕父母觉得没意思,他们又是比较习惯跟团到处走走看看的,所以希望尽可能多给他们东西去看、去体验
吉隆坡必去,感受现代首都。槟城和马六甲二选一,感受历史。马六甲较小,可玩点不多,包括来回时间撑死2天;槟城,老城区那一套我爸妈未必喜欢(事实也证明了),可是我妈爱榴莲呀!(当然还有我),6月开始就榴莲节了(被忽悠了)。选槟城,槟城玩的东西也相对多一些。1-2天逛乔治镇,1天可以去升旗山和极乐寺,榴莲季的话1天去浮罗山。如果时间宽裕的qyer,还可以顺着槟城再去怡保吃吃吃。再来个海岛,悠闲放松。西马有浪中岛、热浪岛、兰卡威可选。浪中岛之辈是酒店度假村几天几夜的套餐模式,玩的内容比较单一,要么浮潜要么酒店呆着,如果不是很喜欢海啊沙滩啊的父母可能会无聊。虽然看攻略说兰卡威的海没有别的岛漂亮,但兰卡威能自驾,玩的内容也丰富,最后选了它。事实证明这个选择还是很英明的,兰卡威的自驾体验实在太赞了,爸妈也很喜欢。
上面一段是我当时设计的想法,下面总结下玩下来的感受和经验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