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斯菠萝450睡袋在乌孙古道中的使用感受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202073号出发前往新疆乌孙古道。乌孙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温度在0度左右。于是这次走线就带上了安地斯的菠萝450



  这是第一次接触上层充绒,下层填棉的睡袋,平时一直用的是全绒的,所以出发前还是蛮期待这款睡袋的表现的。

先来看一下这款睡袋的数据:上层充鸭绒450g,蓬松度650FP,下层填SEE棉两层,睡袋总重量1380g,舒适温度-15-10之间,极限温度在-20度。(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一款充绒量只有450g的睡袋为什么能达到别的品牌充绒量在1000g才具备舒适温度,其实充绒量1000g是睡袋上下层的总数,单算上层可能也就在500g左右,而菠萝这款睡袋的下层填充的是SEE棉并非是羽绒。)



睡袋上层据官方介绍采用的是立衬结构,大概样子如下图,具体的作用就是让睡袋内部产生绒道,这样里面的羽绒就能分布的很均匀,并且充分蓬松,把保暖效果发挥到最佳。


睡袋下层用的是SEE棉,网上都说棉的睡袋跟同等级的羽绒睡袋比起来压缩体积大,重量重,但是菠萝450我拿到手之后感觉并没有那么夸张.

手头只有黑冰B700,两者极限压缩之后的大小对比情况如下



面料和里料均用的20D100%棉纶,睡觉时跟肌肤接触的舒适度要比我原来的黑冰好很多。

睡袋的拉链内侧做了挡风

头部设计有收绳

YKK双向拉链,并且可把两款睡袋拼接在一起使用,拉链用起来非常顺滑。





很明显它是跟黑冰的B1000对标的,重量上它重了100g,价位上会便宜两百多,单看数据菠萝的性价比算是比较高的了,当然我们不能在这纸上谈兵,还是得拿到户外好好用一下才能下结论。




乌孙古道里的早晚温差很大,当太阳落下去之后山里一下子就冷了起来。在户外一次高质量的睡眠对第二天的行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使用菠萝后被它下层的SEE棉给惊艳到了,舒适度绝对是纯羽绒睡袋没法比的,感觉就像是在睡袋底下又另外铺了一层垫子。


羽绒睡袋在被我们的背部压缩之后会丧失保暖,必须靠防潮垫的凹槽来减少冷点,这点上SEE棉就发挥的相对好一些。


菠萝是均码,妹子睡的时候说非常宽敞,我177的身高睡进去也绰绰有余,但是脚部空间感觉小了一点。


在第一天扎营的时候,营地没有清理干净,地上残留了一些带刺的植被,帐篷底部直接被扎穿。第三天夜里开始下雨,雨水慢慢从帐篷底部渗进来,加上夜间的水汽,睡袋表面上基本上是湿的,底部也被打湿了一点,但是夜里睡的很好。



扎营的时候,我基本上只穿条裤衩就钻睡袋里.


翻阿克布拉克达坂的前一天,为了能尽快翻过达坂,选择在达坂下扎营。那几天达坂一直在下雪,积雪非常厚,夜间温度看手表显示的是-5度(实际温度可能会更低一些),那天我把睡袋扔给同行的妹子使用,第二天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暖和不冷。




对了,说回睡袋的拉链,因为涉及到两款睡袋连接在一起的设计,拉链是开放式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夜间把拉链拉开从睡袋里出来,重新钻回睡袋之后想把拉链拉上会比较困难,每次都要花一番功夫,如果设计成闭尾式的会不会好很多呢?



总结

   安地斯菠萝450在乌孙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以后还会把它带到更高海拔,更冷的地方试一试。


  700多的价位在同等级的睡袋里性价比很高。-10度到-15度的温标带去走个高海拔长线没有问题,入坑户外的小伙可以看看。


  最后祝安地斯这个品牌越做越好吧,也希望国产的户外品牌越做越好.

我的是安第斯菠萝300的,挺好,睡的安逸

天石的那个叫北极狼。
北极熊为全羽绒填充,只有左开,两个上下拼接成双人睡袋。
北极狼为羽绒加棉睡袋,可左右互拼成双人睡袋,超大空间。单独打开可成被子。
总的来说,体积大,重量也大,这是棉绒混合方案必须要接受的

价格也差不多?

就是,我骑摩托就不在乎这点重量。要结实耐用不出问题,睡几天扔了也不心疼的那种。

也对,上次队友就是全棉的睡袋,好打理的多

如果是湿的不得了,那要全棉的才行,底层棉根本没卵用,一块上好的垫子才是重要的。你上层湿了还保什么暖?
棉的最大优点是受潮后的保温能力比羽绒好一些,这才是重点,其他方面没法和羽绒比,如果去高山老老实实用羽绒吧,如果去独龙江那种天天下雨的老林子,可以试试棉的
体积大1/3,实际上影响很大的!
本帖最后由 dafengchui 于 2021-10-27 23:50 编辑

感觉把设计搞复杂了
又是上面羽绒又是下面棉片
其实有很简单的解决方法
也不会重很多
羽绒睡袋加个另外的人造棉片加强片
加强片也不需要很大很重
50厘米长和宽就行了
只要能覆盖躯干部就可以
估计也就三四百克重
或者凑合一下把抓绒衣服铺平垫下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