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塞上的“八百古堡”,是长城脚下的另一个奇迹!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蔚县素有“八百村堡”之称,迄今保存较好的古堡仍有300多座。这些古堡不仅形态各异,而且种类繁多,堪称一绝!它们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大多为元、明、清三代所建。


犹如身临其境抗日硝烟——邢家庄堡



始建于元代,这里是《亮剑》、《小兵张嘎》的拍摄地。走进邢家堡,看着被炮火洗礼过的黄土,越过断壁残桓,犹如身临燃着抗日硝烟的晋北大地。

500多年前的遗迹——石家庄堡


石家庄村至今保存着由明、清和民国年间的建筑所形成的群体。


紫荆关外第一庄——宋家庄堡


据说古堡建筑格局奇特,整体布局暗藏“主人”二玄字。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录的“穿心戏楼”见证了宋家庄的昌盛。



民堡村村都有,十里一堡、五里一庄,有村便有堡、见堡便是村。“八百庄堡”岂是浪的虚名?每个城堡都有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令人叹服。

“镛锣”布局,古俗赓续——上苏庄堡

一尖一方两个垛台,是毛笔和砚台的象征,寓意在武盛文弱的塞北,上苏庄人对文化的崇尚。

“天下奇绝”打树花发源地——北官堡


534年历史遗迹——羊圈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大坪军堡

古堡多为民建村堡,少数为官建城堡。官堡大都建立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如:

飞狐峪的制高点——黑石岭堡


明末清初,塞上地区战事迭起,蔚县再一次掀起了建堡、修堡的高潮,建造了大量坚固的村堡,是蔚县建堡史上的鼎盛时期。

清代所建造的村堡遵循礼制,讲究整体布局、功能规划与风水,注重堡门与庙宇、戏楼的建造方位、街巷布局、居民房屋的起盖等因素。

图为:水东堡,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明政权建立初期,边关战事迭起,为巩固边陲,朱元璋制定了扼守边关的军事战略,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防线上修筑万里长城,在雁北、塞北、陕北广阔塞上地区建造壁垒高墙、万千城堡,蔚县的古堡大多建于此时期。

为了抵御游牧骑兵的侵袭,明王朝加强边防防务,屯兵边陲,为了解决戎军的粮草和给养问题,调整成“以军屯边”战略,屯军平时为耕、战时为兵、兵马粮草实现自给自足。这是城堡功能的改变,御敌城堡注入了生活成分,从而牵起了大范围的自建村堡运动。

明代中叶以后的堡子大多建在远离河道、宽阔平坦的地方。明代所建造的村堡酷似战堡,堡门宏伟壮观,堡墙宽厚,防御能力更强了。

图为:西古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本帖最后由 编小辫儿 于 2020-8-31 17:26 编辑

追溯这些古村堡的由来,主要是由于蔚县北接塞北、南进中原,地貌复杂、关隘险要,是南北征战的兵戎烽线,是历来兵家屯兵用武之地。

在秦灭六国、楚汉争雄、匈奴对峙、辽金大战、宋军扫北、元军南下动荡的历史进程中,烽火征占地区筑起了许多屯兵御敌的城堡,蔚县就有此时期遗存的古堡。

元代及之前:蔚县古堡选址躲在高地上。堡墙低薄,高不过丈,墙圈儿规模不大,御敌能力较弱。图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筛子绫罗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