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丹霞 | 美如画
在
河西走廊 上,这一片彩色的丹霞,将大自然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光影流动间,它就像是被打落在凡间的颜料盘,层层叠叠,气势磅礴,静静地漫步在栈道上,那远处的风景,是如细雨般沁人心扉的浪漫
七彩丹霞,由于它太过于出名了,我也不过赘诉,在此个人先抛出自认为的精华,观赏性1号(七彩云海台)>4号(七彩虹霞台)>5号(七彩锦绣台)>2号(七彩仙缘台)
一般都是从西门进,乘坐循环景区车,顺序为1-5-4-2

最初了解
张掖 丹霞,是因为在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里,有这样的场景:小
沈阳 穿着肚兜从色彩奇幻的波浪状岩壁下跑过。那时,我便被背景中的地貌所吸引。后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的《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也纷纷到这里来取景。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而这些山峰和怪石上的彩色条纹则是由沉积物中的钙、铁离子不断进行氧化还原所形成的。
张掖 的丹霞地貌发育于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期间,形成现在这样的地貌,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约两亿年的成果。
张掖 丹霞分南北两大群。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
张掖 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当我站在这里的那一刻,便再也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这辽阔的
西北 大地,仿佛上帝毫不吝啬地将最绚丽的色彩,全部倾倒在此起彼伏的山体上,浓与淡、深与浅、明与暗,恍若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象,却又那样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这里是
西北 的丹霞,可能不像喀斯特地貌那样精巧;也没有“魔鬼城”里听风嚎的神秘,却有最原始的粗犷之美。粗糙的山体表面写满久经岁月的沧桑,可这经年累月的风雪仍未冲刷掉半点的俊美,倒愈加显得大气磅礴。

只要登上观景平台,观看大自然亿万年鬼斧神工雕琢的作品,便会情不自禁地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由衷的叹服。层叠的色彩,或如波浪顺着山势起伏,或从山顶倾泻而下,犹如斜铺的彩条布,一圈圈一条条被千年的风层层吹附在山上。现在规划的已经很好了,不像多年前,几乎没人的景区还可以让我们找到没多酷酷的照片点

在这里,无论在什么角度,眼前都是一张张如明信片般精美的景象。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粗糙的,精细的,顺着视线层层向上交错铺展。

在
张掖 丹霞,俯瞰是画,平视处处亦是各色交织的风景。光影雕刻轮廓与色彩,若用镜头记录下来,恐怕无法将眼前全部壮丽景象复制,图片的边框远不够装下这炫目的色彩,这巧夺天工的构图。

在这里,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景各有千秋。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有曲有直的大地肌理相互碰撞,红绿相间的色彩在广袤的
西北 大地上晕染开来。
张掖 丹霞的美,如画般绚烂,如梦般神秘。我们穿行其间、饱览盛景也许只需要4、5个小时,而大自然却用了亿万年,才终于缔造出这片火红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