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30个国家后,2018年接触
潜水,2019年
徒步雨崩,发现不少体验都有年龄天花板,再不野就老了,于是慢慢进了户外的坑…爬一座雪山吧!在人生30的时候~

我的高海拔
旅游经历从小就比较丰富,但都没有高强度运动直到雨崩。雨崩实在漂亮便去了,海拔最高4000米左右,每天有600-800米的爬升再下撤,非常适合新手了解自己在高海拔的身体情况,谱写对高海拔爬升的认识。

【前期训练】
决定爬雪山后我开始零星地
跑步,网上有非常完备的训练计划but,我的毅力和膝盖说不清哪个更差…幸好上班公司电梯实在难等,逼着我认认真真地爬了三个星期17楼的楼梯,后来证实特别有效!
登山前的一周我就开始躺尸不再运动,也不为减肥节食。
【雪山选择】
选一座强度可接受范围内风景最美的雪山吧!毕竟登山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体验,身体已经在地狱,就让眼睛在天堂吧!
没上过5k米的我在四姑娘大峰和
那玛峰之间犹豫了很久。资深山友的意思,哈巴其实爬升高强度大,大姑娘风景一般且体验不了技术登山(马可以走上去),如果时间(5天)&资金(7k+)充足,推荐那玛峰,每日爬升其不多,可以学
攀冰,峰顶直面
贡嘎,沿途美丽。

我一直不怎么高反,唯一一次是飞进
拉萨晚上头疼。高海拔运动有雨崩和
冈仁波齐(没翻垭口)的经历…⚠️一个人在平原和高原完全是两种身体素质,务必先去3k-4k的地方徒个步~
以我的尿性,站在大姑娘的峰顶必定会幻想那玛的风景,那就去那玛吧!

【团队选择】Priority No.1!!!
比选对一座雪山还重要的,比买对装备还重要的,就是专业的团队和优秀的向导了…保证你的安全,让你吃好喝好拍得好…被照顾得无微不至都顾不上想妈了…同学强推带了他两次的公司,避免广告的嫌疑我这不公开了,有心去那玛or半脊or
雀儿山or
慕士塔格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登山日记】
D1
成都-草科-子梅村(3200M)
早上5:30起床,驱车5小时到草科吃中饭,继续行驶2个多小时到巴旺海停车场,装备上马,徒步6小时15km到子梅shuttle接驳。途经巴望海风景不错,偶尔有信号,爬升忽略不计,根据河床涨水情况在不同地点可坐客栈shuttle到子梅客栈。

*路好走,睡电热毯床,不能洗澡,可充电,客栈有信号。
D2子梅村-贡嘎寺-大本营BC(4150M)
第二天开始主要两段爬升共计9k米。地势复杂,走碎石河滩,雪化了一地泥,一定要穿高帮
徒步鞋保护脚踝,带雪套防泥。爬到贡嘎寺歇脚午餐,刚巧10月飘雪,风景优美很有韵味。下午3点左右到到BC,瞌睡难耐但就是不让我睡怕高反头痛…

*睡
帐篷,路餐自备,移动华为大本营有信号
D3大本营BC-C1营地(4800M)
昨夜一夜没睡…第二天照样精神…BC到C1爬升650米,正常重装,单程马匹200一件行李。新手还是来回都轻装吧,节省第二天凌晨冲顶的体力,沿路风光也不错,拿出相机多拍照。

到了营地开始攀冰训练,主要是认识和使用专业装备。6点左右开始睡觉,凌晨1点要起床(又是一夜没睡)…

*睡帐篷,没信号,可选睡小帐篷
D4 冲顶-下撤到子梅村
凌晨1点起床开始穿装备,可直接把
高山靴和安全腰带都穿上,减轻背负,超级厚的羽绒在冰壁就穿上。

近80度30米高的冰壁需要技术能力,不然严重消耗体力。

透支的我雪坡走起来异常艰难,边走边哭,20个小碎步一组慢慢挪到了顶…心想在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绝对不会来登山…

天慢慢亮了,贡嘎很美!第一次“一览众山小”给了自己一计暖流~

拍完照就下撤…完全体力透支,下撤比上山都慢,吐了两次。万分痛苦到了C1倒地不起,向导无微不至帮我打包煮白粥。怕BC睡不好,决定一路下撤到子梅,BC后赶时间骑了一小段马,从贡嘎寺坐摩托(也很累)回到子梅,5点多的样子,还去了子梅垭口看云海日落~Nice~

D5 子梅村-成都
第二天原路返回巴旺海停车场,由于队友
骑马,为了不拖慢时间(第二天还要出差),我也骑了三个多小时的马~天气晴朗景色优美!草科中饭后回到成都7点多,晚上吃一顿吹水的老成都火锅,完美结束行程!
【个人装备Tips】以女生体感为主
1. 徒步鞋: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可能让你再也不想做这个运动…徒步鞋一定要买大至少一码才能塞得下雪地袜,这种低级的错误,在低交流的网购年代,还是被我犯了。穿着时装鞋码一样大笑
SCARPA的nangpa-la走雨崩,高山靴又挤又硬,别提有多痛苦了。这次下血本买了双
LOWA R,大一码,全程走路无压力。
一定要高帮!各种大小的石子岩石路,保护脚踝!
2.
冲锋衣裤:10月天气晴好,穿的骚象drytechnology冲锋衣+防水
软壳裤,上下都十分透气,推荐腋下可以拉开的冲锋衣,软壳裤保暖透气轻便,但要是放在风雨交加的夏季还是不行。另外准备了塑料雨衣以防万一。
3. 抓绒:请买拉链式方便透风,腋下无绒设计方便透风,爬山过程中抓绒比羽绒效果好。我的
日本某牌长绒非常保暖,开森。
4. 羽绒:带了一件230g的厚羽绒并不实用,静下来不如营地
羽绒服保暖,动起来热到穿不了。抓绒最好买拉链的,一路上穿穿脱脱各种调整(估计是下意识想休息),都尽量做到不湿衣服汗。
5. 排汗层:在考拉买过一款舒服至极的打底上衣,polygene混合材质,婴儿肌肤般的触感,感觉美利奴毛衣还是有点扎,裤子带了条羊毛冲顶的时候软壳里加了一层。怕晚上睡觉冷还备了条
抓绒裤,结果晚上热醒…….
6. 内衣裤:讲真,两套就够了。一套山里穿,一套山外换洗。山里带护垫每天换,垃圾自己收好带下山。户外切记不穿棉质的。
7. 防晒保暖配件:除了100+的防晒霜,推荐透气鸭舌帽搭配魔肌肉条,比较高海拔大口喘气时魔术头巾有点阻氧。抓绒帽睡觉戴挺必要,不然爬山戴头顶开口的那种围脖帽子两用的很推荐。手套也带双薄的防晒吧,不然工人油漆手套也很实用~袜子美利奴走起就好,护膝买最强力的吧,这种用一点费一点的膝盖。
8.
睡袋:不知道有没有被忽悠,咸鱼上买的二手淘宝定制的睡袋。900蓬1000g充绒1700RMB,雪山上营地羽绒服盖在肚子上,睡袋里脱光光睡也不冷。但感觉细节做工还是不到位,有条件还是会选择海淘。
9. 大
背包:背的小鹰fairview 55L子母包的母包,主打travel能登机可母包估计45L左右,非常轻但勉强装下最基本的东西….下山后准备买个70L的
Gregory deva,毕竟羽绒服占地方。
10. 冲顶包:这次没准备,随便找的个凑数的。准备买个30L+,防水耐磨的。跪求推荐~
【
摄影设备Tips】
如果一次增加装备,我推荐:华为手机>
GoPro>飞机>照相机……
那个,别人都在刷抖音而我的苹果没信号,可能是我高反的主要原因吧….gopro带在胸前爬山不要太方便,在山顶飞飞机不要太拽。当然有些团队提供航拍服务的,可提前确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