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冰雪|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冬季环新疆八千公里自驾路书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演员合影,每人手里拿着奖品:

小姑娘自带童星气场,舞姿也很到位: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联欢会还很有
新疆 的政治特色,开头是爱党爱国宣誓和签名,节目之间的比赛环节是十九大知识问答。以至于这个边疆村落的联欢会比央视晚会还要主旋律,当他们知道我的十九大知识竟然不如他们时,都表现得非常惊讶。
联欢会大约有十几个节目,不过帕米尔高原的天变得太快,后来乌云遮住了太阳,刮起了冷风,所有的人都冻得瑟瑟发抖。最后节目是集体舞蹈,男女老少跳起舞都非常娴熟,就像与生俱来的本领。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动作幅度不大,有很多身体、手腕的旋转动作,带着优雅的气质,和很多西亚、
欧洲 的民间舞蹈类似。
联欢会结束后,把阿卜杜拉一家送回塔县,继续返回
喀什 ,路过慕士塔格峰,峰顶依然在云雾里,好像一直在棉被下沉沉地冬眠。

慕士塔格下的马帮:

帕米尔高原,还有很多想看想拍的,融化的高原湖水倒映雪山、慕士塔格峰和冰川公园、塔吉克乡村的日常生活、
阿富汗 边境的瓦罕走廊,都是下一次来的理由。
村子的新年联欢会在幼儿园举行。门里门外有不少警察,作为唯一的外人和汉族人,我经过了一番略显复杂的登记过程,并把身份证抵押了才获准入内。
警察都是当地面孔,还有很多是护边员。作为与三个国家和国际恐怖份子培训基地交界的地区,塔吉克人守卫国门的责任重大,他们也尽心尽责,经常发现并拦截翻越群山来往于边境的可疑人员。
附近的村民陆续都来了。小男孩戴着传统的男式帽子,很像
阿富汗 的“煎饼帽”:

这样的新春联欢会是当地政府举办的,是和全国接轨,因为塔吉克人传统的新年并不跟我们一样。幼儿园的操场就是演出场地,大家在四周坐好等着看节目了,后面就是国境线所在的雪山:

女人都戴着塔吉克的传统头饰,看上去很有波斯风:
先到他们的老房子里坐坐休息,阿卜杜拉的妻子和孩子们都依然住在这里,塔吉克人确实非常热情好客,几个孩子一直跟我闹着玩,像在捉迷藏。大点的孩子则对我的长焦镜头很有兴趣。
阿卜杜拉父子:

一大家子围着炉子烤火:

阿卜杜拉的女儿,很安静又美丽的小妹妹:
返回塔县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沙尘暴,路上有一个高个子当地人在艰难行走,我就捎上了他。他叫阿卜杜拉,三十多岁,汉语不太好,我们可以勉强沟通。他在塔县的锅炉厂工作,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正期望能多了解一点热情好客的塔吉克人,于是就答应了。
普通塔吉克人的家非常简单,房间里几乎就是一张大床,上面铺着类似波斯风格的毯子,聊天、吃饭、睡觉都在上面,除此外的家具就是几个柜子,没有沙发、餐桌,房间都显得很空旷。
我喜欢这样到普通当地人的生活中,这是真实的人文风景,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胜过那些政治粉饰、商业操作的民俗文化园。阿卜杜拉的哥哥、侄子都回来了,我坐在床上跟他们一起聊天吃饭。阿卜杜拉读高中的侄子汉语水平非常好,甩爸爸和叔叔们几条街,现在这一代孩子,学校的汉语教学普及了很多。
他们听说我对塔吉克民俗,特别是歌舞感兴趣,就邀请我第二天去他们老家乡村的新年联欢会,说会有歌舞节目,我当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我从宾馆出来,接上阿卜杜拉家的几个人到他们的老家,位于
中巴公路 边的一座小村。
国境线上的牧民,后面的山属于喀喇
昆仑山 。画面中间远处的山峰被我当时怀疑为
乔戈里峰 ,因为形状很像,方向也正确(后来到谷歌地球上验证了并不是。
乔戈里峰 还要远很多,在这条路上也和
新藏线 上一样是看不见的。):

红其拉甫口岸兵站距离国门还有最后几公里,但公路被封了,需要在口岸开放时在塔县办专用的通行证。
石
头城 附近的路牌上有一个景点叫拜火教遗址,但我找了一圈没找到。只看到很多墓地。这里的墓很有古代波斯的风格,像一个个下方上圆的小屋子。事实上,塔吉克人的伊斯兰化并不彻底,就像佛教在
西藏 融入了原先的苯教因素,在这里,塔吉克人依然保留了很多之前波斯拜火教的习俗(塔吉克人就属于古代东波斯人)。地理上的封闭可能容易形成文化上的自成一体。后来和当地人交流,我也得知塔吉克人对于伊斯兰教的戒律不像山下的穆斯林那样严格,我甚至在帕米尔高原全程没看到一个清真寺。
据说是唐僧路过时居住的驿站:

漫天飞沙在帕米尔高原很常见:

接近
中国 和
巴基斯坦 边境,路边的雪山越来越多。红其拉甫口岸冬季是关闭的,所以此时这段路没有什么车。去红其拉甫口岸的路非常好走,没有什么险要的路段。只在最后有段
盘山 路,也很容易。
在进山前有个武警检查站需要查边防证,这里要提醒一下,到帕米尔高原,边防证上目的地一定要有
塔什 库尔 干县,我因为边防证只包含了地级市一级,差点没让我过。在检查站办公室里和负责的军官求情了才让我过。
虚惊一场后继续前进,与
新藏线 翻越好几个达坂才
上高 原不同,这里是一路通途,很多高架和隧道,一路直上,没有上上下下折腾。毕竟是一带一路连接
中亚 和
南亚 的重要路线,建设投入比较大。
很快就到达了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之后的路就很平坦了。经过几个高原湖泊,冬季看湖泊真不适合,都结了冰。天气阴了,公格尔峰、慕士塔格峰都隐藏在云雾中。如果季节和天气合适,原本这一条路应该非常漂亮,满满的都是雪山、湖水和草甸。路上还经过了一个面对
塔吉克斯坦 的口岸,春节时期关闭着。这段路一直到红其拉甫口岸,西侧相继与
塔吉克斯坦 、
阿富汗 、
巴基斯坦 交界,短短两百多公里与三个国家交界,颇为神奇。
这一天是除夕,住在
塔什 库尔 干县城,县城很新也很整洁。大概因为汉族人都回老家了,县城空空荡荡,街上只有零零落落的戴着民族头饰的塔吉克人走过。
新疆 少数民族的新年跟我们不同,所以这里没有什么春节气氛。天色暗下来了,县城几乎一片漆黑,我住的酒店是少数有灯光招牌的建筑之一,在空空的停车场看着高原的天边渐渐淡去的光亮,这是
中国 最晚的一抹余晖了,这里的日落比
北京 整整晚了三个小时。此刻感觉又孤独又美好,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能默默把祝福送给我爱和爱我的人。但能在祖国的西陲度过这个农历新年,也是很值得回味的记忆。
第二天早起到县城边的石
头城 ,这是古代
丝绸之路 的要塞遗址。帕米尔高原是
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地,有很多古代驿站、兵站和城镇的遗址。新年的第一道阳光映在石
头城 上:
在
喀什 老城东面还有一片叫
高台 民居的地方,以前是比老城更加纯粹、没有任何现代化和商业化的一片传统维吾尔族民居,但现在不让参观了,好像也是要修缮改建。
喀什 是
新疆 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维吾尔族最大的聚集区和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据说没来过
喀什 ,就不算真正来过
新疆 。确实,要体验维吾尔族文化,
喀什 是最好的地方。不过这里的发展也很快,加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少数民族同胞在全球化运动中也丝毫不落伍。所以期望到这里找到很纯粹的中西亚古城风貌的朋友肯定是要失望了,网上的图片当然都是游客特意选择拍摄的民族特色。实际上这个城市的绝大部分和内地其他城市没有区别,
喀什 老城就像
北京 故宫一样,已经被现代化的楼房、马路、电视塔、广告牌、卖场等重重包围。只有走在老城中的时候,才能在想象中穿越到古代。
这一晚住在古城里的一家速八,第二天出发去
塔什 库尔 干,再次从1000多米的海拔走上3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与
新藏线 不同的是,到帕米尔高原的路途短,路况好,沿路村镇比
新藏线 密集,相对来说已经是很成熟的旅游线路,游客也多得多,完全没有
新藏线 上那种前后几百里不见人烟的感觉。
帕米尔高原古代叫葱岭,位于
中国 最西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雪山、冰湖、塔吉克族民俗、
丝绸之路 遗址、红其拉甫口岸。虽然和青藏高原相连,但帕米尔高原的居民不是藏族,而是古波斯人的后裔:塔吉克人。这里看不到经幡、玛尼堆、佛寺,只有戴着煎饼帽,五官
高加索 的牧民。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西方远处像一堵墙般的雪山,那就是帕米尔高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