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话祁门|阊江六大码头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有条河不大,仅有两百多公里长,却叫江。那就是祁门人的母亲河——阊江。祁门盛产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通过阊江运到江西鄱阳湖,之后到九江,再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
阊江流到江西境内,换了个新名字,称作昌江。
本文重点讲述旧时阊江水运繁盛时期主要的六大码头,念旧而知新,是为记也。
一、城区码头(三里街、湖桥头)
祁门老县城坐落在阊江以西,通过两座明代石拱桥(平政桥、仁济桥)与城外三里街相连。三里街是祁门重要的商业街,旧时祁门所需米粮、瓷器、布匹等,依靠水路从江西贩运而来。祁门的茶叶、瓷土、木材等亦通过水路运到江西再转运各地销售。祁门本地米不够半年之用,大多从江西采购水运到祁门;同时祁门优质的瓷土,也源源不断销往景德镇,所以三里街码头很是风光。不到三里长的窄街,店铺林立,商客摩肩接踵。三里街是街名,其主要下货的码头位于土名叫“马家旮”的河边,是金东河与大洪水交汇处,河面宽阔,水流缓慢,乃天然好码头。
三里街旧有私人簰行四家,竹筏200多条。1955年成立内河航运管理站,调入木帆船96艘(592吨位)。航运站原址就在三里街上,门对马家旮码头。
三里街码头斜对面是湖桥头码头,湖桥头又作胡桥头、吴桥头。湖桥头码头地处阊江主航道,距离县城较近,在此处上下货物更便捷,因而湖桥头码头一度红火。
湖桥头曾设厘金卡收税,1923年7月湖桥头厘金分卡裁撤。
祁门县城码头示意图

站在仁济桥上往南看
左为马家旮 右为湖桥头

马家旮码头一带
摄于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