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和山楂树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从啤酒溪回来,处于自由活动。大家也有三个礼拜没见了,甚是想念。H队拉队伍活动搞起来。

        拉腿拉了好几次,到过阳台山、玫瑰谷、好汉坡,但是妙峰山都是远远眺望了下。这次目标定为大觉寺-萝芭地-涧沟-妙峰山,去妙峰山看看。忙于事业许久未露面的马老师也参加活动,热烈欢迎归队。

        鉴于周六天气不佳,我们第一次把活动安排在了周日。

        9月17日,一早起来,吃完饭收拾东西,迎着朝霞出发了。好天气助北马,我们也跟着蹭了个好天气。

        只是公交不给力,等了近半个小时才来车,很抱歉地迟到了,发红包以资鼓励。

        许久不见,马老师的肚子又大了。少帅换了身新行头,更称他的好身材了。马老师这顽童,和H队很久没见,见面就撕,不撕不快。

        在北宫门集合完毕,坐上346路公交车。车上,少帅悄悄问我,对面的人像不像“光头强”。他不说,我真没注意,这一说,简直太像了。我和少帅忍俊不止。

        

大觉寺旁边,大家开始做准备工作,我也戴上了护膝,虽然很不习惯。

然后向山里出发。

        天气非常的好,这是我们这几个月以来,唯一一次没有雨神跟随。秋高气爽,山里游玩的人也多,跑山的、拉练的,还有很多小朋友。山里的很多花儿还在绽放,喇叭花很娇艳。

         

一位老师,告诉小朋友,有棵树上长满的是玉兰果子,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像红麦穗一样的玉兰果子。但感觉树叶不像玉兰的叶子。

        到这个楼牌下面,我们要正式走上妙峰古道,也是之前跟萍萍姐、月儿、小曾、刘志加等一起走过的路。

        马老师酝酿排毒,少帅在给马老师精挑细选地方,不能有盘丝洞,可以有众多蜘蛛精。

        路边的树上长了很多的山楂。无人打理,长的不好看,但是纯天然的。顺手摘个,酸酸的,无福享受。

        

还有黄黄的小山楂,已经发面,熟了,但是山楂味不浓。满树的果子,大丰收。

H队负责摇树。

少帅用他崭新的黄马褂兜起了山楂小山。

马老师排完毒素,胃口好,牙口就好。

我们一路走,一路吃,还有少帅为我们歌唱,幸福莫过于此,简单快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橡树子落满一地,只可惜冰河世纪的小松鼠不在。各种各样的果子结满枝头 。

      

  天气极佳,阳光普照,万里无云,站在山上可以看得很远。我想我一直是喜欢北京的,有文化、有底蕴,历史与现代并存,且是个有山、有水、有长城的好地方,尽管人多、车多、房价高、冬天还有雾霾。但慢慢走过一些地方,我会越来越喜欢它。

        马老师很久没有拉腿,但是体能还在。我戴上护膝,总感觉不舒服,腿被绑住了一样,走得不是很快。

     

   H队和少帅一路往前冲,到萝芭地的时候,H队等我们等的都快睡着了,我们这后腿拉得有点长。

        谢谢少帅带了好吃的黄瓜、梨、饼干。补充点水分和糖分,休息一下,继续前进。

        三位歌神一路歌唱,不亦乐乎,俺是福气满满,只需要把耳朵竖起来即可。马老师起头,应景地唱起了山楂树,歌声优美,三重唱好听。这首经典苏联老歌,曲调悠扬,配上男中低音,确实非常好听。虽然朱老师家的三姐不在,少帅向光舞动起来。少帅多才多艺,文舞双全,人柴呀。和有意思的人在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开心快乐。


        H队发现了一棵海棠树,海棠红透了。看着很好吃的样子,到底好不好吃,谁吃谁知道。少帅摘了些山揸,劳动成果总不会忘记与秦院士分享。如果朱老师一起活动,应该不会再问“向光,这个能吃吗?”,直接撸起袖子就摘吧。


        

摘点继续赶路,三位喀秋莎离开了一棵山楂树,赶往另一片山楂林。当然时刻不忘摆pose。

马老师不忘搞怪。

还是我H队一贯保持一本的样子。

然后我们遇到了很大一片的山楂林,满树的山楂,红透了山坡。

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

看看马老师的劳动成果。

摘美了,曲风一变,开始high摇滚。少帅也在此留下了经典语录“去巴马当奥巴马”,今天马老师已坐上南下的火车,当奥巴马去喽。


收获了秋天的果实,三位喀秋莎满载而归。

告别山楂树,带上秦院士奔向涧沟。

天气极好,站在山顶,看到远处山峦叠嶂,非常的漂亮与大气。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