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断肠草 于 2021-5-22 15:37 编辑
多年以来我一直被秦岭的磅礴大气深深吸引,10年前元旦鳌山穿越时遇到的寒潮和大雪、跟酱铺一起经历可怕失温后看到的壮丽云海和日落日出、鳌太穿越时被冰凉的泉水伤了脾胃.......一次次的秦岭之行都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经历。今年清明去了冰兵跑意犹未尽,所以五一又再向秦岭行,这次找了条轻松的铁甲树——汤峪线走了一遭,途中经历了风雨、冰雹、大雾、大风的轮番侵袭,但幸好一路平安。下到山脚被多位朋友问候才得知今年五一秦岭上又传噩耗,在感其壮美的同时也不禁慨叹生命之脆弱。秦岭山难事故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但恶劣气候往往都是罪魁祸首,它除了对山友的装备性能提出了要求,更考验了山友的装备运用技能。在这里我用此行的亲身经历来聊一聊关于装备的那些事。
此次行程经历如下:
5月1日——下午大约16点从西安出发前往厚畛子,晚上将近22点从铁甲树进入景区,在某座吊桥边找了片草地露营,营地地面草皮柔软又平整,睡了个舒服觉;
5月2日——早上7点40出发前往南天门,中午11点开始下雨,近12点的时候小雨变成大雨,部分路段遇到飞雪,13点20左右顺利到达南天门。从铁甲树上南天门途中,我们六个人的小队伍分成了两队,前后各三人,前后队路程虽然相差一个多小时,又有遇到大雨,飞雪,但因为当天上山的队伍多,而且这段路沿途没有特别危险的因素,所以在前面的我并不太担心后队。到了南天门后看天气不对,果断决定不露营并订好全队床位,我们和另外一支北京4人队伍包了一个房间,十个人挤一个大通铺。决定很明智,当天上来的人多,有一支几十人的大队伍提前预订了房间,下午晚一点其他队陆续到达后订床位就很紧张了,不少人只能疲惫地继续前行到药王庙扎营。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雨中还夹杂了大颗的冰雹。雨点和冰雹被大风不断拍打在接待站的铁皮屋顶上发出一阵阵可怕的噼啪声,房门几次被猛烈的大风吹开,我们早早地关闭头灯躺在床上,警惕地听着屋外的风声雨声雷声,甚至有些担心这房屋是否撑得住,同时暗自侥幸幸好没有选择露营。事实上当晚有露营帐被吹翻,连南天门庙里都被大雨和冰雹击穿,漏水不断,不得不从庙里搬到客栈里打地铺。
5月3日——早上7点半出发,12点40左右到达拔仙台,这段路走得很轻松,天气也很好,能见到阳光和云海,在玉皇池还见到了美丽的日晕,一路上走走走拍拍拍,玉皇池到拔仙台路段风较大,个别地方甚至站不稳,然而这点风和下午遇到的大风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我们13点15左右从拔仙台出来就开始变天,从晴空如洗直接过渡到浓雾大风。从大爷海到大文公庙这段路风力达到八级甚至更大,在某个路段,我刚走到山脊部位,体重170外加负重30斤的我,居然直接被突如其来的大风给吹到路坎之下!系得紧紧的渔夫帽被瞬间吹飞,还好我眼疾手快伸手一把抓住,不敢再戴,只能揣入怀中,身后的同伴则被吹得趴到地上!这段路是当天最困难的一段路,后面的同伴个头加背包目标太大,在风中行走付出了太多体能,一路补充能量,我虽然还好但是也不敢让队伍分散太开,但是大风不断吹起肩带上的织带啪啪打脸,脸都给抽疼了。要到大文公庙的那段长下坡风特别大,最大的时候我和队友都无法站稳,只能躲在路边石头堆后避过风头后再走。当晚在大文公庙接待站扎营,一夜大风未眠。
期间有个小插曲,鉴于拔仙台附近岔路比较多,如果天气不好又不熟悉道路,有误跑到万仙阵方向的可能,所以早上出发的时候我就反复强调今天整个队伍务必保持队形不要分散,结果还是有一位过了玉皇池就闷头一直向前冲直到从我们视线中消失再也未见。后来起了大雾后我们担心得不行,生怕他没有经验跑错方向,到了大文公庙有手机信号后立刻打电话发短信给群友帮助寻找才获悉他的行踪,好在他没有跑错方向,而是当天直接下了山。在户外出行中最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在得悉他安然无恙后六人小队就改编成了五人小队。
5月4日——优哉游哉下山,回西安逛吃逛吃。






大佬说一说啊,比如我所有的睡袋都是轻薄型的,一条厚睡袋都没有,我根据不同的温度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即便是极寒天气,这些薄睡袋也能满足我的需要;
欧,原来一路上还有这么多的朋友啊。我们在吊桥旁边扎营,早上在河边做饭洗碗来着
原来5月2号早上在铁甲树里面那个6人圈塔是你们啊
我应该从后边超过去,当时看见你们在河边洗碗
哈哈,用惯了反应堆,我也是好几次忘了取下锅底的塑料碗直接怼到炉头上去,幸好每次反应很快,塑料碗一点疤痕都没留下。杯体配上非原装的炉头,当然稳定性比较弱点,要是反过来,原装炉头加支撑配其他锅子就没有任何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