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印度(3)|1月5-6日 菩提迦耶 追寻佛陀得道的脚步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我虽不是佛教徒,但有两方面的因素使我对寻觅佛陀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兴趣:其一,佛教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所钟情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域。换言之我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感知这趟印度朝佛之旅程。若藉由此行能厘清佛陀重要的人生阶段,对我而言将是极大的收获。
昨天(1月5日)我们在菩提迦耶造访了摩诃菩提寺,今天(1月6日)我们继续在菩提迦耶参观了佛陀苦修的正觉山,从佛陀得道的顺序来讲,这两天的游览顺序是颠倒的,因此这篇游记我们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做一个颠倒,先说今天的见闻,再讲昨天的经过。
关于菩提迦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又称佛陀伽耶,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Patna)南方约150公里处的尼连禅河西岸,是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地,因而成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1月6日 菩提迦耶|正觉山-牧羊女奉乳糜处

从菩提迦耶前往正觉山要先向北行数公里,然后往东跨过尼连禅河大桥。
尼连禅河(梵文:Nairanjananadi)发源于孟加拉州,自南向北注入恒河,为其支流。

过尼连禅河之后,向南再行数公里便可望见在平原上突兀而起的正觉山。山上有一处石洞(称为正觉洞或龙洞)佛陀得道前曾在此苦修六年。

第七周:佛陀在 Rajayatang 树下结束禅坐,恰有2位缅甸商人经过,他们将路上充饥的米糕和蜂蜜献给佛陀,佛陀为他们说法后成为最早皈依佛陀的俗家弟子。

下午时分天气由阴转晴,蓝天白云,于是我们再度进入摩诃菩提寺,亲近佛陀得道之地。
2020年1月6日于印度比哈尔邦菩提迦耶

第四周:佛陀在此7天冥想,思考更高深的法意。此时佛陀身体散发出蓝、黄、红、白、橙五道光芒,此即佛教五色旗的来历。

第五周:在一棵 Banyan 树下,佛陀回答了一位婆罗门的疑问,并阐明:人并非由其出身而成为婆罗门,相反在于行为。

第六周:佛陀在菩提树南方的 Mucilinda 水池边禅坐,突然间狂风暴雨,龙王现身绕佛陀七匝,并用自己的头遮住佛陀,予以保护。

第二周:为感谢菩提树的荫庇,佛陀在一土丘上连续7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菩提树。后在土丘上修建 Animeshlochana 塔。

第三周:佛陀在菩提树的北侧来回走7天,所走之地涌现莲花。

摩诃菩提塔西侧是著名的菩提树,枝繁叶茂,宛若巨大的伞盖,据说佛陀即在这棵树下开悟成佛,因而受到佛教徒敬奉,其枝也被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
目前这棵菩提树并不是最初那一棵,而是最初那棵树的直系第四代。1870年摩诃菩提寺进行重建时由斯里兰卡移植而来。
在摩诃菩提塔四周分别有7个地点与铭文介绍,为信徒诠释佛陀在菩提树下7周49天的悟道过程:

第一周:菩提树与金刚座。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体会解脱的快乐。

清晨时分,来自各国的佛教徒络绎不绝地围绕摩诃菩提寺赤脚行走与膜拜。

在摩诃菩提塔内的中央供奉着佛陀的25岁等身金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像的顶髻部分遗失了,后由佛教徒供养真金加以修复。
1月5日 菩提迦耶|摩诃菩提寺
关于摩诃菩提寺

摩诃菩提寺(Mahabodhi),也译作“马哈菩提寺”,是位于菩提伽耶的寺院,2002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相传佛陀在摩诃菩提塔西侧的菩提树下打坐四十九天后开悟成佛。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50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此菩提树旁侧建寺,以纪念佛陀开悟的确切位置。
公元13世纪时穆斯林军队侵入印度,佛教徒为避免穆斯林的破坏遂将摩诃菩提寺大塔掩埋,此后湮没在历史中数百年,直至1861由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姆(Alexander.Cunningham)率队挖掘使之重现,再度成为最重要的佛陀圣地之一。

最后,我们来到苏嘉塔塔(Sujata Garh),据说这是 SUJATA 家的所在地,后世佛教徒感念于他对佛陀的恩情,在此修塔纪念她。
苏嘉塔塔最初建于公元前2世纪,几个世纪以来它被不断修筑和扩大。

随后来到纪念 SUJATA 供养佛陀乳糜这一事件的寺庙。

在此地,佛陀食用了SUJATA 供养的乳糜后身体得以恢复。

上边是 Bakrour 村一带的尼连禅河,佛陀从正觉上下来后大概是在附近沐浴净身的。

附近建有一座小寺庙以纪念佛陀在尼连禅河边沐浴净身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