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峰-关于人生第一座6千米级雪山的经验之谈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本帖最后由 luoshawn 于 2021-11-21 15:40 编辑

本文先介绍行程,再介绍装备、防高反、防晒。


珠峰,亦称可可塞极门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位于东经94.2度,北纬35.6度,座落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及玉树州交界,在国道G109青藏线边上,距离格尔木市200多公里。玉珠峰从南坡看像个馒头,所以大家都称为馒头山,登顶相对容易,没有雪崩的危险,只要能适应高海拔,不高反,有一定的体力就可以登顶,属于业余级和入门级的雪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自驾川进青出时都没有注意到这座山,知道玉珠峰这座雪山还是前两年一起徒步的朋友推荐,遗憾的是没能和这位朋友一起爬这座山。

本次是半年前暂定的行程,由于夏天的疫情,大家都没能出去撒野,所以十一的玉珠峰之行人气才能这么旺,我们一行8人,大家基本都一起走过多条徒步线路,队伍的年龄从28岁到40多岁都有,由美丽的大神级灵魂人物倩姐领队。


由于雪山大多都在保护区内,加上其危险性,攀登高海拔的雪山都是要参加专业的俱乐部,由专业的领队组织带领,安全有保障,在登山协会有备案,成功登顶后会发登山证,6000米级的登山证用于进级7000米的雪山。个人攀登属于非法,不会有登山证,对于入门级的雪山也不排除有个人前往的可能,但危险性非常大,不建议以个人名义前往。


参加俱乐,如果向导和队员按12配比的话,每人需要1万元费用,此费用包含从格尔木出发前一晚到返回格尔木前一晚的住宿,以及从格尔木出发到返回格尔木的路费、餐费、领队、专业装备等费用,下山返回到格尔木后由于各人的行程安排不同,一般就地解散。

行程大概是:

第一天:一早从格尔木出发,到达西大滩适应海拔(4150米),并列队行走数公里以检验服从性和个人状态;西大滩各运营商都有信号;

第二天:从西大滩前往大本营(5030米),需要经过昆仑山口,在大本营适应海拔,下午徒步走到冰川拉练并在冰川雪坡上学习使用冰爪和安全绳攀爬和下撤;大本营只有移动有信号;

第三天:视状态可前往C1,而我们是多等了一天才出发去C1;

第四天:午饭后前往C1营地(5600米),3.6公里用时4个小时,海拔爬升近600米;C1移动有2格4G信号;

第五天:冲顶(6178米),1.8公里,爬升600米。半夜2点起床,喝水吃饭,3点出发,8点前登顶,拍照后下撤至C1,休整后再下撤到大本营,休整后坐车返回格尔木,到格尔木大概晚上7点到8点。峰顶移动有信号,也有来自北边西大滩的电信信号,都很弱。


一如既往先提供装备清单:

玉珠峰地图

上图中间剪头位置就是玉珠峰,上边椭圆处是西大滩,下面方框处是大本营。

西大滩是青藏线边上的一个小镇子,在玉珠峰的北面,有很多吃饭住宿的小店和小卖部,从地图上看北坡就是国家登山训练基地,但是由于建设过程中发生贪腐问题,领导下台,基地也搁置了。


第一天:格尔木2800à西大滩4150

930日大家基本都从东部各地已经到了格尔木,对于请假难的同学来说,也可以30日下班后飞往西宁,再转火车于101日早上到格尔木。疫情期间,经过青藏线的检查站有可能需要核酸报告,所以出发前需要做好核酸检测,或者在格尔木的医院做核酸检测,格尔木的健桥医院可以24小时做核酸检测,一次才30块钱,确实很给力!


101日早上在唐融宾馆集合,10点左右出发,3个小时左右可到达西大滩,可从北坡远看玉珠峰。


出发前每个人都会适配到适合自己的登山鞋,此登山鞋不同于低海拔的普通登山鞋,海拔6000米以上或难度大的雪山都需要专业的登山鞋配专业的冰爪,6千米、7千米、8千米不同的雪山适用的登山鞋也不同,我配的是一双7000米级的专用登山鞋:

专业登山鞋是里外两层,保暖性强,防风防水,有专业冰爪的卡槽,不过鞋底确实硬,所以袜子要厚的,否则脚受不了。

在西大滩从北面远看玉珠峰:

(借用向导的一张图)

专业的登山队员会选择从玉珠峰北坡登顶,北坡登顶难度大,需要在山上住2个晚上,业余人员基本都是从南坡登顶。

101日我们在西大滩适应海拔(4150米),下午往玉珠峰北坡方向拉练3公里,向导给我们讲了一些登山注意事项,整理了队型。

晚上住在西大滩,当天晚上半夜2点多我的登山手表振了一下,醒后很久都难以入睡,半睡半醒直到5点多完全睡不着。半夜手表振的那一下,我以为是短信提醒,但早上起来看手机才发现没有短信和微信,这才想起来手表开启了高原守护模式,当血氧浓度和心率等指标达到临界值时会发出提醒,估计是晚上血氧浓度太低,手表怕我睡过去了,就把我振醒了。早上起来感觉很难受,由于睡不好,头痛,我高反了,用手表测了一下血氧浓度:68%,这已经很低了,所以难受是正常的。吃完早餐(拉面)后,因为午饭后才出发,所以大家都回房休息了,前一天晚上大家都没休息好,我赶快吃了一整片高反神药(乙酰唑胺)后,半睡半醒地眯了半个小时,起来后高反症状就消失了,前一天没有高反只吃了半片,看来上了4000米以上还是得一天早晚各吃1片。自此以后我紧持每天早晚各吃一整片,再也没有严重的高反症状。后面会详细讲解高反应对措施。

第二天:西大滩4150à大本营5030

102日早餐过后没一会又吃午饭了,午饭是川菜,其实在高原是要吃清淡的,重口味压根没食欲,不知道领队为什么要给我们吃川菜呢。


午饭后出发前往大本营(5030米),路上经过昆仑山口,当时昆仑山口已以飘雪了。绕过西头的昆仑山口下了国道,往东就是大本营,从西大滩到大本营也就1个多小时的路程。


从北面往南看大本营:

进大本营时每个人都需要登记,然后就是每4个人一间帐房,睡袋用自己的,在大本营待了一天半,基本每天都下雪,太阳一晒又化了。

大本营的厕所在远处,是旱厕。晚上有发电机发电到10点多,早上也会发一会儿电,可以充电。

此时可以远看玉珠峰了:

由于玉珠峰所处环境植被非常弱,所以氧气含量比同等海拔的川西雪山低很多,在大本营测的大气压只有500hpa,而上海市这种海拔10米的地方大气压有1024hpa,所以大本营的氧气含量也只有平原的一半还不到。

住下后稍做休息,每人发了冰爪和安全绳,穿着专业登山靴前往冰川拉练,一是通过活动适应高海拔,二是在冰川的雪坡上练习穿着冰爪和安全绳攀爬行走,反回大本营时已经在下大雪了:

在海拔5030米的大本营不一会儿,果然有好几个人出现了严重的高反,基本都是吃不下饭,一吃就吐,头痛发晕,全身无力,嗜睡,但这个时候又不能不吃,也不能睡,不吃就没体力,如果睡了就有可能睡过去了。其中两个较为严重的,一个血氧64%,一个血氧55%,其他人基本都在7x%8x%。血氧低于70%的就会非常难受,低于60%属于重度高反,基本只有吸氧和下撤这一条路。

64%的这位和我同屋,给他教了一招“增压呼吸法”,他用了不到10分钟,血氧从64%增长到90%,我从80%增长到88%,虽然用手表测量血氧可能会存在误差,但至少可以证明“增压呼吸法”是有显著效果的,高反症状立即减轻很多,用这位兄弟的话说:太牛B了,效果立竿见影。在拉练和接下来的行程中采用“增压呼吸法”确实有助于缓解高反。


后面会详细介绍“增压呼吸法”以及几种搞高反的药。


大本营的伙食还不错,有肉有菜,有米饭也有面条,还有汤:

第三天:大本营休息5030

103日,昨天晚上领队不让10点前睡,怕睡早了,在半夜2点到5点最缺氧的时间段睡不着更难受。但有些人不听,早早的就睡了,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我是后半夜半睡半醒,心想昨晚应该趁着能睡着早点睡的,反正后半夜肯定肯不着。


早上起来后,大家都以为早餐后会出发前往C1,结果领队说要等B队的到了再看,十有八九是想把两个队的人合在一起往上走,这样可以节省领队人手也省成本,果然中午通知我们多休息一天,明天上C1


在这一天的休息适应其内,其他几个高反症状相对较轻的在努力适应,而血氧55%的这位,据说昨天晚上睡的还好,但高反症状并示减轻,早上起来路都走不好,走路像喝醉了一样,脸色也不好,还是吃不下东西,高反这么严重了,从昨天到今天早上领队一直不让吃药也不让吸氧,估计是怕吃完药暂时好了,上到更高的地方药物无法缓解高反症状时,下撤就更难了,还得多占一个领队的人手陪着下撤,而在大本营时,下撤是直接坐车回去的,不用人陪。我们其他几位经常在高原行走的人,都各自备有药,有的人备了上十种药,有高反药、感冒药、拉肚子药、治头痛的药、助睡眠的药等。


吃完早饭后,这位兄弟也决定下撤,下撤前找另一位领队才吸上氧,等他回到格尔木后,高反症状立即消失。


在大本营见到了所有的向导,其中有一位大神11次登顶珠峰,是西藏登山学校的教练:

这一天啥事没有,只是静待,想睡就睡,不想睡就出去走走,下午我用带来的自拍杆就着阳光拍了延时摄影,效果还不错:

这个延时摄影短片也是此行效果最好的拍摄了,再往后就没有睛天!!!

在十一期间,这个地方早上7点半后天亮,晚上7点半后天黒,和东部城市差1个半小时以上。


第四天:大本营5030àC1营地5600

104日,昨天晚上吃完饭就睡了,能睡着就趁早睡,否则后半夜肯定睡不着。其实经过一天的适应,这一晚睡的还算好。


早上起来发现大本营外面有人踏着雪晨跑!往冰川方向来回跑了5公里,我认为这是在做无氧运动!


早上9点吃的早餐,11点又要吃午饭了,吃完午饭,一人发了一袋路餐带着,有方便面(晚餐吃)、果冻、饼干、小糕点、奶糖、麦片(第二天的早点)等。


然后我们就出发前往C1了:

走过1公里多的相对平缓的乱石路后,就开始了爬坡:

累了就休息喝水,几分钟后爬起来继续:

C1下面向南看:

下午4点多到达C1营地,这里的帐篷3人间:

风雪很大,分好帐篷后马上钻进去,这时已经累的不行了,倒头就眯了一会儿,领队他们烧水,每人一杯,接着又是煮方便面,气罐和高压锅都是随队背上来的,C1营地没人驻守,全都是自助,最后的卫生也是向导打扫。

C1营地没有厕所,只能在外面自己解决,由于外面太冷,风也大,最好不要来大的,少喝水,免得晚上老时想出去。但高原缓解高反又要多喝水多排尿,所以在这里比较矛盾。

从大本营到C13.8公里,实测3.61公里,用了4个小时。


从大本营到C1:驮包或大包都留在大本营,穿着发的登山靴,各自带着冰爪和安全绳、睡袋和羽绒裤羽绒服水壶、路餐等。如果自己不想背,可以找向导背,向导原则上只给背四样:睡袋、冰爪、安全绳、登山靴,其他给钱都不背,而且一样200块钱单趟,四样来回是1600块钱。体力好的自己背吧,有钱的可以找向导背。


自己背包的人是把登山靴穿着,这样就少带一双鞋,把来时自己穿的鞋放在了大本营。这么看来,登玉珠峰在大本营及以下海拔的地方没必要穿多么好的登山鞋,大本营以上包括拉练都是穿俱乐部的专业登山靴。


第五天: C1营地5600à玉珠峰顶6178

在海拔5600米的C1营地,晚上基上没法入睡,用手表监测睡眠失败,而前几天还能测得出来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多亏昨天下午到C1后倒在床垫上就眯了一会儿,晚上也眯了一会儿,要不然会更难受。


凌晨1点半就被叫醒了,不叫也是醒着的!向导烧了水,煮了麦片,喝点热水,吃一小碗麦片粥后,3点出发开始登顶。


我同屋的伙计在这一晚上感冒了,睡着1.6KG的鹅绒睡袋也感冒了,然后带着感冒登顶了。。。

这一天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出发前忘了擦防晒霜,也忘了带防晒霜!!!而别人为了减轻负重也没人带!!!一直暴风雪不见天日,倒是救了我的脸,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没有睡觉,这一路上困的走几步就想停下来睡会儿!感觉边走路都能睡着。


我们为了等B队,延迟了一天冲顶,结果选了这几天天气最差的一天冲顶,一路上风吹着雪沫打在脸上推难受,戴上魔术围由影响呼吸,不戴又脸疼,加上体力的消耗和没有休息好,这一路上一直在想:我也就止于6000米级的雪山了,以后再也不爬雪山了。。。


为了梦想和目标,大家都在透支体力,有几个边走边吐,真是没法想象要多大的毅力才能继续前行!


向导说走300步休息一会儿,其实没有做到,基本上是1个小时左右坐着休息一次喝点水,半个小时站着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走了4个多小时,于清晨732分登顶玉珠峰:

玉珠峰顶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所以不会出现像珠峰一样的大堵车。

登顶后要先经过一个最高的梁,两边有点堵,然后再往前走几步是稍低几米相对平坦的雪地。同屋感冒的这位则到顶上就瘫倒在地上,拉都拉不起来,缓了一会儿才爬起来。


山顶上没有大的标识,只有一个经幡,大家在顶上各自拍照:

然后团队合影:

我们队伍8人,加几个拼团的,然后又加了一个B队,总共15人,穿着最专业的都是向导。

天亮后也没有直射的阳光,一直是看不见远处的山下,用了半个小时急急忙忙拍完照,大家就开始下撤了。下山后才得知经幡架子上是有个小铭牌,上面有写山名和海拔,早知道离近点拍张照:

上图下边是铭牌

登顶半个小时后下撤,山上的路标隔几百米才会有一个小木桩和小红旗,由于一直是大风大雾夹杂着雪花,50米以外的远处根本看不见路,刚刚下撤,走着走着发现不对,雪越来越深,上来时没有这么厚的雪,走错了路!爬了100多次玉珠峰的向导居然带错了路!!!

此时已经下撤到5900米左右,再返回去就得爬200多米,没人愿意往上走,都坐在原地等着,前面的两个向导往偏的更远的地方探路,后面其他的向导往反方向探路。


这个时候我拿出两步路记录的轨迹查看,发现看不懂,记录的有问题,同行的另一位的iPhone用二步路记录了轨迹,但在高海拔极寒之地,iPhone就是废物,照片还没拍完就关机了。我把登山手表研究了一番,才发现有“循迹返回”功能,还好凌晨3点出发时我用手表和手机都记录了轨迹,这时候派上用场了,果断往右走,横切往右下入走,看着他们往上走的的背影,我大步往前赶,由于雪太深太费颈,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一会儿。这时右边的向导们其实已经找对大概的方向了,但雾太大还是没找到路标,我走到最前面的向导边上,告诉他我有手表导航,他也就放心了。我们两个大步流星地赶往C1营地,一路上留下了深深的两串脚印,本来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是最省力最安全的,可是为了留下更明显的足迹,我还是另踩了一串脚印。我下山的步伐基本可以赶上同行的向导,所以后面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回到营地我钻进屋子倒在床垫上就眯着了,等我同屋的回来时,我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这个时候人还没完全到齐,还有人在山上:

远处的小黑点就是陆续下来的队友。

由于一路专注于赶路,回到营地时才发现暴风雪很大,在帐篷外都站不稳,只看着风吹着雪顺着山贴着地面快带地从一边上来又从另一边下去。


冲顶总共1.8公里,加上在山顶转悠,来回也就4公里多一点,我总共走了7个多小时,最后下来的伙伴肯定在8-9个小时:

上图中往东拐的那一点是走偏的路。

后来才听说,当时在山上等待找路的那一段时间,有些人就地睡着了,也有人让向导叫直升级救援,只要能活着带下山,愿意给向导更多的钱。。。这是拼意志力的时候!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求生的本能可以让人不顾一切。


等大家到齐了,休整了一会儿,向导烧了热水,一人一杯,喝完继续往大本营赶。由于向导有负重,得走走歇歇,往大本营下撤的路上我们前面几个超过了向导,半跑着下山,在我赶回接感冒的这们同伴的时候,看着最后下山的人,走路非常慢,都没办法站直,身体是斜扭着的。


在大本营又休整了一会儿,大家归还公用装备,人到齐后就坐着车直接回格尔木,我陪着最后下山的两位坐了老板的皮卡车到达格尔木时已经是快8点了,天刚刚要黑。


在回来的路上,开车的老板得知这位感冒后还冲了顶,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滋味,高海拔上感冒后果非常严重,如果出现肺水肿是会要命的。


在宾馆住下后,查看了感冒的这位状态还行,高反肯定消失了,感冒还得去医院看看。他的手指头也冻坏了,由于手套不够厚,而且路上得频繁取掉手套喝水,手指头被冻伤了,根据我的经验,过几天手指头尖上的皮得脱掉,里面的组织得重新生长。晚上他去医院,我们其他几个去大吃了一顿。


反观这次登顶,对我们这些业余选手来说确实是挺虐的,危险也不小,主要是高海拔和低温(山顶有-20多度),还走错了路,不过还好大家都平安下山了,回到上海后,我称了一下体重,瘦了7斤,接下来的几天能吃能睡。


【总结几点注意事项】

1,防高反:最重要的是防高反,药得带够,接下来会讲用什么药和什么方法缓解高反。为了保证睡眠,有人也会带感冒药,晚上吃的那种黑片,睡的香。还有治拉肚子的药。由于上了高原,休息、饮食、气候等条件不好会打乱身体的平衡,拉肚子很正常,所以治疗拉肚子的药也可以带。还有就是抗过敏药,比如秋天变凉时我有过敏性鼻炎,所以我还带了辅舒良喷剂;

2,保暖:保暖的速干衣、羽绒裤、羽绒服得带够,我带了一件薄的连帽羽绒服和一件羽绒背心,都是优衣库非专业的,也够用;

3,保护眼睛:太阳镜和小点的雪镜是必须的,格尔木到C1用太阳镜,登顶得有雪镜;

4,防晒:一定得天天擦,时刻不能忘!还有防晒唇膏;

5,食物:吃的可以不用带,也可以考虑带两管能量胶,我带了但没吃,给别人吃了。


总之,上了高原,在适应海拔的同时,要想办法保证睡眠,同时多喝水,这样才能减轻高反的症状。症状轻时该吃药就吃药,症装重时,吃药已经没用了,只能吸氧下撤,不要犹豫!

----------------------------------------------------------------------------------------------------------------------

【关于装备】

6000米级算是入门级雪山,加上玉珠峰难度不算大,所以衣服和工具与平时爬山或徒步差不多,有钱就买好的,不愿意在装备上花钱的也可以使用普通的。


但是一块专业的登山手表是强烈推荐的!关键时刻能救命。

专业的登山手表首先应该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像苹果、佳明、松拓这种几天就要充一次电的,压根就不要考虑了。卡西欧的待机时间长,但功能相对单一。


其次,满足高山户外的功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多种GPS、海拔测量、气压计、测血氧、睡眠监测、高原守护、记录轨迹、循迹等等功能。


我选择的是高驰COROS APEX Pro(这里不是广告,华为的手表也不错),标称待机30天,在平原实测每周35公里跑步轨迹计录+每晚的睡眠监测,充一次电可用20天。本次的三次轨迹记录总耗时差不多13个小时,再加上每天晚上的睡眠监测和无数次的测血氧,充一次电撑了8天多。


不要指望手机可以帮太大的忙,因为手机不是专业的户外装备。我的多次经验证明,在高海拔极寒之地,iPhone就是废物,拿出来照片还没拍几张就关机了,插着充电宝都眼看着电往下掉!而且iPhone的户外软件在没有信号的地方直接无法正常记录轨迹,这几点安卓机要靠谱的多。


关于测血氧,户外领队都会带血氧仪,一种夹在指尖的小工具,几秒钟就可以测出血氧值,用手表测,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哪个准哪个不准还不一定,都只能当参考,最准的检测方法只有在动脉里抽血化验。

------------------------------------------------------------------------------------[size=18.66666603088379px]---------------

【关于防高反】

高原反应的定义:

(此处内容因版权原因已删除)


高原反应的易感人群:

体重过大,缺乏锻炼、曾经有过既往高原病史(脑水肿、肺水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从来没有到达过高海拔地区的人,为易感人群,需要注意甄别和筛选易感人群。

到目前为止还为有一个规律来界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体质一定就会高反,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会高反,只有他去了高原才知道会不会高反,而且这次去了不会高反,下次去也许就会高反。


常有人会说以下几类人容易高反,但也不一定:

1,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的人群,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不一定:曾经有两个马拉松运动员一起去登山,一个高反了,一个没事。

2,身体比较肥胖的人耗氧量大,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年纪较大的人群,身体素质要比年轻人弱一点,更容易高反。

不一定:本次同行的有一位偏胖的且年龄在40大几,人家没有高反,反倒是几个相对瘦一点的年轻人反应很大。

只能说上述的几类人发生高反的概率大一点。


大气压越低意味着氧分压越低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最高月份则往前移,一天当中大气压最高的时候为8-10点,次高为21-23点,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4点,在出行中对于有高原反应的队友应不让其单独睡一个帐篷,随时观察情况。冬季高原病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夏季。

天气变化对于大气压的影响:

在北半球,天气变坏时,气压会随之而下降,12小时之内可能会下降600帕以上。天气变好的时候,气压会随之上升。可以根据登山手表的气压计关注气压,在天气变坏时随时注意情况。

高海拔氧含量的变化、大气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上图可以看出海拔5000多米的大本营,气压只有0海拔的一半多一点,而且还得看天气,还得看当地的植被。同一海拔在晴天或植被丰富的地方,氧气含量就高,比如川西;在阴天或没有植被的地方,氧气含量就低。

高原环境对于身体的影响

高原环境对于中枢神经的影响:脑组织的耗氧量占机体的23%,因此中枢神经对于缺氧非常敏感。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 %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细动作肌肉群收缩失调。下降至74%时,会出现痛觉迟钝、易怒、肌无力、判断力障碍。严重缺氧时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绀、脉搏减慢。

高原环境对于呼吸系统的影响:初入高原者因换气过度引起呼吸反馈机制不稳定,使得整个呼吸系统不稳定,在睡眠和安静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周期性呼吸,严重时睡眠中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即为陈-施(潮式呼吸)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的特点是呼吸逐渐增强增快又逐渐减弱减慢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每个周期约45s3min

高原环境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海拔进入3000m高度时,唾液分泌减少。海拔4000m以上时,胃液总酸度降低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机制延长,可能引起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

高原环境紫外线对于皮肤、眼部的影响(需要重点注意):在海拔4000m地区,波长400nm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比平原增加4.7倍,波长300nm的紫外线比平原地区增加2.5倍。在高原积雪地面,紫外线反射率一般为80%~90%,在晴天的洁白雪面上,紫外线反射率可高达95%,可导致严重的晒伤(日晒疮),日晒疮之后,务必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

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疼、头晕、乏力、发热、心悸症状。强烈持久的日光紫外线,尤其是积雪地区很容易使得眼部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损伤,导致日光性眼炎,严重损伤时,可出现视网膜灼伤,导致视觉障碍。(俗称雪盲)


总结一下关于高反的见闻和体验:

高原病的预防:

1,高原阶梯性习服(高原病预防最为重要的方式),也就是从海拔4000米起,每上升1千米就要在原地休息至少1天来适应。

居住在高原缺氧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对缺氧能产生一定的适应,缺氧初期的症状可明显减轻,这种情况叫做高原习服。个体的适应差异极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内能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5330m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大多雪山的大本营都
在这个高度以下),易于发生缺氧反应。海拔愈高,大气中氧分压愈低,则机体缺氧程度也相应加重。登高速度与劳动强度也均能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

2,登山中的高走低睡习服方式,白天往高海拔走,晚上下来睡觉。

高海拔的登山,通常都要进行几个营地的往返适应,上升到更高的营地进行适应,晚上返回海拔相对较低的营地进行休息。这是国际登山通用的一种高原习服方式。

3,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饮酒以及低温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上山前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规律健康的饮食很重要。

有很多高山疾病是因为过度的疲劳、精神紧张以及感染所引起的,高原高寒的气候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的肺水肿,预防寒冷与感冒也应该在预防高原病的范围内,根据文献资料上感(感冒)诱发高原脑水肿/肺水肿占到了发病率的16-40%。过劳、过度的剧烈运动会加重缺氧,这两者占到了诱因的17-31%(数据来源:吴天一院士《高原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版》的统计数据)通过装备安排和调整徒步行程安排进行预防寒冷与过度的疲劳。

4,药物预防

通常目前常用的高山反应预防药物为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乙酰唑胺是常见的碳酸酐酶(CA)抑制药,是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在香港的药物商品名叫做:海拔适。实在没有时间做阶梯性习服,又有既往高原反应病史的,可以在医嘱下服用。ps:乙酰唑胺作为治疗青光眼的处方药物,对高反有非常好的效果,由于价格非常便宜,国内的药企大都不愿意生产,但在医院也能买到,替代品为醋甲唑胺。副作用就是会出现低血钾症导致出现肢体麻木,同时服用氯化钾缓释片来减缓副作用。慎重提醒:组胺类过敏禁止服用以上药物,Rx(处方药)药物使用和购买请务必咨询医师。

5,其他注意事项

饮食结构调整,初上高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多次大量的饮水,提高新陈代谢。避免洗澡以及跑跳等剧烈运动。


【已经验证有效的措施和药物】

乙酰唑胺or醋甲唑胺

(这个药是经过我亲身试用过感觉效果不错,身边的其他朋友也在用这个药。其他的药物也有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

乙酰唑胺是药物中有效成份的名字,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是丹木斯Dimox,而丹木斯只是药企生产的药物名字,不同的药企生产的这个药的名字不一样,之前在尼泊尔药店里买的是这种:

由于国内这个药太便宜,各药企都不愿意生产,加上是处方药,只能在部分医院经过医生开处方才能买到。建议找年龄大点的人去代开(据说在网购平台也能买得到)。一般早晚各一片,配合氯化钾吃,否则会手脚和脸会发麻。

乙酰唑胺可以被醋甲唑胺替代,国内醋甲唑胺相对好买,不过我没有试过。

我的建议:

出发前:提前至少一周喝红景天,红景天算是中草药,效果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调理状态;

行程中:乙酰唑胺or醋甲唑胺,建议在海拔3000米时开始吃,同时配合氯化钾吃,可预防也可治疗轻度征状,我是海拔4000米开始一天两粒乙酰唑胺,在未配合氯化钾时确实伴有手脚麻木、头皮及脸也麻木的感觉。但一直到6000多米都再没有不适感,食欲也不错,睡眠属于正常状态,海拔太高该睡不着还是睡不着。

另外,葡萄糖水也可以缓解高反症状,特别是呕吐后快速缓解不适效果很好。大本营的食堂里有葡萄糖粉和蜂蜜。


【增压呼吸法 Pressure Breathing

增压呼吸法其实是采用身体肌肉给肺部加压,使吸进肺里的空气压力增大,肺里的气压接近低海拔环境中自然呼吸无增压的压力状态,从而增加吸收效率。但不增加空气在肺里的停留时间。

关键方法:

先测试高海拔环境下自己当时的呼吸频率,比如呼吸一次用时3秒,其中吸1.5秒,呼1.5秒。增压呼吸法就是:吸1.5秒,(往外呼的时候,嘴做出吹蜡烛的资势用力吹,给排出的气体制造阻力,使肺部气体压力增大),这时候往外呼气时用1秒吹气,然后张大嘴用剩下的0.5秒把剩余的气体呼出,最后的这0.5秒和平时正常的呼气的嘴形一样,仅仅是呼气的前1秒是吹蜡烛的样子。

吹气的力量大小视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定,用力过大则会适得其反,用力过小则没效果。刚开始用此方法呼吸的1-2分钟,可能会使自己的感觉更差,稍微坚持一会儿,找对节奏就好了。

举例:

吸:嘶~~~(1.5秒)

呼:噗~~(1秒)啊~(1秒)

吸:嘶~~~(1.5秒)

呼:噗~~(1秒)啊~(1秒)

每次吸和呼的整体频率和节奏需要和正常的非增加呼吸时保持一致,否则没有效果。

---------------------------------------------------------------------------------------------------

关于防晒】

了解防晒首先要知道UVAUVB

紫外线依照波长的范围,又被分为 UVAUVBUVC 三种。波长越长,穿透力就越强,因此,波长最短的UVC几乎全部被大气层挡住,大约有 5% UVB 会到达地表,高达 95% UVA 能到达地表。

所以防晒产品的设计,都是针对 UVB UVA 为主,很少听到有人在谈防 UVC 的。

UVA射线,无论季节或天气如何,UVA射线都会不断出现。如果认为在阴天无法受到阳光伤害,那么就错了。它们非常强大,可以穿透衣服甚至玻璃,能到达真皮层,造成皮肤老化、变黑。当你想到UVA射线时,请记住它们会引起太阳斑,皮革般的皮肤和皱纹。

UVB 的波长较短,穿透力较低,伤害主要在表皮层,但能量较强。因此容易造成晒红、晒伤,而长期累积的能量大,也可能造成皮肤癌。UVB光线是你晒伤时可以责怪的光线。与UVA射线不同,这些射线在全年并不总是相同的强度; 它们在夏季更加强大。

然而,UVB射线反射出水或雪,即使在冬天也会引起晒伤,因此全年保护自己的防晒霜始终是非常重要的。

UVB射线导致大多数皮肤癌。虽然大剂量的UVA射线可能导致癌症,但通常应该归咎于UVB射线。如果你已经听到过在中午时分避开阳光的建议,那就是你想要避免的UVB射线。

总结一下:

如果怕晒伤,那就需要降低UVB的伤害。

如果你担心的是晒老、晒黑的话,那就要降低 UVA 的伤害。

更容易被忽略的就是UVA,因为从日出到日落,无论雨天晴天,UVA一直存在且波动不大,一年四季如影随形,玻璃也无法阻挡的,所以防晒必须涂!!!不管阴天晴天!

SPFPA

SPF值与PA都是指防护的能力,即隔离紫外线的能力。

国内的防晒产品SPF最高只能标到50,国外的可以更高。

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UVB防晒系数

如:SPF50+指的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该产品能吸收98%以上的中波紫外线(算法公式是(50-1)/50*100%=98%)SPF50的防晒时间大于SPF30SPF 30 = 30 * 10 = 300分钟;SPF 50 = 50* 10 = 500分钟,SPF30的防晒时间为300分钟,SPF50的防晒时间是500分钟。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UVA 防护等级

PA+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2-4倍,PA++表示可以延缓4-8倍的时间,PA+++表示可以延缓8倍以上。

【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一方面指的是那一种物理性质的防晒工具,另一方面就是指的另外一种防晒霜。物理性的防晒产品(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细小颗粒,他能够在涂抹开之后,像镜子一样将阳光反射出去 避免紫外线对肌肤造成的伤害,通常在几乎不出汗或者是不擦拭的情况之下,物理防晒产品都可以很好的保持长效(一天)的防晒效果,并不会像化学防晒产品那样对肌肤产生刺激。特点是安全,但是肤感厚重,涂后皮肤发白,很油腻,现在的做工比以前细很多,但自然价格不菲,无刺激,适合容易过敏的人。物理防晒霜挤出来后是比较稀的浓稠液态,可以流动。

化学防晒,其实不仅仅是说一些防晒类的护肤品,而是指能够将紫外线吸收之后,再用一种较低的能量形态释放出来的形式,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帮助肌肤避免紫外线的直接损伤。吸收紫外线后降解的产物有一部分会被皮肤吸收,造成对皮肤刺激,特别是在高防晒剂含量时,安全性能不如物理防晒,由于降解,每隔三四个小时需要补抹。化学防晒霜挤出来后是膏状不可流动的。

由于每一种化学防晒剂只能低档一种波长的紫外线,所以我们平时在使用防晒霜来对自己的肌肤进行防晒的时候,想要达到全面的防护效果,就需要使用那些融合了多种防晒剂成分的,防晒用品,才能够有效的吸收紫外线当中的uva和u vb射线,从而全面的帮助我们的肌肤阻隔紫外线。

总结:防晒每天都要使用的!!!日常防晒可以用防晒指数相对较少的更适合,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夏季户外防晒用SPF50+ PA+++适合。


防晒知识转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08685/answer/561610706

美好的旅途,美丽的风景
科普贴,值得学习!
学习了涨知识了
十分感谢楼主的经验!学习了!
我记得顶上有个铁架子来,没有啦?
好帖子。学习你的呼吸法,明年高原试试。
学习了  涨姿势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