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金秋 艳阳天 古村镇自驾 游江南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42 编辑
徽派的深宅大院都一个共同的特点,联通外界的窗户又高、又小、又少,一方面,有“暗室生财”一讲;另一方面,是因常年在外经商的徽商们怕妻子红杏出墙而有意为之;另外,也可防盗。但古宅都有天井的设计,通天接地,集采光、通风、换气、排水等于一体。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这种封闭式的明清院落,宗祠的存在,无不展示了极强的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徽商的妻妾们春夏秋冬,大多在天井中感受外面世界的阴晴雨雪、声光风影等大自然的景象。不过,这种设计倒也有其环保、低碳的一面,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的佐证,也是中华古老科技文明的体现。
参观完深宅大院,又返回到古街上,来到村口,其标志性大树—红杨树赫然而立。其学名“枫杨”,胡桃科,枫杨属,是宏村的风水树,高19米,围6米,树龄500岁,系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村口附近的一家网红店又吸引了我,方鑫玉毛豆腐,上过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她家制作的毛豆腐,口感、味道的确与众不同,现场煎炸的毛豆腐,佐以秘制酱汁,食之香糯、回味无穷!
——“方鑫玉”的毛豆腐

时值正午,留恋不舍地走出景区。回到民宿,收拾行囊,退房与老板告别后,去往下一站—黄山。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40 编辑
“月沼”湖北岸正中位置的“汪氏宗祠”,建于明永乐年间,宏村汪氏七十六世祖-汪辛,在山西任运粟主簿,建祠时虽不在家,因出资过半,本人又德高望重,因此,族人推其妻胡重参与主事。胡重,西递人,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汪辛常年在外做官,妻子胡重便代为打理家政村事,上下有序,为人仰重,获得族人认可,祠堂里得以挂有她的画像,匾额上书“巾帼丈夫”,足见她在族群中地位之重要。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宗祠是宗族祭礼聚会、听取祖训宗规、商议族中大事的地方,视为男人的圣殿,是严禁女人进祠堂的。
——汪氏宗祠里的“巾帼丈夫”胡重的画像
村里另一处值得一去的打卡地为“承志堂”,这里是清末黟县盐商汪定贵的私宅,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1855年,建于雷岗山下一处缓坡上,背倚雷岗山,面临一泓碧水,负阴抱阳,有一种瞻仰而观的视觉感,其设计创意很能代表皖南徽商豪宅的建筑特色。以砖木建筑结构为主,内部砖雕、木雕及石雕俱全,整幢建筑正厅前后两进、回廊、三开间结构;左右有东、西厢小厅堂,前有外院、内院,东有花园;还有书房厅、鱼塘厅、排山阁(搓麻将)、吐云轩(吸鸦片之处);还有小姐阁楼及保镖室、女佣室。全屋有七个楼层、九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占地2100平米,建筑装饰细镂如画,立面上富丽堂皇,气势上森严壁垒,处处透着讲究、气派,被称为“民间故宫”实不为过。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评价道:“承志堂整体设计协调、聚合性强,雕饰也很精美,充分显示了徽派大幢民居的艺术特色”。豪宅虽然显露了徽商巨富铺排的遗风,但从各处楹联的内容看,也彰显着其良好的家风与规矩,除了前述提到过的,还有“人生处世儒谦言,事无不可对人意”,意为:处事有儒家风范,谦虚谨慎;为人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说。在家中长辈的厅堂门柱上,挂有“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做马牛”,意为儿孙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过多操劳。就连供女佣起居的堂屋所挂对联也有说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据说,是为其比较看好并有意培养的头牌女佣设置的,房间紧邻豪宅的厨房,是希望她做事处处留心,通达人情世故,将来能“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吃过他家的面,味道真心不错,很合我们的口味。听他讲述家训,也很有启迪。例如:其一,“惜食惜衣不独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 莫求人 ”,源自清代大臣、诗文家陈宏谋所作的“惜食惜衣, 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寓意,珍惜衣食不只是为了珍惜钱财,重要的是珍惜福分;追求名利无可厚非,但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途径获得,不求人。其二,“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出自清代《格言联璧》中的先贤警策语句。寓意,善良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一生受用;心存善念才能走得更远,子孙受益。类似的楹联,在村里的“汪氏宗祠”及“承志堂”里均有看过,徽商对后代的教诲一脉相承。
——“冒华居”老宅的木格雕花窗门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29 编辑
——晨曦中的宏村“南湖”
再次来到“月沼”,想欣赏此处白天的景色。先是在湖边的一家叫“面生活”的面食馆吃了早餐,点了招牌“徽式杂酱面”和“干笋肉丝粉”,等候的间隙,精瘦、外向的60后老板对他家老宅做了简单介绍,并热情地招呼我俩进去参观。老宅名为“冒华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内部设计巧妙,屋内正厅长条几、八仙桌、美人靠椅依旧,屋内西洋镜高挂,西洋吊灯高悬,还有对联家训,老式木窗上的徽派木雕,人物栩栩如生,小三间天井置有水缸鱼池。老物件保存完好,布局形式奇特,别致实用,是宏村古民居中巧妙利用空间的代表建筑之一。其亮点是,月沼池边的老宅全景曾被选为80年代一版8分邮票的古民居图案。
——宏村“月沼”的日景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23 编辑
离开“添灯食堂”后继续游览,走到“月沼”湖边,这里也是村中的水广场,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半月形的人工池塘,取“花无百日红”、“长盈必亏、半亏有赢”之意。一首《夜游月沼》的诗句,描绘的很贴切。“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掬水月在手,捶衣星辰游。楼台上下映,笑语南北走。疑是天上月,一半弘村留。”夜晚的“月沼”真的很妩媚,对着西南方向或东南方向拍摄,花岗岩铺就的池边小路在商铺店内的灯光及大红灯笼的光线照射下,突显池边柔和的半月形曲线;波光粼粼的湖水中映衬着岸边红灯高挂的老宅建筑群,上下呼应,异彩流光;正对月沼西面拍摄的话,老宅屋檐下随房檐高低起伏的一排红灯笼与水中的倒影上下组合,似轮廓灯,勾勒出火箭发射塔的效果(横拍的画面竖起来看)。
——宏村的“月沼”夜色
在商业街上继续闲逛着,喝了瓶“兰格格”内蒙古酸奶,又买了用当地土猪肉腌制风干的腊肉,来两袋“黄山五城茶干”。一看时间不早了,打道回府。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20 编辑
小花絮,进门时见一只店家养的狸花猫静卧在地上,我不禁上前摸了摸它,它的皮毛柔软光滑,也不怕人,还悠闲地、自顾自地“洗着脸”。正在进餐时,我无意间发现邻桌一对年轻人用手机在自己座位侧下方对着我这边偷拍,顿感有些不自在,忙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未发现有何不妥。再说了,我也并非名人,又无花容月貌,人家拍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结账后准备离开之时才发现,原来是那只猫咪竟然在我的座椅下面,俩前爪搭在座椅腿的后横梁上,半蹲卧状态打瞌睡呢,憨态可掬,怪不得人家偷拍呢,谜底终于揭晓。看来猫咪跟我有缘啊,我也拍下了它的“倩影”,又撸了撸它,它竟然四仰八叉地躺下继续享受。这个小花絮,算是我这餐饭的“饭后甜点”吧。
——“添灯食堂”里的招财猫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18 编辑
走进街巷里,游人如织,商业街上店铺林立。傍晚6点多,无意间走到一家网红打卡地—“添灯食堂”,人气挺旺,店面有两层,我俩等了会儿,在一层等到座位。点了黄山特色菜,一条“徽州臭桂鱼”及一盘“鲜笋炒肉丝”,大约一刻钟左右,饭菜端上来了,外加一盆米饭(不够再添),按两人份计价。椭圆形的铁板容器里,盛着一条著名的“徽州臭桂鱼”(几乎每桌必点),带着汤汁,配以紫洋葱丝,撒上红色的鲜辣椒和青绿的小葱末,带着丝丝腌鱼的味道,没那么“臭”。真像进店时年轻老板介绍的那样,选新鲜鳜鱼,用盐腌制几天(根据季节气温变化,一般3-7天),然后用传统做法烹制,没有北方一般徽菜馆做出的“特殊臭味”(图省事,直接用臭豆腐制作)。虽初次品尝,感觉味道不错,尤其是鲜笋炒肉丝,南方的鲜笋脆嫩,做的咸淡适中,我俩又吃了个肚歪。一看,别的桌顾客,俩人至少点3个菜,可能是战斗力强吧,也许想多尝几个特色菜。
——宏村商业街里的网红店“添灯食堂”
——特色臭桂鱼和鲜笋炒肉丝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13 编辑
魅力“宏村”
上午10点多,离开古徽州建筑特色突出的西递村,又去往15公里外的宏村,皖南黟县另一个代表性古村落。宏村因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名气大于西递。宏村始建于南宋,17世纪,村里人口繁衍,建筑密集,村里的族长集资购秧田,打造环状池塘,形成南湖。以正街为中心轴线,西望石鼓山、际村,比邻羊栈河与西溪河交汇处,东傍东山和东溪,背依雷岗山,北边月塘,南邻南湖和奇墅湖。宏村自古被称为“牛形村”,以雷岗山为“牛头”,苍郁青翠的古树为“牛角”,全村鳞次栉比的民居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南湖和月沼为“牛胃”、“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系为“牛肠”,古村边四座木桥为“牛腿”。整个村落像一头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宏村的建设者眼光独到,历经世代几百年的打造,使其在徽派建筑中更具魅力。
中午入住在宏村景区西门外的一家民宿,走着不到10分钟就可以进入景区。由于此时太晒,不便于游览,便在房间里休整。下午5点多,太阳落山了,出发,去逛一逛宏村夜景。
宏村景区内比较著名的是“南湖”和“月沼”,由于湖面的衬托,使得拍摄画面多了些“灵性”,因此,人气更旺一些。南湖北岸坐落着“南湖书院”,这里以前是族人子弟受业解惑的地方,正对着南湖,在湖边荷塘中田田荷叶的映衬下,风景极佳,可谓:莲叶田田拥书院,书声琅琅尊圣贤。由于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宋代《神童诗》中提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商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以后可以走上仕途。
傍晚的南湖,夕阳西下,水天一色。湖北岸边的荷叶仿佛给南湖镶了荷叶边儿,西岸、南岸古榕轻拂,垂柳依依,一座单拱石桥及石砌小路的延长线连接湖的南北岸,无论是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看去,或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均构成一幅远山、民居、拱桥倒映在近水中的水墨画卷。桥上、岸边的游客,如同“人在画中游”一般。
本帖最后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 2021-12-2 21:09 编辑
不觉间,走到“汪一挑馄饨”店前,屋檐下白墙头上,圆形黄底黑字白头像的标识很醒目,而且其广告语也很特别“不吃汪一挑,白走西递这一遭”,门口还摆着一个乌黑的木制馄饨挑担。这家店果然小有名气,属于网红的馄饨店,大厅里循环播放着央视介绍“汪一挑馄饨”的纪录片。创始人汪自立,安徽休宁县五城人,2000年接过父亲的馄饨挑,在屯溪老街上挑担售卖馄饨。不仅其馄饨味美,形象包装也别具一格。身穿蓝印花布对襟褂子,脚穿宽口布鞋,把自己的头像制成三角旗幡插在担头,成为屯溪老街的一道独特风景。2005年以自己的头像注册了“汪一挑馄饨”商标,2007年在屯溪老街牌坊口开办了第一家门店,其后逐渐开了不少连锁店,不仅被多家媒体关注,还登上黄山学院讲坛为大学生上创业课,创造了一个挑子的“神话”。
——西递的“汪一挑”馄饨连锁店
我俩点了几样小吃,招牌“一挑清汤馄饨”两碗、“一挑七彩蒸饺”、葛粉圆子及酒酿饼各点一份,花费90元,这是我俩在外吃顿早餐最贵的一次,不过,这是正宗特色小吃,物有所值。其木质点餐号牌也很有特点,大小似酒店房间的门卡,黑底金字,竖版大写数字号码,“汪一挑馄饨西递店”的标注及号牌下方的金色波浪图案,比一般快餐店的光敏打印纸质凭据要精致许多。饭后,又在村里央视专访过的百年“糕点老作坊”里买了几样特色花糕。最后,登上村后山坡上的观景亭,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村落。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美誉的西递,沐浴在朝阳下一片山间平原上,傍着村西的莲池,仿佛依然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
——西递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