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峨眉山
很巧,农历公历两个生日靠在一起,人皆在川。农历生日那天工作了一整天,结束工作后就四处走走,阳历生日那天登顶了峨眉山。工作与旅行完美结合,在云之下和云之上体验了不同的心境。
杜甫客居成都草堂时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写的是《春夜喜雨》,千年之后的锦官城里,深秋的小雨一样的润物无声。
继续一个人的行走,从金沙遗址到浣花溪,经过杜甫草堂的黄葛树与万佛堂,从草堂路走到浣花溪公园,再沿着草堂南路走到浣花南路,走到四川博物院,绘画、诗歌、石刻,陶瓷,无一不美,无一不灵,三千年的蜀风汉韵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一路秋意盎然,诗歌大道与自然秋色相映成趣。
今年其实一直都有纠结,出行天气不好,加上YQ问题很多地方关闭,为什么还要走出去?真走出来了,少了拍照的喜悦却也有很多体悟。这次也是,看天气预报一直没有很理想的天气,在去与不去高原之间徘徊。看张大千的山水画卷,忽然就想通了,这禅意山水不就是阳光吗?文化是光。自然界有没有灿烂阳光,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心里有光,追光,原来就是这么来的。
无头佛像的庄严喜悦,击鼓、宴饮、骑吹、长袖舞、骆驼载乐、讲经、拜谒、问难、燕居、谒见的画像砖,那些巨大的汉石刻、精致的陶瓷,还有敦煌临摩像的细微,这些不都是心灵之光吗?
当日小记:巴山夜雪路重重,锦官城里秋正浓。工部祠前葛树双,草堂不与四处同。寻秋浣花溪旁,吟咏杜甫草堂,相遇千年流芳,徘徊诗歌大道。文章李杜在,光芒万丈长。
去年四月去内江讲学,拜见了张大千故居,见其仕女画风初有些入乡随俗,后清丽脱俗,有道骨仙风之感。此行见大千先生除寓居敦煌两载,还曾三上黄山,四上峨眉,长住青城,在山水间悟道。
“峨”字怎么写的?山+我,因为峨眉山,体会到原来我和山的相遇就是巍峨的“峨”。
姑娘,你看!这是峨眉山的云海,在它之上,是太阳的光芒,在它之下,是一个值得走一遭的人间。——摘自《只有峨眉山》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