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扎营时地钉东扎西扎都碰到石头咋整……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一个喜欢独行小白,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营地的挑选。有时艰难寻得一处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扎营时却发现地钉屡屡碰壁,风绳调来调去,钉子左挪又挪总会有几颗钉子碰到石头,扎不进去,无奈挪帐篷又还是遇到相同的问题……

图是武功山金顶下来不远处,此处有不少驴友扎营的痕迹,我这塔帐第一次出战,竟足足折腾了1个多小时!!!

出行前在公园试搭,加上研究也不过半小时之内搭建完成。

此行头一夜,海拔1600米,气温零下5℃左右,风力约6级,小雨大雾,搭建失败,差点死在外面……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观音宕中秋晚会


烟花盛宴
视频不会发,截图分享,哈哈~


帐篷节,风挺大的,帐篷被吹飞了好多个。


走线别忘了停下脚步~


彩虹~


高山草甸


转眼就长了毛毛~


不同季节或不同时间,景色截然不同


徒步天堂~


小彩虹

山上气候多变,哪怕是武功山这样的路线,好不好也是会死人的,以我为负面例子,希望大家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愉快走线,安全出山~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武功山路迹明显,沿途客栈较多(春节假期除景区内,其他都没开),平时安全系数比较高,我认为是老少皆宜的休闲路线,体力差就多安排几天,就跟我骑行西藏一样,有人几天到终点,有人十来天,有人二十来天,有人三十来天。
对自己而言没有高低之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行程规划天数少一点就是对自我的挑战,行程多一点就是休闲一点的。
每个人收获到的体验不一样。
别因为攀比,或为了数据好看,而以身犯险。
乘兴而行,尽兴而返,这也许才是最好的。
我爬山经验不足,是以学习和了解自身体力情况为主要目的。
这趟行程对老驴来说微不足道,对我个人其实是有很多很多的未知和尝试。
首先
1、先前虽然来过几回,但没有太留意客栈水源是在屋内还是屋外。若在屋内,我第一天就会因缺水而返回。
2、食物的尝试,坚果热量考量没问题,忽视了上火不能多吃。另外土豆粉和古斯面食,平时几乎没吃过,这也是在实战中尝试,食物准备不合理也会直接导致返程。
3、塔帐涂胶是自己刷的,只试搭过,没有实战经验。对他的防风、防雨和搭建都不放心。所以我第二天的营地选在金顶下方不远处,下行台阶8分钟左右可达客栈。客栈也提前过去确认在营业中,夜间帐篷倒塌、进水等各种问题出站后的避险安排。
4、从未试过在零下10℃左右露营,睡袋也是第一战,只在0℃左右的家里试用过。10℃,户外、帐篷等环境下,温度怎么样我也没有把握和经验。考虑防寒不行穿上羽绒服应该问题不大。
5、没有超过2天的走线经验,露营我基本都是两天一宿,20多公里左右。对自己的认识是第一天多走,第二天就歇菜,但第二天路程基本较好没有影响。这次也是想走到明月山的,但食物、体力、天气、装备都超预期,所以直接回去了。
6、本次负重30斤也是一次尝试,我体重才110斤不到,体力和负重能力都是不行的。以及第二天及后续每天的体能能否恢复我是保持不乐观的态度。(实践确实如此,第二天歇菜了。以我骑行的经验,应该坚持走,第二天中午应该会轻微好转,后续再坚持几天,身体应该会逐渐习惯。这个观点是想在这次行程中尝试的,可惜放弃了,天气实在太糟糕,这个气候条件我不敢走没走过的路线。)
7、食物天数问题,这与自己行程规划关系比较大。我有两个方案。一是穿越到明月山,计划5天,休整2天,抵达终点在山上小住1-2天。所以行程按7天算,食物按5-6天准备,第一天山下餐后行动,最后一天景区下山食物可忽略不计,也就是掐头去尾少背一天的量。二是准备武功山跨年,原地待至食物耗尽再回家。

另外在武功山迷路我也试过,也是计划在武功山穿越明月山的,只是刚出高铁站手机后屏摔碎了,第一天在观音宕前不远的客栈扎营,第二天翻过绝望坡后发现雨水润湿后盖渐渐渗透进去,GPS失效了,无法正常定位,轨迹看不了。
虽然当时是旺季,沿途驴友、旅游团都比较多,但也没什么人是去明月山的。最后还是选择原路返回,走景区下山。武功山雨雾天风都蛮大的,风力应该在6级。
绝望坡泥泞湿滑,刚翻过去又翻回来,其实是挺绝望的,哈哈。


武功山上的星星与银河,此处客栈有只边牧叫土豆,我特别喜欢跟牠扔瓶子玩。


<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新闻千千万

你见过武功山有谁迷里面出不来的吗?
啊 其实我支持楼主的一点就是
吃的多带几天真没毛病,万一自己迷路,遇险了呢?
我都是会多带很多天吃的,其实也没多重……

然后关于你这个问题,正规方法一般是用锤子淦进去,所以你找个石头板砖啥的也可以……

你这包小了 所以蛋巢最好挂外面,塞里面多占地啊,怕下雨就找个塑料袋套着……


蛋壳装包后对包内装备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磕磕碰碰也不怕。
装过一次以后相信大家都会喜欢这种打包方式。


而外挂的好处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就能随手取出,静静地躺着观赏。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睡袋是B1000。打包链接我一下子找不到,印象中是学习了几个帖子,综合了各位大神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习惯装的包。


蛋壳将过长的剪掉,过宽的也剪掉,然后这样装进包里。再将体积大的睡袋先放进去。


第一张图可以看到睡袋放进去已经占满了空间,但是不要紧,装备要舍得使用,用力挤压,缩小睡袋的长度。再将衣服袜子等没有固定形状又柔软的装备先沿着一侧塞进去,若空间太紧,可以将衣服往里一件一件塞。
衣服塞进底部之后会撑开空间,然后再将内外帐、底布压进去。
每个步骤都需要用力挤压。
帐篷外袋可以不带,既节省空间和重量,也更方便塞包。装袋以后成固定形状不利于打包。
骨架可以塞在蛋壳的中间,这样不会扎到装备。


见缝插针,余下的食物看形状和能否承受挤压,再依次塞进去。
水袋要优先放进去,不然会塞不进去。
38L的小鹰空间比较小,所以3L的水袋,装满会冒头,我装了2L水左右,长度正好。
因为坐火车过去气罐不能装包,所以在锅里边预留一个气罐的位置。
另外底仓、顶仓都有空间,合理分配就好。

路餐、或者当天要拿取的东西,打包时记得要放在容易取的位置。

包里核心衣物记得做内防水。我是用那种一卷一卷的垃圾袋装的。睡袋、衣服、羽绒服等保命装备一定要妥当存放。
重量比较轻,我一般都会多带一些,收拾垃圾和装其他东西都可以用。
羽绒服走线的时候不需要穿,太热了,而且容易汗湿。
这次忽略了这个问题,以为零下走线需要穿羽绒服。导致我装包时预留的空间不太够,走起来的时候收拾羽绒服比较费劲,最后直接塞顶仓里了。记得做内防水!
我这次行程汗湿和雨水,幸好内防水没偷懒,在最困难的时候包内核心东西都是干燥的。
进木屋后即可更换干燥衣服,稳住了失温的情况。
户外有风险,天气变化影响最大,然后对自我能力应该要有足够的认知,别人的小学线可能是自己的地狱线。挑战自我便是户外的最大乐趣。
安全进山,安全出山,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希望大家都能愉快走线。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非常感谢大家的指点,让我又学习到了地钉的诸多种类和不同营地的选用问题。非常感谢!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提前想好露营地和天气这些问题比啥都管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