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西湖三潭印月(小瀛洲)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20:38 编辑

         多次到杭州,游历了杭州不少地方,唯有三潭印月(小瀛洲)没有去看过。这次到杭州出差,就计划坐船到三潭印月看看,恰好这天工作不忙,天上又下起了小雨,正是欣赏烟雨西湖的好机会,我来到了西湖,乘游船上了三潭印月岛。          这是我2012年4月第一次到杭州游西湖时,从雷峰塔上拍的一张相片。湖中间比较大的四方形的岛就是三潭印月岛,后面那两个小岛分别是左是阮公墩岛,右是湖心亭岛(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题外话,三岛左边的长堤就是苏堤,“苏堤春晓”是杭州十景之首。           三潭印月(小瀛洲)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水景称胜的特色。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三潭印月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20:40 编辑

       从杭州高沙地铁站乘地铁一号线到龙翔桥,出地铁站走不多远,就来到了西湖岸边湖滨码头,买好票,登上了前去三潭印月岛的游船。        登上游船,稍等了一会儿,可能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吧,加我也就两个游客。开船时间到,游船向三潭印月岛驶去。        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游船驶过,湖面上漾起一道道鱼鳞似的涟漪。湖西边石山的保俶塔,湖中的游船和绿水,湖山映衬,相得益彰。        船行不远,就可以从湖中眺望到东边的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吴山大观”。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她位于钱塘江北岸,西湖东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天目山余脉的尾端,结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吴山,古木森森,岩山洞泉可觅可寻,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来古时的吴山大观仍在,吴山文脉犹存。1985年新西湖十景评选时,她被冠以天山天风”的美誉而名列其中。吴山山巅的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船行至西湖湖中心,放眼望,西湖四周远方的群山被烟雨笼罩着朦朦胧胧的,在细雨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临近三潭印月岛,就可以看到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民间传说《白蛇传》白娘子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民国十三年(1924年)倒塌。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雷峰新塔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通高71米,五面八层,依山临湖。为保护好地下珍贵遗址,对古塔遗址实行玻璃天棚覆盖,使古塔重生新塔,新塔彰显古塔,创下了中国古塔遗址原地保护的全国第一,雷峰夕照的美景又重返人间。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20:39 编辑

        船到小瀛洲东码头,我弃船上岸。        按照服务人员的指引,我顺着湖堤向南走去。岛上树木茂密,绿意盎然。透过林间可以看到湖水碧波荡漾。由于游客稀少,感到十分的恬静安谧。         向岛中看去,掩映在林木中的楼台亭阁,突现在眼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景随歩移,近水楼台外若大的荷田展现在眼前,在夏风中田田的荷叶翩翩飞舞。        从三潭印月岛上观赏“雷峰夕照”,又是另一番景色(手机拍)。有人说,这张相片怎么色彩偏差这么大,这就是手机拍的相片与单反相机的区别。有人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取代单反相机了,通过这张手机(华为nova 7 pro)拍的相片,可以看出:虽然清晰度和构图等没有问题,但拍出的色彩还原和锐度等还是与专业相机比起来相差很多。下面几张手机拍的相片也是如此。        歩移景新,葱绿的绿树和近水楼台倒影在碧绿的的湖水中,好像一幅美丽的风景油画,真是美不胜收。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6 23:00 编辑

         继续前行,拐过一个弯来到小瀛洲岛的南部,抬眼望去,有一古亭依然挺立。正对的亭有匾额“倚红枕碧”,亭柱有楹联欲赌一轮潭底白,山移三岛海中青
         转到亭正面从亭匾额看到,这就是”我心相印“亭据介绍亭原为长方形,一明两暗三开间,1959扩建亭前平台,添设左右两半亭,使之有开有合,虚实相生,更见其生动有致。“我心相印”亭匾额为当代著名女书法家徐润芝(1927年—2011年)手书。亭柱有楹联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情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不是“俩心相印”又何来“不必言说,彼此会意”呢。这里历来是西湖赏月胜地,每当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亭内看到月光、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我心相印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取鼎足之势的三座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据资料记载,当年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手机拍)。也有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兴妖作怪的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其实所谓三潭,实际上是3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三塔分别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每年的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手机拍)。         三座石塔的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8:53 编辑

        观赏完三潭印月,我向北走出我心相印亭圆门。         我心相印亭北面就是小瀛洲岛的中间的南北堤,先要过一座九曲桥。           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九曲桥上,女漫步,倩影迷离           站在我心相印亭后,透过圆洞门和两个漏窗,向湖面望去,可以看到“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与圆门上的“我心相印亭”匾。“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浸一轮秋”楹联,共同组成一幅极具禅意的画面。          现在的小情侣们更是爱把“我心相印”引申为“心心相印”,纷纷坐船去小瀛洲我心相印亭打卡         过曲桥是三潭印月碑亭,是清代风格的六角石柱欑尖亭,亭内原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三潭印”景名而立亭柱上有两副楹联潭月澄心印,湖光豁性灵。          现碑为1979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阴、阳两面均刻三潭印月”四字,楷书。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9:13 编辑

        过三潭印月碑,就可以看到东西横向的内堤。东西堤上树木葱茏,翠绿的身姿把湖水都染绿了真有置身于绿色庭院中的感觉。          行走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

       九曲桥尽头是花鸟的正面有匾额“花鸟廰”抱柱有一副楹联荷风送香气潭影空人心。”花鸟厅内灯火辉煌,现在是一家卖杭州食品特产店。         再往前走是迎翠轩,正面匾额“迎翠轩”抱柱有楹联碧水乍开新镜面青山都是好屏风。迎翠轩内也灯火辉煌,是一家卖杭州丝绸服装等物品店。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0:28 编辑

         树木森森,细淋淋的小雨打在石板路上,湿漉漉的,泛着亮光。我信步向小瀛洲中央,东西向的绿堤与南北向曲桥游步道交汇处建于光绪年四畅亭走去          四畅的东西北各有匾额和一副楹联,匾额分别是,东朗、南舒、西清、北畅。东朗楹联为:亭与湖心相掩映,月从波面鉴空明。          南舒楹联为:潭月澄心印,湖光豁性灵。          西清楹联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和济南大明湖的对联相同)         北畅的楹联为:三面湖水四围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再往前走,路的一侧立着一块景观牌、表明此地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鱼沼秋容”;此处遍植木芙蓉花开时烂若锦绣与湖中金鱼相映成趣。但已过芙蓉花期,少了一些花团点缀,不免有些遗憾。           但此地的湖上一片碧绿,仅有的一朵白色的王莲楚楚动人,周边是王莲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十分壮观。           从这里可以看到西面,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九曲平桥上的开网亭开网亭不同于一般的亭子,它的造型别具一格,突出水面,造型轻奇,是座袅袅婷婷的攒尖木构三角形的亭子,亭子的尖顶上有一仙鹤雕像,玲珑别致。是其时浙江总督李卫所建,两边临水有靠栏,一面通桥敞出。以其一面敞开,取佛学中“网开一面”之意,故名开网亭。又以《道德经》中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句,反其意而用之。因亭前一片水域过去曾为放生池,亭名“开网”,又与实景甚为切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9:35 编辑

          鱼沼秋容”,路边又有一奇特的亭子叫卍字亭 “,此亭始建于光绪年间,原亭1958年毁于台风;2005年按原貌原址重建。          巨大的卍(卍发音:万)字亭,不仅占地面积大,和一般的亭子不同,“卍”字亭内有围栏,亭内围栏将通道组合成“卍”字形状。         亭东南西北四面都做了入口,分别挂了四个匾:春和、夏凉、秋爽、东净,祈福四季。         ”字实际上也是个佛家象征吉祥福瑞的字符,也叫佛祖心印,有“吉祥万万德之所集”“万德圆满”之义,寓意“万方安和”,即四海承平、天下太平之意。你去大雄宝殿如来佛的胸口就能看到这个字符。

        驻足在卍字亭里,远看湖对面,开网亭、九狮石、先贤祠和亭竚亭一字排开,巍巍壮观;近处绿植润眼、鲜花芬芳,景色宜人。        卍字亭的对面是“竹径通幽”景。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四个花窗的寓意:松鹤延年、梅鹊争春、凤戏牡丹、柏鹿争辉,以吉祥的植物和动物象征幸福生活美满。中间一个月门,月门上有“竹径通幽”匾额是康有为题。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颇有点曲径幽深的风雅感觉。        想探个究竟,自月门步入佳境。想探个究竟,自月门步入佳境。竹林清幽,绿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漫步其中,顿时和外面的嘈杂分隔开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9:40 编辑

          “竹径通幽”原路返回,我又前着南北中堤,走上九曲平桥。        九曲平桥之上的四柱攒尖方亭”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三个亭字各有其意,第三个”亭“是以亭名,第二个”亭“已经囊括”亭亭“之意,主要是第一个”亭“,是以”亭“字所变,即为”停下“之意。于是,”亭亭“二字意为”停下并亭亭“。          九狮石建于清光绪年间,点缀在先贤祠建筑南向所对的水池中。其高3米、宽1.5~1.8米,石形玲珑错漏,似有九只狮盘叠嬉戏,称为“九狮石”。现在的九狮石上已经布满植被,要看出九只狮子还颇有难度。         先贤祠原是清朝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等人。双联为谢方山题: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西湖志》载:“在三潭印月,祀清湖南人彭刚直公玉麟。今改浙江先贤祠,祀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四人。         面对九曲桥的先贤祠南门匾额:“湖毓高行”中国书协名誉主 席张海书法,楹联: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清彭玉麟撰联,为江苏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书法。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4-7 18:09 编辑

        穿过先贤祠,见对面飞檐翘角的歇山式敞轩上方挂着的“三潭印月”匾额,两边抱柱有康有为题的、萧娴书的七十六字长楹联。上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下联:霸业销烟,禅心止水,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何之上联画面感极强,有声有色;下联好像情绪低落了些,也难怪,据说康有为当年变法失败,卜居杭州,游湖有感而发写下的长楹联。        在三潭印月敞轩东有一块“毛 泽 东手书康有为旧联”纪念碑,上面的字体很熟悉,是当年我们伟大领袖毛 泽 东主 席那潇洒的草书笔迹。1954年毛 主 席来杭州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为安邦治国立部大法。在杭期间毛 主 席来到岛上,读到了康有为的长联,不禁脱口而出:“景情交融,佳作,佳作!可惜心情灰暗。”就对秘书说:“劳驾你把它抄下来,回去研究。”毛 主 席这幅草书作品,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若空中游丝,池边细柳,为美丽的三潭印月留下一件难得的墨宝,仔细看毛 主 席在原联的基础上,将“阅”改“历”,“更”改成“欲”,去掉了“览沿堤老树、十顷荷花”和“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两句,看上去仍是一副完整的佳联。毛 主 席改动康有为的长联,留下一件伟人与名人的轶事佳话,也为西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流芳千古的文化魅力。毛 主 席修改的五十八字长联:上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下联:“霸业销烟,禅心止水,尽千年陈迹,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何之”。          走进三潭印月敞轩内,迎面是一幅以清代“西湖志图”为版本的“三潭印月”木刻画,湖中三个葫芦状的石塔等腰三角排列,岛上柳树成荫,楼阁分明,标有“御书亭”、“御碑亭”、“放生池”等标注,那时就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          转到“三潭印月”木刻画面,是一幅巨型壁画“乾隆二十五年西湖全景图”。画面形象地描绘出了西湖全景,立体感极强。画中山势陡峻,树影淋漓,水光潋滟,路桥迤逦,塔影绰约,亭榭栉比。大匾“天水合璧”正是画中之意。两旁柱联:“乐事与人同,坐来水面层轩,鱼跃鸢飞观道妙;胜情因地远,悟澈印潭秋月,天光云影豁诗心。”         走出已到湖边,回头看门上挂着“小瀛洲”牌匾,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三潭印月景区最北面的景点这块“小瀛洲”匾就是书法大师赵朴初书写的,抱柱上的楹联:“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人在瀛洲仙镜,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则是沙孟海书写的。          大致游完小瀛洲岛,可以看到主要的人文景观都集中在这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外围堤埂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          信步,花木扶疏,步移景异。小瀛洲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天色已晚,我顺着湖外堤向东走去,旁有圆门上书“闲放台”三字。里面木构歇山顶建筑,原清彭玉麟退省庵。彭玉麟湖南衡阳人,清代政治、军事家,曾任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彭玉麟一生传奇,廉洁奉公,所作“墨梅图”与郑板桥的“墨竹图”,誉为清代“书画二绝”。彭玉麟退隐西湖后,留下许多联作佳句。闲放台,取自清代大学士高江村诗句:“圣朝休甲兵,吾其得闲放”,道出了他退隐后的闲放与安逸。愿我们第一个退省(休)者,放下过往,洗却铅华,游山玩水,向着阳光出发......         回到小瀛洲东码头,登上回去的游船,结束了我三潭印月(小瀛洲)之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