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塔前 于 2022-6-14 18:37 编辑
追山河2020十六(毛乌素行)
看到“毛乌素沙地”这个词,想了想,最早了解这个词是学生时代看小说,小说中写陕北内容时,经常会提到毛乌素吹来的风沙。特别榆林城为背景的,城外挨着毛乌素沙地,更是经常提到毛乌素的风沙。那时我了解的知识是沙漠在内蒙,比如腾格里沙漠,距离陕北应该挺远的。难道陕北附近有沙漠呀?不过少年时了解的东西不多,没去深究,毛乌素这个词被我记住了。
后来旅行时到过毛乌素附近多次,最早到的毛乌素北面的内蒙巴彦淖尔市,南面的陕西延安市,随后去的毛乌素东面的内蒙鄂尔多斯市,还到过西面宁夏的银川市。这几个城市都靠近毛乌素沙地,在这几个地方无法感受到毛乌素,没在这些城市看到毛乌素沙地,也没在这些城市遇到毛乌素吹来的风沙。甚至大街上没听路人说起,挺纳闷的。心中有疑问,一定是哪里错了,要是真是大名鼎鼎,毛乌素附近的城市居民该常常谈论。
带着这些疑问,2020年夏,雨后的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我一头撞进了毛乌素沙地。宁夏灵武市出发,沿307国道向东,没多久离开国道,左转进入内蒙界。从地图看,应该越过明长城,可惜没看到任何和长城有关的东西,估计这一段长城同样也已经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了,只有个路牌显示地方已经是内蒙界。也没看到沙地,倒是发现一些村镇的街道上有人在给行道树浇水,用一根大水管给大树浇水,我记住了这个事情,因为这个情景在南方是不可思议的。南方公路边的树从来不缺水。
继续前行,沿途开始出现牧区风光,被铁丝网分割的牧场,间隔挺远的人家。依旧没看到沙地、沙子。草场的草并不茂盛,远看是绿的。走近看,挺稀疏的,露出黄色的土,挺寒碜的草场。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小块的玉米地,都说这一带缺水,玉米地比草场更需要水,哪里来的玉米地。不久,发现玉米地边上一般都有水井,这下疑问解开了,之前只是没看到水井。
从鄂托克前旗到鄂托克旗再到乌审旗最后到榆林。我把毛乌素沙地逛个遍,解开些心中的疑问,那就是这片区域和附近其他的牧区没什么区别,难怪没人谈起。
不过,学生时代读书带来的疑问更深了,这种状况的毛乌素,怎么会产生风沙。我看到的全是牧场,就是草地不怎么茂盛,毕竟是草场,草场能产生风沙呀?
整天都在毛乌素,最大印象是草场不茂盛,地广人稀。县城人不多,面积大。乡镇人就更少了,对了当地把乡镇叫苏木,村庄叫嘎查。弄清楚了一个和农耕区村庄不一样的现象,牧区没有农业区的村庄那样数百户人家密集地把房子建在一起聚居,他们房子很分散。才进入毛乌素时我看到公路边一个村庄地名牌,常理应该有几栋房子,能看到不少人,可惜地名牌附近没有一栋房子,只有那个地名牌立在公路边,挺突兀,给我这个初次来到牧区的人很奇怪感觉,鬼村吗?无人影的村庄,心中疑问不少。直到看到沿途间隔挺远的人家,以及宽阔的牧场,也就明白了,牧区应该是没有聚居的村庄。
查看资料才发现仅仅鄂托克前旗面积就达1.2万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到10万,相当于一平方公里一户人家。东部省份的县面积一般也就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50万。和东部省份比,牧区地广人稀。只有在镇里,也就是苏木所在地,才能看到聚居的人,因为那里有行政机构的机关和学校。兴许部分村庄有人聚居,不过我途径的地方没看到。
我记得一整天时间,只要离开城镇一段距离后,距离城镇远点的那些路段几乎不见行人和车辆。一天下来在离开城镇远点的路上一共遇到2辆车。在一个村庄,遇到一个人拦车,估计是想搭车。只是被人拦车前,我长时间没看到人,突然看到有人拦车,有点担心,没敢停车。
驶出挺远后,我想明白了,牧区应该没有什么短途客车来往县城和村庄。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当时应该停车的。这里习俗和城市以及人口密集村庄不一样。估计当地人都会守望相助的,而我忘记了守望相助这点。人在旅途,戒备之心要有,有时戒备过了,忘记了在路上更重要的是良善。这方土地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友善的,一颗良善之心行走路上,可以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情。
美丽的风景值得去看看,路上发生的事情同样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