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顶、黑夜中的摸索
迷迷糊糊中几乎一夜无眠,只是在“感觉”中好象自己迷着过一两个小时,听着右边BOBO老师辗转反侧的声音,羡慕着豁牙如雷的鼾声,不知不觉就听到BOBO老师穿衣出帐,又听着他开始打火烧水煮饭,自己在帐篷中明明睡不着然而身子又懒懒的不想动。

BOBO老师真是太贤惠,明明约好2点起床3点出发,他却1点过就钻出帐篷为大家烧水煮早饭,虽然明知他是睡不着而为之,感动之余仍然恨不能以身相许。
特别是这道贴心的二荆条拌仔姜蒜片,那味道下稀饭真是安逸的板,大家能在这高海拔的凌晨一点过吞下两碗稀饭,这道小棉袄般的贴心小菜功不可没。

用过早餐收拾妥当,将剩下的饭菜、食材全都收拾封好,以便冲顶下撤好煮来加餐。一切妥当看看时间才2点半,然而大家都已经穿戴整齐,冷嗖嗖的夜里也不宜久留,于是当机立断提前开启冲顶行程。

我们原本以为鱼儿老师今天为成为守营人,谁知她就着BOBO老师的贴心凉拌菜喝下一碗稀饭后,竟然奇迹般复活过来,虽然状态仍然低迷,但好歹能跟着大家一起迈开步子。

原以为紫薰一行在前面好远的地方,在黑夜中摸索着只走半个小时就见到他们在湖边的营地。这时刚刚才3点,他们也才起床准备早饭。营地在山坡下的湖畔,如果要与他们会合就得特意绕下去,用头灯往营地方向晃动几下算是打过招呼,便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向前。


黑漆漆的根本辨别不清四周状況,山路如何通往峰顶更是无从谈起,以前半夜冲顶都会有向导带路,我们只管跟在身后亦步亦趋即可,如今身处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就如同盲人,只能依赖着轨迹的指引前行。

感觉中肯定是不断向上、再向上,黑暗中根本无法看清脚下是否有成熟的路,走上一小段就得查看轨迹,一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小的偏差,赶紧指挥前面探路的豁牙修正。

在黑暗中摸索来到一个半干涸的海子前,按照轨迹的指引从左侧绕到海子后方山坡上,也不知谁说了句,“海拔都有5000啦”,就以为前方的路应该不会太远。
此时才4点半,望着漆黑的天空想起紫薰说过,“最后一段陡峭的山壁要攀着路绳才能上去”,这样漆黑的夜当然是不行的。纵使早早到达那山壁下,也得等到天明才能上去,与其早早去上面吹风还不如在此多休息,就招呼大家原地休息着一边等紫薰他们,一边等着天色再亮些。

虽然山垇里的风不是太大,坐久了难免仍然有些瑟瑟发抖,大家都催促着还是慢慢走起来。
起先的路还有草地间或着乱石,继续往上草地渐渐消失,似乎满山坡只有一块块乱七八糟垒起来的石海。漆黑的夜里我们犹如四只岩羊在一块块巨石间辗转跳跃,一不小心豁牙被脚下石头绊倒,不但折断一根登山杖,连小腿骨和膝都被蹭破,痛得那厮坐在乱石堆上吸着凉气嗷嗷直叫。

5点半望见身后黑漆漆的山坡下,有五只头灯组成的一道亮光弯弯延延往坡上爬来,他们令人惊讶地并没沿着我们走过的轨迹而来,昨天不是说好都按这条轨迹冲顶么,难不成还有秘密武器?

6点钟天已经有些微微发亮,爬上又一道乱石堆砌的平台后,一道由满坡乱石组成的近六七十度的陡坡出现在晨曦的微光中。
“这能上去么?”望着眼前黑影中的陡坡。
“但轨迹就是从这里上的!”我摆弄着手机没有丝毫迟疑。
“人家能上,应该就能吧!”BOBO毫不示弱地附和。
“干!就完啦!”或许是仗着自己才从慕峰回来,猛张飞的豁牙总是简单粗暴。


黑暗中冲顶最大的好处就是看不到前面的危险与艰难,只顾着脚下跟着队友亦步亦趋,会减少好多不必要的恐惧与畏难情绪。


当天色渐渐明亮,才发现这山坡好陡、坡上松动的石头好危险、距离山顶还有好远好远。然而此时无论向上冲还是往下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撤是不可能的,唯有咬紧牙关勇往直前继续往上,才能到达山的巅峰。

休息的时候回望坡下心中不禁有些隐隐犯怵,这样的乱石坡往上走除了累点似乎还更好走更安全,要往下可是够喝一壶,其他不说,单单是满坡踩上去就往下滚的松动石头就会让人有得受。

快到坡顶时一阵列大雾袭来,让原本就隐隐绰绰的山坡变的更加扑朔迷离。最后接近坡顶的二三十米,坡度至少在70度以上,必须采取手脚并用的四驱模式,如壁虎般附着在块块巨石上才能艰难向上。

6点50分,营地出发4个多小时终于爬上海拔5100米的平台。
平台上的雾气越来越大,不足百米的能见度让眼前的一切都变的恍恍惚惚,对着轨迹看了半天总算分清楚顶峰所在方位,至于登顶的路仍然只能靠着轨迹的指引。

5100平台左侧,轨迹上标注着“雅拉垭口”,前方7公里外就是雅拉雪山吧,如今却被浓雾锁着连垭口的样子都分辨不清楚,更别说远眺雅拉雪山。

5100平台右侧,按着轨迹的指引应该便是顶峰的位置,浓雾中依稀可以看出从峰顶倾泻而下的巨大冰壁。

倒是我们上来的西侧尚未被浓雾笼罩,那一大片石海和山下众多海子,甚至是连我们的营地都可以尽收眼底。


沿着轨迹来到冰壁前,虽然被浓雾笼罩着见不到冰壁的全貌,但站在下面仍然能感受到那的汹涌气势。豁牙问我该往哪里走,我端详着手机上的轨迹,指着前方冰壁上乱七八糟的石头,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光,这位见过世面的兄弟也没说啥,就默默地朝着我手指的方向开路去啦。


看上去是满坡的石头,而石头下面却是磐石般坚硬的冰面。这个季节雅姆雪山东、南、西坡的积雪积冰都已融化,满山坡都是波涛般的滚滚石海,唯有这北坡仍然被坚冰覆盖着。

正当我们在冰壁的石海上艰难跋涉时,从右侧浓雾中的山脊突然爬上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定睛一看那不是紫薰小姐姐么,赶紧挥舞着双手呼喊。
紫薰见到我们赶紧就问,“有没有见到上峰顶的那根绳子。”此行原本是说走就走的行程,因此一丁点攻略也没做过,只是有群里闲聊才听说上峰顶的最后一段必须借助前人铺设好的路绳。

轨迹的方向是从铺着石头的冰壁往上,然后横切过左侧巨大的冰壁,爬上浓雾中依稀可见的垇口,最后再沿着山脊往上到达峰顶,因此我理所当然认为那路绳应该还在冰壁上面。

见我如此肯定紫薰也不疑有它,噌噌噌冲在前面就往冰壁顶端爬去。要说这妹纸可真不简单,小小的身板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我们初识是在去年的博格达,当时在爬老虎口时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要知道那可是高海拔重装啊,她却将众人都甩在身后率先冲上老虎口。

正当我们沿着冰壁上覆盖的乱石一步三滑地艰难爬行,又爬上来一个与紫薰同行的小哥,他冲着我们大声呼唤,说是在冰壁右侧的山脊上发现一段路绳。

听闻此言大家赶紧沿着冰壁向右横切过去,果真在右侧山脊的岩壁上发现传说中的路绳。想来之前这面的岩壁也是被冰雪覆盖,从这里上去必须要有路绳的辅助,这就是之前的登山队伍铺设遗留在此的登顶路绳啦。
为了方便以后去的人能清晰找到,细心的紫薰特地将标的小旗扶正,又拴上“步步惊心”户外群的红色路标。

回家后对照就轨迹、卫星地图和网上的资料,终于把雅姆雪山的登顶路线给弄清楚。
登上雅姆雪山5100平台后,有两条线路可达顶峰,一是沿着峰顶冰壁横切到左侧山脊往上,二是沿着右侧山脊往上。无论是左侧山脊还是右侧山脊都是非常陡峭的乱石坡,理论上讲最好都铺设上辅助的路绳,有点类似于四姑娘山二峰冲顶时最后垭口以上那段路。
由于我们是从5100米平台右侧爬上去的,直接从右侧的山脊上峰顶是最短的捷径,这也是之前的登山队伍在右侧山脊上铺设路绳的原因,只是这些绳子也不知道遗留在山脊上多少时间,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肯定会对绳子有所影响,大家在使用这些路绳时要格外小心啦。

这是紫薰他们登顶后的照片,借来用用,反正都是一起的,权当我们也上去过。

雅姆雪山向西北延伸的山脊,我们就是从西侧的营地上来。

峰顶俯拍北侧的5100米平台,仔细分辨可以看出北侧巨大的冰壁从中间被一条山脊分开,从左侧登顶的路线,正是沿着冰壁中间的山脊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