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 |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撰文、摄影/张祺林


温馨提示 正文约9300字,仔细阅读需25分钟左右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1 半部清史在承德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专制帝国,清王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王朝均未有过的疆域版图及其控制程度,并成功地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将满、汉、藏、蒙的独特文化兼容并蓄地整合在承德——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清军入关后,迎来了一段整体安定的时期。跨越了燕山这一蒙汉界线之后,它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待和处理边疆民族矛盾,实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统治方针。对于关内以汉族为主的地区,清廷沿用传统,继续推行科举,重视儒学;为“抚绥蒙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燕山腹地的承德设立“热河行宫”,在此接见使节、处理政事,又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狩猎、联欢,举行一年一度的“ 木兰秋狝”;对于藏地,以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为首的寺院先后兴建,组成了一片规模宏阔的皇家寺院群,俗称“外八庙”。


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但俄国还是不断侵扰我国北部,鉴于此种形式,康熙通过分封把各个蒙古贵族重新团结起来,并且接受清政府的管理,这就是著名的“ 多伦会盟”,使大清国有了一个更加稳固的塞北长城。


为了使蒙古诸部组成的这道塞外堡垒金汤永固,康熙决定在燕山腹地打造一座无形长城,将他深邃的政治情怀以及复杂的军事目的消融在坝上的一片园林中。公元1708年,热河行宫在木兰围场与古北口之间拔地而起,这也是避暑山庄的前身,后世经雍正、乾隆年间扩建,耗时89年建成,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紫禁城的八倍,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这座隐藏在塞外崇山峻岭之中的避暑山庄,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修建,但它却成为中国帝王宫殿和皇家园林完美结合的典范,将艺术与政治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化解在一片宛若江南的山水之中。它的作用远非传统的长城可以代替:向北可沟通内外蒙古;向西可联络蒙回各部;向东则贯通东北 ;向南则控制中原。


1755年,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末代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随后集结两路大军发兵伊犁,不足百日即结束了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长达八十余年的战和更迭,次年清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至此西北边疆日趋稳定。1771年土尔扈特部汗王渥巴锡率众东归,乾隆将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众分为六部,指地而牧。至此清王朝征讨四方的历史已经过去,铸就了“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的辉煌局面。每逢寿辰庆典,各国贵族、使臣都是这座城市的座上宾,这让承德声名远扬,以至于后来部分研究这段历史的美国学者甚至将承德称为“内陆亚洲的首都”。


笔者早年间曾到访过外八庙,但避暑山庄却不曾进入。今年初夏择周末一日往返承德,风轻云淡,和风习习,因未到假期游客较少,故可较为深度地访古寻幽。本文为承德避暑山庄访古记录,完稿至今已耽搁近三个月之久,至于外八庙,日后再写,此处不再赘述。


2 承德避暑山庄访古记


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遗产名录的组成部分,避暑山庄朴素淡雅,道法自然,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宫殿楼阁、亭台轩榭、流水长堤、佛塔庙宇等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 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被誉为“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文保碑


康熙皇帝从1703年至1713年,在承德避暑山庄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并选题写了“三十六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从1741年至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并模仿其祖父以三字为名题写“三十六景”: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至此,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的景观格局完全建成。


《承德避暑山庄全图》,由宫廷画师管念慈绘于1875年(图源网络)

丽正门既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正宫的正门,其布局规格严整,风格质朴秀丽,乾隆将此门命名为丽正门表明这里是同紫禁城一样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场所。丽正门为重台城门,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重台上建有城阁三间,门前列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迎面建有30米长的红照壁。丽正门前正中央门洞上方,镶有乾隆御笔——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体现了清中期平衡各族的治国理念。


丽正门


“丽正门”匾


下马碑


石狮


厉害了,学习学习
古代的皇帝真会享受啊
原来去的时候没记着这么好看啊
永佑寺前殿丹墀上列石碑两座,形制、尺寸完全相同,碑首由二条蟠龙组成,碑座为龟趺(赑屃),碑身雕有十四条龙纹图案,碑中央中间刻有乾隆十七年撰写的《永佑寺碑文》,东侧石碑为满文、蒙文,西侧为汉文、藏文,文中乾隆阐述了康熙建造避暑山庄的原因,以及“因岩壑自然之势,示茅茨不翦之规”的建筑原则。进而说明建此庙的意义在于对先帝报恩,为后人荐福,取其永远保佑安宁之意。


东碑


西碑


“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水云乡。”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园林,更是中华版图的微缩投影,湖光山色,大美无言,它将我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与政治理想完美融合,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如一条纽带,连接着四海与中央,沟通着过去与未来。


红尘滚滚,铁蹄如风,沉浮俯仰,世事兴衰,大清帝国早已成为教科书上苍白的文字,只有置身于这座三代皇帝全部参与设计的皇家园林之中,才能够切身感受到那段拥有着光荣与梦想的康乾盛世,虽然笔者此行时间仓促,没有深入到每一座凉亭、每一处石刻,但所到、所见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块牌匾之后都镌刻着满蒙汉藏回五个民族的文化的符号,都蕴含着“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才大略,都承载着帝国“四海归心,天下一统”的殷切希望,亦可联想到今天民族大同的现实象征。


The End

参考文献:

[1]清中央政府,《钦定热河志》,乾隆四十六年

[2]啸天,《承德名胜》,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03

[3]陈金元,《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03

[4]魏毅,《承德:中华版图的微缩投影,民族大同的现实象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2015.02



乐和视界

用影像记录万物,用脚步丈量人生



自二马道下山,途径由数十顶毡房组成的万树园,这里是皇帝接见、宴请少数民族首领与外国使臣的地方,乾隆曾在这里接见东归的渥巴锡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同时皇族成员在平原区狩猎之时也常居住于此。在万树园的西南角有一片皇家马场,名为“试马埭”每逢木兰秋狝前夕,乾隆都会在此挑选宝马良驹。


最后一站,是位于东门内的永佑寺,这是避暑山庄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建于乾隆十六年。永佑寺舍利塔又名六和塔,为乾隆南巡时见杭州六和塔挺拔俊秀便在此仿建,为八角九层密檐塔,坐落于“妙莲勇座”之上,每层都有琉璃斗拱、佛龛和乾隆题额。


永佑寺


永佑寺塔


青枫绿屿,紧邻两座方亭,整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位于一处山坳之中,有五间正殿,内悬康熙题额“霞标”、“回得天趣”、“风泉满清听”三块匾额。西侧有转角配殿四间,名为“罨画窗”,每当深秋可观赏层林尽染之景。


霞标


从罨画窗可以做摆渡车到山顶的二马道,但是要在门口提前购票,由于笔者并未提前购买只能步行上山,若从旷观始算往返约3.5公里。山顶处有一布局严谨的大型寺院,为乾隆四十一年仿泰山碧霞祠而建的广元宫,琉璃瓦顶,熠熠生辉,每逢雪后初晴犹如空中楼阁一般。广元宫坐北朝南,山门面阔三间,上有门楼三间,高悬“竟霞宣恺”匾额;东神门三间,有“震德体仁”石刻;西神门三间,有“泰厘协顺”石刻;北有仁育门,门内有重檐香亭一座,名为“謦德亭”,又称“灵昭长养”匾。主殿仁育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主供碧霞元君。


广元宫


登临二马道,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尽收眼底,两座皇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皆依山而建,规模宏阔,蔚为壮观。普陀宗乘之庙,为仿照布达拉宫而建,坐北朝南,山门前有一对石象,象征着吉祥和法力无边;山门后为碑阁、五塔门和琉璃牌坊,两侧散布有各式白台、塔台等建筑,最后为主体建筑大白台和大红台,顶部为重檐攒尖顶的“万法归一”殿。


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京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扎什伦布寺而建,与普陀宗乘之庙不同的是,其大红台位于全寺中央,后为金贺堂、万法宗源殿和琉璃宝塔。大红台之上的妙高庄严殿同为重檐攒尖顶,屋脊各设一对金色双龙,堪称海内孤例。


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