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叟河西行(五):张掖二日游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见下图:马蹄殿与站佛殿相邻,对比马蹄殿原来的图片差别较大,看来是从新修缮了,而且做了较大改动,没有涂油漆估计是特意设计成这样的。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见下图:国内最大的单体洞窟站佛殿,其空间之大令人咂舌,不由得感叹千百年前,人们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凿出如此规模的佛教洞窟,这也是信仰的力量。石窟开凿于北魏,距今已1600年左右,洞窟完好无损,可能与石质坚硬有关。


[北寺石窟]

见下图:北寺石窟正面照,马蹄寺是一个寺庙群,其中的北寺石窟规模最大,蔚为壮观。大部分石窟是在山壁上开凿修建的,成为悬崖上的寺庙。图左面是一个白色的藏式香炉,这里的白塔、香炉、经幡是藏式的,但石窟的建筑风格更像汉式的。
参观这些悬崖上的寺庙需要在石壁洞中攀援,但在石壁洞中向上攀援极为艰难,壁洞仅能通一人。

见下图:马蹄寺北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编号洞窟9个,大小洞龛30个,洞窟均开凿于元代。据现存于各窟内佛像,壁画特点分析,大多是元代作品。窟前原有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不复存在。北寺3,7窟建造规模宏大,构造独特,在石窟开凿史上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站佛殿又称藏佛殿,此石窟是马蹄寺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石窟。石窟开凿于北魏,进深33.50米;宽27.43米;高约15米。由前堂,拜殿,甬道组成,其空间之大令人咂舌。窟内原造像为元代所塑,共48尊。甬道右边拐角处有一口水井,井深只有3米多,被佛教信徒称为“八功德圣水”,相传饮用此水可以使人身强体壮,无灾无病。

马蹄寺石窟开凿在马蹄 山东 侧悬崖峭壁间,南北两寺中隔一小山岗。南寺洞窟少。北寺石窟三十余,有俗名“三十三天”者,共七层,二十一个洞窟。各层洞窟之间有隧道相连,为 中国 石窟营造史所仅有。



向山下望去,蓝天白云还是很漂亮的,看不见村庄,房屋好像都是些商业建筑,凡是有游客的地方,商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见下图:从路边台阶上去是胜果寺,由于经堂年久失修,谢绝参观。

见下图:胜果寺闭门谢客

[前往北寺石窟的路上]
图中照片,在马蹄寺文化广场向北面拍照,到北寺石窟向前走,从左面的路上去。现在约14:55分,时间十分紧张,我没有将时间把握好。


见下图:前面几位游客是从“ 金门 ”来的。

见下图:这种大石头很坚硬,但又是不同的石材混合而成。上网查询,估计是砾岩。岩石分三大类:第一大类:岩浆岩(火成岩)、第二大类:变质岩、第三大类:沉积岩(水成岩)。砾岩是一种沉积岩,岩体经过风化后的沉积物聚起来,有的在 水里 溶化有的又结晶,在压力作用下,“长”到了一起。
百度百科介绍:砾岩是一种由圆浑状的砾石(粒径大于 2毫米)胶结而成的岩石,是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

全程只有我一个人,未见其他游客,来这里玩的人很少,”牵马人“没想到我爬山一下爬到了“顶头”。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他“平安无事”。

约14:00,回到最初骑马的地点,时间紧张了,又花20元坐”牵马人“的摩托车返回马蹄寺文化广场,由于我“很好说话”,没有与他讨价还价,看来”牵马人“很满意,对我非常客气,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匆忙吃完午饭,前往北寺石窟,临松瀑布是个次要景点,我主、次颠倒,玩的时间太长了。
见下图:遥望临松瀑布,前面山谷中只有一条细细的白线。

见下图:这就是临松瀑布, 祁连山 雪水融化而成,能在干旱少雨、大漠边缘的 张掖 地区见到森林、见到美丽的瀑布,确实少见。我手机上的”实时高度表“显示,这里海拔将近3000米。


见下图:约13:10分到这里,爬山40分钟。13:20返身下山,图中左面是我背的黑色旅行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