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花鞋去鳌太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驴界素有“南武功,北鳌太”之说。意为没有走过南向的武功山,北向的鳌太线,就还算不上真正的“驴”。虽然此话的权威性无从考证,但可见鳌太在驴界的地位。鳌太线真正火起来应该与2017年“五一”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云南队三死两伤的事故有关。那一次死亡事件,央视一套午间新闻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鳌太行程时间,正是2017年五一事件之后的两个月。

弹指一挥,五年光阴飞逝,而今疫情之下,彭城被困,户外变得遥不可及。故旧梦重温,望“鳌”止渴,以解户外相思之苦——特记此文,聊以自慰!


五一之后,因央视的报道,坊间谈鳌色变。国人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未雨绸缪的不多,一旦出事,则到处风声鹤唳。所以七月的鳌太能顺利出行,特别要感谢家人的理解,还有组队的金华户外人:上下、果巴、素素、汉冉、嘉和、马卡鲁,以及同行队员台州三兄弟,湖南汤司令、山东的迈、新疆的心飞扬、安徽的狮子。


  徐州站——终于踏上了鳌太的征程!虽然五一事件历历在目,但真到出发的时候,内心的恐惧竟然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对未知旅途的兴奋,还有一群未曾谋面的驴友的期盼。

  五年前的打包水平——实在是低。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于没怎么长线重装的新驴而言,哪有那么多的耐心,更何况根本也不懂打包技术,东西能放进去就是万事大吉。后来证明,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而且这样的打包,在行程中是多么的危险。哎!在过悬崖绝壁时,差一点挂到石头上,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狮子——遇见的第一个队友。感觉很温和,很儒雅,完全看不出狮子的狂野,咋叫这个名字呢?哎,百思不得其解。

2017年的同年走过的顶一下。
只知道有《一双绣花鞋》电影,没想到在8264,竟然看到了同名走鳌太的文章,美女太有才了,能走能拍能写,佩服!感谢精彩分享!

大文公庙,走左边岔道,应该是奔鹦鸽镇方向,下到鹦鸽镇,要多半天时间吧

带感冒药了吗?走高海拔感冒了很麻烦的。走长线,感冒药、创伤药、拉肚子药是必备的
第一,天气;第二,天气;第三,还是天气!
  后续

  鳌太之行,已经过去五年之久,那些曾经同欢乐,共风雨的伙伴们,因了种种凡尘俗事,抑或是缘分太浅,终无缘再同行!

伙伴们,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五年前,自己凭一腔热血,吃了熊心喝了豹子胆,莽撞的去了鳌太,连个轨迹也没有!现在想想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无知。难道真的是无知者无畏?若换成现在,还敢如此那般就轻易出行吗?几年前,走户外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一拉就响。什么蒙山十险,什么嵩山绝壁,哪有不敢去的?而今越走越谨慎,越走胆越小,俨然把自己走成了一副老司机的模样。我终于懂得:我根本不是什么勇者,也不需要去挑战什么。吾辈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过普通人的日子,不在奢望那些太过虚无缥缈的梦。而户外对于我而言——量力而行,即是完美。

鳌太归来时,同城的孤独行者对我说,你运气太好了,在七月没有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活生生的把鳌太走成了武功山,走成了小五台。

的确,那年的我是幸运的,幸运的遇到一群能照顾我的队友,幸运的遇到了相对不错的天气,幸运到发烧吃点药就能扛过去而无须下撤,幸运到——我可以穿上花裙,带上绣花鞋走鳌太!

后来的后来,那双绣花鞋,踏过梅里北坡的雪,越过格聂的花海,终于止步博格达的冰川。它实在是太老太老了,静静的卧在鞋柜的角落里——一双绣花鞋,走出它历经磨难却又完美辉煌的一生,与它的主人不离不弃,岁月相依!





  汤峪大庆功!

看看这哥们,脸上一个大红圈,鳌太的紫外线,晒你没商量!记得这个八零末的小鲜肉,刚刚到西安时白里透红细皮嫩肉的,现在,脸上一层层的皮向下掉,大花脸一个。

再看领队,裸了。汤峪的夜晚也是高温!其时西安气温40度。无比怀念鳌太凉爽的近乎冰冷的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