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乌孙古道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心心念念几年的乌孙古道,终于在202283日至8日了却心愿。

此次乌孙之行,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是新冠疫情还在肆虐。原打算到新疆伊犁后,先把上次没走成的伊昭公路风景领略(几年前的6月中旬新疆自驾游,由于伊昭公路冰雪未融,伊昭公路推迟开通,故尔未能游历),再到琼库什台集合,走乌孙古道。这次还在去伊宁市路上,伊宁市已发生新冠病例,全市已在排查并管控渐紧,得此信息后,为防止伊宁市疫情扩大,城市管控后滞留走不了,到了伊宁市未敢停留,直接包车去特克斯县城,在县城里采买了六天的食品后,马不停蹄地坐车到琼库什台村。由于网上约定的出发时间还有二天,再者还有同行者在来的路上,故尔这二天把琼库什台村周边转了个遍。

这是第二次来到祖国西疆边陲琼库什台村,第一次自驾游来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打了个花,印象不甚清楚。当时转到村头大桥时,见路标指向“乌孙古道”,心里想什么时候挑战自己,走个乌孙古道。心存念想,便时刻关注。七月初,见朋友圈友人要远行,便问了一句:去哪儿?回曰:去新疆走博格达及乌孙古道,听此,心中久存的念想便涌上心头,问之时间,回曰七月下旬出发,听此心又冷落了半截——七月底正是老母亲八十大寿之时,怎么能远行!之后聊天中得知他们到新疆后先走博格达,休整几天后大约83日再走乌孙古道,听闻这个时间,心中盘算应该能来的及,便准备行囊,圆梦乌孙。

83日,我们一行天南地北的15人,随马帮开始乌孙古道徒步(七人徒步,八人骑马)。83日当天早晨,由于琼库什台村前一天发现新冠病情,早晨琼库什台村便实行管控,由于我们出发的早,管控还未实施,成功地踏上乌孙古道。

二千多年前,西域有36国,时至今日,大多随流逝的时光只留下一些泛泛的浅痕,而也有一些,在二千多年的时光变幻中,依然有血有肉,在漫长的黑夜中,如同天上的星星,虽遥远,却在你触碰到她的肌肤时,仍会朝你眨眨眼睛,给你以梦中的微笑。这其中的乌孙国便是天空中遥远而依然闪亮的星星之一。

西汉时,西汉王朝曾多次与西域诸国联姻,以图邦交稳固,共御强敌。当时西域36国中,乌孙国是较为强大的一个国家。细君与解忧二位公主便是远嫁到今伊宁市伊犁河谷一带古乌孙国的二位汉家公主。当时乌孙国地处天山以北,与它相对的天山以南当时是龟兹国地域,据传解忧公主嫁乌孙国多年后,再次强盛的匈奴进犯西域,西汉王朝鞭长莫及,顾及不了远在二千多公里外的乌孙诸国,解忧公主为解强敌侵犯之困,携随从毅然翻越天山前往龟兹国,意图联合龟兹对抗强敌、、、、、、

二千多年前的烟云早已随风飘散,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当初的二国早已是大中国的一份子,然而那些古道上曾经飘荡的牧歌,那些曾烙在古道上脚印,那些古道上的传说……脑海中忽然飘起当下流行的歌曲:我吹过你曾吹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曾走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乌孙古道,全程约126KM,大约三分之二属于北疆,三分之一属于南疆(以阿克布拉克达板分界),全程海拔在1800米至3900米之间。本次穿越五夜六天,第一天从琼库什台牧业村出发,沿琼库什台河逆流而上。从起点行约四公里,基本沿着河边密林中小路前行,小路时而是一条,时而分为二三条之多,蜿蜒起伏于密林之中,尽管是晴天,早晨的阳光很少刺入林中的大地上,静谧的峡谷中只听见流水的潺潺声,河谷中高地上或二边山上平缓处,散落些牧民小木屋,大都是一处一家。四公里左右后,从河谷边小路爬上约50米高坡平台,进入琼库什台草原,天地豁然开朗。当时天气晴朗,蓝天之上飘着些纯净的白云,二边高山夹着峡谷,峡谷中河水淙淙,峡谷中和高山上都是高耸云天的雪松,没有一棵杂树,雪松之下,就是连绵的草甸,如绿毯一般,目及此景,顿觉入仙境一般。此种美景中行进约三公里,过一个五根树木搭的长约四米的小桥,进入另一片高山草甸,再行约四公里,小路蜿蜒向上,坡度越来越大,草地也没有之前的密实,稀松了许多。大约下午四时许,天气转阴,乌云从身后山那边不停地翻涌过来,不久便有雷声隆隆传来,加快步伐后没多久,先是小雨,之后越来越密集。大约下午六点半左右,沿河边小路转一个弯,见河的对岸山下平地上有一个牧人小屋,再向前是多根钢丝上铺就木板长约五六米的栈桥,第一晚,众人在此扎营。营地海拔2700米,温度约十三度左右,由于湿度大,体感温度更低,所有人都穿上薄羽绒服。当晚,一夜小雨,耳边伴着河水的潺潺声入眠。









请问:途中有吃的和住的吗?如果我轻装的话。
后记 :回家四五天后,感觉双耳不时地痒一痒,用手轻轻摩挲,感觉有东西附着耳朵上,对着镜子轻轻撕动,耳中听到像是撕竹纸的声音,听这声音一愣,手也停下,之后刹那明白耳朵上脱皮啦!将两耳的脱皮轻轻撕下,放在手中细细端详良久,不忍抛去、、、、、走古道时全程戴的是单檐防晒帽,双耳无遮挡,也就三四天有太阳,并不烈,却晒的双耳脱皮,可见紫外线厉害。
本帖最后由 马铃响起 于 2022-12-16 12:10 编辑

昨夜是此行最干爽的一夜,夜无雨晨无露。早晨起来出帐篷,天气多云。因为没啥风景,也因要赶到出山口乘车到库车,所以大家用过早餐后就整装出发。出发后不久就是一道冰冷的河水挡着去路,需蹚水过河。昨日一起徒步的朋友见水冷、湍急且深(深约七八十厘米),也选择坐马过河,因重装上马困难,上前去帮他上马,正用劲托他上马时,马横移了一步,正踩在我的右脚上,痛彻刹那传遍全身,脱口而出的嘶叫振动整个山谷!那一刻脑中没有感觉,只有剧痛过后的空白,稍回过神,赶紧卸下背包挪一步到石边坐下,艰难地弯腰脱下鞋袜,见整个右脚大拇指已乌紫!万幸,只踩到了脚指!休息一会儿后,穿上鞋袜,起身走二步,虽有痛疼,但觉得还能坚持,便就一瘸一拐地蹒跚前行。
古道就沿山谷中小溪蜿蜒延伸,两边山体不高却都无颜色,基本上都是深褐色,即使有些草,也是那种灰绿带点黄的,倒是山谷河床中一些平缓处,生长着一些乔木和灌木,灌木基本上是黑李刺,一丛丛的,乔木说不上名字,都不高大,在山谷中、在河道边,三三二二零星地兀立,有的像经历几百年风霜的老人,一脸苍桑伫立在古道边。
上午十一点多,乌云从前方山顶不断地翻涌而来,原本多云天气,霎时就是风起雨到,雨大如注,同时雷电交加,响雷就在头顶炸响,甚是吓人。众人赶紧穿上雨衣,在暴雨响雷中踯躅前行。前行的途中不停地张望,希望能有躲雨之处,好不容易有二棵大点的树,赶紧在树下躲雨小憩。不一会儿风停雨住,乌云翻滚北走,天气晴朗,太阳立即出来普照大地,甚至出现淡淡的彩虹,人也顿时精神一振,尽管两边山峦还是深褐色没什么植被,尽管还在两山夹一沟中不断地涉水前行(经过几次涉水过河后,可能是冰冷的河水作用,脚感觉不怎么痛疼),但有阳光照亮前行的路,心底的阴霾便随风消散。可这好天气也就是一会儿,一二十分钟后,又有乌云从前方山头翻涌而来,随之而来的又是大风暴雨响雷,众人又套上雨衣在风雨响雷中踯躅而行。当时气温约在十五六度,无风无雨阳光之下,奔走在古道之上,身着单衣,感觉不到冷,风雨一来,顿觉凉嗖嗖。这天气在二个多小时互换达三四次之多,这种奇特的天象,不临其境,感受不到那种神奇与诡异。
多次阵雨过后,溪中流水由清澈渐变为浑浊,其流势也增强,主要水流湍急且浑浊看不清水底情形,下脚不稳易摔到发生危险。这种担心随着河水渐涨越发沉重,全程走完乌孙古道的愿望可能不能实现(此时可以选择马帮的马骑马过河)。其中有一处河水也就六七米宽,但浑浊的水奔涌而下,看水流之态水下应有几个大石阻挡水流,水势更加飘忽汹涌,见此处涉水过河安全性不高,便沿河上下探寻,希望能有更好的涉水过河之处。上下找寻并没发现更好的涉水过河之处,无奈又回到古道上,此时有人骑马过河,见河深及马的大腿,觉得只要走稳,应该没有问题,便收紧背包扎紧鞋带,抓紧二根登山杖,涉水过河。走到中间,水深及胯,虽有二根登山杖探路助稳,但是水冲的人站立不稳,不能沿古道登上彼岸,只得顺着水势,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在离路十多米处爬上岸,上岸后才感觉到受伤的脚痛疼加重,方知刚才在水中踉跄之时踢在石头上,受伤的脚又被痛击。上岸后寻一块石头坐下,喘口气,喝口水,舒缓一下后又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这种危险的涉水有三四次之后,两边山势且行且低,山谷也渐渐变宽,原河床中一条奔涌的河流,被分成二条或更多的水流,水平缓了很多。见这山势越来越低,山体呈深褐色,便知道离古道黑英山出口不会太远了,下午3点50分,走过一个急转弯后,两边十多米高山势戛然而止,面前豁然开朗,出现一马平川的戈壁滩模样——六天五夜的乌孙古道终于走出来了!
一阵手舞足蹈欣喜之后,赶紧拿出手机给父母报个平安(一出来手机有信号后众多信息涌进来响个不停,都是这几天无声讯亲人和朋友们的担忧和问询),在电话的同时,见古道前方有防疫人员一人排开等待我们,电话和拍照之后,拾起背包,到防疫点前排队核酸检查。此时是凄风冷雨,风有五六级之大,雨打在脸上冰冰凉,每个人都卷缩身体向前挪动,等全部核酸完毕,登车已是五点半。车向拜城方向开约一小时,司机接到电话又返回出发地接人,这样来回一折腾,到达拜城已是晚上九点多,原订的八点半到乌鲁木齐的火车已经错过。到达拜城后,同行人员一部分选择在拜城住一夜(zf指定的酒店),因为六天都没洗澡,要休整一下。一部分人考虑到疫情的严重性,到火车站选择离开(此时新疆疫情严重,出来后得知喀什城已经管控,其它城市的疫情也在蔓延),当晚十二点多,乘火车离开拜城前往乌鲁木齐。在火车上一觉醒来已到乌鲁木齐(睡的很沉很香),在乌市停留九个多小时,就在火车站及附近逗留,不敢远离(此时乌市已有疫情),于8月9日下午坐上开往南京的火车踏上回家的路,至此,这次充满危机的乌孙古道胜利凯旋。临溪古道雨中徒步黑李刺
临近出口
新疆特色美食:卡瓦斯与羊肉烤包子
新鲜枸杞
本帖最后由 马铃响起 于 2022-12-12 15:36 编辑

太阳越来越高,阳光越过身后山巅,洒满身边的大地,遍地草尖上的晨露在阳光照射之下,如天上的星星,到处眨着眼晴,让人双脚不忍在草地踏来踏去。在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中背起行囊,开始了新的一天征程。
出发后沿着天堂湖先向北后转向西前进,到达湖的西北角,小路由草径转而沿临湖山体开凿的碎石小道前进。此处高耸的石山直插天堂湖中,一边是天堂湖水,一边是绝壁的山体,无路可走,几千年前的先人们为沟通南北疆开凿了通道,通道一个急转弯处,就是著名的“老虎卡”。过老虎卡后沿路下到湖边,是一片平坦低伏的杂草地,草地(约七百多米长)的尽头是寸草不生石头山,就此踏上翻越阿克布拉克达板上山之路。这段路之初坡度稍缓,路隐约在碎石之中,约一公里后见一个乳白色的半山小湖,再往上走路右侧约二百米远,是一个落差约百来米的瀑布,这是高山融雪之水瀑布。再往上,坡度渐大,还是一样的碎石路,目之所及不见一丝绿色,只是在回身时,还能遥望天堂湖的宝石蓝和绿草地。最后一二百米坡度更大一点(可能也就70多度的样子),路途中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放在家乡的一些大山里,这长度和坡度,一个冲刺就上去了,可在这儿就像龟行,尽管太阳就在头顶照耀,丝毫感觉不到八月正午烈日当头的炙烤,向上攀登一二十步就得停下来喘几口气。就这样停停复走走,终于在12:45到达达板顶部,这也是南北疆分界线,此时看了一下海拔:3800米。
坐在寸草不生的达板顶部石头上小憩,擦擦头上的汗,吹吹山顶的风,看看四周的风景。沿达板线东西两边,都高耸着雪山,西侧雪山稍矮且近,山顶积雪消融已剩不多,东边的雪山高稍远,山顶还是白雪皑皑。俯视达板南北面,都是无边的山峦如大海波涛一样,连绵不绝,只是北面即来路方向,山石呈灰白色,而达板南面的山体,呈深褐色,都是一样透着荒芜。休息好后起身再看一眼北疆,沿达板南坡下行,踏上南疆的土地。
下约二公里后,一开始缓坡还不是山沟状,有些零星的渗水冒出地表,只有些水迹,不成溪流,再下行,众多的渗水汇合渐成小溪,古道就沿山沟下行。两边山体由全裸露的山石,渐渐零星有些小草,没北疆的绿也不成片,此段路途就是沿山沟小溪前行,尽管天气晴朗,但是沿途没人没风景,也不见北疆那样觅食的牛羊,所以就撒开脚丫大踏步前进。大约下到离达板十多公里左右,小溪渐渐变成小河,只是河水不多,整个山沟都是零乱的石块,也是河床,这儿有机械施工,好像是在筑拦水坝之类的。此后古道就在河床中围绕小河一会左一会儿右,经过七八次的涉水过河,于傍晚到达河边长满黑李刺的灌木丛中扎营休息。老虎卡

翻越达板
回望天堂湖
阿克布拉克达板顶
南疆风貌

临湖开凿的古道

可以,路大都明显,下一个轨迹更保险一点
感谢楼主:不请向导的话,能不能走出来?
感谢楼主分享。新疆美景美不胜收
我来看看写完了没有
第二天清晨起身出帐,天空无云、微风,天堂湖及四周群山还是惺忪之中,近湖面有些细纹,湖上袅袅有些丝缕晨雾漂浮。在后山小溪洗漱后回身一抬头,湖对面山巅上的一抹金色刹那惊喜了我的双眼,随之口中喷薄而出——日照金山!天堂湖的日照金山!群山静静耸立,天堂湖如一枚巨大的蓝宝石静静地卧在群山之下,山顶正有一抹晨光照在其上,那是一抹金色的阳光,阳光照在山顶裸露的山石上,是一片耀眼的金色!一幅极美的天堂湖日照金山画,这个美景所带来的喜悦,充溢了整个早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