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山脊行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hyzxm 于 2022-11-10 13:37 编辑

2018年7月13日-15日,走了博格达山脊,自祁家沟一高山矿点(海拔1787米)至苏拉夏河源(海拔3600米),然后沿河而下至柴窝铺白杨沟村结束。
自儿时起就有一路走到博格达峰前的愿望,它始终耸立在乌鲁木齐的东方,但凡是东西向街道,视野的尽头便会看到它,是蓝天下神圣威严的存在。
它游离在城市之外,它只与天和地有关联还有时间。城市在它面前还显得很单薄和幼小。没有任何前人走过的资料,当然那里的主人,哈萨克牧民百年来都在其上游走,还有更早的先民。
乌鲁木齐作为百万人口的城市,其近旁的博格达峰、博格达山脉是上天给予这里人们盛大的礼物。美国有阿巴拉契亚小道,形形色色的人们走在几千公里长的山脊上,
各自带着对生命的困惑,
试着在决胜的风光里、疲惫的行走中找到答案。
不知道山脊的行走条件,但是石人沟山脊(海拔1967米)、柳树沟山脊(海拔2700米)、苏拉夏山脊(海拔3400米),以前都曾南北向贯穿走过。
早年前走到苏拉夏分水岭的砾石台地上,
也曾动念想以后从乌鲁木齐一路沿山脊走上来。之前和朋友说起过计划要走这条线,朋友不动声色的听,不置可否。殊不知这老小子,扭头就不吱声地先跑去了,大神是骑着自行车去的,
应该是从石人沟上的山脊,还出了状况,途中膝盖碰伤,延误了出山时间。令他的家人和我虚惊一场,当时是计划要上山去搜寻的。
事后问他行走条件如何,有无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位先生的回答是:
”么肆儿,花时间走就行了,水有些大‘’。另外想走山脊也是因为它在最高处,视野开阔,极目千里。其上行走,
可谓是走在天上。白天看无遮拦的壮阔风景,傍晚观落日,早晨赏日出。同时山脊的爬升不会那么剧烈。
但是山脊的问题是就近没有水源,所以就多背了水,包里装满了5l的水。
7月13日
早上出发,朋友开车,把我送到祁家沟一盘山而上的矿点,上午到达,矿上无人,只有一排空置的彩钢房。应该是水泥矿,祁家沟盛产海洋壳类动物化石,此类化石也是水泥矿石的来源。
沧海桑田,干旱的新疆亿万年前曾经是湿润的古地中海,海底隆起变成现在的山顶。选择这作为起始点,是因为足够高,海拔1787米,而且有车行道。否则从石人沟和祁家沟走都会步行爬山,费时间花体力。这个高点是
这个矿区路是17年前走另一线路时看见的。
17年10月想利用国庆7天时间从公路边开始上山,沿一个支脉山脊一路走到博格达主山脊再折向东沿主山脊一路走到雪线
支脉山根恰好在公路边。可是10月1日行进时一整天都是迎面的北风,风很大,路径行走条件很差,走得异常痛苦,
膝关节韧带陈旧伤复发。夜里在山脊背风处露营,2日继续大风,傍晚到达石人沟山脊,夜里风大到把我用石头压着的炊具吹飞,脊背隔着睡袋被大风一下下推了一晚上。3日晨决意
放弃前行,北下石人沟回返。
向东北方向远望可以看到石人沟分水岭的松林,和右侧更高大的茫茫山体,幽远、未知、庞大充满力量。畏惧、未知和绝对值得的前方。和朋友分手后,前往
1976m的石人沟山脊,
很好走,不到两小时就到了。石人沟山脊的典型特征是出现了云杉林,是博格达山脉西端云杉起始位,其西侧低山区
无云杉分布,树林和南侧的高大凸出岩体,都很熟悉,以前来过几次。再往东,便是未知。
一路渐行渐高,坡度不大。也有一人宽度的路径,脊线
北侧均是云杉林,南侧是草坡。路径清晰,是千百年来山上的生灵和牧人踩出来的。经验告诉我,沿着路径走最省力,最好走。遇到前方山头,路径会沿水平方向或左或右向前延伸,
放心跟着走就好,那是动物们的本能,它们不会做多耗体能的傻事,怎么轻松怎么来。你若执意直线向上
爬升,要么前路难行或是不通,要么就是废了劲花了时间又和水平路径交汇。
往前走了不是很久,右前下方便出现了一个有几幢牧屋的山谷,是包图尔沟。
包图尔沟相对的北侧是大石头沟。
两沟的分水岭山口2200m,山口整体呈现出一个和缓柔和的下凹弧线形。走到那时,阳光、云杉、蓝天、绿草一切
都很惬意、温柔和恰到好处。在一个林间爬坡路径时,偶遇一位骑马找牛的哈萨克中年男士,寒暄了几句,他说这个路么,天池去。他问为何我一个人出来,有老婆么,
为何不带上。晚上么和女人抱在一起睡觉不冷。看来他和会省劲的动物们一样都很聪明。
和他话别后继续林间爬升,没多久就出了树林继续在视野开阔的高地行走。

中午吃了路餐,午饭应该就是馕、小菜、水果,然后烧壶茶或是奶茶。哪都是好风景,停在哪都是最好的景观餐厅。
因为是盛夏,所以正是山顶草本植物花开之时,随着高度的变化,植物也渐次变化,各色花开。低的地方花草高些,越往上爬升花越低矮。





路径很干净,无任何人为遗留物。再往前会经
过柳树沟山口,海拔2700m,以前带孩子和朋友走过,翻过山口可以到达北侧的干沟村。本以为到达山口时可以认出来,实际却是走过了,
那个山口特征挺明显的。因为和前次只是点位交错不是面积重叠,所以经过了也无法认出来。路很好走,路径明了,仍然是云杉林与草地地貌,间或有看不到主人的牛群,有一群牛卧在
山顶草坡
晒着太阳养神聊天,
山下极远方是柴窝铺湖,牛群很聪明也很诗意,它们熟悉大山,避风朝阳平坦开阔可以看到最好的风景的绵软草地,是它们聚会聊天歇息的场所。
走到下午五六点时,在一个草坡横切路径上,前方五六米左侧的灌丛后突然蹦出雌性成年马鹿,体型巨大,蹄子叩击草地发出砰砰回响,一路跑上山脊,方停下回望,旋即隐没不见。

是我惊扰了它的休息和宁静,冒犯了但
心中油然欢喜。继续走,行至傍晚,找地休息,路边有一个合适的宿营地,是一块石质狭长空地,长边两个身位,窄边躺一个人宽度尚有余。北侧岩石矮墙可以挡风,南侧是一斜而
下的草坡。
台地上尚有一个牧人先前燃烧过的原木枝,看来大家都喜欢在这过夜。取出东西点火做饭,路餐简单,晚餐要正式。南侧下方草坡山谷很开阔,有马和牛自在地吃草。三三两两散布草坡
山谷,
有两只身形和动作与牛马不同,再看原来是两只雌性马鹿。我都在上面有一会了,它们却未察觉到我,距我约200m吧。当它们注意到我后,缓步小跑向东侧移动,跑跑停停,最终跑出视线。
铺好防潮垫,边沿摆好卡位的树枝和石头,铺好夏季睡袋。做饭烧奶茶,饭毕,篝火旁凝神小坐,下方有马群跑过。天全黑了,钻进睡袋睡觉。





7月14日
早饭后,背包东行。途经了云杉林生长上限区(约海拔2700米)。然后经过一个山顶岩石区,岩石巨大坡面平整,阳光和煦一派风光。
往下走就是开阔的高山草原,有羊群但没见牧人。路很
好走,绵软的草地。
几公里后,地表砾石渐次出现,砾石间隙仍是草地。
中午走到一个平坦的山顶砾石平台。来到南侧石山,坐在一个石块凸起上休息吃午饭。地面是小的砾石,
北面来的风并不强劲,脚下的小花随风摇曳,贴着地面的小小植物,都顶着黄色的
花冠,努力地要把台地铺满。千万年来它们都在这个季节里开放,鲜有观众也根本没有观众,它不为谁开,只为绽放,在最高处,在风雨中,在最暴虐的天气里,呈现
出迷人的景象。
但是天空可见、风雨可见,它们该是相看两不厌。坐在石块上,满地摇曳的黄花,是一个完美的午餐地点。阳光灿烂,但不炙烤,恰到好处像是春光。
原以为是山脊烈日下的苦旅,没想到阳光温度如此宜人。饭毕前行,一段上下弯绕的干砂土路,旁侧或贴着
石山。绕出这小段山路,重回山脊,地面的石块变得巨大。一路在合适的点位回望都可以看到城市,随着高度的攀升它会越来越小,天地会变得愈发阔大。城市里的芸芸众生,大家各自辛劳、
四处奔波,
追名逐利,不舍昼夜。城市很大,
山看它却很小,随着渐行渐高渐远,它变得愈发渺小,显得无足轻重,其上的天空更加高远,大地无限远阔。它变得可笑和荒唐,人们在其中进行着各种自以为是的生命游戏,可在大山眼
里它或许只是一个笑话。
大山静默,城市丑陋但鼓噪喧嚣,天地有大美却安静不语。前方天空出现一群黑色的雕,该是有腐尸,果然前面一个死去多日的黑色山羊,所剩无几,只存皮和暴露的肋骨。
山脊
大多是台地,因无树木,显得更加空旷,云不多,天空晴好,正北天际线对应的是阜康,500水库应该依稀可以看见。天际线有灰色的污染,哪人多污染就对哪奖赏得愈多。脚下和蓝天
才是风景。路径北
侧有一对母子马匹吃草,
看见我来,移步往东走,和我同方向。保持一段距离,向导一般在前方带着我走了很远的路。
越往高走,气温越低,不过都很适宜,套上长袖体恤,看来夏季走博格达山脊是最好的季
节。横向斜切的路径上,一大群山羊挡在了左前方,
毛色雪白闪亮,铺满山岗,穿过羊群伴着它们对我的注视。
天很蓝,云很低。
走着走着博格达雪峰顶端赫然钻出了地面。
加快脚步前行,雪山越露越多。此时城市早已不见,笑话远去,
接近神话。停下身坐在石块
上凝望,圣洁的博格达雪峰。
海拔该有3000多米了,阳光依然灿烂。雪峰前几重颜色暗郁的秃山,凸显雪山的白。在这个海拔高度,天地和前面迥然,温度、地貌、
感觉均有不同。凝重和力量取代了惬意和柔和,是从盛夏走到严冬的感觉。
停留之后继续往前,同样是没有认出苏拉夏山脊(3200米)曾经走过的地方。
越往前,山色越暗郁,显得冷峻、萧瑟、摄人。地面凹洼处已出现了未消融的一堆冰雪。驻足看前方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整体山势北高南低。这个盆地位置是个交通枢纽,往东北方向可以到水磨河河源山脊、
天池河源山脊。北
下可达米泉林场,往南可以到
柴窝铺白杨沟村。我要走最后一条线路,但是看到远方右侧盆地东南坡发育有一河谷,河谷里的石头形成自山顶至山脚的带状浅灰色与山坡的暗灰绿色反差明显,我想若是那个位置爬上去,
应该是条捷径,估计可以下到白杨沟村半山腰上的水泥矿。我想先走到山根那,再作决定,我便按顺时针、沿水平方向走盆地坡面绕过去。到那估计就得傍晚了,明早再做判断如何走。

走高度已
达海拔3600米,坡面有草地也有很多砾石区,石块很大,
空隙间传出下方的流水声,整个盆地坡面含水量丰富,泉眼众多。三面山坡的溪水汇入一处从盆地东南岔口流出,形成苏拉夏河,
博格达峰直
线距离应该不远,就在东面,只是有山遮挡看不见。
遇见几只牛,草地上还有孤立的巨石,天空灰暗。


绕到预定位置,天色已晚,停身宿营。想点火烧茶,就地找些牛马粪,零星草根,点火烧纸,想要引燃草根牛粪,可几次都失败了。
懊恼异常,辛苦了一天连个热腾腾的奶茶也不上,
温度已经很低,穿着秋季外套,手感觉到冷。天色渐暗,算了,喝点凉开水吧,吃些馕,睡吧。塑料布叠在旁侧,应对可能的夜雨。躺下后,进
入恍惚,感觉有一哈萨克持烟在暗夜里从我北侧的
山坡骑马驰过,夜幕里留下红色烟头的轨迹。勉强抬头凝望,脑中又闪过是一只狼跑过,眼睛冒着红光。晕晕乎乎,睡吧,该是快睡着了,要做梦了。

7月15日
早起,阳光尚未照到山谷,吃完饭,琢磨南侧的那个计划翻越的山坡,是一个无水砾石河道,很宽。估计两三个小时可以攀到山顶。细想想还是放弃为宜,一来前路未知,到山顶后下面
还有重重大山,
二来一路无水源。想省事往往最终都是费事。山谷阴冷郁暗,对面的砾石坡面我感觉不到善意,也找不到可以问路的人。
背包沿河而下,河道坡度很大,水流的很急。沿途生出很多跌水。
尽量在砾石坡面上横切,得小心看路。整个盆地地下水丰富,泉眼众多,砾石湿滑。
在一个砾石坡面末端有一个石壁悬崖,下端贴着河道,岸边有一只死牛,应该是不慎滑落的吧。
这是一个高度陡降的河谷,东西走向,两边是大山,底端是流水。再往前,右侧山坡
出现数量惊人的羊,
这是一个哈萨克人的牧羊点,应该是汇拢了好几家的羊群,一个人看管,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也有山高路远、气候恶劣、孤独寂寞的原因,一个人难受省得一群人难受。这里应该算是博格
达峰西端海拔
最高的夏牧场了,一个简易毡房,有一个中老年男士在远处忙碌。阳光已照射进山谷,羊群咩叫,一派怡然景象。

经过这里不远,又一个放牧点,河右岸有一个石屋,一群绵羊过完河
从眼前走过,朝阳照在它们身上。
近旁一位30岁左右的哈萨克男士,迎着我走来。佳克斯么,佳克斯。我们相互问好。看到他的石屋垒砌的十分平整、讲究。我连声赞叹,他说是他父亲在七十年代盖的,几十年了。
完好坚固。走到门
前朝里望,有一个煤气罐,房间干净整洁,面积不大。但
东西没放多少,显得很宽敞,门是朝南开的。完美的建筑,一个男人加河边的石头和泥土、草、水还有经验就可以完成的作品,应景、牢固、实用、温暖。是古人的智慧,是去繁就简、
就地取材的完美解决方案。它在这里几十年间,经历过多少狂风雨雪,巍然不动,与山河共生,如岩石般矗立。
他说到白杨沟村要四个小时,路么就是山路,也不难走。四个小时那很快呀,其实怎么会是四个小时,他指的应该是骑马四个小时。可当时满脑子盘桓的就是四小时。忘了之前秋天走苏拉夏
是,从村子到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还用北斗盒子传信息给来接我的朋友,说我可能五六个小时出山。同样的错误以前从乌鲁木齐市区步行沿山
路去天池的时候也发生过。明明西多坡子山口正对的就是天池沟,我们都看到了缆车。可饶了一个湾以后,就大错特错的一路走到了马牙山,多走了大半天。有那么多的纠错时间,可依然
是错得
离谱。生命也一样,对的事情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的要走错的路,穷尽时间,耗尽生命。做不该做的事、与不该一起的人同行。后面的路与前次不同,
水量比秋季那次大了很多倍,盛夏正是丰水期。坡度挺大,跌水众多,水流清澈,牧草青青,牛的肚子吃的很圆。
前次走时一路沿河岸走,遇到峡谷,水也很浅,踩着石壁凸起就
可以通过。此次不同,
遇到峡谷陡降处,下方就是瀑布,潭水近半人深,清澈见底,此种情况只能爬山绕路,爬山时背包感觉很沉,路径也不清晰,有些会把我带到无法通行的点位,坡还很陡,走得
很吃力,还要提防摔倒。
绕道一两次后,感觉这样不是个办法,痛苦且耗时。索性从下一不很高的瀑布顶端,直接跳入深及大腿的潭水,湿就湿吧,太阳很大。鞋子废就废吧,不过鞋子后来没事,
迪卡侬的布面浅腰运
动鞋,本身就轻,水中行走很适合。
从此有跌水就跳,需要过河就淌水,怎么走着舒服怎么来,岸边好走时就岸边,水里好走就水里,不走弯路,只走优化路线,一路松快畅通无阻。
中午在一个泉眼旁休息做饭,地势低了,
气温就高了,感觉有些过热了,减衣服。烧了奶茶,吃了路餐,稍事歇息继续下行。
四小时已过,才走了接近半程吧,又给朋友发消息,修正到达时间。河道密布河谷林,均为阔叶树,
杨树居多,
伴生
很多灌木。
早上牧民那里海拔太高,没有乔木。之后出现乔木,越往下越茂密。走到下午时路遇一骆驼圈,驼圈一派自然很应景,骆驼们身着夏季短毛衣,露出健美修长体态,又是在它们齐刷刷的注视
下通过。
越往下走,就大多走在河岸上了,偶尔会跨河,河水很浅最深也就到小腿。
距村四五公里时,有一个河湾,迎水河岸上叠压很多冲下来树木,树皮冲的精光,泛白的树干、枝杈纵横交错,在周边景物里很扎眼,有独特的美感,这是河流的杰作。最终看见村庄
,得穿过村庄才能到达
主路。当走过山脊,穿过河流,
走过砾石的脚底,踏上平坦的村中柏油路时,走了没几步,就感觉脚底不适,很不舒服,因为路面太坚硬了。原来大山是柔软的有温度的,即使坎坷高低不平,山是有生命的,它接纳生命。
看来牛羊走在柏油路上时也并不开心。
等候朋友时,自拍了一张。满面红光,双目炯炯,这是博格达送给我的礼物,一扫城市动物的颓态。
等了近一个小时,约七、八点钟朋友车到了,前往十公里外的柴窝铺大盘鸡一条街,专门找了家做拌面的饭馆,两份家常拌面,若问味道怎样--那是被击中的感觉。

幽远、未知、庞大充满力量。畏惧、未知和绝对值得的前方。

两份家常拌面,若问味道怎样--那是被击中的感觉。

文字真不错,顺便问一下,楼主经常户外露营都没带帐篷吗?有没有碰到过半夜被雨淋湿的时候?哈哈。。。

所有照片没有看到博格达,离博格达很远吧
好像距离博格达有点远啊

厉害,多放照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