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一分田~醉美贵州,一路黔行(十一)甲秀楼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鳌头矶上耸奇楼,甲秀贵阳濯清波。

琉檐飞角述经典,雕梁画栋承古今。

浮玉如虹卧南明,涵碧潭中流水潺。

烟波浩渺秋风急,蓬莱咫尺似江南。


这个国庆的贵州行原计划是没有甲秀楼的,但木木说来到贵阳,一定要看下甲秀楼,号称中国第五大名楼,所以还是来了。车停在贵州省政府旁边的一停车场,然后沿南明河畔步行到甲秀楼。

对面看翠微阁。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

独占鳌矶撑天宇,南明河上浮玉桥。
翠微远眺碧亭高,不见玉人来吹箫!
驴行户外,一直在路上!

户外纯属兴趣爱好,希望有一天能走遍神州大地。有空时我会慢慢记下现在以及过往的驴行历程同大家分享,也许偶尔会发发牢骚。喜欢的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好友也可点击标题下蓝色字“随风印迹”关注。驴行路上有你更精彩!






甲秀楼入口浮玉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

逛完甲秀楼出来差不多10.6日的12点半,离开贵阳,告别贵州,正式启动返程,同车的几人和漫步车几人都没去过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所以晚上路过凤凰古城时,下高速去吃个晚餐,顺便逛逛。

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八山一水一分田~醉美贵州,一路黔行(十二)(完)湘西凤凰古城。


给一笑和紫宝拍一张,在贵阳留个纪念吧。

出翠微阁,进入甲秀楼中。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所以“甲秀楼”是贵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甲秀楼”建成之后,贵阳文风愈盛,“甲秀楼”附近的南明河畔,更为人文荟萃之地,“甲秀楼”,由此成为贵阳文化的象征。

“甲秀楼”由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时空穿越,四百年弹指一挥间,“甲秀楼”成为贵阳文化的遗迹,融合着传统与现代,彰显社会文化意向与内涵。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沼,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崖疆半壁。恰好马矢碉隳,乌蒙箐归,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居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

先过桥到对岸的翠微阁看看。翠微阁与甲秀楼毗邻,始建于明弘治年间( 1488 ─1505年),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现为贵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南庵,后改为武侯祠,观音寺,1993年经维修后发迹翠微园。翠微园依山临水而建。它是以中轴线掘山筑台,逐层上升,两侧以亭廊假山相连的古建筑群。由山门正门拾级而上,可达巍然的拱南阁。拱南阁,高约20米, 白墙青柱,飞檐翘角,金匾高悬, 其造型于敦朴中见生动。阁西为龙门书院,院内环境幽静,绿树成荫。阁东的清花空翠园,园内修竹婆娑,奇石临门,长廊花墙四围,端庄秀丽的翠微阁就玉立其中。翠微园, 舒展飘逸,楹联满垂。翠微阁现为贵阳籍的中国著名书法大师萧娴女士的作品陈列馆。漫步园中,你定能深深地体验到翠微园的幽、雅、雄、朴,乐在其中,醉在其中。

这块石雕一看就是古董,数百年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